• 11月27日 星期三

新加坡疫情失控?须在持久战中打好每一场战役

冠病疫情突然来袭,从武汉爆发到封城,从开始有输入病例到现在出现社区传播,迄今新加坡已走过内外两波疫情。近期由于客工宿舍的疫情,导致新加坡连日来新增病例达728起、623起、942起,令很多人担心甚至不解,为何被视为模范生的新加坡,突然走向“失控”边缘?

笔者在之前四篇文章中曾就国情、政策思路、战略目标、策略手段等解读过本地的抗疫作战。笔者认为,新加坡的抗疫策略是选择不封城,尽可能维续经济与社会活动,依情处理,做最坏打算,向最好努力。

这其实是一个持久战的思路。在新加坡政府看来,既然在短期内开发不出疫苗,持久战将不可避免。李显龙总理在2月8日就说过:“在我看来,按照当前疫情,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随时应对任何新状况。”

他说的“一段时间”是多久呢?3月12日他谈到大选,认为疫情在短期内(一年内)无法结束,所以应考虑提前大选,给新一届政府强有力的委托。他还强调:“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准备,同病毒对抗,并确保我国的经济和国人的生活尽可能获得保障。”

后来在接受CNN《全球公共广场》节目访谈时他也提到,全球疫情可能会拖上“好几年”。因为“世界上仍有其他大片区域,我们不太清楚这些区域的情况。”

显然,如果从一开始就看到这是一场“持久战”,那“打法”自然所有不同。有人提出早封城,“长痛不如短痛”,希望速战速决,快速把病例降为零,然后才重启经济。这样的愿望固然美好,但并不实际,反而有可能输在“欲速不达”、“难以持久”的战略失误上。

如果把1月23日迄今的疫情做一下梳理,就可以看出有两个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在第一阶段无论你打的多么用力、多么“长痛不如短痛”,都无法改变第二波疫情的必然来袭。

其实第一波输入病例和引发的社区传染,从1月23日开始,到2月底就基本结束了。从当时的病例数据来看,新加坡打的不错,通过严防输入和强化病例追踪,基本切断了病毒的传播扩散。

第二波输入从3月初开始,首先因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疫情,导致输入病例突然抬头,至三月中旬恶化。3月25日,新加坡政府敦促海外国人回国,包括召回2300名在海外求学的本地学生,以致每天有超过千人回返国门,输入病例居高不下,单日最高达48起。

到4月初,返新人数开始下降,输入型病例也回落,直到4月10日输入型病例趋近于零。但与此同时,第二波输入疫情导致的本地感染,却在4月初呈现爆发状态。尤其是大型客工宿舍,显然成为这一阶段防疫的最大短板。

但第二波疫情显然与之前的第一阶段没有因果关系。第二波疫情爆发,不证明第一阶段防疫失败。第一阶段成功,也改变不了第二波输入的来袭。因为那是全球疫情决定的。

在第二阶段中,因为新加坡的国情特殊,有多达32万客工住在宿舍,其中20万人住在43个大型宿舍。这些大型宿舍的居住密度极高,使之必然成为病毒容易扩散的地方。以确诊病例最多的S11榜鹅宿舍来说,就是罕见的万人宿舍。

所以从近几日的病例总数来看,新加坡疫情正趋向“失控”。可如果把客工病例区分出来,社区传染的情况就没有那么糟糕。虽然这同属第二阶段,但这是两场不同性质的战役。

这两场战役之间,是有明显区隔的。从数字来看,自阻断措施实施以来,单日新增病例中客工占了八成左右。而本土社区感染不仅占比少,起伏也不大,每天都在30起左右,今天还出现明显回落(14起)。这意味着阻断措施是有效的。

但相关措施,无论从测体温、勤洗手、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到后来强制带口罩、禁止两人以上聚集,对超密集的大型客工宿舍来说,可说是毫无意义!

所以针对大型宿舍的防疫作战,必须要有不同的“打法”。比如首先要把出现感染群的宿舍划为隔离区,之后进一步封锁全部大型宿舍。这就相当于切断了大型宿舍之间、宿舍与本地社区之间的联系,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当局还组成由人力部、警方和武装部队人员参加的前线防疫工作小组和医疗小组,进驻全部43个大型宿舍。在为20万客工提供一日三餐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加速病毒检测。当局也着手把健康客工从隔离区内搬出,疏散宿舍内的人员。

尽管从数字来看,客工病例在短期内难以回落,但在当局的这些有力措施下,相信宿舍疫情不会进一步蔓延。尤其在开展大规模病毒检测后,短期内虽然会推高每日新增数字,但这未必是坏事。因为越早发现病例,就越能避免更多人感染。

虽然第二波疫情尚未结束,但总体来讲,成绩还是大于不足。尤其以社区传染的数字来看,基本仍属可防可控状态。当局应对不明来源的病例增多,果断推出“断路器”措施,也为布防与歼敌(病毒)提供了除全面封城以外的新战术。

至于不足,主要是在欧美及我们的两大邻国疫情全面爆发后,没有果断对全部入境者采取送往指定地点隔离的措施。另外对大型客工宿舍的管控出现漏洞。这就属于布防及制敌失准。是导致目前客工病例高发的主要原因。

据人力部表示,疫情爆发后,对客工宿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笔者认为,与社区防范类似的一般性措施,对大型宿舍的意义不大。另外当局没有及时管控客工的假日聚集地,如小印度和慕斯达法购物中心等,一旦有个别客工被感染,就难免出现宿舍内的大面积传播。

幸好这次的制敌失准,没有导致全面失控。及时封锁客工宿舍等举措,有效地把第二阶段防疫打成了两场相互区隔的战役。如果看到这一点,你就不会为每日跃升的病例数而太过焦虑了。

但无论如何,第二阶段依然是这场“持久战”中的一个阶段。新加坡还没有取得最终胜利。我们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要着眼长远,准备面对可能出现的第三波疫情,另外也要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在共同抗疫的同时,避免出现经济衰退或更大的危机。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的“社交隔离”是什么样子的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雇主担保移民的政策和条件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