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1日 星期二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清代德化诗人郑兼才曾在《窑工》这首诗中如此描写德化瓷的盛景。

作为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至唐代后期,德化三班、泗滨一带制瓷业已开始发展,唐末五代出现陶瓷专著《陶瓷法》和《梅岭图》。宋元以后,德化瓷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畅销海外,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贸易品之一。著名的“泰兴号”沉船上,35万多件以德化陶瓷为主的瓷器,生动再现了当年德化陶瓷的兴盛以及德化“中国白”在欧洲的美誉。近日,“泰兴号”沉船上的德化古瓷将被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中国白”的辉煌再续荣光。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收藏于德化陶瓷博物馆的“泰兴号”沉船古陶瓷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记录“泰兴号”沉船陶瓷的图录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马可·波罗罐”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件到达欧洲的中国瓷器

历经岁月磨洗,德化白瓷历久弥新。德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荣膺全球首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如今,德化有3000多家陶瓷企业,去年创造了328.5亿元的产值,陶瓷产品80%销往海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朝着2022年实现陶瓷产值500亿元目标迈进。

“泰兴号”沉船的“中国白” 印证德化瓷外销史

1999年,“泰兴号”沉船浮出水面,船上的35万多件瓷器大多来自德化,瓷器之美轰动世界,也把德化陶瓷“中国白”的荣光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打捞清代沉船 35万多件瓷器主要来自德化

1822年1月,清朝道光二年,一艘名为“泰兴号”的巨型三桅远洋中国帆船从厦门港出发,朝荷兰殖民地爪哇岛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驶去。这是一艘长约62米、宽约26米、重1000多吨的商船,船上载有近2000名乘客、船员,乘客中包括商人、学生以及大批前往爪哇谋生的中国劳工。此外,船舱内还载有许多贵重货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居住在南洋的中国、日本、英国、瑞典和法国富商订购的大量中国瓷器。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月记古龙窑焕发生机(陈志明 摄)

当年2月7日晚,当船行驶至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之间的“贝尔威得浅滩”水域时,船体因为天气原因不慎触礁,船身瞬间进水开始下沉,并在一小时内迅速沉没。危急时刻,一同航行的另一艘小型帆船得到求助的信号后立即上前营救,却因承载量有限仅救回十几人。两天后,一艘恰好经过的英国货轮陆续救回约180名在海上漂流的幸存者。自此,其余1800多人以及整船的货物不幸随着船只沉入海底。

1999年5月,英国打捞队伍在当年发生海难的海域发现了“泰兴号”沉船,随即组织打捞。经过专家鉴定,船上的35万多件瓷器大多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德化生产的专供出口的青花瓷,以青花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瓷居多,有灵芝纹青花盘碗碟,“晨兴半名香”青花盘,梅雀图青花盖碗,兰、竹、菊青花盘,青花小汤匙,菊花纹青花盘,寿字纹印青花碗,圈点纹青花小碗等,瓷器纹饰中随处可见极富民族气息的生活图案。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顺美陶瓷博物馆收藏的德化古窑址出土的瓷器在造型纹饰等方面与“泰兴号”古瓷相同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泰兴号”城雕被鲜花簇拥在德化(赖建明 摄)

买回被拍卖德化瓷捐给德化陶瓷博物馆

2000年,英国打捞队伍的负责人迈克·哈彻在德国花巨资建造了一座仿制“泰兴号”的帆船楼,将这批瓷器进行长期展览,并于当年11月将这些瓷器悉数拍卖。得知此次拍卖消息后,德化县委县政府通过德化籍华侨郑德力,在拍卖会最后一天购得了72件古瓷珍品。2001年,这些瓷器顺利回归故里,并于当年6月在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正式对外展出。

“青花料大部分运用石子青等国产青料,发色晕散,相对柔和。”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特别是青花盘具有典型的蚯蚓走泥纹,体现了德化民窑的风格特点。而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还有许多德化桐岭、岭兜、后井等窑址先后出土的青花瓷,陶瓷的造型、花纹和质地都与“泰兴号”沉船瓷器非常吻合,有利印证“泰兴号”沉船上的瓷器确实产自德化。

2002年,曾参与“泰兴号”打捞工作的台胞程子朋与印尼等地的一些华人再次来到沉船事发地,打捞出数百件完整的、质地精美的古瓷。程子朋挑选出36件完好的、品种多样的德化产青花瓷,于当年8月捐赠给德化县陶瓷博物馆。

清代,青花瓷代替白瓷成为德化窑生产的主流,这一时期的德化釉下青花瓷器样式繁多、争奇斗艳,题材包括历史故事、人物仕女、禽兽花果、山水景物等,风格明净素雅,笔法朴实粗犷,构图简洁舒展,充满生活气息。“‘泰兴号’瓷器具有典型的德化陶瓷风格。”当年参与捐赠仪式的厦门大学教授、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介绍,“泰兴号”上打捞出水的德化陶瓷不仅验证了德化瓷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德化窑瓷、德化瓷外销史及中国古代港口的贸易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上,陈明良精湛的白瓷作品,赢得了海内外嘉宾的赞许。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创作《中国家规》的代表人物杨震雕塑作品

“中国白”风靡世界 “世界官窑”赢得荣光

第一个把德化白瓷称作“中国白”的是法国人普拉德,他在《1692年巴黎通讯地址实用手册》一书中首次写出了Blanc de Chine(“中国白”),自此“中国白”开始风靡欧洲乃至闻名世界。德化瓷,成为欧洲国家皇权和身份的代表之一;德化,因此有了“世界官窑”的美誉。

德化瓷传到海外 受到欧美贵族追捧

“既多且美”,这是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对德化瓷器的由衷礼赞。这位曾在中国生活17年之久的意大利人回国后,不但带去了德化瓷,还在游记中记述德化瓷器及其烧制过程。《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使“迪云州”(指德化)的名字在世界各地不停地游走。

泉州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在宋元时期,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德化全县目前已发现有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窑址多达245处,全县18个乡镇都有古窑址分布,可见窑火之盛,陶瓷文化之悠久。德化的陶瓷温润、明净、典雅、精巧,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

据记载,在中国瓷器进入欧洲以前,西方人日常应用的器皿都是以陶器、木器和金属器为主。所以瓷器一传入欧洲,立即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拥有中国瓷器成为欧洲上层贵族身份的象征。17世纪,德国的三任皇帝都收藏了大量的德化白瓷,虽然历经战乱,至今仍存有400多件德化瓷塑精品。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在凡尔赛宫举行盛大国宴时还隆重使用200年前皇家陶器工厂生产的仿制德化“象牙白”餐具。

在德化县顺美海丝陶瓷博物馆中,游客进门后看到的第一件瓷器,是馆内最中央的位置 “马可·波罗罐”,那是典型的德化青白釉瓷罐,与马可·波罗曾经带回去的瓷器同款。“马可·波罗罐”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件到达欧洲的中国瓷器,目前收藏在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有趣的是,在博物馆内,除了观音、达摩等一些经典瓷塑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西方风格的军持、咖啡杯等日用瓷,以及来自圣经等基督教题材的小工艺瓷。据学者研究,那是千百年前,德化人根据外国客户的文化、风情、习俗等需要而设计生产的“私人定制”的“外国风”瓷器,足见当时德化瓷对外贸易交流的繁盛与深入。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重建中的大兴堡(资料图片)

一个家族商号传奇 见证“海丝”商贸盛况

三班镇历来是德化陶瓷生产重镇,位于三班镇的大兴堡,是一座保持完整清初原貌的著名土楼,由硕杰郑氏大兴支脉先祖郑展枢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元月建成,曾经发挥了德化陶瓷出口贸易集散地的作用,印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商贸盛况。2014年年初,福建土楼民俗文化专家林海川在看过大兴堡后认为,大兴堡可能是“商号”而非居住楼。“古堡的构造、用途上均与居住类古堡有所不同,其建筑格局是两排商铺式屋宅,中间有宽敞的中轴街巷,应是典型的贸易场所。”郑氏后人、顺美集团总经理郑圻增说,史料也记载着有关“大兴陶瓷商行”商号的相关信息。

“在德化县通往海路的线路中,往永春县五里街‘许港’是最短也是最便捷的线路,而三班镇的大兴堡处在其必经之路上,因此成为德化浔中、三班一带陶瓷产区通商贸易的主要集散地。”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在大兴堡周边,就有20多处宋元至明清的古窑址遗存,这些古窑址里出土了很多外国来样订货加工的标本,比如荷兰人戴三脚帽的小工艺品等。”近年来,郑氏子孙正在积极促成大兴堡的修复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修旧如旧的大兴堡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德化人根据外国客户的文化、风情、习俗等设计生产的“私人定制”“外国风”瓷器。

德化瓷再出发 “一带一路”展风采

2019年7月5日,以“新时代的中国:生态福建 丝路扬帆”为主题的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举行,14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及工商界代表等500余人出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遗“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良在活动上展示了德化陶瓷雕塑技艺,精湛的白瓷作品,赢得了海内外嘉宾的赞许。

频繁亮相国际活动 德化瓷品牌获认同

50岁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去年年底收到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寄来的其作品《纸》的收藏证书,此时距离其曾祖、清末德化陶瓷艺人苏学金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已有100余年。苏献忠来自于德化数以千计的世代制瓷家族,从其曾祖父创立“蕴玉瓷庄”至今,传至他手中已是第四代。在他看来,瓷和茶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更是当时随丝路传播、影响西方社会的中国文化符号,“今天,德化的‘中国白’仍然可以作为与世界对话的媒介,但是我们如果一直停留在传统中,就很难与当今世界文化产生交流和共鸣”。

今年5月27日,第二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入围名单公布,101名入围艺术家中,中国艺术家56人。近年来,德化通过推出“中国白”全球推广计划和“中国白”品牌共享计划,参加中法文化论坛,组织“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组织参加广交会和法兰克福等地国际知名展会,让德化成为“海丝”路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瓷都。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美国客人到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考察

德化:曾是“世界官窑”今成“世界瓷都”

外国客商在德化协发光洋选购日用陶瓷用品

外国客商纷至沓来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与泉州人喜泡功夫茶不同,在德化顺美,弥漫在展厅洽谈区的则是咖啡香,折射出外国采购商纷至沓来的景象,也是属于德化的不一样的待客之道。

“我们已经相识20多年,跟兄弟一样。”从2005年开始,黎巴嫩友人比利可每年都会来德化,与德化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探讨市场需求和生产合作。郑鹏飞认为,在当前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与沿线国家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广阔,顺美国际产品展区摆满了与各知名外企联合开发的陶瓷卡通形象产品。如今的顺美,是德化陶瓷千百年来外销的缩影,它不仅在德国哈根注册成立了公司,更聘请当地工艺美术专业人员,围绕欧美风俗文化习惯进行策划设计。公司每年出口陶瓷产品几千万件,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8年保持每年涨幅5%以上,出口创汇连续7年保持德化总量第一位。

“每个月有100多万件陶瓷日用餐具从这里流向美洲、欧洲、澳洲、亚洲等世界各地,成为各大五星级酒店、大型跨国集团的指定餐具。”德化陆升集团董事长助理郑富垚介绍,为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公司在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师团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公司的客户也从5年前的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到60多个,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销量、销售额都有明显增加。”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福建海丝核心区、泉州海丝先行区的加快建设,德化县围绕“强力打造跨境电商生态圈”目标,紧紧把握“互联网+外贸”趋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动陶瓷出口外贸“电商换市”,创建了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率先举办了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目前,德化拥有电商企业7500多家,已培育跨境电商企业100多家,并率先在美国、俄罗斯设立陶瓷跨境电商海外仓,率先制定陶瓷电商4项国家标准和1项省级标准并列入科技部研发项目。2018年,全县电商交易额达106.3亿元,比增24.7%。今年5月,德化顺利通过商务部和财政部评审,成为全国十个之一、全省唯一的全国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十大典型县,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中国茶具城成为德化新地标,也是陶瓷茶具重要集散地,全国80%茶具来自德化。(记者 许文龙 庄建平 实习生 周伦烨 陈绍钰 通讯员 李宏图 王双季 文/图(除署名外)

上一篇新闻

预计净利大幅倒退 鳄鱼恤业绩为何折返跑?

下一篇新闻

福建德化:“世界官窑”扬帆再远航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