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涉及居民上百万 杭州老旧小区变身从“心”开始

涉及居民上百万 杭州老旧小区变身从“心”开始

提升改造后的下城区潮鸣街道小天竺社区回龙庙前4弄(电线也即将上改下)

在20年的大规模商品住宅开发、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已然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一大突破口。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群众愿望强烈,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据初步统计,全国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涉及居民上亿人,量大面广,情况各异,任务繁重。

不久前,《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至2022年底,该市将实施改造老旧小区约950个、居民楼1.2万幢、住房43万套,涉及改造面积330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上百万人。在之前的背街小巷改造、老旧小区更新工程的基础上,杭州再次向矛盾丛杂、体量庞大的老旧小区改造“动刀”。

老旧小区“变身记”将如何上演?与过去的改造工程有什么不同?这项民生工程如何办到百姓的心坎里?

涉及居民上百万 杭州老旧小区变身从“心”开始

上城区劳动路社区荷韵琴语效果图 (清波街道提供)

面孔之变

从土到洋

“老破小”成样板房

你是否看到过这样的场景:路过闹市区的一处老旧小区,只见里头杂草肆意生长,地上有了年岁的路砖碎成小块,有车路过便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雨天踩上一脚更是满鞋泥水。

你是否碰到过这样的苦恼:晚上开车回家,绕着小区里的小道找了一圈又一圈,眼看着一块块草坪上都停满了车,怎么也找不到一处还能落脚的空位……

这是一张张杭城老旧小区的旧面孔,而如今,一场老旧小区改造正在快速打破人们的既有印象。

青砖白墙,灰色雨棚,整齐划一的防盗窗、晾衣架、花架、空调架镶嵌其间,在初秋蒙蒙的细雨中,眼前的五层楼房别有一番江南韵味。

下城区潮鸣街道小天竺社区回龙庙前4弄,这是杭州最先揭开面纱的老旧小区改造样板房。

刚到回龙庙前时正下着雨,下车后记者顺势躲进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避雨。“这个凉亭是新建的,旁边的小公园也是新修的。以前一下雨,地上就一塌糊涂了,哪有这样的好地方能避雨。”得知记者是来采访老旧小区改造的,二单元203的住户王美华和记者聊开了。

“走,我带你去我们楼里看看去。”只见王美华推开崭新漆就的铁门,眼前的路面上是新铺设的地砖,进门转角是一处全新的报箱和牛奶箱,楼道门换上了现代化的智能门禁系统,随扶梯而上,墙面雪白敞亮,两侧都挂上了小区的老照片,楼层高的走累了还能打开可收缩座椅坐下小憩。

“怎么样?是不是和新小区一样了。”边走边介绍,王美华脸上满是掩藏不住的笑意。

小天竺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国芳闻声而来。“这段时间的改造虽然忙,却很有盼头。”

刘国芳记得那些焦头烂额的日子:由于屋顶老化风化,顶层居民常来找她解决屋顶漏水问题;由于小区设计年代久远,没有布设洗衣机污水管,下层居民又常因为楼上自接的洗衣机水管脱开漏水而懊恼不已;老年居民抱怨活动场所不够,中青年居民抱怨电瓶车、自行车库不足……“这些问题非一场综合性的改造来解决不可。”刘国芳意识到。

所幸的是,今年初,“小天竺、知足弄社区综合整治工程”入选2019年杭州市首批13个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试点项目,两个社区近8000户居民受益。据介绍,这次项目的具体改造内容包括与居民沟通协商最终确立的“10+X”:10指管线入地、立面整治、屋顶补漏、电梯加装、停车扩容等共10项旧改内容;X指两条美丽小巷、4个口袋公园、5个生活场景等。

而在拱墅区上塘街道瓜山社区,另一个刚亮相不久的样板房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杭州首个未来社区样板房。破旧的城中村转身变成了洋气的公寓:雪白的外墙、暖黄色的木窗、种满植物的小阳台,走进公寓大厅,更有现代化的会客厅、水吧台、咖啡吧和简易料理区……

接连亮相的样板房只是开始,这场面孔之变正在带动城市之变。

涉及居民上百万 杭州老旧小区变身从“心”开始

上城区劳动路社区名人风采效果图(清波街道提供)

方式之变

从外到里

改造走向系统化

改造是把墙刷刷白、地铺铺平吗?面对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不少人会有这样的质疑。

诚然,平改坡、背街小巷改善、危旧房改善……过去,似乎每隔几年政府就会实施针对老旧小区的单项整治工程。不可否认,这些工程解决了许多老旧小区面临的困扰;但同时,每次施工必然会较长时间阻碍居民日常生活,噪音、灰尘、来来往往的工程车和施工人员……不少居民感觉受了“折腾”。

能不能系统规划,一次整改到位?

“这一次我们做的不再是单项改造,而是把这些年亟需改的,例如污水零直排、消防安防、房屋本体修复等‘必改’项目,以及加装电梯、停车泊位、中心景观、养老幼托等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可改’项目,统一规划,综合改造。”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上城区小营街道南班巷社区,9幢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老屋迎来了整体改造。“这次我们请了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来帮我们系统规划。”小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琪告诉记者,这次规划中他们不仅把海绵城市的概念带入小区,以解决雨天小区内涝等问题,更重点针对老年人普遍反映的公共空间缺乏问题做了系统性改善。

“社区把办公室让出来,为老年人办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准备在小区里规划300米的健身步道,更打通了小区与隔壁小公园之间的障碍,方便老年人进出锻炼。”沈琪带记者走进刚刚落成的养老服务中心,门口的小黑板上写满了健康义诊、猜灯谜等各类活动。亮堂的大厅里,82岁的居民瞿华章正在教老邻居们写书法,彼此有说有笑,气氛融洽。

“我们正在告别补丁式的、涂脂抹粉式的改造。”上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记得在“三改一拆”住宅区改造的时候,市区两级资金仅1000多万元,分到6个街道后更是形不成气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撒葱花”等现象。

“今年我们打算规划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做成真正的精品,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该负责人拿出一本厚厚的规划手册告诉记者,仅是紫阳街道新工社区的方案,他们就反复调研修改了两个多月,将开展从设施提升、社区服务到环境打造、文化建设等全方位的综合改造。

这样的综合改造工程将惠及多少杭州的小区?根据实施方案,此次重点改造的是2000年以前建成、近5年未实施综合改造且未纳入今后5年规划征迁改造范围的住宅小区。至2022年底,杭州全市实施改造老旧小区约950个,设计改造面积3300万平方米,即33平方千米。

33平方千米是什么概念?记者查询了一下,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陆地面积为32.8平方千米。如此庞大的工程,这几乎是在潜移默化间为杭州“换脸”。

涉及居民上百万 杭州老旧小区变身从“心”开始

亲子互动空间,小营街道南班巷社区微更新效果图(小营街道提供)

治理之变

从看到做

居民参与度提升

你希望小区增加哪些公共设施?针对“停车难”,你是否同意将部分绿化改造为植草砖停车位……这是上城区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微更新”综合整治规划设计前的一份民意问卷调查。

“这次改造要求满足双2/3原则,即2/3以上的业主同意改造并对初步改造方案和长效管理方案认可。”社区主任告诉记者,居民的参与度很高,更多的是他们意识到,这次的改造不再是从看的角度,而是真正从用的角度来进行,“比如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打通了小区周边的两堵围墙,让居民到南山路、吴山广场休闲出行缩短了半刻钟,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住在西湖边的幸福感。”

由居民决定“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如何管”。以人为本,居民自愿是这一轮老旧小区改造的第一原则。而除了双2/3原则,更让记者惊讶的是实施方案中的另一条:原则上居民要亲自参与本小区改造提升工作。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被誉为“社区规划建设的先行者”,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要打造好一个包容和谐的社区,不仅需要硬件、软件,更需要“心件”。记者在走访杭州多个老旧小区时,多位社区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老小区改造既是为民办实事,更应在居民全程参与的过程中,提升社会基层治理能力,齐人心、出能人、办成事。

居民出资靠谱吗?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拱墅区湖墅街道青莎阁小区,根据介绍,这个小区的改造就是由居民自发出资完成。

该小区业委会主任介绍说:“最初只是我们一幢的几个人想改造小区,可是直接让每家每户出钱太难了,我们合计着和每户居民做完沟通以后,先出方案,做预算,垫资改造起来,最后改造成型了,大家看到成果了,再以各家平摊或者捐款的形式把钱收回来。”

设想最终变成了现实,这两天,青莎阁小区最后一幢的改造已经接近收尾。目前正在改造的这幢55户居民中只有4户不愿意出钱,可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结果已经很理想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事成了,但这位业委会主任依然低调地不想透露名字。记者也感受到社区工作的不易,需要用巧劲儿,更需要有魄力、有担当的能人。而当问及是否还有可能再找到这样的例子时,湖墅街道负责人尴尬地摇了摇头:“太难了。”

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来看,让居民出资确实不容易,需要一步步引导,最初可以通过动用维修基金参与的方式,慢慢地可以以捐款等形式推动。“最主要的是要让居民意识到,小区改造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只有一起参与其中,共同守护家园,也才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社区环境。”

涉及居民上百万 杭州老旧小区变身从“心”开始

主入口,小营街道南班巷社区微更新效果图(小营街道提供)

【浙江新闻+】

杭州老旧小区改造历程

2000年至2012年

杭州围绕“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目标,开展背街小巷和庭院改善工程,先后完成以路平、灯明、水畅为主要内容的2721条背街小巷改善,对1048个基础设施不全、服务功能不完善的老旧庭院进行环境改善,同步实施非成套住宅的危旧房改善工程。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共实施危旧房改造面积177万平方米,受益住户约3.5万户。

2013年至2016年

杭州以G20峰会为契机,实施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通过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实现“点-线-面”统筹保护,成功抢救保护336处、50余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修缮率超过80%,成功修复了北山街、小河直街、五柳巷、中山路等多条沿山、沿河、沿街分布的传统风貌街区,完整保护了梅家坞、留下老街、拱宸桥西等26处成片历史建筑,占地面积416.82公顷。

2016年至2018年

杭州实施以功能性改造为重点的“三改一拆”旧住宅区改造、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物业改善等“微改造”,积极回应市民关注和呼声,切实解决了一批社区、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困难和问题。

记者 陈佳莹 吴佳妮

上一篇新闻

一年内入股锁定3年!证监会新规发布 创投PE圈炸锅 业内称新规仍待完善细则

下一篇新闻

奇安信连续四年助力“4·29首都网络安全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