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福屯
作者:王洪文
2020年的10月23日12:59分,从白城开往长春的C1504次城际列车,平稳地停在农安县火车站。
走出站台,我沉思良久……
对于农安县这座千年古城,我以前来过几次,知道这座古城是辽代的黄龙府。龙湾塔是辽代黄龙府遗留至今的唯一古建筑(建于公元1023年——1030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北端的一座佛塔。无论谁来到这里,首先都要站在古塔前拍照留念,透过这千年古塔的时空隧道,感受着当年黄龙府的历史风云和先人的气息。
可是,我这次来农安县的目的和往次不同, 因为这次是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去农安县寻找一个叫金福屯的屯子,还要寻找并面见王氏族人,寻根问底。
记得爷爷生前曾和父亲说过:“将来咱俩到农安金福屯去一趟看看,咱家就是从那个屯子搬出来的。那里还有咱王家人,还有祖坟地,坟地四周还有很多杨树。
爷爷生前告诉我:“王家祖籍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县(今烟台),当年祖上“闯关东”在农安金福屯落脚。那时,王家在屯里挨着盖有3个大院:东院、西院、腰院。王家族人以垦荒种地谋生”。
爷爷又告诉我:“那年(可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从农安金福屯来了一位年近50多岁的老人(占字辈,排行老五),给我们送来家谱(24代)”。现在想起来,真的应该感谢这位不辞辛劳的金福屯王家老人。
仅此点滴,就是我脑海中有关农安县金福屯的印象。
王家先辈何时从山东“闯关东”到农安?我的曾祖王永堂哥俩又何时从农安搬迁到大安?这需我深入探索、分析和推算,才能梳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进而得出结论。
此时此刻,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需我在王氏家族历史的丛林中,探寻先祖的身影和走向,揭开称之为“老金福屯”的神秘面纱。
半个多世纪后,我作为曾祖王永堂在大安这一支后人的使者,回访金福屯,深感荣幸。同时,也为自己盲目地“硬闯”金福屯而担忧,不知能否有个满意的结果。为了使金福屯王家族人的相信和认可,我带着身份证和王家24代族谱。不管结果如何,心里都要有个思想准备。如果事与愿违,我就打道回府。
10月24日早8点,我走出农安宾馆的大门,找到农安县城“村村通”客车站,乘车赶往金福屯。
小客车行驶在乡间的公路,一路上,我环视着车窗外的田间、树木、村庄,及地里收玉米的农民。看到这块黑土地一派丰收的景象,深感陌生而亲近。
金福屯到了!司机的高声提醒,打断了我的思路。哇!眼前出现的这个屯子,就是爷爷要我寻找的金福屯? 突然间,我的眼睛一亮。
金福屯位于农安县城东南约15公里,所属农安县前岗乡段家村管辖,是传统的东北农村面貌。这里村庄较稀疏,土地广阔、平整。田间杨树带纵横有序,标准的林带网格化农田。
我站在屯子西头的水泥路上,这是一个东西走向的屯子,笔直的水泥路向东延伸足有一公里。路南、路北是一排排整齐的红砖瓦房,家家院子都很大,整个院里堆着金黄色的玉米棒,一派丰年的景象。
可是,让我失望的是:走了大半个屯子也没看见一个人。屯子静得出奇,没听到鸡鸣狗叫、人声嘈杂、机器的轰鸣,连呼吸的声音都能听到。我东一头、西一头地来回张望,真的感觉失望了。心想:如果找不到王家人,就拍一张村貌的照片带回去,也算没白来。等到中午11:30分,就乘坐“村村通”小客车回农安火车站。
哪里去找王家人?我来到一家姓王的小卖店。女主人对我说“你问的事情我不知道,你往东走一里多地有个酒店,老板姓王,去问问他”。我匆忙来到酒店,面见王店主,出示身份证,说明情况。这个王家店主摇头说“我们不是一个家族,还要到屯里去找”。一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在村路上碰见一位老者。经过一番急切而耐心的打听,他告诉我:“有一个叫王洪发的人在一家小卖店打麻将,此人个子不高,60多岁,满头白发”。一番千恩万谢后,我快速按照老者的指引,来到这家小卖店推门而入。打麻将的其中一人正是王洪发。我说明来意后,他放下麻将,很高兴地领着我来到他家。
在他家,王洪发对于我的提问很感兴趣。有的事情他知道,有的不知道。可是,他知道大安市有一股王家人,还知道当年那个送家谱的人。接着,他对我说:“屯子西头道南有一个叫王得民的人,今年80多岁,他的儿子当过村长,他可能知道的多一些”。
于是,我和王洪发起身直奔王得民家。
王得民,80岁,很胖,说起话来不温不火。论辈份,他还是我的下一辈。对于我的提问,他总是有些迟疑,回答的也吞吞吐吐。我好像预感到什么。这时,我说:“还有10分钟小客车就要来了,我就不久留了,以后有时间你们到大安”。他俩人也客气几句,就送我到村西头路口等车。
正在这时,王得民的儿媳从院里急忙跑出来,对着我高呼:“先不要走!王兴武马上回来,他已经买菜了,要你必须吃饭”!儿媳来到我们跟前,拦住我。面对此情此景,我还能说啥呢?对于王兴武夫妻俩的一番心思,我很是感动。
不多时,兴武媳妇炒了8个菜,白酒、啤酒一起上。一桌6个人,喝着、唠着,十分亲近。起先他们怀疑我是骗子,所以,只是含糊地应付我。因为以前就发生过有人借寻亲之事,行骗过王洪发,后被识破。就在吃饭前,他老伴还来电话把他叫出去说:“一定要少说话,不要上当受骗”。现在,大家看到我的真诚,心里的疑团都散了。互相碰杯,说说笑笑。
王兴武:王得民的儿子,45岁左右,成熟而稳重。此人热情、实在,给人一种十分亲近而真诚的感觉。当过村主任,后来到乡敬老院当院长,工作干得十分出色。
他对我说“你从大安来到金福屯寻亲,饭不吃,水不喝就走了,我真的过意不去,今后还怎么见面?今天,必须喝好、吃好”。那天其乐融融的氛围和亲情,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饭后,我们一起合影留念。不多时,王得民把家谱打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曾祖父哥俩那熟悉的名字就写在家谱上面。这说明:当年曾祖父哥俩就是从金福屯走出去的,他哥俩和金福屯的族人是有来往的。家谱上当年每一位王家前辈,都生活、劳动在一起,起早贪晚干着农活。他们是当年金福屯勤劳、朴实的拓荒者、是一个大家族的群体,是一幅凝固着的真实影像。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金福屯的王家人还没忘记我曾祖父他哥俩,真是血浓于水。 此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以前脑海里的金福屯,变成了今日真实的金福屯。眼前的每个人,就是真实的金福屯王家族人。
接着,他们就和我说起了有关金福屯的故事和王家的人。
金福屯当年只有两家族人在这里开荒种地,王家和李家。王家来自于山东的金州,李家来自于山东的福州,故称之为金福屯,这个屯名一直延续到今天。
目前,在这个几百户的大屯子里,居住着杂姓人家。王家族人只剩20多户,多数王家族人都在以往不同的年代搬迁了,大多数都在吉林省内。大安、乾安、松原、长春,眼下还是农安居多。王家确实是个大户。都是从山东老家先后“闯关东”来农安的。
王得民的高祖名叫王永思。曾祖父王清阳于清.同治年间,出生在山东老家。少年时代就随家人“闯关东”,落户金福屯。在世时,他还说一口山东话。在王永思的后人中,有的先后于不同的年代,搬迁到大安、松原、乾安、长春。
王得民的儿子王兴武当年是村干部。此人非常勤劳,是金福屯的致富能手。目前,种植业(玉米)、养殖业(黄牛几十头,鸡、鸭、鹅共有几百只)、开饭店(铁锅炖),都非常红火。去年,孙子王振宇哈工大毕业后,被应聘到苏州华为企业任职。
王永思的后人王洪生(王得双的父亲)这股人,从金福屯搬迁到大安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他是一位淳朴、勤劳的农民,十分聪明,活到近百岁。在世时,每当有人提到金福屯,他都兴奋异常,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金福屯的过去。在他内心的情感世界里,任何事情也莫过于思乡之情。
目前在大安市,王得双兄弟姐妹十几人(包括叔伯兄弟),日子过得都很好。现家族中:有农民、国家公务员、教师、经商、开工厂。尤其是王得双,经营着大安的《庆华印刷厂》。几十年来,由于懂经营、会管理、诚信至上,赢得客户的普遍认可。在同行业中,属佼佼者。膝下有一女儿是松原大学教师。这股人可谓家族兴旺、人才济济。
王得民的女儿说:“听奶奶讲,王家的老一代都十分勤劳、节俭,孩大老小都保持着良好的家风,日子过得都很好”。
根据王得民曾祖王清阳说一口山东话和出生年间(应出生在山东清.同治年间),他们家人“闯关东”到金福屯的时间,应该是清.同治末年(1862——1874同治帝在位12年);或清.光绪初年(1871——1908年光绪帝在位37年)。
我的曾祖王永堂和哥哥王永宽,就在这个时期,跟随母亲从金福屯搬迁到大安的。哥俩在嫩江西岸二道岗子安家落户、开荒种地,娶妻生子(根据推算,曾祖王永堂出生于同治初年)。我家这股人已在大安繁衍生息近150多年,可谓根深叶茂、瓜瓞绵绵。
新中国建立后,曾祖王永堂这股后人中,知识分子居多。
据统计:从1959——2020年,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有17人;其中:国家级高端人才2人(教授、高级工程师);出国留学4人(美国2人、新加坡1人、澳大利亚1人);从政2人(正处级国家公务员)。目前,我老叔王占江已退休。其它人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的奉献着。
父辈们都是本分的农民。勤劳、节俭、朴实、善良、正直,是王家人传承的家风。乐善好施之举,是祖上留下的美德和精神财富。爷爷王清兴是典型的代表,他有很多感人的善举佳话。这些佳话,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资料显示:我国历史上“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关内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据此,王家先祖当年“闯关东”的年代,应该符合以上资料狭义的范围(也就是从清.同治年或清.光绪初年)。
短暂的金福屯之行结束了(一天),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可以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
我怀着喜悦心情,即将踏上归程。王得民一家人苦心挽留,我执意要走。无奈,王兴武便开车送我去农安火车站。一路上,他又给我讲了很多王氏大家族的人和事。到了农安火车站,他又找了一处安静的地方陪我等车。同时,我邀请并期待着,他在方便的时候带着家人来大安。在大家相聚的同时,畅游美丽的嫩江湾。
城际列车进站了,一声汽笛,打断了我的思绪。望着王兴武那渐行渐远的高大背影,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别样的感觉,我默默地为这代金福屯的守护者而祝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