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印度网友热议:中国经济比印度经济要好吗

近代几百年来,世界的军事,经济,政治领域一直由西方把持着,为了巩固维护其既得利益和霸权地位,西方知道光靠武力征服也是不行的,所以在意识形态的输出上也一直不遗余力,而西方的这种努力,在印度所取得的效果尤其明显,直到今天不管印度的精英阶层如何思考,如何睿智,我们总能感觉出,他们逃脱不出西方给他们的思想画出的圈子,最近有外国网友在美版知乎quora上提问:Is China economy better than Indian economy? 中国经济比印度经济要好吗?在众多的评论中,有一位印度网友给出的回答显得比较深入和客观:

印度网友热议:中国经济比印度经济要好吗

印度网友评论译文:

首先让我明确一点,印度决不会在生活水平上击败中国。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1.4万亿美元(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结果)。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25万亿美元(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结果)。这经济没有任何可比性。中国经济总量超过印度的5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260美元,印度为1718美元。中国的人口(13.7亿)和印度的人口(13.4亿)具有可比性 - 但中国的人均收入是印度人口的五倍。

利用上面提到的数字来理解预期是多么的错误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假设印度继续以7.5%的速度增长,从现在起中国以6.3%的速度增长,那么印度的人均增长将需要127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开始超过中国。

问题是,许多人把“增长率”与实际“增长”混为一谈。他们兴高采烈地认为,更高的增长率意味着更大的增长。他们认为增长率的下降就是增长的下降。也许人们只是因为他们的意识形态偏好而看到了他们想看到的东西,中国和印度,1980以来实际gdp增长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的人均财富比中国富裕--印度的人口比中国少得多,但印度的GDP规模与中国相当。

如果人们对过去36年来国际机构发表的声明和媒体报道不屑一顾,人们就会一直声称,尽管印度在这一点上进展缓慢,但最终将超过中国。

印度网友热议:中国经济比印度经济要好吗

这不仅没有发生,而且如上文所示,到目前为止,印度似乎几乎不可能超过中国。人们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印度的看法一直是错误的。

民主的神圣奶牛

西方、其体制以及中上阶层,之所以偏爱印度而非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信奉西方的民主宗教。他们拒绝看到民主在贫穷国家不起作用(这在西方是否有效是值得商榷的)。

可以说,在西方推行民主的时候,特别是以现在的形式,每个人都有投票权,西方已经达到了知识的顶峰。 一幅旨在展示古代雅典集会的画。这个城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实现了民主,这是第一个已知的民主实验。然而,只有完成军事训练的成年雅典男性公民才有权投票。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儿童、妇女和外国人被排除在外。

民主在非西方世界的成就尤其糟糕。非洲、中东、东南亚和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到处都是拥护民主的国家,而且几乎立即变得更加糟糕。事实上,我想不出这些地区有哪个国家在实行民主后有所改善。尼泊尔、东帝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是最近的生动例子。

在经济增长和社会指数方面,表现较好的非西方国家,在所有实际目的上都有所改善,而不是民主。举几个例子:李光耀的新加坡、英国和现在的中国香港、朴正熙的韩国、皮诺切特的智利和蒋介石的台湾。

在印度,民主从来不起作用,但当情绪需要满足时,谁需要事实呢?如果非洲是一个国家,印度的人均经济和社会指数几乎都会更差。作为印度人口的一部分,印度人民是世界上最贫穷、疾病最严重、最可怜和营养不良的国家之一。

48%的印度人甚至连厕所都没有。同样比例的印度人口没有电、水和其他基本生活设施。重新审视这一数字: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718美元,比苏丹、刚果共和国、老挝、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其他许多不太出名的国家贫穷。

印度网友热议:中国经济比印度经济要好吗

人们常说印度是除西方世界以外讲英语的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在过去是真实的,但很可能不再是真的。中国从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引进了大量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现在中国讲英语的人似乎比印度多,而且他们的英语说得更好。 印度人口增长和人口统计,包括预测。

就人口统计而言,印度显然处于有利地位。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和年轻人数量的下降,超过50%的印度人年龄在29岁以下。唉,这很可能变成一种负担,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不熟练的,没有能力参与现代经济。

每年净增加1200万印度人的就业人数,但印度继续出现就业减少的增长。尽管他们的期望越来越高--因为他们都在看美国电视--但他们缺乏创造财富的能力。因此,犯罪率在上升。

印度的体制往往被强调为,该国优于中国或其他非民主制度的原因。事实是,在过去的70年里,印度人有系统地摧毁了英国留下的机构。今天的司法、立法和行政是不可比拟的。

今天,这些机构中没有一个是为了国家公民的利益而运作的。它们的运作是为了美化国家,在国家中,公民只是齿轮。由于印度潜在的部落主义极权主义倾向,这些机构发生了变异。

除非一个人是罪犯,否则他不会去印度的警察局。警察的暴政,甚至包括在虚假的遭遇中杀害无辜的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法庭案件可能会拖上几十年。条例和法律只是一张纸,并将决策出售给最大的竞标者。

几乎不可能在没有贿赂的情况下在印度完成任何事情。更糟糕的是,人们必须在公务员面前卑躬屈膝,屈辱自己,才能得到他们应得的东西。

印度网友热议:中国经济比印度经济要好吗

读者将通过挑战自己来了解民主是否真的与改善治理、加强自由制度或更快的经济增长有任何联系,从而为自己服务。

印度问题深入人心

印度是一个极其不理性、迷信和部落的国家。理性的概念主要表现在印度大部分地区缺乏理性。在过去的200-300年里,印度一直与英国联系在一起,并引进了西方的制度、生活方式、技术等,但却没有引入理性的概念。

非洲、中东、南亚其他地区和南美洲大部分地区也是如此。但我们会坚持印度的立场。没有理性的概念,人们就无法理解法治、公平,或简单地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他们只能从强权、街头智慧和政治关系的角度来思考。这样的社会不能理解十诫的原则,也不能尊重个人和自由。

吸收理性的概念在过去的200-300年里没有发生过.在欧洲,罗马人发现它花了大约2,000年的时间。印度社会是否还需要一千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吸收理性的概念呢?

在过去30年里,印度经济有所增长,但大部分增长可归因于通过互联网和廉价电话这一新媒体获得的西方世界及其技术的显著改善。由此产生的易取得的果实已被摘下,印度正开始显现出停滞的迹象。

虽然印度经济增长,但政服的增长速度更快。人们和公司承担债务的速度快于他们偿还债务的速度。他们从西方引进了生活方式和慷慨的消费主义,主要是在娱乐方面。理智被抛在了一边。

所有证据都表明,印度人实际上在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推理技能方面受到了抑制。否则为什么没有人可以变得富有呢?

印度的制造厂或办事处,包括私营部门的工厂或办事处都是混乱、浪费,无法规范。劳动力成本似乎很低,但印度的混乱确保了低生产率。

印度网友热议:中国经济比印度经济要好吗

如果有机会,印度公司更愿意将工厂迁往中国。印度的城市和村庄挤满了中国的商品,甚至是非常基本的商品。

印度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放弃印度将成为下一个中国的想法应该不难。印度7.5%的著名增长率太低,无法对世界经济产生任何实际影响。但即便如此,一旦考虑到该国的体制和文化问题,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如前所述,从进口西方技术中摘下的低垂果实到现在已经被采摘了.印度没有培养批判性思维,因此也没有发展自己的技术。

印度一直是油价下跌的巨大受益者,因为石油是其最大的进口。这是一次过的收益,对经济增长有利,而且还会继续下去.印度的出口已经显示出紧张的迹象,而且正在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输给了继续提高竞争力的其他国家,如中国和菲律宾 印度出口的增长在2015年初转为负增长

印度中产阶级的成员变得异常傲慢,他们认为他们一定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让他们变得如此富有,但他们只是西方技术的幸运受益者。这种傲慢助长了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正在像野火一样蔓延。

在一个缺乏理性的社会里,民族主义被认为不是关于人类价值的,而仅仅是一个地理、部落的概念。印度支那(印度教-民族主义)一直在上升。代表这一意识形态的人民党在两年半前上台,纳伦德拉·莫迪担任总理。

在莫迪的统治下,随着英国左翼机构继续遭到破坏,自由正在下降,税收在没有任何公共服务改善的情况下上升,监管负担也大幅增加。这个国家也越来越中央集权,并由莫迪指挥。他认为,他必须做出更多努力,以确保印度继续走上增长之路。这是灾难的秘诀。

印度网友热议:中国经济比印度经济要好吗

2016年月八日,莫迪宣布禁止影响流通货币货币价值86%的纸币。这是他的独裁政策的另一个例子,因为他的内阁甚至没有讨论这一决定。直到最后一刻,就连央行也不知道这一禁令。

读者应该反思这样一个事实:莫迪做出了一项破坏经济的决定,剥夺了人们进行交易所需的交换媒介,剥夺了人们进行交易所需的交换媒介,而丝毫不担心制衡问题。

结论

应该不难看出,印度不是下一个中国。对印度寄予太多希望是没有意义的。相反,我们更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它即将成为下一个香蕉共和国,类似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或尼泊尔等邻国。 知识分子应该自我反省一下,为什么他们对印度的看法一直是错误的。中国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增长的国家。中国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在中国的书店里,人们可以找到许多最好的外国书籍的中文译本。我担心相比之下,印度可能会迅速变成一个死水。

印度网友热议:中国经济比印度经济要好吗

上一篇新闻

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前景广阔

下一篇新闻

干得漂亮!台湾向大陆输送“毒鱼”,台企遭到海关总署严厉处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