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新加坡新冠疫情大爆发,情况还会有多糟

新加坡的冠病确诊病例(4月16日)激增至728起,连续创下单日新增病例的最高纪录,并且呈跳跃式增长,15日增447起,14日增334起,13日增386起,12日增233起,11日增191起……新加坡冠病总病例已达4427起。

不过在最近的新增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客工。客工的聚集地成了新加坡抗疫的主战场。

据悉,新加坡有120万外籍员工,有20万住在43个大型客工宿舍,还有9万8千人住在1200个临时宿舍,其他分别住在公寓、组屋等。这个庞大数字无疑令新加坡政府面对严峻挑战。

客工病例目前可能还没有完全爆发出来,接下来的新增例数可能会更令人吃惊。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毒之所以在客工宿舍间迅速传播,是因为出现确诊病例的宿舍中,有许多人在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新加坡人力部长杨莉明透露,这些客工虽不住在同个宿舍,但在同个地方工作,休假时会聚集逛街。回到宿舍后还有社交、聚餐等。因此,尽管宿舍采取了安全距离措施,但病毒还是通过这些社交活动在不同宿舍之间传播开来。

随着客工确诊病例暴增,新加坡政府已陆续推出多项措施:已出现感染群的宿舍全部被封锁,封锁期间客工必须留在房内,减少和他人接触;客工将接受身体检查和病毒检测,受感染的人会被隔离,当局也会观察其他客工的情况。

新加坡政府已着手从大型宿舍疏散健康客工,以减少一些宿舍内的居住密度。截止4月15日,已有约7000名客工被安置到18个临时住所。这些客工在入住前都接受了健康检查。他们也必须每天测两次体温、错开用餐时间和遵守安全距离等。

安置健康客工的设施包括新加坡博览中心、空置组屋、武装部队军营、内政部下属的内政团队学院、尚未启用的小学校舍、两座海上浮动宿舍等等。但安置点的容量与庞大的客工数量相比,似乎还远远不够。

在新加坡43个大型客工宿舍中,尚有20多个未出现新冠感染群,因此避免这些宿舍发生感染尤为重要。这些没有出现感染群的宿舍,虽然未被列为隔离区,但基本上也已经被封锁。客工们也必须留在宿舍内,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距离措施,包括不能和住在不同单位的朋友接触等。

目前,新加坡当局不仅为全岛43个大型客工宿舍提供餐食,与宿舍业者一起加强管理,也为所有宿舍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全部43个客工宿舍都有医疗人员进驻并设置医疗站,以便开始大规模病毒检测。

由于冠病有潜伏期,很多客工可能在封锁措施前已经被感染,因此目前的措施给人感觉难以立竿见影,客工的感染人数不断增加,每日新增病例数或许远未达到峰值。不过相信新加坡政府对此早有研判,后续会根据疫情变化出台应对政策。

在主战场之外,即客工宿舍以外,新加坡坚持对每一个确诊病例做精细的溯源,这是他们一直判断疫情在社区传播不严重、没有失控的依据。目前有81%新增病例与已知感染群相关,其他则有待进一步追踪。

截至4月16日中午,新加坡出院人数增至683人,留院治疗的病患中有23人在加护病房。最近有网民爆料说,目前新加坡医院床位已经不够,确诊后的病人须居家隔离治疗,要排队等候,而无法直接入院(尚待查实)。

自4月7日新加坡全面落实阻断措施,当地媒体称为“半封城”,新加坡政府陆续推出了多项更严厉的规定,包括禁止在外堂食、禁止除家人外两人以上聚集、严格执行社交安全距离,另外日前开始强制居民出门必须戴口罩。

在阻断措施实施头几天,大量不遵守规定的民众收到执法人员发出的书面警告,也有不少商店被警告。当局每天派出三千名安全距离大使在全岛巡查……新加坡目前的管控措施基本和中国疫情严重时一样,希望新加坡也能和中国一样很快扭转局面。

有意思的是,在新加坡出现问题的市民也与中国最开始的情况类似,不少老人不愿意戴口罩或不遵守阻断措施,这令政府和家人都很头疼。另外在新加坡街头,也有不少西方面孔的人不肯戴口罩。但随着新加坡政府加大处罚力度,相信这些现象会明显减少。

还有一个令人担心的情况,尽管世界疫情还很严重,尤其一些国家的疫情还远未到拐点,但新加坡已陆续解禁一些国家,如:中国、伊朗、捷克、奥地利、丹麦、西班牙。同时准备解禁另外几个,包括:德国、瑞士、挪威、美国、冰岛。当然,由于大量航班停飞,解禁可能未必能带来入境人流。

目前,新加坡居民因政府出台的补助政策,以及总理、部长们开诚布公地一次次讲话,加上超市和巴刹补货很快、物资供应较为丰富,因此民众大体上心态稳定。绝大多数新加坡人都相信政府可以带领大家渡过难关。

新加坡政府也在国际上积极发声,推动各国抗疫合作,并积极协调区域国家的政策,提出各国应该为疫情后的经济恢复做好准备。对于中美之前的“隔空交火”以及美国对世卫组织的抨击,新加坡政府也采取了较为客观公正的态度,因此获得大多数国民的认同与支持。

上一篇新闻

想说却说不出口,不得不说的新加坡华族文化

下一篇新闻

客工感染人数持续攀升,但新加坡社区内趋缓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