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 星期一

客工的救命工具! 狮城准实习医生熬夜设立翻译网助前线医护人员沟通

刚自国大医学院毕业的苏戴思娜创设了协助前线医护人员与客工沟通的翻译网站。(李国豪制图)

作者 李国豪

“语言障碍会导致这场危机以我们无法想像的程度扩大。”

4月13日晚间,刚得知本地冠病新增确诊数创下单日新高的苏戴思娜(Sudesna Roy Chowdhury)辗转难眠。

根据卫生部当晚公布的数据,386起新增确诊病例中,多达280起与客工宿舍有关。

她知道,接下来会有更多本地客工必须接受医疗服务,而医护人员与客工之间的语言障碍将成为极为迫切的问题。

她的姐姐是一名急诊科医生,后者必须不时将一些医疗词汇翻译成孟加拉语并录制成语音信息传送给她的同事。随着翻译需求倍增,她的父母也加入战围。

“我不希望因为沟通问题而导致病人的医疗权益受损。”

今年24岁,刚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杨潞龄医学院毕业的苏戴思娜没有犹豫太久,零经验的她决定架设一个协助将医疗相关用语翻译成孟加拉语的网站: https://sudesnaroychowdhury.wixsite.com/covid。

《亚洲新闻台》报道,苏戴思娜早在过去一周就已开始担任孟加拉语的翻译志工,除了通过电话协助为孟加拉籍病患看诊的医生,她也帮助医疗场所将相关指示翻译成孟加拉文。

紧随客工宿舍感染群暴发的消息,政府宣布医疗团队将在未来一周进驻所有客工宿舍,被征用作社区隔离设施的新加坡博览中心也会入住大批客工。

苏戴思娜意识到上述地方将会非常急需翻译员,而且一定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

进驻客工宿舍的医疗人员和客工的语言隔阂在疫情当下是一个急迫的问题。(国防部)

八小时的奋斗从零到有建设网站

4月14日凌晨3点,距离卫生部宣布本地出现单日确诊新高消息后仅仅三个多小时,向位在医疗前线工作的朋友征询意见后,苏戴思娜开始动手架设一个能让所有医护人员更易于与客工沟通的网站。

她希望这个网站能达成两个功能:

协助前线医疗人员在没有翻译员在场的情况下向病人展开初步会诊;

让前线医疗人员不需透过中介就可直接与翻译员联络。

苏戴思娜在家人朋友的协助下花了八小时,一夜之间从零到有将网站架设起来。

苏戴思娜的家人陪同她一起完成了把医疗术语翻译成孟加拉语的工作。(苏戴思娜提供)

她首先花了两个小时将她姐姐协助汇集的急诊部门相关句子和词汇翻译成孟加拉文并输入系统,这些词句包括询问病人的旅游史和症状。

孟加拉文在网站中的字型被刻意放大,以便能在手机屏幕上清楚显示。

时间来到凌晨5点,第二阶段的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了。她将之前翻译好的相关语句录制成50段音频,这些音频将能在不识字的客工看诊时派上用场。

早上7点,完成录制音频后,网站的完成度已经达到90%。

(网站截图)

苏戴思娜接下来的任务是在网站增设让前线医疗人员可以和翻译员直接联系的功能。

她制作了一份含有13名翻译志工的联络名单,这13人大部分都是她的童年玩伴。在这份名单的基础上,她设计了一套轮班机制。

(网站截图)

苏戴思娜随后也决定在网站增添如何自行测量血压和维持良好个人卫生的孟加拉文指南。

(网站截图)

网站也上载了客工援助组织康侍(HealthServe)为可能面临情绪问题的客工录制的一系列解说视频,担任解说的是苏戴思娜担任急诊科医生的姐姐Susmita Roy Chowdhury。

4月14日早上11点,网站成功上线。苏戴思娜将网站链接传送给五位担任医生的朋友,以及她姐姐在急诊科的同事。她另一位任职小儿科医生的姐姐也协助她将这个网站推介给更多人。

一夜没睡的苏戴思娜在中午时分把网站链接分享在自己的面簿上,公开呼吁有需要的本地医护人员使用这个网站。

“我的朋友们已经随时准备好在接下来几周的艰难时刻通过远程方式支援你们,请与他们联系。”

14日正好是孟加拉的新年,她也邀请所有人一起为“我们的客工朋友”献上新年祝福。

网站加快前线医疗人员诊断

网站上线后引起巨大回响。苏戴思娜收到的一封电邮写着: “你的(网站)将拯救生命……我代表新加坡向你致谢。”

一名教授则在一个拥有超过1600名医生的群组和有150人的校友群组分享了她的网站,关于网站的消息也传到了目前正在客工宿舍和部分医院提供支援的新加坡陆军医疗单位。

黄廷方医院的实习医生Tharun Ragupathi告诉亚洲新闻台,过去他都只能用“破英语”,或以比手划脚的方式和前往医院作冠病检测的客工沟通,客工之中大部分都是孟加拉人。

他指出,由于病患人数过多,医院根本没有时间找寻翻译人员,而要求翻译人员特地赶到医院也是不切实际的。这也让Tharun Ragupathi非常担忧语言不通可能导致的后果。

“即使他们说着英语,我也常常会觉得他们只是在重复着我的话而已。这种情况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不希望因为这样而错漏有可能染上冠病的病患,以及无法得知他们的医疗纪录。”

随着他在一个同侪Telegram群组得知苏戴思娜架设的这个网站后,现在总算可以借用这个网站更快地排查出低风险的病人,以便为下一个病患看诊,并将宝贵的时间花在其他重症病患身上。

“我不会说孟加拉语,但我依然会为你提供医疗服务”

网站上线后也获得更多通晓孟加拉语的志工加入,截至4月15日苏戴思娜的网站已有多达30名翻译志工。

除此以外,通晓其他语言的志工也纷纷加入支援,网站目前显示共有三种语言可供选择,包括孟加拉语、淡米尔语及泰语。

即使五天后将到樟宜综合医院展开实习生涯,苏戴思娜仍持续努力丰富网站的资讯量,包括和药剂师讨论如何将药物的摄取剂量和副作用翻译成客工熟悉的语言。

每刷新一次,网站的资讯就更完善一些。她没有停下为本地客工群体和医疗体系尽一份力的脚步。

苏戴思娜(右一)即将到樟宜综合医院展开实习生涯。(苏戴思娜 Instagram)

下面这句话是网站中协助医疗人员和客工病患沟通的开场白。

“我是一名医生,我不会说孟加拉语。我将透过这个网站和你对话,请尽可能用英语回答我。谢谢。”

如果你也曾经在人生地不熟和语言不通的地方生病求医,就一定能体会心力交瘁的当下,这番话能带来的安定感究竟有多大。

人与人之间或许会有语言、文化、种族、国界的界限,但善意和守望相助的精神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在客工最需要国人与之同舟共济的艰难时刻,苏戴思娜的网站正是这种精神最完美的体现。

上一篇新闻

“半封城”期间新加坡客工临时落脚处 会在游轮上还是居民楼底? 全凭运气

下一篇新闻

狮城昨再添1死·累计死亡病例达11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