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即便你是死忠谷粉,用过 Google 所有(包括已经被砍掉)的产品——如果你不是这家公司员工的话,可能也从来没见过下面这个 logo。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这个 logo 的背后,其实是硅谷巨头 Google 内部一个小社团,名字叫做 gPause。命名方式和 Google 其他产品类似,但 pause 的意思是“暂停”。

gPause 旨在帮助员工获得“正念”,达到情绪放松、工作减压等目的。Google 员工通过这个社团分享他们的正念经验,推荐相关方面的丛书和帮助冥想或放松身心的 app,以及解答其他同事的关于正念的问题。

正念又是个什么东西?它最初来自于佛教的禅修,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不限宗教信仰,更为广泛的心理健康疗法。正念的英文名叫做 mindfulness,直观地讲就是通过冥想(meditation)等方式清楚、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心理状态,但不陷入到这种心理状态中。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每天或每隔几天,当会议不断、电子邮件爆炸的时候,停下来,呼吸,直面并审视自己的状态,却又不被其所摆布。通过这种方式,许多 Google 员工获得了他们的正念,排解了压力,能够以更高的客观效率和主观积极性重新投入到工作当中——这不但是为了员工自己好,对于维持公司的正常高效运转也颇有帮助。

(据说长期坚持冥想还能提高流感抵抗力,硅星人在此不建议作为 flu shot 替代品。)

其实也挺搞笑的:都说硅谷的高端人士喜欢叫自己 hacker,没想到当它们工作压力大了,连自己的神经都敢 hack……

Google 曾经有个职位“员工心理健康官” (superintendent of well-being),专门负责管理公司内部 gPause 这样的正念项目。这个职位的第一任比尔·杜恩 (Bill Duane) 在 Google 开了一门课,名字就叫 Neural Self-Hack……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早在 Bill Duane 加入 Google 之前,公司里就有过一位冥想大师了。2007年,新加坡裔员工陈一鸣 (Chade-Meng Tan) 在 Google 内部创办了 Search Inside Yourself(探寻你的内心),一套糅合了正念理念的情绪管理免费课程。

前几年,陈一鸣从 Google 离职,出了一本和课程同名的书。现在的他,已经成了一名职业禅师,靠卖书、冥想课、付费演讲,以及2000年加入 Google 获得的巨额股权回报维生。他的座右铭:Joy is when you are in deep sit.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在硅谷,员工热衷于正念、冥想的科技公司不止 Google 一家。

位于伦敦市主教街的“苍鹭塔”是英国首都最高的建筑物之一。而在这座高楼景色卓越的三十层上,坐落着 Salesforce 为员工设立的冥想间。员工可以在这间房间里进行冥想,或者只是为了逃避办公室里的压力,来这里静修一小会也可以。因此,任何人在房间里都不得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遵照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 的意愿,Salesforce 在旧金山总部等全球较大的办公室里都设有冥想室。

贝尼奥夫本身就是一位佛教徒和禅修爱好者,1999年从甲骨文离职后,先是去了夏威夷进行正念训练,发现不够过瘾,于是跟一位朋友直接飞去了印度,拜访了许多的印度教静修处,接受大师的教诲。这一趟大师之旅过后,他“带着对自己,对互联网行业,特别是对‘软件即服务’(SaaS) 更清晰的认识”回到了旧金山。

(不但成就了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居然还能在 SaaS 这么具体的领域给贝尼奥夫提供指导……印度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因为禅修的时候不让用手机,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这样一张贝尼奥夫参禅的照片: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他说,禅修让他获得了一种初学者的心态,让他可以改进管理风格,加强倾听。这种心态告诉他我退后一步,这样我才能创造出我想要的,而非过去已有的东西。 我知道未来不等于过去。 我知道我必须处在当下。“

虽然有点听不大懂,但是创办了千亿美元市值公司,自己净值高达67亿美元的人,说话总不会错的。

如果说贝尼奥夫是硅谷处在冥想的最高段位,那么“PayPal 黑帮”成员之一,杰克·多西 (Jack Dorsey) 可能不同意。毕竟,他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就是去缅甸久负盛名的苦修所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内观久坐苦修 (Vipassana)。

和内观久坐相比,科技公司的“每天冥想五分钟”简直是请客吃饭。多西采取的这种苦修方式,要求他“消除对于快感的渴望,直面痛苦”。

他去的是缅甸的 Dhamma Mahimã,这是一座免费的苦修所,位于曼德勒省的山城彬乌伦。多西分得一间只有床和厕所的小屋,苦修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必须呆在里面,不能读书、写字、与他人说话,即便打饭时也不能发生眼神交流。

他必须在早上四点起床,然后进行长达17个小时的内观久坐训练,长时间双腿盘坐,每天只有45分钟休息的时间——以走路的方式。晚上九点,他就要躺在床上直到明天四点,循环往复。他还去到了洞穴里打坐,出来后数了全身有117个蚊子包。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他的手机只在拍照时打开, 用来检测心率的 Apple Watch 也必须保持飞行模式。就在这间小屋里,这位 Twitter 的创始人兼 CEO 从2017年圣诞节一直苦修到2018新年之后。现在,他晚上睡觉的心率可以保持在40BPM以下。

他说,这次苦修是他长达20年来坚持冥想的巅峰,是一次“对心灵最深层次的破解和重新编程。”(hack the deepest layer of the mind and reprogram it.)

程序员就是程序员,再怎么苦修,说话方式还是程序员……

有了贝尼奥夫、多西这样的大佬,硅谷科技行业刮起一股冥想的热潮就很容易理解了。

曾几何时,中国的科技人士去加州拜访,在硅谷公司里看到沐浴间、午休房和母婴室感到很神奇,把这种公司文化带回了自己的公司;而现在,苹果、微软Twitter、Salesforce、Google、LinkedIn、雅虎、思科等硅谷和美国知名科技公司,都在贯彻冥想的潮流。

那么,中国科技公司要不要在楼层里多开一个冥想室?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面临着工作压力的不仅互联网科技从业者。

现在,整个美国都掀起了一场冥想运动,流行程度已经直追瑜伽,甚至有赶超的态势。

上面这段不是我在冥想时候想到的,而是事实。来自于美国卫生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美成年(下同)冥想者总量大约1300万人,占成年总人口的4.1%(同年瑜伽修道者的比例是9.5%);而截至2017年,冥想者的比例翻了两倍还多,达到了14.2%,只比瑜伽修道者低0.1个百分点。

这份报告将瑜伽、冥想和按摩这种定义为“补充医疗方法”(complimentary health approach)。报告指出,“在2012年,瑜伽和按摩受欢迎程度相仿,之后才是冥想,排在第三;然而到了2017年,冥想的普及程度已经超过按摩,第二大补充医疗方法”。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权威市调机构益普索的调研显示,美国瑜伽产业每年的产值高达168亿美元……冥想是否也有如此大的市场机遇?还是说,这种修行更像是多西那样,应该从简,而非入奢?

显然,在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的冥想创业公司看来,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变成生意。

数据可视化服务 Quid 统计,从2012到2016年之间,仅仅在冥想/正念领域就有142家新公司成立,子领域包括冥想辅助 app、实体店和社交网络等,总融资规模超过了2.6亿美元!

这份报告显示,Y Combinator、HealthX Ventures、500 Startups 等创投机构是这股冥想潮流的主要推手。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就以创业学校+投资机构 Y Combinator为例,从这里毕业的冥想/正念类公司,有2015年的 Spire(智能硬件)、2017年的 Simple Habit(课程 app)、2018年的 Modern Health(综合平台)。

其中,Simple Habit 是时下最热的冥想类 app 之一,号称"the Netflix of mindfulness",上过苹果的类别榜首和月度推荐 app 名单,也拿过 Google Play 2017年整体和2018年幸福类app 的最佳。

创始人 Yunha Kim 曾经是斯坦福 MBA 学生,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决定辍学创业。她的公司成功从 YC 毕业,还在2017年上过 ABC 的著名创业类节目《创智赢家》(Shark Tank)。截至去年年底,Simple Habit 用户量已经接近300万,平均每周新增3万注册。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三轮融资,总计1,260万美元。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但如果从融资的维度来看,Calm 无疑才是冥想/正念类创业公司里的龙头老大,已经完成了四轮总计1.16亿美元的融资,估值10亿美元,正式加入独角兽行列。Calm 的投资方包括德太投资成长基金、Insight Venture Partners、AngelList 等。

Calm 算是 Simple Habit 的老前辈和模仿对象,app 内置了大量帮助冥想、睡眠的内容和功能,包括超过100节冥想指导、舒缓心情的背景音乐、睡前故事,以及“世界级冥想大师”制作的高端课程等等,用户可以支付$60年费,或者$400(!)成为终身会员。

“冥想”怎么就成为了硅谷热潮?

另一家冥想/正念领域的知名创业公司是 Headspace,和前面两家公司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大同小异,目前已完成 B 轮,融资总额7,520万美元,估值目前未知(A 轮估值2.5亿美元)。其他同类公司还有 Happify Health、Grokkar 等。

算上这些头部的 app,到应用商城里随便一搜,正经的冥想/正念类 app 至少有50个。看来,热衷正念、灵修的并不仅仅是嬉皮士。现在,冥想,以及“冥想创业”,已经成了一股真正的硅谷热潮。

你看,过去硅谷科技公司发明了茫茫多的 app,前仆后继地争夺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摧残你的心智……忙到以至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都不够用了。

现在,他们又想来帮助你恢复心智了……

上一篇新闻

深圳这些NB的公司,有没有你的影子?

下一篇新闻

第三届王羲之奖书法评审结束 10件“王羲之奖”出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