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30日 星期一

重勘珍珠港,考察日本偷袭背后的“太平洋作战全盘计划”


1941年初,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英美等国的矛盾越发激烈,日本国内对英美开战的呼声此起彼伏。9月中旬,日本裕仁天皇做出了和英美兵戎相见,正面交锋的决定,整个日本的战争机器立刻发动了起来。短短一个月,具体的作战安排和军事部署已经呈递到了日本最高决策者的手中。陆军方面以东南亚战场为主,关键在于马来登陆战役。海军方面以偷袭珍珠港为主,重点是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两份计划都非常严谨而周密,尤其是珍珠港的具体安排。如果从今天重新勘察珍珠港事件的战略部署,我们可以发现日本在珍珠港事件背后还制定了攸关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全盘作战计划。它的各个环节有着更为深入的战争考量和明确的行动步骤。正是如此的方略计划才最终使这场惊天豪赌得以成功实现。其具体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

重勘珍珠港,考察日本偷袭背后的“太平洋作战全盘计划”

偷袭珍珠港

押上世界前途的赌局——珍珠港奇袭

1940年,日本正式加入了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以日本军部为代表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不断攫取上层的权力。同时,日本民间也受到了法西斯主义思想的裹挟,民众对于英美等国极为仇视。在美国加大了对于日本的制裁力度后,日本社会普遍要求对美英开战。1941年9月的御前会议上,裕仁天皇最终决定和美英正面交锋,并责成陆军与海军的高层迅速制定战争策略。很快,以珍珠港奇袭为关键点的太平洋作战计划出炉。据森松俊夫的《日本大本营》记载战争计划的核心思想即:

“迅速歼灭东太平洋的敌方舰队和航空兵力,占领和确保南方的重要地域,确立长期不败之态势,此期间如敌舰队来袭,实施截击并予以歼灭,以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

而珍珠港奇袭作为当中的关键点一直处于机密状态之下,无论是当时的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还是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都对于这个计划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和审议。直到最后一刻,也只有少数的人知情。


重勘珍珠港,考察日本偷袭背后的“太平洋作战全盘计划”

珍珠港事件的罪魁祸首——山本五十六


日本海军长期以来都主张使用重型舰船进行炮击作战,这种模式在之前的几次大规模战争之中都获得了胜利。当时日本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与武藏号。这两艘排水量在72000吨以上的海上巨无霸在常规炮战中是绝对的主力。但是珍珠港事件中却选择了空袭作为主要的攻击模式。这是因为日本在战前已经确定了海军需要在很长的时间内与美国舰队周旋,不仅要在太平洋战场上负责侦查、运输和作战,还要对于东南亚的陆军进行掩护和支援。而常规性海战中的参战双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舰艇损伤。美国可以动用强大的生产力来尽快修复制造舰艇,但是日本却无法做到。出于保护舰艇的原因,最终山本五十六决定了以空袭作为最主要的攻击手段,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最终的作战计划之中。据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

“(一)第一阶段作战

(1)在开战之初,第11航空舰队协助陆军对菲律宾和马来进行先发制人的空袭,并继续担任该方面的航空作战任务。

(2)与此同时,以第1航空舰队司令长官率领的航空母舰6艘为骨干的机动部队空袭停泊在夏威夷的美主力舰队。该机动部队在千岛接受补给后,在作战开始十几天之前,自日本国内启航,由夏威夷北方接近,于日出前一、二小时,在瓦胡岛北方约200浬附近,令所有400架舰载机起飞,以停泊中的敌航空母舰、战舰和左近飞机为目标进行奇袭。该机动部队进行奇袭后,立即退出战场,进行补给修理,然后担任防御南洋群岛及支援进攻作战的任务。

(3) 以第2舰队为骨干的部队,自作战开始时起,在菲律宾周围海面和中国南海,与航空部队的侦察相配合,搜索和歼灭敌舰,控制东亚海面,以保证陆军作战部队的海上运输安全。”

从战争计划上看来,空袭成为了当时日本海军的主要进攻手段。而传统的舰船作战成为了第二梯队和候补选手,这也突显了日本法西斯虽然看起来凶悍,但实际内心中是非常脆弱的。

重勘珍珠港,考察日本偷袭背后的“太平洋作战全盘计划”

舰船在下沉


防御,监视,警戒——珍珠港事件善后计划

珍珠港计划攸关日本国运,在事前进行了仔细严密的推演。但珍珠港空袭并非是日本太平洋作战的全部,后续的计划依旧是日本海军的重头戏。重点在于夺取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扩张日本的辐射范围,同时保护既得利益和本土安全。在战前,海军作战部门已经预料到珍珠港袭击虽然可能会重创美国海军,但是想要完全消灭珍珠港内的海军舰队依旧很困难。所以,在珍珠港作战结束后还需要对于珍珠港进行监视和侦察,时刻掌握美国舰队的动向。由于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工业产值差距太大,所以日本一直在防备美国动用本土的后备飞机部队通过航空母舰的运载空袭日本本土。这是海军当时最为担心的问题,事实也正如他们所料。珍珠港事件之后四个月,日本在东南亚节节胜利之时,美军开启了针对日本本土的空袭计划。据资料记载:

“一支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为主,编有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及油船1艘;另一支以企业号航空母舰为主,也编有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及油船1艘。大黄蜂号载有16架米切尔式陆军轰炸机,当这支编队于18日晨进至离日本约700海里时,已被日侦察巡逻船(日东丸)发现。是日9时许,杜利特尔率领16架飞机,对东京、横滨、横须贺、川崎、名古屋、神户等城市进行轰炸后,向西飞去。”

这还是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到袭击,对当时的日军统帅部有着非常明显的冲击。有观点认为正是这次空袭才令日本海军决定尽快攻占夏威夷,建立彻底的安全区保护本土,才最终引发了中途岛之战。

重勘珍珠港,考察日本偷袭背后的“太平洋作战全盘计划”

美军军机空袭日本本土


在日本海军早期的计划中也考虑到了其他方面的后续问题,所以在早期推演时就将后续跟进措施也纳入了全盘计划之中。在《大东亚战争全史》中记载:

“以第二舰队的两个水雷战队加入第3舰队所组成的部队,担任攻占菲律宾作战部队的护航及其登陆掩护任务。另以第1舰队的约1个水雷战队加入南遣舰队所组成的部队,担任攻占马来作战部队的护航及其登陆掩护任务。但当输送攻占马来主力部队和掩护其登陆时,要从担任护航攻占菲律宾作战部队的舰艇中调给南遣舰队若干艘。接着当攻占婆罗洲、苏拉威西基地时,所需护航兵力,要逐步由菲律宾及马来地区调拨。进攻爪哇兵团的护航和登陆掩护任务,主要由以第3舰队为骨干的部队担任。

进攻香港要由以第3遣华舰队为骨干的部队协助进行。当进攻关岛及腊包尔时,要由以第4舰队为骨干的部队担任进攻支队的输送及护航任务。另外第4舰队之一部,应在作战之初以海军陆战队占领威克岛。

第6舰队从作战开始数日前起,担任监视夏威夷的任务。努力侦察停泊在夏威夷的敌舰艇的动静,并把情况通知给机动部队。同时,如遇敌舰队出港,应进行奇袭或接触。

联合舰队直属的两个潜艇战队,在作战开始前,配备在菲律宾及新加坡方面,担任奇袭攻击敌舰艇的任务。以第5舰队为骨干的部队,担任日本本土东方海面的警戒任务,以防敌人的奇袭,同时担任小笠原群岛地区的警戒和保护海上交通线的任务。各镇守府要塞部队,担任各自负责地区的警戒和保护海上交通线的任务。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如美主力舰队来犯,应以联合舰队之大部(除第3舰队及南遣舰队)予以迎击并歼灭之。如敌舰队来犯是在进攻马来的主力部队登陆之前时,则须在该方面保留必要的护卫舰艇,担任护航及掩护登陆任务。”

这一部分的作战计划实际上就是在为珍珠港事件进行善后处理。“防御、监视、警戒”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后数个月内日本海军针对美国海军的最核心战略。从计划上看来,直到东南亚战事结束,日本海军都不再决定与中太平洋和美军发生正面接触。事实上也正是这一点使日本失去了速战速决的可能。当时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受到重创,除了航空母舰之外大部分都已经负伤。如果日本在这一时间点乘胜进驻夏威夷,那么就是一场正面主力会战,巨型的坚船利炮就会登场。这对于战列舰刚刚遭受重创还来不及修复的美军来讲,无疑是致命的。只能说日本的“保船”策略帮助他们取得了早期的胜利,却最终害了他们。

重勘珍珠港,考察日本偷袭背后的“太平洋作战全盘计划”

残酷的太平洋战争


日本的冒险计划为何会成功

所有成功的冒险都是基于详细的策划和充足的准备,太平洋战争的初期阶段就是如此。珍珠港计划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豪赌。当中许多不可知的影响因素都被人为掩盖。但是日本制定这一计划也并非是完全的利令智昏,而是经过了复杂的盘算。

重勘珍珠港,考察日本偷袭背后的“太平洋作战全盘计划”

盟军在初期伤亡惨重


首先,1941年的日本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后方。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从此日本就不用再担心会受到来自苏联的背后攻击,可以安心针对美国制定攻击计划。珍珠港事件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就是在舰队行进的过程中一旦被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侦查船发现,那么奇袭就失去了意义。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日本海军就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然而,日本这样制定计划的出发点正是由于日本当时已经有了非常广阔的安全海域可以让其掩饰自己的战略意图。当时的日本海、黄海等地区已经被日本完全控制。所以日本早期在鹿儿岛海域进行的操练并没有引起美国的足够重视。而且日本当时已经开始重视海上交通线的通畅和安全,所以日本才可以做到从容而来,平安返航。在《大东亚战争全史》当中记录的第二阶段作战中就着重提到了海上交通线的问题。即:

“(二)第二阶段作战

(1)进攻作战结束后,第1、2舰队应尽快返回国内进行补给和修理,以防敌舰队出击。第3舰队担任菲律宾及荷属东印度方面的防卫任务,南遣舰队担任新加坡和苏门答腊方面的防卫任务。第4、5舰队的任务与第一阶段作战相同。

(2)关于保护在持久战情况下的海上交通线的问题,除国内战斗部队外,以第3舰队、南遣舰队和联合舰队所属的水雷战队的大部,确保国内沿岸、日本海、黄海、中国东海等海上交通线,同时担任确保南方地区与帝国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任务。

为了给敌人所策划的通商破坏战造成困难,应尽力奇袭和破坏敌可能用作潜艇基地的澳洲北部新几内亚和其他在南太平洋群岛的敌前进基地。

为了破坏敌人的通商,派遣潜水部队之一部和特设巡洋舰等到美国西海岸、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方面,尽力破坏美国西海岸的通商,夏威夷的后方联络以及印度、大洋洲同美国和英国本土之间的交通线。”

可以说这则作战计划的关键点就是对于海上交通线的防护与保障。太平洋长期以来是美国和英国舰队横行的地方,是当时最为繁忙的水上运输区域,各种商船渔船数量繁多。而且由于欧洲战场的关系,大西洋附近已经成为了前线,北太平洋的运输地位自然上升。所以日本一定是对于这条航线进行了充分的考察和控制才最终决定实行计划。

重勘珍珠港,考察日本偷袭背后的“太平洋作战全盘计划”

偷袭珍珠港路线


此外,国家内部对于战争的考量与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美国在战前的准备并不充足。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内部抛弃了长久的门罗主义,开始积极地参与到世界大战之中。有观点认为当时的美国高层已经收到了关于偷袭珍珠港的情报,但是故意隐匿用于制造开战的口实。这种观点虽然难辨真伪,可是美国当时国内的分歧确实很大。特别是在德国攻打英国时,美国内部就曾经有人向罗斯福建议和日本开战,但当时的党派斗争激烈,才搁置了原有计划。但是反观日本内部却是出奇的团结,自上而下都沉浸在了战争的狂热之中,日本民众支援前线的行动甚至可以与明治时期“全民造舰”的景象相提并论。这样的对比之下,美国自然会落於下风。而且据资料记载:

“美国4艘主力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被炸沉,其余几艘军舰损伤,飞机损失188架,海军士兵伤亡2450人。”

而日本方面仅仅损失了数十架飞机,这样大的代价直接导致了六个月的时间内,美国海军几乎在太平洋地区成为了隐形的存在。这应该是任何一位美国总统也无法坐视的重大损失,所以,演戏的可能性并不高。而日本在此战之后顺利取得了战前计划的预定成果,国内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疯狂的日本战车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隆隆作响,不料在短短半年后便彻底走上了不归之路。

重勘珍珠港,考察日本偷袭背后的“太平洋作战全盘计划”

罗斯福向日本宣战


综上所述,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除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之外还制定了周密的太平洋作战计划,当中包括了珍珠港奇袭得手后的善后处理和本土防护。以“防御,监视,警戒”为主要原则针对太平洋舰队被重创之后的美国海军。由于战前的日本掌握了相对辽阔的安全海域和稳定的后方,使得日本海军可以从容地进行偷袭计划,并安全返回。加上两国对于战争的重视程度有本质差异,最终催生了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上一篇新闻

沪上起航 与圳共赢

下一篇新闻

东明石化:乘风破浪高质量发展新蓝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