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个中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亚太对流枢纽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赵蕴颖
2021年3月30日,由大连集益物流有限公司、大连港汽车码头、莫斯科别雷拉斯特场站共同合作开发的“出口俄罗斯150台中国自主品牌整车”项目,在大连港汽车码头启动装车。4月8日,首趟“大连——别雷拉斯特”商品车中欧班列鸣笛出发,这是我市首次实现汽车滚装船与中欧班列相对接,标志着大连港中欧班列整车出口定制化班列产品已经形成,不仅开启了大连汽车行业物流运输新通道,也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提供了便利。
今年以来,大连中欧班列进出口箱量实现平稳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我市中欧班列集装箱箱量实现2376标箱,合计开行班列24列,其中,出口20列,进口4列。
实施“开放引领,国际链接”战略,充分发挥大连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节点和链接作用,依托国内大市场,提高国际合作位势,拓展产业链、创新链、国际商务规则三大对接枢纽功能,吸引汇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和资源,“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正着力增强航运、物流、金融和贸易中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亚太对流枢纽。
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强化国际物流中心功能
“十三五”时期,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以核心港区及周边小型港区共同构成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三核两翼”港口集群和以多式联运综合运输枢纽为互联互通手段,重点港航物流园区为支撑的港航物流运行格局。港口功能布局不断优化,海港生产性泊位达到23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118个,集装箱泊位14个,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99条,其中外贸航线86条,覆盖全球300多个港口;港口集疏运体系不断构建,多式联运节点覆盖整个东北;空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大连机场进驻航空公司48家,运营航线297条,通往10个国家地区121个城市;港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大连市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和通关效率不断提升。
进入“十四五”,新形势、新任务对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少成表示,将精心谋划、切实推动航运中心建设赋能升级,打造大连新枢纽港,依托集装箱干线港枢纽地位以及海陆双向辐射通道,建成国家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服务的重要枢纽。预计到2025年,大连港基础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万吨级以上泊位130个,枢纽港区铁路、高速公路接入率100%,港口年货物吞吐量4.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00万标箱以上,形成立足东北、辐射全国、服务东北亚、联通全球,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今年,我市将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建设亚太对流枢纽,不断优化研究机制,借助外脑,打造“智库”,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机制链条,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
夯实发展基础。以太平湾港口、普湾港区公共航道和新机场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大泊位、公共航道、防波堤、跑道等公共设施,公路、铁路、机场等集疏运项目建设力度。
提升发展能级。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巩固东北亚优势航线,开辟远洋航线,加强货源组织,打造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油品矿石等大宗货物中转港,LNG接卸港和国际邮轮始发港。
增强发展动力。发挥港口枢纽功能,加强与釜山、迪拜、新加坡等港口交流与合作,吸引航运企业集聚,保持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化工等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开发建设石化产业集群。
畅通运输通道。落实中欧班列支持政策,全力构建以辽满欧为重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巩固日韩、欧洲、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联系,以探索建设自贸港为契机,加快建设亚太对流枢纽。
争取政策支持。以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综合示范区为契机,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通过先行先试、创新引领,致力打造具有大连特色、东北亚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
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赋予大连这座滨海城市商品、资源和要素等市场新的开放和集散内涵,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立足于提高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打造贸易环境新生态,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拓展贸易发展新空间。加快建设大宗商品市场,支持跨国公司、贸易公司依托大连建立和发展全球或区域贸易网络,打造区域性离岸贸易中心。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跨境电商集聚发展。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完善与高标准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衔接的制度体系,提升口岸开放和服务水平,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贸易型总部集聚。
我市将实施贸易便利化提升工程,建立贸易便利化联席会议机制,推进监管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减少对守法企业事中检查。实施外贸优进优出工程,支持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品牌培育,拓展国际营销网络,扩大自主品牌出口规模;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优质消费品进口,鼓励企业完善国内营销渠道。实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工程,打造国际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功能区,建设一批国际服务贸易总部示范基地,培育20家以上离岸业务超千万美元的服务外包骨干型企业。实施装备走出去提升工程,加强信息服务、融资服务、投资促进、人才培训、风险防范等公共服务供给。
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大连商品交易所不断彰显着龙头和带动作用。今年初,生猪期货在大商所正式挂牌交易,这是我国首个活体期货品种,填补了我国畜牧期货品种空白,对稳定生猪市场价格预期、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等均意义重大。回顾2020年,大商所在品种和工具创新、场外市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服务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世界衍生品交易所的排名从2019年的第11位历史性跃升至第7位,在全球商品衍生品交易所中位居第1位,实现了快速稳健发展。
展望“十四五”,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影响力、辐射力将持续提升。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有效放大期货市场功能。鼓励大连商品交易所创新交易方式,推进“期现”结合、场内场外结合,提高国际化水平,拓展保税期货交割等业务,增加品种供给,建设境内与境外连通的多元化、开放型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引进国内外区域和功能金融总部,培育新兴金融业态和新型金融机构,做强本地法人机构实力,加大保险、证券等领域创新力度。完善企业上市梯次培育体系,拓展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扩大金融业开放,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构建东北亚区域金融开放高地。
作者:赵蕴颖
来源: 大连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