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在新加坡眼APP上意外遇到了中国的远亲
诗巫,简称马来西亚“小福州”,是我祖先从中国福州,下南洋开垦的地方,也是我长大的地方。
前几天,我在新加坡眼App里发了个圈子,结果偶然发现了一位也在新加坡上班的中国远亲!
其实,我和这位远亲能够在新加坡以这种方法相遇,真的是缘分,因为新加坡对于我们家族来说,也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地方。
当年,黄乃裳带着我们祖先下南洋时,最重要落脚点,就是新加坡。
(黄乃裳下南洋的相关地图)
1899年9月,黄乃裳第一次来到新加坡,担任《星报》主笔。当时,他勘察了周围多个地点,最后便选定诗巫为垦区。
(祖先垦荒的一些细节)
1900年9月,黄乃裳回到中国闽清、古田等地,召了第一批下南洋的500多人,于1900年12月抵达新加坡,并逗留了13天后,才前往诗巫。
(祖先以种稻、割橡胶等方法来生活)
短短1个月后,黄乃裳又带领了第二批下南洋的500多人,从福州起航到新加坡,整顿了3周左右便前往诗巫。
(港主黄乃裳之像)
虽然时隔已经一个世纪,但我们还是不忘保留祖先的文化。
尽管隔着汪洋大海,我们依然惦记着祖先曾经的故乡。
从小学开始,到中学,我记得老师最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末忘根。
也就是因为这样,我爸经常会教我们一些祖先的历史,我妈偶尔也会带着我们去诗巫的博物馆。
(风木先:晒干的稻谷要去除秕和杂草后,才能入仓。这个仪器通过风力,将较重的稻谷和较轻的秕、杂草等分离。)
(扁担:于清末时期,约1898年,在祖居地用竹原料制成,用来挑水、挑物的工具)
(石磨:传统粮食加工工具,将米磨成粉、磨成浆,分上下两个部分,操作时用手推动上部分旋转。福州传统美食,鼎边糊,就是用这个做的。)
(鸡笼:早期福州人娶亲的婚俗,男方先在笼子里放入两只公鸡去女方家迎亲,然后女方放入一只母鸡与其中一只公鸡交换,再将鸡笼里的母鸡脚上系上红绳,有永不分离之意)
(炭斗:由铁制成,里面放一些烧热的木炭,用来熨平衣服。)
诗巫人,一直都被这些历史文化熏陶着。
我们的族谱,代代相传,如果有了孩子,就得跟着族的辈分取名字,然后登记在族谱里面。
族谱厚厚的一本,全是名字、故事等,里面还有一个图腾。
这个图腾的样子,仿佛是从很早就流传下来的。
族谱里还写着很长的家训。
总结来说,就是八个字,礼义廉耻,忠孝仁爱。
这些祖训,和文化,都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并不是只读书、只应付考试的孩子,而我们学得更多的是,宣传文化,发挥道德,敦品励学,涵泳优游。
我,是马来西亚人。
我,是诗巫人。
我,是福州人。
(图文由诗巫小刘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