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原创 | 变革与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原创 | 变革与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导语

企业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国家保持同步,它需要远见卓识、注重长远、立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为了这个地区这个国家。只有从社会需求中寻求源源不断的价值创造潜力,企业的发展才具备有天然的基础。

孙继荣 | 文

三大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1983年,我走出国门,到了欧洲的德国。可能和其他许许多多出国的人一样,有过很多经历和感受,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也取得了所期望达到的成就。在过去的这20-30年里,我亲历了一个特别的时代,一个国际上三大潮流并行的时代,在与时俱进的奋进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三大潮流是:

一、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潮流至今还没有结束。当然当下也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倾向。

二、中国改革开放。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进入下半场。

三、全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今天我们关心的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

出国之前,花了好长时间思考,出国为了什么?那时心中的人生理想是:必须要利用走向世界的机会,够掌握一套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思想,将它带回中国,为中国急需所用。这个考虑实际上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总的目标。

技术系统跨界融合

早先,我是从事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以后,我进入了通信领域,此后又进入了计算机领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进入跨国企业以前,在国外我完成了电力、通信、计算机三大领域的融合,也就是强电、弱电、信息各技术系统的跨界融合,这在当时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彼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济发展腾飞的前夜,那时的中国,能源紧缺,电力供应不足,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急需建立一张全国统一的电网。

要建立一张全国的电网,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大电网的管理和控制,不言而喻必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全国控制系统。对于我这样一个到国外取经的人来说,走捷径的“拿来主义”没有意义。我观察到,德国和欧洲的电网是分布式的,各国电网之间也是靠契约、合同,来保证电网的经济、安全、高效的运行。而我们中国需要建立的是一个统一的全国电网。

表面看来电网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其实反映了中国和德国、欧洲在社会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一个是以个体为基础的、分散的结构,而另一个是一种集中的、差序的社会结构。

我在德国进行了差不多五年的努力,研究了这个领域全世界大约一个世纪的发展的历史和最新状况,总结了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构建的方式,在世界最有名的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至今在德国、瑞士、奥地利都是研究生教材的著作,首次实现了电力、通信和计算机系统跨界融合。我把研究电网控制中心的方案带进了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被邀请作为中国代表进入国际大电网会议,在国际上获得了发言权。后来,随着国家领导和企业家等相继进入,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为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改革、开放、合作与创新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颠覆式技术创新

1989年,我加入西门子公司。一个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的教授,要转向企业从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这是职业生涯的一次转型。我在德国和奥地利之间来回穿梭,和其他同事一起,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跨国项目管理,把一个分布式系统方案变成了全世界的第一套、新一代电网控制系统。实际上所实现的是一种颠覆式的技术创新。

有了新的系统以后,在德国、在欧洲很多地方进行市场推广时,起初得到了市场的反馈——“系统太先进了、太贵了”。

因此,有必要按照一种新的方式去对待产品的价值,按照一种新的方式去和客户交流沟通,而且需要走出欧洲,要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去获得更多的反馈。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做了三件工作:

第一,研究半个世纪以来电网控制中心的技术发展的历程。

第二,对比全世界几个主要的领先伙伴在这个领域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第三,考虑与客户交流传递创新产品和系统会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带着这些结果,我们访问了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的主管部门、企业,与主要的客户进行交流,在每个地方都受到肯定的评价。他们说的不是“系统太新、太好、太贵”,他们所期望的是“什么时候可尽早推向市场?”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客户改变了对产品的看法,重要的是让客户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价值。这种沟通交流的结果使得企业有希望把这一套最先进的东西市场化,而且很快得到了验证。

经济全球化:企业战略转型

20世界90年代初,柏林墙的倒塌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边界改变了,企业运作的范围改变了,企业优化资源和成本的可能性增多了。在这样一个时期,一个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定位,选择什么样的路,实际上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在我看来,制定企业战略时,需要考虑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期望在该领域达成什么目标?确定企业的愿景、使命和定位。

第二,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的地区的特点是什么?这就是所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其条件,技术发展状态,当前和未来的市场需求和走向。

第三,行业的特点,也就是考虑行业属性,怎样去满足特定行业的特定需求,需要有相应的创新和举措。

第四,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法律条件,也包括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等。这是全球化中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与商业模式

2000年以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显,全世界对可持续发展已经达成了一种广泛的共识。全世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投资的趋势——超级公共项目投资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关键举措。

例如2008奥林匹克是一项特大超级工程,涉及许多新建公共设施,如机场、港口、高铁、地铁、轻轨、发电厂、垃圾厂、水厂、以及60多个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其心脏部分全是高科技。体育场馆的门禁控制、图像监视、防爆系统、反恐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息数据系统,安全防卫等其安全性要求极高。鸟巢作为主场馆更是如此,灯光及其控制的计算数学极其复杂。即使在太阳光线明暗变化的时候,也要保证足球场里面的光线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开幕式系统必须百分之百的起作用,不能有任何一丝一毫的问题出现。这样容纳数万观众庞大的体育场馆,回声的控制也是一个世界难题。

在我看来,奥林匹克作为一个国家极为重视、全世界瞩目的项目,它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在于技术,不仅仅在于质量,不仅仅在于交钥匙工程的集成能力,而应当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竞争。

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要在奥林匹克公共基础设施的参与中取得成功,这是首先必须明确的。中国需要什么呢?其实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绿色奥运,和谐奥运。

绿色奥运和谐奥运的要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运作这样一个超级项目,参与和实现这么一个特大工程,就必须要采用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必须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这个商业模式也就是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要求相统一的模式。

企业、政府、NGO合作:全球可持续发展

2009年,我受聘成为中德政府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国际专家,受中国政府特别邀请回到中国,结束了20多年国外生涯,圆满实现了出国的初衷,就是掌握一套世界上先进的思想,带回中国为中国急需所用。

2009年一回到中国,我确定了人生的三大理想,也就是我的使命,工作的三大任务。

第一,将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和知识贡献给有理想的年轻一代。第二,把我的知识经验贡献给中国有远见的企业。第三,将我一生这几十年国内外所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回馈中国社会,包括政府和各类组织。回国10年来我始终不遗余力忙的就是这三件事。

可持续发展对个人意味着什么?

一个管理者也好,一个企业也罢,要想获得成功,都需要有战略思维,需要有一个能指导行动的战略,这就需要做到思想和行动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归根结蒂,对一个管理者、一个企业,认识其存在的目的和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论其所作所为,则首先应回答三个问题,即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上下功夫。

我想说,影响我一生最重要除了我要做什么外,影响我一生成功的还有我不做什么。

其实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别人不愿意做的,我做了也成功了。第二是别人做不了的,我做了也成功了。认真一想,不正是这样的两件事蕰含着创新的潜在因素吗?

如果按照阶段来划分的话,我一直坚持的都是每五年就有一件具有创新意义的事情。如若不是二三十年的持之以恒的坚守,会有今天的成就吗?很难想象。所以,老老实实做你自己应该做的,做自己想要做的,而且专注于把要做的事情做好,长远的成功和机会都在这里。

(本文根据作者2019年5月8日在清华演讲整理而成,已经作者审阅。)

关于作者 | 孙继荣:德国西门子前亚太总裁。

文章来源 | 原文刊登于《清华管理评论》2019年9月刊,内容有删减。

责任编辑 | 高菁阳

编辑邮箱 | [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美食|森林系日料餐厅JYPSY

下一篇新闻

英雄链:币圈破灭的财富神话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