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荐书|“日本通”+“中国通”哈佛教授傅高义的经典代表作《日本还是第一吗?》简体中文版面市
在享誉学界的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里,荣休教授傅高义一直都有两个绰号:中国通、日本通。7年前,他的那部《邓小平时代》在中国首发,风靡一时;而他对日本的观察、研究及推出文字成果则要更早:其代表作《日本第一》早在41年前就在日、美两国引发了热议。
多年后,日本的变化全球有目共睹,傅高义的研究也更见精深。本次推出简体中文版的《日本还是第一吗?》主旨就是回应自己当年的《日本第一》:日本经济、社会“哪里出了问题”,作为观察者傅高义的解决思路是怎样的,书里都给出了答案。
1979年,《日本第一》问世时,日本在经济上的优势一度令美国人都感到羡慕。就像傅高义在本次出版的《日本还是第一吗?》的序言里提到的“(那时)他们的电子工业几乎每周都在推陈出新,索尼随身听让人们在慢跑或走在街头时享受音乐,使之成为一种高度个性化和个人化的活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成群结队涌向日本车企的代理商,把丰田或日产汽车开回家。”《日本第一》出版并风靡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后,傅高义又对日本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和更广范围的交流。本次《日本还是第一吗?》就源自他这一段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观察。
众所周知,进入1990年代,日本经历了经济泡沫的破灭,“经济持续衰退,且又似乎无力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使其在全球市场重获竞争力。”傅高义表示,这一度令他在日本举行演讲的任务变得更具挑战。“无可避免的是,听众席上总会有人站起来提问道:‘傅高义教授,您现在后悔写下《日本第一》吗?您哪里出错了吗?’”而《日本还是第一吗?》就是傅高义对此的回答。
《日本还是第一吗?》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回顾傅高义日本社会研究的学术生涯,尤其着力早期到日本学习并做田野调查的经历、与各阶层交往的观察和收获;其次就是回应了《日本第一》1979年出版成名后,来自美国、日本及东亚社会和学界的反响,包括致敬和质疑。
在书中,傅高义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重申了自己提出“日本第一”的合理内核。傅高义说,自己从未后悔写了《日本第一》这本书。“相反,当我翻阅我在书中(《日本第一》)所写到的内容时,我相信这是对当时的日本正确的描述。”在他看来,是有些读者只读取了书名才部分误解了自己想传达的信息。
“我所写的是日本人在很多领域都做得相当不错。例如,他们的基础教育水平是世界最好的,他们是全世界范围内收集资料的能手……”傅高义相信自己当年所描述的是正确的,“而且时至今日那些描述中的大部分仍旧正确。”并且他重申自己在《日本第一》中所写的内容都是基于扎实的研究。“我的著作就像一个国家在某一时刻的一张照片。《日本第一》是1979年日本的照片,当然也有不同阶段的中国(广东)和‘亚洲四小龙’的照片。”傅高义说,“现在,我想更新这些照片。”于是便有了这部《日本还是第一吗?》。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还是第一吗?》里傅高义还对自己的学术生涯做了回顾和经验总结,平添了不少更贴近读者的生动性。
作者简介:
傅高义(Ezra F.Vogel),美国哈佛大学荣休教授,东亚研究专家。曾任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在哈佛享有“中国先生”的称号,并被认为是美国少有的精通中日两国事务的学者。曾出版多部关于日本、中国和亚洲研究的社会学著作。如《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本次推出简体中文版的《日本还是第一吗?》即为回应《日本第一》的作品;《中日美关系的黄金时代》《邓小平时代》《中国与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等。这些作品均获得了来自美国、日本及东亚社会和学界的反响。2013年,傅高义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