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主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谊坚不可破

1976年5月下旬,中南海主席秘书处接到一份请求,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已经到达北京,正式提出申请希望能够与毛主席会面。

这份申请让整个秘书处犯了难,因为这个时候的毛主席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原则上不能再接见外宾了。

但是巴基斯坦对我国实在太重要了,布托总理又是总理和主席的老朋友,如果不向主席汇报肯定是不合适的。

思量再三,秘书还是决定告知毛主席。那时毛主席刚刚吃下安眠药准备休息,听说布托总理要来看他,立即同意了请求,并要求秘书赶紧为他更衣接见外宾。

看着主席强撑着虚弱的身体还要坚持接见外宾,他们的眼眶忍不住湿润了,要是总理还在就好了……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主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谊坚不可破

是啊,要是总理还在就好了,此前所有的外事工作由总理负责,主席非常放心。但主席这位最亲密的战友,最信任的伙伴已经在当年1月8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没有了周总理,主席对外事工作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当年2月他坚持接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很显然老人家非常重视和美国的关系,希望尼克松能继续为改善中美关系加一把劲,没能完成和美国建交是他一生的遗憾。

5月12日,新加坡传奇总理李光耀访问北京,毛主席破例接见了他,对于同为炎黄子孙的李光耀以及华人为主的新加坡,毛主席非常关心,希望两国世代和睦。

从那以后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因此中南海秘书处原则上谢绝一切外事活动打扰主席,实际上医生早就认为主席不能再参加任何工作了。

同意接见布托实际上已经例外中的例外了,秘书们为主席更换好衣服后便用轮椅将他推到接见外宾的会客室,主席曾在这里接见过众多国家元首,和周总理最后一次握手也是在这里。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主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谊坚不可破

工作人员将主席搀扶到沙发上之后,便通知请布托总理赶紧来,主席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布托总理和夫人进入会客室之后,主席一直深卧在沙发之中,头倚着沙发靠背,甚至转过头望向布托。

这并非是主席傲慢,因为那时他已经连转头的力量也没有了。布托提前已经知道主席身体虚弱,但他没有想到主席病重到如此地步还同意和他会面,这让他深受感动。连忙上前和主席握手并致以深切的问候。

主席主动问候布托身体可好,布托回答自己的身体很好,主席随后很实在地回答说:我不好,腿不好,说话也不好了!

双方交流十分不便,主席说话声音很小,翻译要贴在他的脸旁才能听清他说什么。布托表示毛主席为两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毛主席听见后立即表示: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双方的交流进行了大约十分钟,主席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水,身体也有些轻微地颤抖,医生和秘书看得出来主席已经到达极限了,连连暗示陪同的华国锋尽快结束会谈。

最后,布托依依不舍地向主席告别,主席也只能用眼神目送布托,他连手也抬不起来了。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主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谊坚不可破

尽管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主席却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力气,医生们赶紧将他抬到床上休息。从此以后,中南海秘书处以及党中央决定主席不再接见任何外宾。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员,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弥留之际接见布托总理也成为了他最后一次会见外宾,他实际上是在用实际行动告知后人,要非常重视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巴基斯坦对我们太重要了。

巴基斯坦是在二战之后,通过英国人提出的“蒙巴顿方案”而独立建国的。并且他们在1951年就正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是第一批与我国建交的友好国家。

巴基斯坦与我国相邻,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他们也非常清楚与中国的关系非常重要。

不过,在中巴交往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段不太和谐的插曲,巴基斯坦已经倒向美国。而在关键时刻,正是毛泽东主席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看破了美国人的阴谋。同时又以博大的胸怀和高超的政治策略挽救了中巴友谊,让巴基斯坦兄弟真正认清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唯利是图之人。

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之后,立即就成了美国人的眼中钉,他们不甘心在中国大陆的失败,但朝鲜战争的失利让他失去了武力打败中国的信心。所以,他们对新中国改为曲线进攻,全面封锁,妄图通过经济和科技封锁将新中国扼杀在襁褓之中。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主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谊坚不可破

美国人的阴谋非常野蛮粗暴,他们无非就是以强大的实力诱惑、逼迫我们周边的国家孤立中国,并将他们串联起来对中国形成包围圈。同时还会暗中挑唆邻国与我们的关系,甚至邻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保持我们周边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以达到消耗我们的目的。

尤其是美国当时的国务卿杜勒斯,就是那个在日内瓦会议上下令拒绝和周总理握手的人,他极端的仇视新中国,不断地在中国周边国家奔走,对巴基斯坦也下了相当大的功夫。

美国人一边对贫穷的巴基斯坦许以天方夜谭般的承诺,同时又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相威胁,迫使巴基斯坦相信美国是真心要帮助他们富强起来。

1954年9月份,在美国人的威逼利诱之下,巴基斯坦加入了由美国人牵头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这个条约由8个国家组成除了亚洲的巴基斯坦、泰国和菲律宾之外,还有美国、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参加。

稍微想想就能看出来,这些欧美国家和几个东南亚穷国能有什么联合防御的敌人,无非就是美国人撺掇这几个小国来遏制新中国罢了。

中国非常重视巴基斯坦的关系,而此时他们却单方面加入了美国人的小圈子,还帮着他们对付中国。对于这种行为,周总理非常气愤,但他还是向毛主席做了客观的汇报。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思考了一段时间,他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局势和这几个国家的实情,认为此时不宜反应过激,并且对这个条约的缔约国应该区别对待。

这个所谓的《集体防务条约》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英美澳等欧美国家,另一个就是泰菲巴三个亚洲小国。

三个亚洲国家与中国相邻,中国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和欧美不同,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并且美国人肯定对他们许诺了很多的优惠条件,但他们并不了解美国人,不久之后就可以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认清他们实际只是棋子而已。

其次,新中国刚刚成立,他们对我们还缺乏了解,他们国土和国力太弱小,自然非常担心如此庞大的中国将来一旦富强起来,会对他们形成威胁,甚至吞并他们。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新中国是不会侵略别人的。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主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谊坚不可破

在主席的指导之下,我国外事和宣传部门对此事保持了克制,并未大肆宣泄我们的不满,同时也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让泰菲巴三国知晓我们对此事非常生气,但仍旧希望能够和他们保持友谊。

尤其是巴基斯坦,在万隆和平会议上周总理向阿里当面委婉地表达了中国的整体态度,阿里本身则感觉十分的尴尬。

阿里越想越不对劲,回国之后赶紧给周总理写了封信,向中国的理解表示感谢。周总理也礼貌地给予了回信,如此一来中巴便恢复了交流与沟通。

巴基斯坦深处中亚内陆,土地贫瘠、气候干旱,经常发生灾荒。得知巴基斯坦出现粮食短缺之后,毛主席立即批示拿出大批粮食援助巴基斯坦。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看到了机会,认为这是拉拢巴基斯坦的好机会,于是也运来了大批的粮食和各种商品支援他们。

两个国家都在援助巴基斯坦,但是两者的行事风格却迥然不同。美国人行事非常张杨,不但在援助物资上面有醒目的大字书写“美国援助”字样,还在媒体上大肆宣扬自己慷慨援助巴基斯坦。

而中国的做法则截然相反,粮食运到之后便交给了巴基斯坦接收机构,随后便默默地返回了。连巴基斯坦人都认为至少要让领到粮食的老百姓知道是谁给了他们帮助,但中国人并没有这么做。

所以,在巴基斯坦人的眼里,中国人在默默地行善,而美国人则天天在耳边叫嚷自己在帮助他们。美国人似乎在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是谁在帮助你们,以后别忘了报答美国。

数年之后,也就是1965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武装冲突,9月印军侵入巴基斯坦境内,巴方形势危急。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主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谊坚不可破

实际上巴基斯坦国内的抵抗情绪高涨,并不怕和印度开战,但是他们当时在国际上并没有多少盟友。而印度不但得到了苏联援助的武器,美国还在暗中支持印度加强进攻。

这个时候巴基斯坦想起自己是《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的缔约国,其他国家有义务来帮助自己反击侵略,于是他们紧急向美国求援。

美国人的真实目的就是要让这里混乱起来,自己才能坐收渔翁之利,因此一面用美丽的谎言忽悠巴基斯坦,实际上却不愿意出一分钱。并且美国人还鼓励巴基斯坦大力反击印度的侵略,可以和印度打全面战争。

如此一来,巴基斯坦彻底认清了美国人的真实面目。你们不援助也就算了,至少出面调停一下,先让冲突停下来吧。可你们却偏偏要从中拱火,好像就是怕这场仗打得太小,人死得太少……

美国人帮不上忙,巴基斯坦陷入了困境,危急时刻,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支持巴基斯坦,谴责印度的侵略行为,并表示中国将大力支持巴基斯坦反击侵略者。

同时中国外交部郑重警告印度,立即将中锡边境上的印军撤离,归还印军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否则后果自负。中国选择在这个时候警告印度,意图很明显就是支持巴基斯坦。

9月11日,毛主席宣布直接出兵支援巴基斯坦,命令驻新疆和西藏的部队立即做好战斗准备。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主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谊坚不可破

9月17日,外交部向印度下达了最后通牒,限其72小时立即将边境上的军队撤走,否则中国将动用军事手段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

印度人有些犹豫,但并没有按照中国的要求撤兵,9月19日,时限到达之后,中国边防部队立即出动,仅用三天的时间就将印度军队全部击溃,夺回了所有领土和军事设施。

毛泽东真的派出了军队,虽然名义上是维护边境安全,但印度非常清楚,中国就是在支援巴基斯坦。

这种情况大大出乎印度的预料,三年前印军刚刚被解放军碾压,现在根本不敢和中国交手,一时间陷入了两难境地,既不敢和中国硬扛,对巴基斯坦的进攻也受到了极大牵制。

毛主席一出兵,不仅印度很害怕,连苏联和美国也非常担忧,他们知道如果中国真的大动干戈,印度和巴基斯坦联合起来都不是对手。所以他们担心中国会借此机会将中亚和南亚次大陆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所以,不久之后,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终于发给了印巴两国,勒令他们三天之内必须停火。安理会如此强硬,还是非常罕见的,因为这是美苏共同的态度。

9月下旬印巴两国签订了停火协议,印巴战争才得以暂停。

双方停火后,中国开始向巴基斯坦输送大批的武器弹药和粮食等资源,但由于当时中巴公路还没有开建,因此这些物资需要通过印尼中转,耗时耗力,非常麻烦。

1966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告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但克什米尔地区被两国分别控制,未能最终解决直至今日。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主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谊坚不可破

通过这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终于明白了谁才是真正的友好国家,谁在困难时雪中送炭,又是谁在背后捅刀子,两国的关系迅速升温。

中国和巴基斯坦尽管直接交界,但是由于西部地区长期落后,连一条现代化的公路都没有。

而在印巴刚刚停火之后,巴基斯坦方面就曾询问中国能否帮助他们修建一条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公路,以恢复当年丝绸之路的辉煌。

这个建议的愿望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外交部方面知道中巴之间矗立着崇山峻岭,修路难度非常巨大,因此不敢轻易应允,随后便向主席做了汇报。

主席短暂考虑之后便果断地做出了决定,这条路一定要修好!

伟人的眼光非常长远,沿古丝绸之路修建公路,西方国家也曾经设想过,但是他们在考察之后便做出了论断,这条路根本修不起来,中国人更不可能修成。

但是中国人恰恰习惯于将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1966年3月,中国派出地质勘测队伍对中巴之间的地形进行了全面勘探,最终认为修路可行。随后中巴两国签订了共同修路的协议。

协议规定这条路北起中国新疆喀什,穿越众多山脉经红其拉甫口岸至巴基斯坦境内的塔科特市,全长1032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内616公里,双方约定各自修建自己境内的公路。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主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谊坚不可破

此外,中国还承诺为巴基斯坦施工方提供必要的机器设备和技术支持,1966年双方同时开工。

中国方面投入了3500多人的施工队伍,并调集了国内大批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经过两年多的奋战,中国境内416公里公路全线贯通,并且公路质量极高。

但是巴基斯坦境内的路段却迟迟未见动静,我国派出专家后发现,公路标准和恶劣的环境远远超出了巴基斯坦施工队的能力水平,即便他们有了先进的设备和图纸,两年时间也只修通了几十公里的路段。

巴基斯坦在考察了中国境内的公路之后,立即请求中国施工队进入巴基斯坦境内施工。毛主席在考量了各方因素之后,决定答应巴基斯坦方面的请求,派队出国修路。

周总理提醒主席,出国修路需要追加投资,大体需要3亿人民币,这可不是一笔小数。主席爽快地说,现在正是巴基斯坦兄弟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如直接投资5个亿!

主席高瞻远瞩以极其长远的战略眼光做出了这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这不仅仅是在投资一条公路,而是在投资中巴之间未来的友好关系。

经过十年的奋战,中巴公路于1979年正式完成全部建设,这条路不仅将中国和巴基斯坦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也成为了两国友谊最好的见证。

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主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谊坚不可破

为了建设这条公路,中国方面有一百多名施工人员壮烈牺牲,其中有88人长眠在了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人民为他们建立了烈士陵园,据说有一位巴基斯坦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烈士陵园。

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并非一般国家之间的友好所能比拟,不了解历史的人更不知道为了中巴关系,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才换来了今天这种牢不可破的友谊!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上一篇新闻

十月的新加坡,留学生可以参加屠妖节、WTA网球赛等众多活动!

下一篇新闻

缤纷动人!民乐进会馆,打造演艺新空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