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贷超、真金游戏以及资本逃离,是谁在将印度现金贷逼上绝路?
最近,海外现金贷市场,各类事件频繁发生。
越南现金贷持续强监管,从业者两极分化,有人选择坚守,有人仓皇逃窜。
印尼因开斋节回款激增,很多离开的放贷者想回流,更有高炮机构蠢蠢欲动。
肯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市场,资本青睐,热钱想过去,但真正过去的人,却又被坑了一波又一波。
而印度现金贷市场,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从业者仿佛霜打的茄子,悲观情绪蔓延,更有甚者做起了前置贷超和真金游戏。
……
市场每天都有新故事上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直处于有利磁场。
但大多事情很难一帆风顺,总要经历困难和险阻。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抗压和历劫心态,就很容易陷入“追噱头”的恶性循环,什么热、什么火就追什么,活在花团锦簇的“噱头”里,往往会觉得自己在走上升通道。真实情况,却往往是在给别人“抬轿子”,做“接盘侠”。
在资本市场有句名言:悲观者永远正确,但乐观者永远赚钱。
什么意思呢?以股市为例,股价在底部横盘阶段,悲观者往往情绪陷入低谷,认为行情不好,非操作时机,持币观望;而乐观者却认为是进场布局的好时候;待股价反弹飙升,前期的悲观者开始入场,而乐观者已赚的盆满钵满准备离场。最后,悲观者为乐观者接盘。
想要在海外现金贷市场淘金,面对如今局势,我们也要持有乐观心态。在市场的沉寂期和恢复期,发现入场机遇,抢先布局。
作者 | 大司马
编辑 | 见时君
本文为见时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在前期很多篇文章里,我们一直表示,印度是除了中国之外,世间唯二的现金贷天堂。直至今日,我们依然保持这个看法。以目前印度现金贷市场反馈来看,它正以有目共睹的速度解冻复苏,若没有其他黑天鹅事件发生,大概率快要利空出尽。
这段日子,随着对印度现金贷市场的深度观察,我们发现除了上述的现象,还潜藏着一些问题。
相比利好向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中国出海印度的现金贷机构的影响,或许更加深远。如果处理不当,“天堂”未必不会变成“沼泽”。
前置贷超和真金游戏,或将导致“China放贷者”标签化
问题一:前置贷超和真金游戏大肆横行,现金贷从业者竟帮其摇旗呐喊。
前置贷超,说白了就是变相欺诈,受害者主要是刚需借贷者。即以收割现金贷市场刚需存量用户为生。
在正常态的市场中,前置也是存在的,但因不属主流,且市场不断有新用户涌入,危害程度有限。如今印度现金贷市场尚未完全解冻,前置贷超的危害就会被放大,前置割的越凶,现金贷市场恢复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真金游戏,先是收割游戏用户,游戏用户没钱了就会借贷,借贷后再玩真金游戏,输完再借。
在很多人看来,真金游戏和现金贷简直完美结合。只是现金贷可以延续真金游戏用户的生命周期,让真金游戏多收割几轮,并不意味着现金贷机构可以赚到钱。想想真金游戏用户后面几轮的钱是谁提供的,是不是现金贷机构?
是不是现金贷机构通过游戏用户把钱送至真金游戏机构手中。真金游戏机构后面赚的钱,其实都是现金贷机构的钱。而真金游戏对现金贷的效用,其实是催生用户多头借贷,加速业内击鼓传花,最终导致优质用户死亡。
现金贷平台想回本,怎么办,很可能就是对这批用户暴力催收,继而引来监管惩治。
最终,真金游戏捞钱,现金贷行业背锅。
对现金贷行业而言,前置贷超和真金游戏都是对其有损的。
同时,这也是在提醒各现金贷机构,如今市场中的存量用户,多已被前置贷超和真金游戏收割,有些甚至被割了多次。大家在恢复放贷业务之前,一定要先“小量测试”,并根据市场反馈调整风控策略。但凡是前置贷超和真金游戏的渠道量,或者是为前置贷超和真金游戏导流过的渠道量,都需审慎对待。
当然,前置贷超和真金游戏,带来的恶劣影响并不局限于此。最大的影响,是很可能会促使印度用户给中国现金贷机构打上“China放贷者”的标签。
一旦标签形成,想摘掉就难了。届时,“China放贷者”就很可能演变成“敏感词”。
一旦被标签化,现金贷机构的获客、放贷、监管等各方面都可能会受影响。
当然,还可能会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1)对监管者和巨流平台来说,该标签下的放贷机构,存在巨大潜在风险,需严防严打。
2)对其他从业者来说,该标签下的放贷机构,属于非典型从业机构,对其恶性竞争,不会受到监管惩戒。
3)对借贷者来说,该标签下的放贷机构,恶迹满满,撸其贷,就是为民除害。
当然,以上有妄测成分。但想想前段时间印度的“Remove China App”事件,在未发生前,谁会想到它会掀起那么大的漩涡。
中国资本过于"短视",或将在印度现金贷市场“竹篮子打水”
问题二:中国热钱在逃离,欧美资本正入场,本土放贷者将崛起。
中国人,颇具航海精神,善于发现新大陆,开拓新市场。
但中国资本也有一显著特性,就是容易“短视”,喜欢赚“短平快”的钱,缺乏“长期主义”。特别是中小体量的资本,素以“钻空子”和“追风口”闻名。
这一特性也就导致其参与的市场,必然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
一是在风口正盛之时,市场烈火烹油,中小体量的资本为了利益,“尽皆过火、尽皆癫狂”,做出种种出格、踩红线的行为,最终引来重拳惩治。而那些在市场最红火时,上下跳脱的中小资本,排除运气成分,大概率赚不到钱,或者赚到钱后遭遇严打,吐的干干净净。
二是在市场沉寂期,中小体量的资本抗风险能力弱,悲观情绪浓郁。一遇风吹草动,就易产生止损心态,最后演变成逃亡主义。逃离之后,手里拿着钱又担心通胀贬值,亦或者看着别人在其他市场赚到钱,眼红。就很容易头脑一热,杀入新市场。但杀入了新市场,又大多会碰壁。这时原先逃离的市场,开始回暖火热。他们又想杀回马枪。结果,忙忙碌碌,恶性循环。
这有点像中国股市的散户心态。中小体量的资本,只愿意为市场“锦上添花”,不愿为市场“雪中送炭”。
如果整个市场只有中国资本在玩,这也倒没什么,毕竟,一家独大,规则自然由你说了算。
只是,随着对海外市场观察的加深,我们发现,所有的海外现金贷市场,并不是只有中国玩家在参与。
但奇怪的是,大多数时候,只有中国现金贷从业者会制造新闻事件,登陆当地媒体头条,从而遭遇监管“无差别”打压,被市场驱逐。很少听到欧美从业者被驱逐,甚至很少看到他们被媒体报道。最近在越南被媒体和监管重点关注的外资现金贷机构,应该就是新加坡的CashWagon。
可能,有从业者认为,这是因为现金贷是中国特色。
其实现金贷并非源自中国,甚至中国的现金贷当年能那么火,也是因为背后有外资的推波助澜。
譬如,素有“中国高利贷之王”称谓的捷信,其背后就是纯外资。持牌机构里的平安消金,也有外资背景。其他的一些持牌或上市消金,扒开其股东背景,两三层之后,有一些也有外资的身影。二梯队、三梯队中已落袋为安的消金机构,有不少前期的放贷资金也来源于外资。
这二十多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和金融能如此快速的发展,外资的输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观察外资在中国现金贷市场的表现,我们发现他们有几个特点:
一是长期主义,有耐心,有持久力。捷信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2010年获得消金牌照。
二是风险意识强,敬畏监管。往往能够在监管打击下存活或获利清盘。
三是审时度势,抗压能力强。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外资在中国的表现如此,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如此。
以印度现金贷市场为例,因疫情影响,中国资本选择逃离,而Facebook、WhatsApp、亚马逊等巨头则选择来印度放贷。这些巨头是正规军,是明牌。还有一些中小体量的欧美资金,则是暗牌,正悄悄流入印度现金贷市场。
除外资外,印度现金贷市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本土的现金贷机构正在崛起。
相比中国资本和其他外资,本土现金贷机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印度精英群体也极为聪明和敏锐,其后期的发展不可限量。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就会发现印度现金贷市场或将走入一个怪圈,中国放贷者打开了印度现金贷市场的大门,并制造了一波小高潮。因疫情原因,市场降温,中国放贷机构逃离。但市场中的借贷需求还在,甚至比疫情前更旺盛了,这时欧美资本和本地资本入局,圈地盘划分市场,等到印度市场再升温甚至火爆时,中国现金贷机构再想回流,能得到的可能就只有残羹冷炙了。
当然,也有从业者会说,前置贷超和真金游戏不正好可以薅这些外资的羊毛吗?欧美金融市场和印度金融市场比中国要成熟,相对而言,这批放贷者的风控能力和风控意识,是要强于中国放贷者的。所以,中国放贷者的羊毛好薅,外资的羊毛未必好薅。
这也是我们近来的担忧,所有的现金贷市场都需要热钱,但并不是只有中国资本才有热钱。印度现金贷需要放贷者来满足大量的借贷需求,但印度现金贷未必需要中国的放贷者。
对此,中国放贷者该怎么办?当然是赶紧杀回去。
不过,疫情期和疫情后的市场,已有别于疫情前的市场,放贷第一步,核心是风控。稳扎稳打,才不至于鸡飞蛋打。
或许,今天的标题改成“前置贷超、真金游戏以及资本逃离,正将中国放贷者赶出印度现金贷市场”更为贴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