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新加坡TOD建设发展历程及其要点分析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新城市主义思想,其最初的构想与公交优先、适宜步行的社区规划紧密相连,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该模式依托公共交通容量大、速度快和集约用地等特点,通过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块多种功能集约复合开发,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提升土地价值,因此成为国际上广为推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与美国TOD从理论到实践的路径相比,新加坡的TOD模式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它的它的产生早于TOD理论在西方的兴起,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应对城市问题的城市化选择。

新加坡TOD建设发展历程及其要点分析


01新加坡城市规划

新加坡政府面向公交导向的城市规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971年,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rban Regeneration Agency)颁布了全岛一个概念发展规划,奠定了现今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在该规划中,沿地铁网络(MRT)呈环形布置了23个新城,围绕城市商业中心区和自然保护区形成了“环状”的城市形态,每个新城的中心建设大量高密度的高层公共住宅,确定了一个由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MRT(Mass Rapid Transit))串联的新城格局,并以此来分担南端中央城区的人口压力。

1991年的概念规划是1971年概念规划的发展与延续,在“环状”形态基础上增加了5条放射状“廊道”,进一步实行“去中心化”,形成了星群的城市形态(Constellation Plan)。

新加坡政府进一步将南端中央城区的商业与服务职能转移到新城,以提高MRT网络在高峰期的使用效率。商业中心实行层级化划分,分为区域中心、次区域中心、边缘中心等层级,分布在轨道交通沿线。通过对各级中心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实现了城市中心区人口的有机分散。

同时,通过完善西部就业中心地(例如工业园、商业中心、产业园)的居住设施来减少他们的交通需求,以减轻MRT地铁交通系统的压力。

在初步形成的“环状+放射状”的城市结构基础上,2001年的概念规划转而注重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场所认同感,进一步从空间品质层面营造可持续公交都市。


新加坡TOD建设发展历程及其要点分析


02新加坡TOD建设

新加坡的TOD建设体现为自上而下的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的协同整合,由23个新城形成的多组团结构,奠定了其作为可持续公交都市的基础。

自1965年建国以后,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致力于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大力发展平价公共住房——组屋,以引导和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这些组屋多坐落在政府规划开发的新城(New Town)中,配备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包括购物中心、学校、公园等,每个新城都将形成一个小型生活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开始有意识地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设公共交通系统,并确立了以大运量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模式。大运量轨道交通走廊将各个新城与中心区串联起来,新城内则建成紧凑的公交社区。主要公共交通系统地铁(MRT)在建设之初就承担了20%的通勤交通人次,在MRT与高密度的土地开发配合规划,并且建设了多条接驳公交车之后,MRT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使用,目前承担了惊人的60%的通勤交通。


新加坡TOD建设发展历程及其要点分析

如今,新加坡的新城逐渐发展为将交通基础设施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的卫星镇,成为了一种基于高密度亚洲城市背景下的公交社区(Transit Village)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新城不仅解决了新加坡快速城市化初期的住房紧缺、居住条件恶劣的问题,也很好地引导城市向着紧凑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抑制了城市蔓延与过高的机动车依赖。

同时,新加坡还整合了多种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地铁(MRT)负责大负荷的交通走廊;轻轨(LRT)负责接驳MRT完善铁路网络;公交车(bus)负责较轻负荷的交通走廊来补充MRT-LRT网络;高速公交车(premier bus)负责更高等级的公交服务;出租车(taxi)提供小汽车品质的服务。

新加坡TOD建设发展历程及其要点分析

03城市宜居化设计及政策措施

新加坡工作的许多主轴,都是围绕着如何让城市变成一个更为宜居的城市。因此,未来的城市形态,一定是要能够适切我们的出行方式,同时一定要适切我们未来的交通工具的形态。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要达成的目标一定是可衡量、可量化的。比如,在2030年的时候,新加坡70%的居民步行10分钟内一定会有一个地铁站,同时满足不同市民众多的出行需求,无论是他是用自行车,还是滑板车和电动单车,出行空间都会做出相应调整(设施上的调整和法规上的调整)。


新加坡TOD建设发展历程及其要点分析

同时,针对搭乘轮椅的、行动不方便的市民,在其上下公交车的时候斜坡滑道的设计,可以让他们进行公交车和站台之间的移动,同时公交车司机也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

在限制机动车增长方面,一方面限购,同时提高拥车成本。新加坡的小汽车的车牌价格在目前大概是接近20万人民币,但是只能用10年,10年之后强制淘汰,如果市民不愿意淘汰,必须再取得一张执照,因此就直接构成了机动车出行的成本。

另外一方面,新加坡相当具有标志性的是限行。限行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说法,更准确的说法是拥堵收费。按照城市交通的拥堵程度来制定出行费。新加坡今年已经正式宣布,在2023年下半年,整个国家会迈入到第二代全卫星式时代,同时也支持北斗卫星定位的卫星收费系统,同时这样的收费系统也具备按行驶里程数收费,以及按照实时的拥挤程度收费的功能。

新加坡TOD建设发展历程及其要点分析

上一篇新闻

“双面狼人”郑爽之旧爱新欢,翻车情史

下一篇新闻

行业报告 | 新加坡公共住房市场成功经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