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 星期一

哪些防疫物品可以向境外寄递?多久能送到?操作指南戳这里→

哪些防疫物品不能向境外邮政寄递?

应该如何向境外寄递防疫物品?

邮政寄递是如何收费的?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我国居民对外寄递口罩等防疫物品需求急剧增加。3月21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以《向境外寄递口罩等防疫品 单票邮件货值不要超过这个数》为题报道后,吸引了起不少网友关注并咨询其它相关问题。对此,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发布了国际及地区EMS寄递防疫物品“操作指南”,针对网友相关热点问题分别予以了回复。


哪些防疫物品可以向境外寄递?多久能送到?操作指南戳这里→


热点1

关于寄递前了解


邮件包装不要“轻泡”

液体类粉末类等物品不能办理寄递


问:哪些防疫物品不能办理寄递?


答:我们可以承接寄递的个人防疫物资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手套等,不支持收寄酒精、消毒液等液体类、粉末类及其他危害航空安全的物品。


内件价值要符合海关2010年43号令要求,寄往港澳台地区单票邮件货值不超过800元人民币,寄往其他国家和地区单票邮件货值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


问:疫情期间寄递邮件包装有何要求?


答:疫情期间国际航空运能紧张,轻泡邮件可能会被退回或者延误,建议寄件人在寄递之前将物品尽量做压实处理。所谓“轻泡邮件”,是指邮件包装完成后长(cm)×宽(cm)×高(cm)/6000计算出的体积重量大于实重重量的邮件。另外,为了保证防疫物资不被污染,建议增加适当防护。


问:不同国家的海关及邮政政策如何?


答:由于疫情变化迅速,各国应对疫情政策不断调整,建议寄件人提前与收件人了解目的地海关及邮政的政策。我们也收到部分邮政的相关提醒(如下),仅供参考:


新加坡:个人自用不超过150个。


韩国:邮政渠道个人自用物品免税。


德国:无免税额,均需交税,税率为内件总值的19%。


比利时:内件价值22欧元及以下免税。内件价值22欧元-150欧元收21%增值税。


丹麦:内件价值80丹麦克朗及以下免税。清关手续费及其增值税160丹麦克朗。内件价值超过80丹麦克朗,全额加收25%增值税。


奥地利:内件价值22欧元及以下免增值税,个人礼品赠送价值45欧元及以下免增值税;内件价值150欧元及以下免关税。


澳大利亚:卖家销往澳洲的物品年销售额少于7.5万美元,则1000美元以下物品免税;相反,卖家需要进行注册并向澳洲缴纳10%的消费税。关税5%,消费税10%。


马来西亚:到岸价小于400马来西亚林吉特免税。


热点2

关于寄递时操作


可预约上门取件

寄件人填写面单时一定要注意准确和真实


问:怎样办理向境外寄递邮件?


答:寄件人可以拨打11183客服电话预约上门取件,或自行前往就近的中国邮政营业网点、营业窗口寄递EMS业务。揽收和营业人员在按照要求查验以后,对符合要求的物品将会协助寄件人进行包装和后续操作。


哪些防疫物品可以向境外寄递?多久能送到?操作指南戳这里→


问:填写EMS面单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寄件人必须如实、准确填写EMS面单。除准确填写收寄件人名址信息外,必须如实进行申报寄递物品信息。要使用中文、英文或目的地通晓文字如实申报内件内容及价值。如内件为“口罩”不要以“防疫物品”等笼统、模糊进行内容申报。


口罩等防疫物品的英文名称如下:


口罩 masks/face masks

医用口罩 Medical masks

医用外科口罩 Surgical Masks

护目镜goggles/protective goggles

手套(乳胶手套)latex gloves

防护服 protective suits


哪些防疫物品可以向境外寄递?多久能送到?操作指南戳这里→


热点3

关于时效问题


建议寄递时选择保价服务

疫情期间国际EMS邮件全程时限将有延迟


问:如果担心邮件丢失或损毁应该怎么办?


答:建议使用国际及港澳台EMS的保价服务。选择保价服务的,按照物品的申报价值计算声明价值(声明价值最高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保价费按声明价值的0.8%收取,最低收取1元。保价邮件发生丢失或全部损毁,保价邮件按声明价值赔偿,部分损毁或短少按实际损失的价值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得超过声明价值。同时,退还已收取的基本资费。


问:向境外寄递的邮件一般多久送到?


答:由于受航空公司大面积取消航班影响,以及境外邮政投递受限等因素影响,国际EMS邮件的全程时限较平时有较大程度延迟,用户可及时登陆www.ems.com.cn或致电11183客服电话跟踪邮件的运递情况。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

上一篇新闻

如果降息无效,市场该靠什么战“疫”?

下一篇新闻

国际EMS邮寄口罩等防疫物品注意事项,不同国家的海关及免税政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