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年轻人对说华语更有信心,竟高过说英语
常常有新移民家长抱怨说:我的孩子在新加坡长大,并不担心英语水平,反而要担心华语。
虽然新加坡奉行双语教育,不会让孩子丢失说母语的能力,但他们好像更习惯于说英语,对英文的使用也更有信心!
最新调查:
本地年轻人英语/华语信心程度
42.2% VS 45.6%
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NIE),公布了一项最新的调查结果:
本地华族年轻人中(18-25岁),对英语和华语的自信心程度,分别为42.2%和45.6%。
年轻人对华语自信心超越了英语!
还挺意外的吧!调查人员也是一脸震惊,还反复查证数据来核实结果。
其实这项调查很有趣,不针对语言水平,仅仅针对“语言自信心”。
但“语言自信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人们对于使用这种语言的主观意愿,比方说你平时习惯的语言,或者你更愿意开口说的语言,一定是你最有自信,觉得自己掌握最好的。
(图源:SGSME)
华语重回C位
大概基于三层原因
什么情况?华语好像重回C位了?!
研究发现,本地年轻人重视华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①更有母语优势
在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他们很多人认为,华语虽然通常是非正式场合使用的语言,但他们说得比身边人好,所以使用起来比较有信心。
而英语是官方或职场正式语言,与他人比较时,自信心会受影响。
(图源:海峡时报)
②对双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一门语言,时间久了大家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个沟通工具,更是获得了一种新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这是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传承母族文化,让自己多一种思维模式,也是本地年轻人的一层考量。
(图源:椰子朋友圈)
③中国崛起,学华语更有利于事业发展
当然也有务实考量,近几年中国的崛起,让本地年轻人感觉到掌握双语的实用价值--对事业发展有利。
(示意图)
儿童调查
仅11.1%对使用华语有信心
刚才说的是18-25岁的年轻人,那小娃娃们怎么样呢?
结果截然不同!
在9-12岁的受访儿童中,只有11.1%的孩子选择对华语有信心,57.8%的人表示对英语有信心,其余17.8%选择了Singlish。
看来本地华语教育工作者,接下来有着重努力的方向了。
调查人员认为,导致孩子们对华语信心走低的原因之一,是小学双语教育刚刚开始,他们还是习惯以英文为主导的语言模式。
(图源:海峡时报)
说起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不得不提到国父李光耀先生。
新加坡:
不得不推行的双语制度
开国总理李光耀写过一本他认为这辈子最重要的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讲的就是新加坡的艰难抉择,别的国家从不会当成问题的语言。在新加坡,特别是教育领域,却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李光耀将双语制度称为新加坡成功的基石,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了。
在新加坡开国之初,本地华人既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说华语,他们一般使用方言,马来人和印度人也是使用自己的母语,国人之间因为语言隔阂很深。
同时,自英国殖民时期新加坡的法律语言就是英语,官方文件都由英语写成。这时候,英语成了官方与融合各个民族的不二选择。
1980年的时候,只有10%的新加坡家庭主要使用英语交流,到了2010年,这个比例,已经增加到60%。
现在,本地年轻人张口都是英语。哦不,是Singlish!
关于双语教育,李光耀本人也有有趣的经历,不过他的经验在于学华文。
李光耀的外祖母当年在他刚上学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华校,但是由于华校的老师讲方言,李光耀在学校什么也听不懂,上学非常痛苦。
在他本人的坚持下,他的妈妈把他送去英校乐德小学。从此,李光耀接受了纯英语教育,后来更是进入世界名校剑桥,成为新加坡一代开国总理。
李光耀总理付出的辛劳可能更多。他是离开校园之后,在几乎全英语的环境中,四十岁才开始苦学华语。
他意识到,英语让新加坡同世界连接,华语却让新加坡同讲华语的亚洲大国中国,以及无数优秀的海外华人连接。
于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光耀在本地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推广讲华语运动。
不仅仅是看中中国的经济。
李光耀亲身经历学生抗议,发现华校生比英校生有更好的纪律、更成熟的价值观,他们对生活的目标十分清晰,这让青年时期的李光耀大为震动。
他希望新加坡人能够保留华人的优秀传统,到哪里都不会“忘本”。这,就建立在讲华语之上。
为了鼓励年轻人讲华语,李光耀还主持建立了超过1亿新元的双语基金,注重在学前时期的投入。
现在,基金会仍然在运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好母语的重要性。
不得不说,李光耀此举可谓高瞻远瞩。
新加坡成为一个重要的中枢,和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做生意。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被牢牢巩固住,双语的确是优势。
椰友们,你们怎么看待最近新加坡年轻人中出现的“华语热”现象,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