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漫游新加坡

在NUS(新加坡国立大学)宿舍的独立空间,面对眼前的电脑,记下这两天的随笔,稍稍抬眼,玻璃窗外的夜景,新加坡在我眼前。

曾经喜欢一句话,“家乡的小早就了我,世界的大成就了我。”我也喜欢新加坡的小,它让我觉得努力便可以了解,不至于茫茫无所依。它的小也连通了活力。这里层层矗立的不仅仅是高楼,还有热带的树木。热带雨林气候并没有想像中的那般可怕,反而因为温度的恒久比杭州的气候更舒适。蓝天与阳光从不是稀缺品,可以尽情享用,不加吝惜。在这里我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热情。新加坡的世界如同我昨天傍晚路过的水果铺,饱满,多汁。

当然不能完全存在于完美主义的想像里,感性的高歌退散,我仍知道自己眼中的新加坡不是真正的新加坡,完美的是自然,不完美的是人间,我看到了阳光降临在城市的表面,却看不到高楼大厦里每个角落的人与人,看不到他们在这里的喜怒哀乐。

近来一直对于认识的客观性与真理性持怀疑态度,我认为人与人难以达到全然的理解,彼此的交流大多时候是例行公事,只有少数时刻得以感受,剩下的便全都是稀疏的冗杂。但我不是那种说着“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怨怼者,我喜欢将其视作如同万物运行的规律一般的平常,将人心的复杂多态视作天地间的一部分,“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这是一个自然主义者的视角。走了这么远,路上休息的时候,让我遇到了这个新的视角。

这一切都无关乐观与悲观,有太多的人视作自己的悲观主义,其实是“悲伤主义。”我始终让自己的理性与感性能达到一个平衡的共存,并将二者一并珍视之,尤其是我的感性。这个时代做一个完全理性的人一点也不难,但是当我看着他们循着理性的这一头走到底,终点是利己主义,便觉得这种人索然无味。

或许,用理性包裹着感性,是理想主义最完美的存活方式。

我很珍惜,当灵感来临,又有主客观条件将其记录下来的时刻。我认为这是漫长恒久的生命中,造物主赐予的难得的礼物。如今才发现,以前无神论者的我,确确实实地在相信一种力量,一种大过了宗教与人间的存在。

近来发现自己的思维也在成长,对于很多新接触到的观点不再一味地接受,感性地认可全部,也不再刻薄地片面攻击。在一个观点面前我越来越冷静,惊喜于从未发觉的未知的同时,批判思维也在运转。其实说到这里我是有些胆怯的,尚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完全拥有了批判性思维。

我甚至想过如果我长久居住在这里,我愿意把皮肤晒成传统亚洲人的颜色,而不是国内现在每一个女生都追求的白。近年来,我的审美一直在变化著,也在反抗著。但我认为真正的女性美至少会附着这几种或许不共存的特质——

自然。自信。与宁静。

Day1 ,GN。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文明

下一篇新闻

2019方便面“米其林榜单”出炉,新加坡最好吃的泡面都在这里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