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畔去世的一位28岁平凡女性,为何会成为数亿人心中的女神?
“陆上关帝,海上天后。”这句话完美诠释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信仰状况。妈祖信仰的广泛性可以从今天东南沿海那数不胜数的妈祖妈祖庙庙窥见一斑。在海上活动最繁荣的广东,妈祖更是跨越了族群界限,受到了潮汕、客家、广府三大族群的供奉……
在距莆田市中心约四十公里的湄洲岛上,一尊高达十米的巨型石雕像前有无数人正在虔心跪拜……
图:湄洲岛妈祖像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
这句话丝毫不夸张,今天全世界有一亿多妈祖信徒。
无论何时,妈祖祖庙内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潮水般地涌向祖国福建省的湄洲岛, 朝拜妈祖祖庙。尤其是妈祖诞辰日……
他们中除却国人,还有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华人……
与黄帝、孔子一样,妈祖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祭典的三大神明之一。
图:妈祖祭典
01
妈祖在历史上却有其人,她的一生也颇具神话色彩……
一千多年前,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小渔村,一道流星化为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闪闪发光。
当天傍晚,一名女婴降生,她从出生至弥月间都不曾啼哭,于是取名为默,有沉默之意。家父姓林,父母称她为林默,小名,默娘。
林默在幼年时聪明颖悟,在八岁时就显露出过人之处,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在刚刚识字的年纪就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十三岁时,即能“通悟玄徵秘法,预知休咎,乡民以病告,辄愈。”16岁时可“窥井得符”。
她善于泅水驾舟,勇气毅力超群,具有男人一样的刚强性格;
林默十七岁时,兄长林洪毅在一次出海中遇难,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林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海上生活的艰辛和危险。从此,林默立下夙愿,以拯救海难为己任。
图:台湾林默娘雕像
她开始细心研读天文地理知识,尽悉奥妙,对海上的气候变化未卜先知,从此开始她救助渔民的神奇生涯……
她常常驾驶小船穿渡于各个岛屿之间,救护危难中的渔夫舟子。船家渔夫,或遇恶风险浪,或遭沉船覆舟,或生死关头,总见林默挺身相助,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她能预示天气的变化,还教予人们防疫避灾的方法,为民消灾解难,治病救人;
二十一岁时,莆阳大旱,山川焦涸,她为百姓祷雨;
二十五岁时,众亲人已多次力劝林默出嫁,但她早已心系百姓安宁,坚持不嫁,专以行善济世为己任,决心一生中在大海奔波,在惊涛骇浪中拯救渔民商船。
在林默二十八岁那年,林默娘再次奋不顾身,在海上抢救遇险船民,因风浪太大,不幸被台风卷去……
02
“闻空中乐声,氤氲有绛云若乘,自天而下,神(林默)乘之上升”——《杨洲天妃宫碑》
林默与世长辞之日,据传,这一天,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
深受渔民爱戴的林默飞升后,当地人为了纪念她,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图:妈祖形象
此后100多年里,妈祖信仰仅在福建部分地区流传,直到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因朝廷特使允迪出使高丽途中遇大风,八艘海船有七艘沉底,之后风浪骤停,幸存船只得以安全返航。
图:《圣母助水图》
幸存官员向宋徽宗赵佶奏报:“妈祖显灵,才得以脱险”。
于是妈祖被封为“南海女神”,传旨建庙,并御赐“顺济”庙额一块。
自此以后,因时时显灵,“凡祷皆有应”,妈祖不断被皇帝敕封:
宋朝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崇福夫人
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灵惠夫人
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灵惠昭应夫人
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灵惠妃
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灵惠助顺妃
……
经过南宋、元、明和清四个朝代,14个皇帝先后敕封了36次,林默地位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封号最长达64个字,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到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与黄帝、孔子并称中华三大祭典。
妈祖由一个心地善良普通姑娘如何成为亿万人信仰的女神?这与福建的地理环境和福建人不安天命的性格有莫大关系。
03
外姓入闽
千年之前的福建,人烟稀少、多出蛇虫、瘴气横生,所以福建简称为“闽”。
图:福建地形图(@中国地图)
同时,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多山少田。且田地多为斜坡耕种困难,社会发展极其缓慢。
尽管生存环境恶劣,但社会发展相对稳定,反观当时的北方包括江南地区,在短短数百年之内,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乱。
汉族人口锐减,至南北朝时期,北方被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地区的汉人被迫南迁。当时中原的八大家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进入福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八姓入闽”。
安史之乱,北方藩镇割据,战乱纷飞,北方人再次被迫大规模南迁……
唐朝末期,天下大乱,河南光州的王潮、王审知、王审邽兄弟发动起义,南下入闽,这就是著名的“三王开闽”,为福建带来了当时人口的五分之一。
图:三王开闽
王审知在位时,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进一步吸引了大量中原人口。
到南宋中期,福建人口达到了历史最高点——300多万人,福建成了当时国内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大量人口的涌入使得福建从唐代开始,福州、泉州便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重地……
但由于缺少耕地,福建的土地问题尤为突出。为争夺耕地,曾多次爆发严重的民间械斗。
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福建使得闽人向西发展的想法成为泡影,“以海为田”成为闽人对抗自然,敢为人先的唯一选择。
但农耕时代,打捕行为往往带着“向海而生”的悲壮,尽管当时的中国已经发明了罗盘,已经具备了一系列完备等我航海技术,但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海难经常会不可避免的发生。
渔民需要一位具有高超航海技术、勇敢果断、心地善良且精通医术的人来带领他们对抗大海。
显然,林默是渔民们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她不但会预测天气、推测渔汛,保障乡民的安全和丰收,还心地善良、精通医术,惠济千万渔民。
所以当她不幸遇难后,不管人们是出于对她的怀恋还是祈求她继续守护渔民平安,她便以海神的形象扎根于福建渔民心中。
渔民还亲切的称呼其为“妈祖娘娘”。
每逢出海,渔民必潜心跪拜,祈求妈祖保佑护航。
但当时,妈祖传说仅局限在福建民间地区,影响力并不大。
04
闽人南迁与妈祖入粤琼台
大量的人口红利,使得福建福建经济盛极一时。
福建背山面海,闽人的基因里,总有着令人咂舌的冒险迁徙、追逐未知的冲动。
东南沿海的福建一方面接受南迁的北人,另一方面又向邻近地区输出人口,从宋代中期开始闽人开始了大规模的南迁之路……
最开始是两广,之后是海南、台湾,最终走向全世界……
广东与福建地理相邻,不光陆路相通,复有海道相通,两地关系极为密切。
于是,与漳州地理上比邻、“风俗大同”的潮州成为闽人入粤的第一站。
之后,不少福建移民经由陆路大庾岭道进入珠江水系,进而散布岭南各地。
除了陆路之外,亦有不少福建人沿着海道继续南进,进入粤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粤西沿海,由雷州入琼。
同时,从明朝中期开始,闽人开始大规模迁徙进入台湾开垦荒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开启了闽人入台的高峰。
即使是到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闽人依然将谋生传统发挥到极致。他们沿海定居,以海为田,捕鱼、航运……
同时也把方言习俗、民间信仰等带入迁徙地,妈祖信仰随闽人入粤,在粤地流播,濒海地区及海岛陆续兴建妈祖神祠,数年之后,粤人敬奉妈祖之虔诚不亚于闽人;
图:青岛妈祖像
图:广州妈祖像
降至明清,粤琼台等地天后宫林立,妈祖信仰从“点”、“线”发展到“面”,成为东南沿海最富影响的民间诸神信仰之一。
图:澳门石塘山山顶妈祖像
05
海运兴胜与妈祖庙遍布世界
闽人南迁的时代,也是中国海运兴胜的时代,
经历了唐末和南宋末两次大移民,中原地区的人民来到福建,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加上福建山多林密,出产优质的木材,当时南宋福建的造船业盛极一时,尤其泉州造的海船之大、技术之先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陆地的“丝绸之路”被金朝和蒙古切断,在这种大环境下,不少闽人开始利用海外贸易与移民……
从南宋开始,泉州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启锚地,是当时公认的“东方第一大港”。
图:丝绸画《刺桐古港》
海外贸易范围,北至辽宁的渤海国、契丹国,南到广州、东南亚各国,当时的泉州城内可以听到的世界各地语言有100多种,阿拉伯人、高丽人、亚美尼亚人、意大利人、波斯人、印度人人、占城人……
在海外航行中,华人航队每次在海上遇险时,总会向妈祖祈求庇护。
图:妈祖圣迹图之一—托梦护舟
每到一处码头,必先建庙祭拜妈祖,就这样闽人随着海运的兴起,将妈祖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而移居海外的华人也始终保持着祭拜妈祖的习俗,此时的妈祖对他们来说不仅是海运保护神,更成为海外华人的精神支柱。
-《完》-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