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7位专家学者线上分享:疫情后的留学教育将走向何方?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及接踵而至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变化对教育现状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许多教育问题。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留学教育受到的冲击尤其大。中国在海外有大量留学生,还有许多学子准备踏上留学之路。未来,留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7月31日, 全球名校长论坛举行线上专题论坛,主题为“疫情后的留学教育”。论坛上,7位顶尖专家、学者就“留学”相关话题进行了分享,他们分别从疫情后留学格局变化、留学的价值、海外留学目的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回应留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关切。

现以观点摘录的方式分享此次论坛的内容:

(注:以下根据论坛实录整理,部分有删改)

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疫情后留学教育的思考

7位专家学者线上分享:疫情后的留学教育将走向何方?

受疫情和中美关系影响,出国留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长远来看,如果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或许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的国家格局会有所变化,但出国留学大趋势不会有大变化。

第一,学生有需求。中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出国读书,这可能不是在短时期里所能够改变的。据美国考试中心中国地区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二三十万中国人在准备托福、GRE考试。同时,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许从幼儿园就开始准备要到国外去接受教育。

第二,学校有需求。国外的一些大学,也有招收中国学生的需求。海外大学中,中国学生的比例非常高。对一些大学来说,招收中国学生为学校运行经费和优质生源提供了保障,对整个教育体系起着支撑作用。

第三,欧美一些国家,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他们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自主权。这不是政府说一句话,他们就会完全按照政府路子去走。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学所提倡的走国际化道路的理念,就是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相互交流。所以在任何政治压力下,这些大学的领导人也会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来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大学的理想。

第四,如果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贸易上出现对抗和摩擦,文化和教育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化教育不等同于欧美教育,这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欧美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发源地。实际上,欧美学校也在当前全球知识信息化时代进行探索和变革。这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斯坦福大学,他们就已经提出了学生终身学习,学生可以在任何时段回到母校学习,也可以随时停止在校学习去探索创业等。还比如,Minerva大学,这所新形式的大学通过线上教育打破教室、国境的限制。

国际化教育实际上包括了很多理念内容和方法,它汇集了各国教育的精华,让孩子打开视野,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去认同多元文化,更多的关注全球问题,重视复杂问题的解决。

国际化教育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了兴趣驱动下的主动学习模式,重视实践,重视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力的培养。我想这应该是很好的概括了国际化教育,也是体现了出国留学的价值。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以不变应万变

7位专家学者线上分享:疫情后的留学教育将走向何方?

留学教育这个话题是和国运、家运,以及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从目前来看,美国已经将中国设定为战略对手,国外的疫情还在加剧,留学环境对中国学生不利。

从目前来看,美国已经将中国设定为战略对手,国外的疫情还在加剧,留学环境对中国学生不利。

这次的疫情也改变了很多家长对发达国家的判断。美国的体制和文化与中国不同,现在美国的病例数字在不断增加,但是西方人不紧张、不害怕。

另外,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目的国也在发生多元的变化,像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越来越多成为留学生的选择。

时局的变化会影响家长和孩子在留学这件事上的选择。根据这些变化,我谈四点:

第一,留学还是提升自我、开阔眼界、培养自己理性和专业思维的重要一步。

在不同的文化和比较中成长,一定会给自己的未来奠定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出国留学不是说要丢掉中国的一切,而是要把中国优秀部分带过去,同时在西方的学习当中吸纳精髓并加以融合。

目前,发达国家的各个学校都在努力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减少疫情扩散对国际学生教育造成的不利影响,比如放宽入学条件,来中国举办教学等措施。

我建议正在申请学校的学生,要对目的地进行筛选,这是非常重要的。正在留学阶段的学生也需要提前对自己的就业规划一下。当前,海外就业和以往相比会相对困难。但从长远来看,我认为这个情况会慢慢改变。

第二 ,留学生也不必过分惊慌,或者急于改变自己的留学计划。

国际交通现在因为疫情暂时停止了,或者航班很少,这些随着疫情的变化,会逐步恢复。准备出国的学生,可以考虑用这段时间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丰富履历,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别人无法改变的。所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是根本。

第三,对于留学生家长,一方面要改变思维,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家长计划好让孩子出国留学,有这样的前瞻性或者有这个经济实力,留学这件事上也不会轻易地改变,但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改变。

在标准化考试之外,我认为家长、学校、社会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包容、求实的品格以及独立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我驱动。事实上美国比较强调自我驱动力和独立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第四,作为一个老留学生,我想对新留学生说,当下的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要有能力融入到西方社会中。

我在美国学习生活那么多年,从来没觉得人家歧视我,因为遇到问题自己从来也不往那方面想。但美国文化决定了美国人不像中国人在交往时那么亲密,所以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美国民间仍然是一个非常包容的社会,而且老百姓相对单纯。在国外,我们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让不同文化的人来理解你,如何更好地用外国人可以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游说,我觉得是当今留学生必须培养的能力。

国际环境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不会因为疫情的结束而改变,甚至可能会更加紧张。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家长,对我们所了解的信息在判断时要更加独立全面,冷静思考。同时,要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提升自己的实力,让自己上一个新的台阶。

著名旅美教育学家,迈阿密大学(牛津)教育学教授黄全愈:留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吗?

7位专家学者线上分享:疫情后的留学教育将走向何方?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留学不仅是学科学知识,还需要培养科学的三要素:科学之目的(去发现各种规律)、科学的精神(质疑、独立、唯一)、科学的方法(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这三要素是三位一体的。

留学要学什么呢?

一、拥抱终点思维

终点思维决定了美国大学是大进小出的结构,是炼钢炉模式。判断胜利与否,只能在终点。其实,毕业也仅仅是人生的“加油站”,把战略眼光投到毕业后的职场竞争、社会实践、自我实现,才是真正的终点思维。从哈佛辍学的比尔·盖茨就把终点思维延伸到了微软。

美国大学都设有入学门坎,但是,不管是一流的还是一般院校,进得来不一定出得去。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无数的作业,数不清的项目学习、课题研究,长长的阅读书单,厚厚的学习资料……许多清华北大的研究生都叫苦连天。

二、变考生为学生

申请留学,千万不能掉进“考”的坑里。去留学,一定要实现“考生”到“学生”的转变。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就是两个字的差异:“考”生和“学”生。美国一流大学采取“三合一”的录取方式:高考成绩+高中成绩+综合素质。1996年全美有545个SAT满分者。其中365人申请哈佛,但165个被拒之门外,因为这些被拒的学生干巴巴的考分后面,没有活生生的综合素质。

三、要创造性地“渔”

留学要打破框内思维。学习知识不过是 “知道答案”,探索创新则是“提出问题”。留学必须反省“能知道答案”和“能提出问题”是不同的。

总之,越有知识,越想到利用现有知识;越没有知识,越想探索。因此,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比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突破知识的桎梏去探究问题,去学习科学思维,去创造性地“渔”。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

很多人以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处处作对,事事唱反调。其实,批判性思维关键是独立思考,只要经过自己理性的独立思考,即使全盘接受,也是批判性思维。

留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不是简单地说NO,脸红脖子粗地与教授争执不休,而是要有智慧、有理、有利、有节地表达自己独到之处。

五、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美国建国200多年,产生不少富翁,但“富不过三代”的现象不多见。许多留学生的简历都很漂亮,但就找不到工作,因为缺了打工经历。我们那代留学生没有不打工的,现在许多留学生给人的印象是挥金如土、不尚自立、不屑自强。其实,打工不是钱的问题,表现的是自立自强的奋发精神,同时又是交美国朋友、接触美国社会、了解美国文化的最好机会。

美中新视角基金会主席周志兴:国际教育要与时俱进

7位专家学者线上分享:疫情后的留学教育将走向何方?

1847年,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从珠江口的黄埔港乘船出发到美国留学。回国以后,容闳深深感到了在美国受教育给他带来的好处,推动了中国的官派留学生到美国去留学。1872年,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运动开始,一共有120名幼童赴美国,这是容闳数十年如一日推动而取得的最大的功业,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篇章。

在那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留学生。从科技的角度来看,优秀留学生不只有詹天佑,还包括著名的物理学家周培源、吴有训、叶企孙,化学家杨石先、侯德榜,生物学家钱崇澍,建筑学家茅以升和梁思成,气象学家竺可桢。他们用在美国学到的知识,开创了中国科技新的里程碑,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为代表的留学生出国后主要目的是要学习更多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本领。

新中国1949年建立以后,为适应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扩大的形势需要,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决定创办外国语学校,以培养高级外语人才。1959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成立。后来,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武汉、成都等地的外国语学校相继成立。

中国国际教育发展的这些阶段是值得我们好好总结的。当下,国际教育存在比较多的麻烦,首先是中美关系紧张,对留学生非常不利,这种情况或许也会带动其他国家效仿。

不过,我认为眼下虽然中美在交流方面出现了问题,但也会慢慢恢复,这种恢复首先应该是人文教育交流的恢复。

我也是一名留学生家长,我儿子现在就读纽约大学。我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成绩等方面有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家长往往非常重视SAT成绩,希望孩子考的分越高越好。但是作为美国的学校来说,他们看成绩,也注重实践,比如参加过什么公益活动,在公益上有什么建树等等。而中国的家长往往会忽略这点。

第二个误区: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紧抓不放心。因为孩子在美国,家长在中国,孩子的衣食住行要关心,学习成绩也要关心,很多时候鞭长莫及。这时候怎么办?就是要培养孩子很强的自理能力。

第三个误区:希望孩子做一个全方面都优秀的人。家长想自己的孩子体育好,学习也要好,人品也要好,还要有能力,这是很难做到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全面是做一个完整的人,在人格上的全面这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国际教育希望推进的一个目的。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中国国际学校与全球发展

7位专家学者线上分享:疫情后的留学教育将走向何方?

欧美发达国家一直把国际学校作为国家外交的政策,同时也是为了发展经济和吸引人才,培养全球人才来为他们国家发展所服务。

中国的国际学校怎样更好地走出去。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国家也有了一些政策,比如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包括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等等,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指导。

那么,如何为海外的中国公民、华人华侨和其他国家的学生提供学习中国文化、接触中国国际教育体系的便利?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做很多的工作,我也有一些建议:

1.中国学校走出去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承接体系,便利海外中国公民子女就读和学籍对接。也就是说上中文国际学校后还能否再接着上英文的大学体系,或者也可以回国继续接受中国的高等教育。

2.海外中国国际学校建设要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符合中国课程规范兼顾国际课程发展趋势,最好的方式就是开设双语国际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这样才会吸引大量华人华侨子女。

3.把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旅游走出去和中国教育走出去协调起来。扶持民办教育,鼓励公立学校走出去到国外建立中国国际学校。

4.除了大学层面走出去以外,还要更多关注中小学、包括幼儿园的教育要走出去,中国的K12阶段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可以说还非常少。

5.研究现行的国际教育的特点、体评价体系,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同

时,未来我们还要输出中国的教育标准体系。

6.培养师资。现在中国国际教育发展最大的挑战就是没有很好的师资,所以我们要培养能够胜任双语教育的国际师资,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广纳天下英才。

国际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中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加强全球化教育研究,开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

CUSSA暑校联盟创始人兼CEO,瀚光教育董事长李麟:留学生不是旁观者

7位专家学者线上分享:疫情后的留学教育将走向何方?

过去十年中,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9%,2018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66.21万人,2019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近71万。长期以来赴美留学生人数占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超50%,所以赴美留学生的增长情况将直接影响整体留学生增速。

美国目前疫情的防控做得并不理想,我个人预测,今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可能会略有下滑。但出国留学的大趋势短期内我认为应该是不会改变的。疫情时代留学教育也有着机遇。

对于家庭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今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弯道超车、冲击顶尖名校的大好机会。因为疫情原因,申请美国名校的国际学生数量会大大减少,并且今年很多名校降低甚至取消了对标化成绩的权重和考核,这样对于那些很早就开始准备留学,个人综合背景、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就会变得非常有竞争力。

对于经济条件并不是优越,但又非常想获得海外文凭的留学家庭来说,在这样特殊时期留学也会是一笔非常有价值的投资。美国很多学校今年在常规学期都开设了网络课程,学生是可以把基础的通识课程、相对不那么重要的选修课程在国内以相对较低的学分修完,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完成海外学业,获得海外文凭,另一方面将会大大节省相应的留学费用。

根据美国教育部2019-2020年的统计,美国公立大学平均一年的学费在2.7万美金左右、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为3.7万美金。如果us news排名前50的高校,公立学校学费差不多达到了3.4万美金、私立高达5.5万美金。

此外,对于学校、教育机构、教育投资人、留学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我们可能都将经历一次短期内整体生源的下降,但是我觉得挑战与机会是并存的,这会让我们在教育、科技、理念和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来证明我们的价值。

剑桥美国高中联盟创始人Christine Lin:疫情带给美国留学的机遇和挑战

7位专家学者线上分享:疫情后的留学教育将走向何方?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生活学习的节奏,赴美留学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在用SWOT 分析留美的优劣势:

S (strength)强势: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在世界大学100强中,美国大学的数量有50多所,超过了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由于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申请美国学校及就业的人数减少,这也就会产生更多的机会,可以说文凭含金量也会随之提高。

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显示,美国的顶尖大学,譬如MIT、哈佛、普林斯顿等,生均投入高达每年16.5万美元。从长远角度来看,一些影响最终都会随着疫情消失而恢复过来。

W (weaknesses)劣势:在疫情之下,留学生在个人防护、生活花销等方面的压力都会比较大。同时,线上学习难度增大,老师同学面对面的学习互动机会减少。留学生对美国文化的融入了解机会也随之减少,在美生活学习、工作便利性大大下降。

O (opportunities)机会:美国是移民国家,开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留学生尽快融入,在留学期间接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氛围熏陶,有助于拓宽思维、开拓国际视野。同时,现在绝大多数美国学校都采用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网上学习和工作的技术条件也很成熟。

T( threat)威胁:目前,美国国内疫情和政治环境复杂, 留学和移民政策多变、收紧。例如,政府领导人对海外高端人才“不友好”,白宫加大了对华裔科学家的限制力度。同时,高昂的学费和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让留学家庭担心线上文凭的含金量。

当下,政治和社会环境多变,尽管有很多方面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我们能掌控自己。在特殊的环境之下,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比如,情商、社交技能、压力管理、目标管理、文化意识等等,了解自我意识,保持对世界的好奇。

上一篇新闻

2018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圆满落幕

下一篇新闻

“撬动”地球的小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