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CFIC导读:

91岁的李兆基是至今为止于全球财富排行中占位最高的华人企业家。在1995、1996、1997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他连续三年成为华人首富、亚洲首富,并居全球第四的高位。若从7岁接触生意开始算,他已有整整84年的工龄。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3月20日,香港著名财团企业恒基兆业宣布,公司创始人、也是香港四大财团天王中唯一还在岗的李兆基,将于5月28日股东大会后卸任已由其担任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主席及总经理职务。

91岁的李兆基是至今为止于全球财富排行中占位最高的华人企业家。在1995、1996、1997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他连续三年成为华人首富、亚洲首富,并居全球第四的高位。

若从7岁接触生意开始算,他已有整整84年的工龄。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李兆基1928年生于广东顺德一个富裕家庭,因在家中排行第四,被香港人称为“四叔”。

经营一门生意,一定要懂得这门生意的关键并掌握核心,是李兆基10来岁就已悟出并实践的道理。当时——

七八岁就被父亲安排进家中金铺学习生意的他,发现雇来的炼金师经常“偷金”,于是建议父亲采取措施。但父亲非但没处罚那个师傅,还要他就此打住话题。

理由是:这个师傅掌握了炼金的核心技术,离了他金铺的炼金生意做不成。

李兆基没有直接反驳父亲,但自作主张地展开了行动。

他和炼金师傅打成一片,暗地里学习他的手艺,并很快学会了整套本事。

当炼金师傅又一次伸手,李兆基将其抓了个现行,理直气壮地要采取惩罚措施。对方果然以不干了为由要挟他,他则大方地说:

这样最好,反正你会的我已经都会。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1948年,20岁的李兆基在战乱中带着1000块大洋只身前往香港,从黄金买卖开端,一步步将生意拓展到外币找换和贸易,并在积累到第一桶金之后,全情投入地产业,直到如今。

“归宿是人人的渴求,有瓦遮头是家家户户的愿望。”货币靠不住,物业才保值。是李兆基大做地产的初心。他说,从小对生意耳濡目染的经历,让他深深体会到货币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变迁,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或大幅贬值,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

李兆基是香港四大地产天王中唯一创建过两家天王级地产企业的人。一家是由他参与创办,后来交由郭得胜家族经营的新鸿基,一家是由他退出新鸿基之后创办的恒基兆业。而今香港最显著的地标——国际金融中心、环球金融中心,都是这两家企业合作发展的结果。

看得远,谋得透,算得准,做得精,是李兆基在地产业成功的秘诀。

1973年4月,香港股市骤然疯狂下泻,地产市场随之暗淡。李兆基却认定这是收购土地的黄金时期,于当年7月成立恒基兆业并借壳永泰上市,猛踩油门加大地产发展。

在纷纷看淡市场的人人自危中,他在公司刊物发文写道:香港为世界贸易之枢纽,亦为国际金融中心,向属工商重镇,旅游购物胜地,万商云集,人口荟萃,加上战后人口急剧膨胀,市区可供发展土地日形短缺,地产业将必璀璨,楼宇价格,长远着眼,应予看好。

凭着这种远见和信心,他在低谷中抓住了许多伟大的机会。

代表性案例之一是,1976年他联合好友郑裕彤、李嘉诚以及郭得胜,以2060万元港币投得沙田第一城项目。此后不到10年,该项目的投资回报便已超过1000倍。这次合作的四家地产企业(长江实业、新鸿基、恒基兆业、新世界),则在此后并肩崛起成为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天王,而且,这也是四大天王同食一个项目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印象尤深的是,2005年,郑裕彤还曾在我对他的专访中感叹道:当时,要是任何一家自己单独做,单这一个项目,就差不多是香港最大的富翁了。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李兆基的谋得透,算得准,做得精,让恒基兆业总能推出因地制宜的产品,并以良好管理、低成本控制,以及薄利多销的策略著称于市场。

霍英东发明了分层销售、分期付款的地产发展模式,但这个办法却被李兆基拿来运用到极致,很快就后浪将前浪拍在沙滩上。

他将分层、分期继续细分成分散、分细、分期、分层的“四分散”,甚至一度以设计住宅要以户型越小越好为原则,推出大量受到普通市民欢迎的住宅项目,为众多财力有限的中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也让自己成为了地产巨无霸。

在香港做地产,最难的是土地的获得。

李兆基获取土地的办法也与众不同。他很少参加政府的土地拍卖,但总有办法买到地盘,而且质优价廉。这主要得益于他的两大法宝。

第一是购入“乙种换地权益书”。

当年,港府征收新界的农用地作发展用途,是先用换地权益书向农民们分批收地,等政府有可建房屋土地集中拨付时才与其交换。

这让很多希望立即套现的农民在政府换地令之前,拿着换地权益书无计可施。

李兆基就以现金购入他们持有的换地权益书,既受欢迎,又价钱便宜。

等政府一宣布开发计划,他买得的大量权益书就变成了可发展的地皮。

第二种购地办法,则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旧楼改建。买下黄金地带的旧楼,在旧地盖新楼。

这种办法一举多得,发展商得利、市容焕新、旧业主套现、政府增加税收,但却十分辛苦,因为单独收购一个小物业(一户)并不能支持一个地产项目的发展计划,所以恒基兆业还练出一个绝活——并楼:通过向某个目标地盘上的多个业主收购物业,凑零为整,得来土地。

为了收到旧楼,李兆基常布下天罗地网,除面向香港外,还到在港留有物业的侨民移居地找楼买。并楼极其艰辛复杂,一个业主不卖就会满盘皆输,但恒基兆业却对此情有独钟,几十年来,并楼无数,并因此留下一句名言:

“寸土必争”。

内地改革开放后,李兆基也及时前往投资,大举发展,并派长子李家杰长期坐镇指挥。北京火车站旁的恒基中心、朝阳CBD的环球金融中心、上海恒汇国际大厦及名人商业大厦、沈阳国际金融中心等都是恒基兆业的标志性项目。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20世纪70年代中期,李兆基就已开始推动多元化的经营。他还先后收购中华煤气、香港小轮以及美丽华酒店集团的控股权。同时,也把事业拓展向新加坡、加拿大等国际市场,获得丰厚回报。但相比这些,他更为著名的还是:炒债、炒股。

20世纪90年初,李兆基大炒日本债券,赚到翻番的利润;

内地大力推动大型国企改革赴香港上市期间,他巨资买入中国网通、中国人寿、中国财险、中国电力、中石油、中海集运、平安保险、交通银行、中远控股、神华能源、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众多国企股,获得超过千亿的回报,并赢得“股神”的名号。

但2008年后,他开始拒绝这个称谓。原因是,金融海啸使其资产大幅缩水,并且谦虚地对当年购买国企股的战绩回应道:“它几乎是强迫你赚钱,认购了一年半年也不能卖,那一两年间,每只股份都升几倍。国企来香港上市,很多股份升十倍也有。”

被追问投资有何秘诀时,李兆基的回答是:多听,多问,多思考。

他说,他经常与全球财经业人士见面,了解他们如何投资,听听他们的意见。

“你如果聪明及有眼光,问一便会知二。当你收集十几二十人的意见后,再凭自己的眼光去作判断,独立做决定,也许你会比他们更懂得投资。”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李兆基认为任何成功不可或缺的都是要培养好自己的能力,做好事前准备,有独到眼光,方能先别人一步。“先疾后徐,先声夺人,徐图良策”,是他对自己做事风格的总结之一。

他还总结出一个成功的四大法则:一是刻苦耐劳,勤奋努力;二是经济未定,不宜早婚;三是有了第一桶金,就以钱赚钱;四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一定要懂得勤俭,是李兆基对创业者的忠告。他说“小富由俭是至理名言,因为第一笔本钱最重要,有了它作为基石,才易于成功”。而有了第一笔钱之后,则要继续用钱赚钱。

他还有句名言:“细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

意思是,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力,艰苦奋斗,不能把时间及金钱用在吃喝应酬上。

做大生意,吃喝应酬则无所谓,最紧要是计算精确。因为生意大,出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都很重要。因此,他还有个人人称道的外号——“铁算盘”:对集团属下的业务,以及辖下的地盘、面积、价格、可供发展什么副业,都了如指掌。

即便事业有成后,李兆基也一直保持朴素作风,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对生活没什么要求。如在公司,他中午都在办公室吃盒饭。

曾经,秘书给他买一种菜,看到他乐呵呵地吃个精光,因此认为他对此菜有特殊爱好,于是长期保持不变。直到换来新人送上新菜,看见他情不自禁地说“哈哈,有新菜了。”

大家这才明白老板不是喜欢那道菜,而是不计较吃什么菜。

对于衣着,李兆基也没什么讲究,身为亿万富翁了还随时抓上一件衣服就穿着出门了。直到一位老朋友提醒:“四哥,别怪我坦率,你的衣着未免过于寒酸了吧!”并告诉他这会影响集团形象之后,他才嘱咐秘书:“我要订造一批新西装。”

他的办公室和住房,生活用品也都是一切从简。他说自己不喜欢被束缚,因此,他不戴眼镜、不戴戒指、项链。那位提醒他买些好西服的朋友到他家做客时,他还曾拿出人家10多年前送他的剃须刀,笑嘻嘻地说:“这是你送给我的”。

但有一项,李兆基算是相当舍得花钱:慈善事业。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在不到半月的时间内先后捐款近6亿元人民币,而且亲自抵达灾区参与赈灾。

一切慈善事业中,李兆基最热衷的是教育。从希望小学到北大、清华、港大等诸多高校,乃至农民工再教育学校,都有他及家族大手笔的捐赠。

他说:“我是生意人,做慈善也是追求回报和效率,教育培养人才,一个培养十个,成功人才回馈社会,十个再培养一百个,无穷无尽,生生不息,回报和效率最大,因此最喜欢。”

除了学龄教育,李兆基还把教育延伸到农村。

2005年,他还以“李兆基基金”名义捐赠3.3亿元人民币,再配合上政府3亿元人民币的支持,在内地展开大型农民培训项目——“温暖工程百万农民培训”计划,并派出长子李家杰亲自督导项目,在内地1000个县培训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及1万名乡村医生。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李兆基育有三女两子。长子李家杰,主要负责家族的内地业务,他为人低调安静,笃信佛教及茶道,终生未娶通过借腹育有三子。次子李家诚,一直跟在李兆基身边学习,并娶香港艺人徐子淇为妻,于2015年6月接替李兆基出任集团旗下恒基发展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李兆基一生最大的不幸,当数他失败的婚姻:在创业的关键时期,与妻子离婚,单身至今。

原因是,他的妻子掌控欲强,热衷参与公司事务,且十分强势,意气用事,弄得公司上下氛围紧张。李兆基苦劝其退居二线,但她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夫妻关系紧张,感情淡泊。

无奈之下,李兆基民主地跟儿女们说出婚姻发生的问题,经家庭会议及多名亲友出面相劝,妻子仍未能回心转意后,李兆基与之分道扬镳。

婚姻失败,给了李兆基沉重的打击,并从此对感情失望。

作为超级富豪的李兆基,多次公开说千亿富豪并不好当,也不值得羡慕,他说,当大富翁要受到束缚,承担很多,背负很多,没有自由,就像活在金鱼缸当中。

在他看来,最幸福的,应该是那些拥有几千万,做着自己得心应手的事,而且还能家庭幸福,暖意融融的人。也就是:钱足够花,但却不用背负太多的责任,操太多的心。

但即便这样,他依然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能继续当大富翁。

“当然希望他做大富翁!爷爷给了他,他已经是富翁。如果他更出色,青出于蓝那就更好。当大富翁,当特别大的大富翁,大大富翁,再高一级的富翁!”

早年,李兆基还曾袒露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可以,他愿意用九成九的身家,即超过一千亿元的财富,换取三十年青春。

他说,他留10亿已经足够享受一切了,如果能用1000多亿换30年青春,那会很划算。

可惜,寸金难买寸光阴,1000亿也是。

本文来源:华商韬略

延伸阅读

功成身退,李嘉诚的传奇人生及其财富帝国

一代传奇、华人首富李嘉诚终于宣布退休。

2018年3月16日,年近90岁(1928年7月29日出生)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作为香港乃至整个华人商界的传奇人物,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创业史、庞大的资产帝国以及近年来的资产“抛售潮”,无一不挑动着大众的神经。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和同时代的香港商人相比,同为地产大亨的李兆基已经在2015年正式退休,更年轻一些的刘銮雄也因身体原因不再参与商场争斗。

而信奉“勤奋”的李嘉诚则是超期服役,以90岁高龄掌舵着巨大的资产巨轮。

他的商业版图遍布全球52个国家,从事的产业,横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多个领域,集团员工超过30万人。

如今超人退休,船长落幕,李嘉诚和他的城究竟会走向何方?接班人李泽钜又能否负重前行?

香江传奇

李嘉诚的致富之路源于22岁那年开办的长江塑胶厂,后生意不断扩大,29岁就成为香港的“塑胶花大王”。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1958年,30岁的李嘉诚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开始涉足房地产,正是这一转型成就了他多年来稳居华人首富的传奇。

从失学青年到香江首富的传奇经历和打拼历程,李嘉诚一度被香港人视为顽强不息的“狮子山精神”的代表。

对于李嘉诚的商业天分,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曾经评价他是“世间罕有的商界巨子,拥有近乎天才的商业直觉。”

从房产业务来说,李超人就成绩彪悍。从最初位于港岛北角的“长江工业大厦”,到后来披荆斩棘收购英资优质地皮、物业,再到后来荣登香港的“地产霸权”之一。今天的长地的业务已经遍布香港、内地、新加坡以及英国。

长地公布的资料显示,李超人的房地产业务包括发展物业、投资物业、酒店及服务套房以及持有的三家房地产信托股权,估值共计达4201.49亿港元。2014年全年,合并后的长地共录得收入466.06亿港元,其中66%来自香港市场,28.1%来自内地市场,其余来自海外。

尽管过去几年无论香港还是内地,受宏观调控影响,楼市行情欠佳。但李嘉诚的房地产业务仍然盈利不菲。按照合并后2014年业绩计算,长地的净利润率高达43.8%,跑赢大多数同业。

华人首富

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李嘉诚至少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

虽然近年来,李嘉诚的首富位置被王健林、马化腾等后起之秀的内地富豪超越,但是盘踞华人首富十多年的李嘉诚早已成为“华人首富”代言人。

关于李嘉诚的资产,单说数字或许缺乏画面感,根据彭博社亿万富翁榜,截至2017年7月24日,李嘉诚共有329亿美元的资产,位列世界第20位。其资产相当于2066万盎司的黄金、6亿8千万桶原油、香港2016年GDP的10.2%、58万倍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李嘉诚历年资产

李嘉诚跑了?超人回应:天若有情

近年来,李嘉诚身上的“首富”标签逐渐淡去。因为不断抛售手中内地资产,李嘉诚一度陷入“跑了”的舆论质疑风波之中。

自2013年起,李嘉诚“抛售大陆物业和资产”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近800亿元人民币。

而追溯李嘉诚的内地投资史,他是开辟大陆市场的香港商人先锋之一,更从中获取巨额回报。

1989年,部分外资企业从内地大规模撤离,李嘉诚反其道而行之,大举进军中国内地市场,成为香港在中国内地的最大投资者,为其日后获得超值的土地收益奠定了基础。

据公开资料显示,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下称“长地”)拥有约149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其中约70万平方米位于香港,约1380万平方米在内地,在海外拥有40万平方米。

也就是说,长地九成土地储备在内地,这些土地储备大部分在2005年以前获得,当时获得土地的成本较低。据年报显示,2013年以后,“长和系”在内地再没拿过地。

对于抛售内地资产,李嘉诚曾在多个场合解释,并且不断强调依旧在内地保有投资。

在2017年的新年致辞。李嘉诚在长江集团的周年晚宴上发表讲话称:“过往的经历告诉我,天若有情,往往遥遥千里之外。我在1980年成立了基金会,陆续把约1/3的资产拨归其中,30多年来用在推动教育、医疗及其他项目,付出超过港币200亿,80%以上支持的项目在大中华地区。”

当被问及内地人民币贬值是否会使公司对投资减少时,李嘉诚回应称,内地回报未必少,其公司去年在内地已投资超100亿港元。他还表示:“哪里有回报,我就去哪里投资。”

慈善理念:内心的富贵才是真富贵

华人首富的另外一面是对金钱的释然。

他曾经对媒体说:“内心的富贵才是真富贵”,这样的财富理念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生活方式。

1980年起,李嘉诚决定设立个人基金会,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而在更早些时候,他们就已经捐献巨资。2007年5月,《时代》杂志公布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两位人士,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家”一项,李嘉诚名列其中,与比尔·盖茨齐名。

为弥补自己少年失学的痛和父亲因病去世的无奈,李将基金会捐献的方向主要放在两方面:教育和医疗。

首先,李在故乡成立一所大学——汕头大学。办学是个无底洞,李此举曾引来一些朋友的担忧,但李志气坚定,少年失学的痛,转化成他对汕大的浓郁情感。李说,虽然他没有大学学历,却能创造一所大学。“就算汕头大学一夕之间被摧毁,我也会把它重建起来!”

两个月后,84年工龄的财团天王也要谢幕了

李嘉诚做慈善,很多时候,也是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李曾开启了一个针对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项目,起因是,他去探望一个罹患肿瘤的富豪朋友,这位朋友看到他非常高兴,双手拉着他要他坐在床边,后来朋友睡着了,拉着他的手也没有放开,“我心里想,这个朋友很富有,但因为肿瘤而痛楚不已。内地贫穷的癌症病人没钱治疗,生活怎样过?于是立即想到开展宁养服务”。

部分资料来源于《南方周末》

本文来源:腾讯财经

上一篇新闻

特写|莎拉波娃30岁了,未来她要“追随”马云做电商

下一篇新闻

莎拉波娃30岁了,未来她要“追随”马云做电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