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间,大批中国人逃到国外,千年后,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
金庸的小说,大多萦绕江湖儿女,恩断情仇。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其中一位:袁承志。
袁承志,金庸小说《碧血剑》中的主角。在书中,他于1623年出生在明朝,一生背负大顺金蛇王、七省武林盟主的重任。他曾经帮助李自成推翻明朝;助金龙一臂之力识破太白三英买过阴谋;也曾单枪匹马一人带领七省的武林人士驱走葡萄牙海盗,开辟一片属于他们的江湖领地。然而今天,我们不谈他的赫赫战绩,也不谈他与温青青之间的脉脉含情。我们要探寻的是这位江湖大侠南下大洋的足迹。
小说开篇,以一个生活在东南亚浡泥国(今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旧称婆罗洲的西北岸,面积5,765平方公里,在地理上,文莱与新加坡、马来半岛、泰国、越南隔着南中国海相望,现今华人占到9%。)的中国人张朝唐的故事为契点。张朝唐的祖辈早就扎根在东南亚,日积月累,张氏有了一定的积蓄。
那么为了给自己的家族取得荣耀,于是张朝唐决定回国,开启了回到自己的家乡参加科举的故事。然而当他到达中国时,正值乱世。明灭清建。对于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王朝多少有一点让人排斥。各地反清运动此起彼伏,社会混乱。在归途中,张朝唐遇匪,幸运的是被几个农夫相救。命运的安排总是恰到好处,这几个救人的农夫就是袁家的部下,他们主要任务就是抚养小袁承志以及反清。于是这样,张朝唐与袁承志认识了。
在小说的结尾,清朝的势力已经非常明显了,眼看明朝没有光复的希望,袁承志看到这大街的满清人,却有一种壮志未酬之感,原本心如死灰的他此刻突然想起张朝唐,那个从遥远的东南亚而来的同族人,他心生想法,为什么我不能去东南亚闯闯呢?于是认真思考几天后,袁承志最终决定离开这个让他伤心的王朝和故土,他从山东出发,乘船来到浡泥国。
我们都无法知晓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独自乘船去异地的袁承志是什么样的心情。或难过,或激动,或憧憬。但是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宿命”。
其实,中国古代与东南亚的交往在很早以前就被记录下来了。这样的历史交际可以追述到汉代。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地理志》,很多历史文献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只言片语。唐以前,也有少量的中国人移居东南亚,唐代后,人数逐渐增多。东南亚人也称这些远渡而来的人为“唐人”。到了明清两朝,由于海航技术的发展以及海外贸易的需要,移民现象已见多不怪。
除去技术和经济这两个客观原因,中国人移民东南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战争避难或政治避难。其实,就袁承志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政治避难呢?
一生都在反清的他,清朝却在他这样的人中逐渐强大,倘若不逃离,接下来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想要开辟一番新天地不过是给自己的逃避一个借口罢了。说回来,中国的古代封建王朝轮回更替,而每一次的更新换代都伴随着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这少不了流血丧命。社会生灵涂炭,想要求生的百姓和王权败落的贵族只能选择移居海外换得一名,而东南亚就是首当其冲的选择。
历史资料上记录的比如唐朝时,广东人为逃避黄巢袭击前往东南亚;元朝刚建立时,遗臣遗民也败落东南亚;明朝彻底结束后,更有大批高官携家眷、兵将逃亡东南亚。就这样,前往东南亚的高潮一浪接着一浪。
在逃到东南亚的这些百姓、贵族、知识分子等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都有一技之长,为了能够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活,他们不得不迅速融入这些国家,开始新的生活。他们开发了东南亚的工矿业,开采当地资源;他们开始负责管理海外商贸,联络起了中国和东南亚这条商业链;甚至,通过这些华侨的传播,菲律宾在明代时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袁承志最终有没有到东南亚,我们不得而知。可是,我们可以通过小说的描写想象:袁承志站在甲板上,看着曾经热爱的故土渐行渐远,最终形成一个模糊的点。那里有他儿时的记忆,却在此刻,显得熟悉又陌生。也许,最后袁承志到达东南亚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富贾一方;也许袁承志没有到达目的地而是在途中遭遇意外。而无论哪一种,这样的小说人物都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朝代特有的移民风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