箩筐分享|新加坡垃圾分类的模式
在垃圾分类方面,新加坡以“零垃圾国家”为目标,从源头开始控制垃圾的产生,并努力实现垃圾的重复利用和回收,给予垃圾第二次生命。据统计,新加坡约有 561 万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约 0.86 千克垃圾,这些垃圾的56%被回收以循环利用。
新加坡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完备的法规和严格执法、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源头减量与回收利用并举、有效的经济手段、持久的宣传教育等措施推进垃圾分类,显著减少了垃圾量同时提高了回收利用率。
0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1972年,新加坡成立了环境部,主要功能是控制、监测新加坡境内的空气污染与水污染;规划、开发、运作一切污水处理设备及项目;固体垃圾处理的设施及项目;向新加坡公民提供一切有关环境、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资讯及服务。
1990年,新加坡环境部在其下面专门设立了新加坡城市垃圾微量化管理署。
1992年这个署升级为新加坡垃圾微量化部(部级单位)。垃圾微量化部负责整个新加坡的回收与利用,它与其他国营与私营部门一起研究垃圾微量化的可行性项目。垃圾微量化部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①在企业、商业、事业单位及居民住宅区鼓励、推动垃圾微量化运动及垃圾回收项目。在全新加坡已经建立起1300多个垃圾回收中心。
②指导企业、事业、商业单位及社区的环保教育计划。
③成立废旧物资交换中心,方便不同需要者。开辟可回收垃圾的需求市场。
④引进国外垃圾微量化管理的先进立法,鼓励公众参与及支持垃圾微量化计划。
02、完备的法规和严格的执法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便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条例和相关标准,最主要的是《环境公共健康法》(1968年通过)和《环境保护和管理法》,其中直接涉及废弃物管理的主要有《环境公共健康(公共清洁)管理条例》《环境公共健康(有毒工业废弃物)管理条例》《环境公共健康(一般废弃物收集)管理条例》《环境公共健康(强制纠正工作)管理条例》等。其中《一般废弃物收集条例》对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发牌、转运和处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条例第三条规定废弃物回收商必须拥有许可拍照;第十四和十五条规定运送废弃物的车辆必须保证无废液的渗漏,车辆每天轮班过后必须进行清洁和保养,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014年,修订的《公共环境健康法案》强制性要求所有厂房的所有人、使用者或承租者,提供垃圾统计信息、废物削减计划、最新目标与进展。从2018年8月1日起,实行一般废弃物处理设施证照制度,凡用来接收、储存、加工、处理及回收垃圾的设施均必须有证照。
新加坡政府法规的条文内容详尽,权责规定清晰,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新加坡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刑峻法”的原则管理社会,在各项环境立法中都有对违法者处以 刑事制裁的有关规定。刑事制裁包括罚款、监禁、没收、垃圾虫劳改令及鞭刑。
穿着写着“我是垃圾虫”字样的人在街道边或特定地点强制执行清洁劳改,这些人被称为“垃圾虫”
初次乱抛垃圾会被判处300新元(相当于1500元人民币)的罚款,并可能遭受垃圾虫劳改。有一次案底者可被罚款最高2000新加坡元,第3次或多次被控的死硬派垃圾虫,可被罚款最高5000新加坡元,约合25000人民币。《环境公共健康法》第二十条规定在公共场所从汽车上抛掷或倾倒垃圾都构成犯罪,警察或行政长官有权没收所涉车辆。严厉的处罚对破坏环境者有着极强的震慑作用。
但是,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在2018年还是发出约3.9万张乱丢垃圾地罚单,创9年来新高。因此,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此问题,于2019年采取人力和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管。在人力方面,国家环境局执法人员会到随意乱丢垃圾的热点地区巡逻执法;政府还采取了更多手段,在科技应用方面,增设了高空电子眼,采用摄像机和视频分析等高科技手段,加强执法能力与效率。
2013年以来,环境局已经在组屋区内安装了近3000个摄像头,揪出了大量高空抛物的垃圾虫 现在,新加坡已经开始全面迈入智能时代了,连垃圾箱也不例外。这个智能垃圾箱,别看样子不大,却是充满了科技感。它具有智能传感器,可以检测垃圾的充满程度,装满垃圾后会向清洁工发送邮件或短信提示,垃圾箱内部还装了压实机可以压碎垃圾,它的容量是普通垃圾箱的8倍。
新加坡光伏智能垃圾箱,还提供Wi-Fi热点(来源:互联网)
03、源头减量与回收利用并举
新加坡的不可回收垃圾,首先会送往林厝港和Lorong Halus的两间焚化厂。经过焚烧后,垃圾体积已经减少了90%。
之后剩余的垃圾会再用专门的机器进行分拣,将其中的金属分离,送厂售卖,剩余的部分再进行二次分拣,将适用的灰渣制作砖头或用于铺路。
据统计,新加坡不能回收的垃圾中,有41%会被运去焚化,焚化后的灰烬和不能焚化的垃圾,才会运去远离本岛的新加坡“垃圾岛”填埋,达到废物利用的最大化收益。(据说焚化过程的能量转换能满足全岛3%的电力需求)
(1)源头减量
新加坡综合固体垃圾管理系统主要从两方面着力: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废物回收。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的网站显示,新加坡以“零垃圾国家”为目标,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并努力实现垃圾的重复利用和回收,给予垃圾第二次生命。从源头控制垃圾方面,最有名的就是一项由新加坡政府、工业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签署的“自愿包装协议”,包装垃圾大约占到了新加坡生活垃圾重点的1/3,协议的目的是通过重新设计包装和再循环,减少产品包装垃圾。根据协议,签署协议的公司,包括产品制造商、零售商、批发商等,要自发制定减少包装数量的标准。第一份协议于2007年签署,5年有效期过后,多方机构又在2012年签署了第二份协议。截至2017年,受益于协议的签署,全国共减少了39000t包装垃圾,节约了9300万新加坡元(约合3.7亿元)的支出。
(2)最大限度地进行垃圾循环处理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不断推广社区和工业废物循环利用,在生活区域内置放分类垃圾桶,把可以回收再利用地废品进行分类。对那些明显可以分类地废旧品(如报纸、饮料罐等),每个居民楼下都设置有专门的分类垃圾桶,用户可以把这些东西按照类别投放到不同的桶内,然后专业公司回收处理。私人翻捡垃圾桶属于违法行为。
后置装载垃圾车停在路上(来源:NEA)
侧装载垃圾回收车(来源:NEA)
新加坡的垃圾分类是由专业收集公司和回收公司来完成的。2001年,新加坡的垃圾收集开始全面私有化。现在全国共有近400家生活垃圾收集商和大型工业垃圾收集商。他们都需要领到政府发放的许可证才有经营资格。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垃圾收集商。每天,垃圾收集商到商业区和居民区将垃圾收走,运到建在郊区或工业区的工厂,将垃圾分类。不能回收的垃圾,就运到垃圾焚烧厂焚化。从1999年开始,垃圾处理公司开始尽可能回收一切回收的物品,例如玻璃、塑料、电器、易拉罐甚至混凝土等,那些回收不了的垃圾将被焚烧处理。新加坡政府提出的垃圾回收目标,是希望到2030年实现70%的垃圾回收。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减少垃圾的产生,新加坡有关部门还与制造商和零售商探讨如何减少制造产品所需要的材料和包装,以及设计更好的环保产品,从而源头上抑制垃圾数量的增长。
04、有效的经济手段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就实行垃圾收费制度。所有的垃圾收运公司都委托新加坡能源有限公司向居民和商铺收取垃圾收运费,并将垃圾处理费纳入水、电费中并一缴纳,不交不供电,然后再支付给垃圾收集商。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按居民用户住宅面积的不同,对商家则按照每日垃圾量大小的不同,确定收集标准。垃圾收集商分类回收后,将不能再回收的垃圾运去垃圾焚化厂,然后以每吨80新加坡元左右的价格缴纳垃圾分化处理费。这种运营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垃圾处理费的收缴,同时也保证了垃圾焚化厂的正常运营和投资回收。
新加坡非公共领域(主要是工业企业和大型的商业机构,如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等)的垃圾收运和处置一直处于接受市场专业服务并支付有关费用。
公共领域的收运和处置在1996年前主要是政府的公用事业局负责收费并处置。1996年后,新加坡实行垃圾收运市场化改革,国家环境局将下属的专业队伍改组为企业。根据规定。企业没有资格直接对垃圾产生者收费,而是由政府负责收费再向该企业转移支付。
新加坡的废弃物回收产业自建国初期的政企合作、公私合营转变为为现在的全面市场化,以“谁污染谁付费”为基本原则,通过市场的力量激励废弃物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
新加坡政府还针对从事废弃物回收及再循环的组织机构设置了一系列的基金和奖励计划,其中包括“3R”基金、可持续发展创新基金、清洁发展机制资助、节能设备与技术激励方案和节能技术津贴等,以此来推动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以“3R”基金为例,“3R”基金是一个金额800万新加坡元的配套资金计划,旨在鼓励各组织开展减少废物和回收利用项目。新加坡的任何组织,包括公司、非营利组织、市议会、学校、机关、业主和行业协会都可以申请。申请成功的项目可以得到总成本的80%的基金援助。
05、持久的教育宣传
重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注重从娃娃抓起。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从小学就要设置垃圾分类相关课程,学习并遵从“3R”原则,减少垃圾的产生,一些学校还将垃圾分类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垃圾回收企业也会按照政府要求,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例如通过印制发放环保宣传单和一些环保用品的方式向民众宣传垃圾分类,为所在社区、学校开展环保教育、学生上门回收旧报纸等活动提供经费。他们还会积极参加大型的社区活动,现场直接收购居民送来的报纸、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品,并支付现金或礼品。为了提高社区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垃圾回收企业还会在所在辖区开展评选活动,对可回收率达前15名的社区进行奖励,减免其1个月的垃圾回收费。此外,留学生来新加地第一堂课也是“垃圾的分类”。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和公用事业局都下设有3P网络署,专门负责整合和加强)民群众、私人企业和公共机构之间的广泛合作,进行环保计划的教育和推广,提公众的环境意识。新加坡环境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针对学龄前儿童组织编著了名为《同格林船长唱歌》的系列环保漫画和儿童歌曲:推广环保童装;组织幼儿环程舞蹈比赛和工艺美术品比赛等。寓教于乐,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小学生会每周做环保活动,学校会教导学生如何垃圾分类(来源互联网)
环保教育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鼓励每所学校至少成立一个环境保护俱乐部。新加坡的环境教育做到了全民教育和长期教育。新加坡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和公众环境教育活动。如“再循环计划”提出“3R”方针,号召居民减少垃圾的声生,注意废物的循环和再利用;“无垃圾行动”则推出无垃圾标志,告诫公民有责任保持环境清洁,培养大家的环保意识;“为什么浪费?塑料袋?选择环保袋!”活动则推动超市塑料袋的减量化,引起强烈反响,最终每月的第一个周三被定为“自备购物袋日”。2010年9月4日,新加坡举行了2010“回收周运动”,宣传和推进废弃物回收和再生利用,并首次对支持和促进回收事业的组织和个人颁发了国家级奖励--“3R”年度成就奖。
转载自垃圾分类行业俱乐部,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