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 星期一

浦东三十而立:金融七大业态聚力,共促开发开放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浦东是改革开放的一线,金融更是一线的排头兵。

伴随着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浦东开发开放,金融作为代表和缩影,见证着浦东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历程和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为献礼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作为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社址位于浦东新区的一家主流财经媒体,《国际金融报》展现亲历者、见证者的价值与担当,现刊发特别报道,全面体现金融各业态与浦东相伴相兴、休戚与共的伟大进程,从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信托、消费金融等一个个行业缩影中,细数浦东取得的不俗成绩与不朽丰碑,将上海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节奏的合拍共鸣娓娓道来。

中资行

助力浦东加速开发建设

东方明珠、迪士尼、上海中心大厦、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这些项目在浦东开发开放的进程上留下了扎实的脚印,而这些背后都离不开银行的助力。

1993年1月9日,上海宁波路50号,一家注册资本10亿元的地方银行开张营业,名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据介绍,央行考虑到是因为浦东开发、开放而审批开办的银行,所以定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这个名字。

“浦发银行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30年来,浦发银行始终主动融入浦东改革开放大局,持续为浦东开发开放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表示,未来,浦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浦东新区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正值建设银行浦东分行成立不久,便迎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台这一浦东标志性工程的巨大挑战。

1991年4月,建行发挥敢闯敢试的浦东精神,成为人民币贷款牵头行,组成由银行和金融机构共同参加的联合银团,为东方明珠工程提供1.5亿元人民币和1000万美元的贷款,保证工程建设的资金需要,有力地支持彼时这座亚洲首高巨塔在黄浦江边耸立起来,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物。

2002年,以中国加入WTO为契机,浦发银行率先引入美国花旗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首期持股4.62%,成为率先向国际现代商业银行迈进的股份制银行。

浦东的建设高度永未停歇。

2009年,高达632米,耗资148亿元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的建设获得最新进展。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八家中国内地知名银行为其提供高达100亿元的银团贷款。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领域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2010年,上海迪士尼项目落户浦东,一期工程总投资为245亿元,整个投资额超过想象,这一背后仍离不开银行的支持。

2012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6家银行与项目建设单位签署贷款协议和意向,上海迪士尼项目一期获得银团贷款129.15亿元。

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任,交给了上海,交给了浦东。2019年8月6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横空出世。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成为首批入驻临港新片区的金融机构,围绕自贸新片区金融改革的三个“突破”提供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第一时间为新片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提供3200万元专项融资支持。

交通银行临港新城支行华丽转身,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闪亮登场。短短时间内,上海市分行与新片区管委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出台新片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和产品手册,落地转口买卖业务等二十余项新片区首单,以“交行速度”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

外资行

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

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紧紧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起步、发展与腾飞。而对于这片土地的未来,他们也同样看好。

恒生中国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对于金融开放态度明确,希望以最大限度的开放吸引外资长线进入中国。恒生将会利用这个难得窗口期,注重服务国内企业和新兴产业。

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20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目标实现之年。站在这一新起点,我们相信在浦东的引领下,上海将成为更具活力、更繁荣,更具创新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纪级金融中心,并可以在三个重要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深化资本市场,特别是人民币债券,让人民币资产作为更多国内外企业的融资工具,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交易连通;

二是作为双循环战略链接,联通内外市场,提升内外循环效率,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需求;

三是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加强开放合作和多方参与,以培育更多金融创新成果。

可以说一直以来,浦东都是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桥头堡。而回顾自身多年来的发展,上述恒生中国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其中之一便是2007年之后外资银行的法人化,这使得恒生业务进入发展新纪元。

2007年5月,恒生银行在内地的法人银行——恒生中国正式成立,总部设于上海,为恒生银行全资附属公司。至此,恒生中国不断拓展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等地区业务,在内地的网点遍布全国重点策略性城市。

上交所

“而立之年”展新姿

站在陆家嘴金融城过街天桥,当天股市行情及时更新,金融气息扑面而来。伴随着浦东30年的开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已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交易所,成为上海重要名片之一。

1990年,上海浦东正式开发开放,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于黄浦江畔。2020年,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上海证券交易所也迎来“而立之年”。

浦东开发开放“金融先行”。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的稳步建设,上交所将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理念贯穿始终,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四大类证券交易品种、市场结构较为完整的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翻开那本老日历,往事历历在目。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成立;1991年7月15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上证综合指数;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1994年10月24日,上交所实行信息即时披露制度;1995年4月19日,上交所推出A股自动查询系统;1997年8月15日,国务院决定将上证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1998年1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正式生效……

30年的成长修炼不负人心。《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如今,上交所无论是市场筹资总额还是股票成交金额,亦或是债券发行和托管金额,均在国际交易所联合会的排名中名列前茅。

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交所股票市场总市值位列全球第四位,已成为中国投融资的主要市场。债券市场始终保持领先发展地位,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交所债券现货挂牌数1.7万只,形成了国债、地方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品种较为齐全的产品体系。衍生品和基金市场取得战略性突破,2015年上证50ETF期权上市,上交所成为境内第一家跨期现产品线的交易所,至目前,50ETF期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ETF期权品种;上交所基金市场也已成为境内投资者重要的金融资产配置场所,ETF市场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二,交易量稳居亚洲第一。

继续走向世界,提高影响力。上交所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沪港通实现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第一次与国际资本市场实现交易连通,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上交所已经走向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舞台。随着沪港通、沪伦通的顺利落地,上交所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浦东开放成效来之不易,改革前行步伐从未停息,上交所一直承担重要历史使命。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在宣布后的短短259天后正式落地,创造了“科创板速度”。落地一年多以来成效显著,对新经济企业的包容性带来了科创板的引领性和示范性。截至11月11日,科创板已上市公司达194家,总市值超过3万亿元。

信托业

服务实体经济“再出发”

改革开放初期,在资金匮乏和融通不畅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充当了资金融通的主体以及市场经济的实践者。

上海信托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生,随浦东开发开放而成长。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可以探索海外融资渠道,也可以为科技基因赋能。

上海信托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上海信托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吸引外资支持国内经济建设的重任。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历任领导的亲切关怀和老一辈上海信托领导人的带领下,其积极探索海外融资渠道,先后在旧金山、汉堡、日本成立办事处。

1986年1月,上海信托首次成功在日本东京发行250亿日元公募债;1988年6月,上海信托在伦敦发行150亿欧洲日元公募债。而这是上海金融机构首次进入日本、欧洲金融市场,可以说有力支持了上海经济建设。1989年,上海信托经批准成为我国对外融资的十大金融窗口之一。

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大开发方面,记者了解到,上海信托直接参与浦东开发,成立了上投公司浦东分公司。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公司向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三家开发公司各投资3000万元;为新区七条道路建设及外高桥、张江开发区等重点项目筹资;参组银团贷款,支持东方明珠等基础设施的顺利施工。

多年来,信托资金主要投向实体经济部门,基本覆盖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而顺应时代的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方面,也正在成为信托资金投向的新领域。

据上海信托方面透露,其与上海光纤通信器材公司合作建立年产5000公里光缆的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光纤通讯这一高科技项目迅速产业化。

在担任重大市政项目的设备、建材国际招标、国际采购,为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合理节省建设成本,着力孵化附加值水平高的高科技、服务型产业等方面也可以看到上海信托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信托实现了上海大型锅炉买方信贷技术出口的先例,促进大型锅炉制造工艺与国际标准接轨。

展望未来,上海信托也向记者表达了“再出发”雄心壮志,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再出发”的新征程中,上海信托将坚定初心使命推动事业发展,传承浦东精神,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敢跟全球顶级水平对话的志气,强烈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气,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朝气”,为服务实体经济、落实国家政策、弘扬信托文化持续努力。

公募基金

看好全球资管中心潜力

浦东正成为中外合资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最聚集、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0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6家。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有19家注册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中外合资公募基金公司,其中,有16家中外合资公募基金公司将办公地也设在上海浦东。

回顾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历程,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郭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浦东新区在每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印记,这里孕育了中国第一批基金公司,第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只封闭式基金,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第一只指数基金,第一只货币基金,第一只QDII基金,第一只内地和香港互认基金……”

上投摩根基金成立于2004年,作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一员,郭鹏认为,浦东以及整个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桥头堡”,良好的发展环境获得全球机构的青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是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迎来了更多新机遇。

30年来,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对于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意义非凡。

“作为中外合资公司,依托上海金融领域持续扩大开放的契机,借助摩根集团的全球优势,深度参与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上投摩根是最早一批开始参与QDII、RQFII、QDLP以及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等跨境业务的基金公司。”郭鹏向记者介绍,中国始终是摩根集团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过去30年是如此,未来30年依然会坚定深耕中国市场。

另一家办公地点位于上海国金中心写字楼的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由国海证券和邓普顿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的合资公募基金公司。

站在上海浦东新区改革开放30周年的新起点,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0年前,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浦东新区开始了‘金融先行’的宏伟蓝图。在波澜壮阔的开放进程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于2004年在上海浦东陆家嘴正式成立,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我们参与和见证了浦东新区的日益繁荣,蓬勃兴旺。浦东新区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便利的配套设施、大量的优秀人才,以及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文化,无不使扎根于此的公募基金公司从中受益,有更充足的信心助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该人士表示,在十六年的发展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始终秉承“诚信、稳健、前瞻、一流”的经营理念,确立“全球视野的投资专家”的发展目标,致力于了解并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资产管理需求,目前已形成股票投资、固收投资、海外投资共同发展的格局,产品线较为齐全、种类丰富。

展望未来,郭鹏表示,上投摩根基金作为深度本地化经营的合资公司,坚定看好浦东以及整个上海作为全球资管中心的发展潜力。随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快速的发展,客户的投资组合将会不断丰富完善。希望可以借助全球的资源和优势,持续把海外的解决方案用正确的方式引进来,让零售客户、机构客户可以增加选择。

保险业

与浦东共成长

“安联集团深耕浦东,伴随浦东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与浦东共同成长,见证了安联投身浦东不断蓬勃发展的成果。”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副总经理、安联人寿保险CEO陈良说,得益于浦东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浦东优质创新的发展环境,和浦东对外开放的制度优势,安联(中国)保险控股作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其成立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浦东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体现了浦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

记者了解到,德国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SE)在上海独资设立的安联(中国)保险控股于2019年11月顺利获准批筹,注册于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片区,并于2020年1月正式开业。

“我本人1991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是来进修中文,1998年至2006年的8年,以及2012年至今的8年,我都在上海工作,合计时间已超过16年,亲眼见证了上海在改革开放政策下高速迅猛且高质量的发展。如今,三井住友已进入中国上海整整27年。”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下称“三井住友”)董事长伊藤幸孝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伊藤幸孝兴奋地说道,他很荣幸在去年拿到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白玉兰荣誉奖”,这个奖是基于三井住友对上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的一种肯定。他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家总公司在上海的外资险企,对上海做出贡献的同时,公司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公司和上海是相互成就的。

“1995年,当我站在外滩望向江对岸,当时的东方明珠已经是浦东最高的建筑。此后,我往返于中国和新加坡之间。十年后,再次回到浦东时,我惊讶地发现明珠塔后早已高楼林立,金融城初具规模,俨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我在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见不到的。”聊起浦东这些年的变化,安达保险总经理博凯文(KevinBogardus)感触颇深。

博凯文告诉记者,他在亚洲拥有26年工作经验,其中有25年都是在中国,服务上海、奉献浦东。2005年,他就职于怡安奔福(AonBenfield)时,就全面负责公司在中国市场业务。他当时选择了陆家嘴的中银大厦作为办公室所在地,因为他看到浦东在开发开放中的潜力,不仅仅将成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地区,也会吸引更多世界目光。

2011年,安达保险中国区总部于上海成立,博凯文再一次选址浦东,带领公司积极参与浦东自贸区和两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大了在浦东,在上海的投资力度。

期货市场

与浦东共赴国际化征程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里,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道路无疑为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

成立中金所,发展金融期货,对于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挥金融市场功能,适应经济新常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悉,成立以来,中金所稳步扩大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加入国际期货行业组织,与境外主要交易所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做实信息共享与互换、人员培训、业务学习、产品开发等合作内容,满足境内外投资的跨境交易需求。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在中金所挂牌交易,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这对于发育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19年12月23日,境内首只股指期权产品——沪深300股指期权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推出股指期权,是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崭新成果,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发展的全新尝试,也是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举措。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缩影。199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宣告成立,其总部现位于上海浦东。数据显示,1999年到2019年,上期所成交量从0.03亿手到14.12亿手,增长了470倍;成交金额从0.24万亿元到96.95万亿元,增长了404倍;成交量、成交金额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8.51%、21.97%分别上升到2019年的35.64%、33.36%。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上期所已连续四年(2016-2019)在全球场内商品类衍生品交易所中成交量排名全球第一。

在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道路上,国际化期货品种的上市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据了解,成立之初,上期所的上市品种仅有铜、铝、天然橡胶期货3个品种。而到目前,交易所一共上市有24个品种,包括19个期货品种和5个期权产品。值得注意的是,19个期货品种中还包含有3个国际化品种。

其中,2018年3月26日上市的原油期货,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开辟了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道路。20号胶期货、低硫燃料油期货分别于2019年8月和2020年6月挂牌上市。而上述三个国际化品种均采用“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的模式,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

不仅如此,上期所作为上海唯一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在提升“上海价格”影响力方面还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期所铜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铜行业将上期所列为全球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上海原油期货价格更加高效地反映亚洲市场特点,成为亚太地区供需的“风向标”;9月18日,上期所与挪威浆纸交易所签约,发布纸浆期货交割结算价授权协议,是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首次直接应用。

对此,上期所相关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最齐全的城市之一,上期所始终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部署中谋划,未来也会继续推进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助力上海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大宗商品和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

对于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开放,期货公司对此感受颇深。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李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开放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大的感受在于金融开放形成的各种创新倒逼期货公司转型,转型中需要期货公司领导人拥有很大的勇气和魄力,同时需要在人员配置、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巨大调整。基于金融开放环境下,期货业以市场为核心形成良性发展。”

金融科技

为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过去30年,是浦东改革开发开放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金融业开放创新的重要阶段。金融行业在此期间经历了重要的发展与变革。尤其是在面对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下,浦东不断攻坚克难、锐意创新,打造多场景的金融科技“新生态”,重构金融生态。

上海正在不断推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浦东新区作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是彰显上海金融科技实力最重要的土壤之一。这里汇聚了众多国内外顶尖的金融业巨头,以及优质的科技公司。作为陆家嘴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中国平安金融大厦便坐落于此。

1993年,平安保险将寿险业务引入上海,2019年平安消费金融公司在陆家嘴成立,2020年陆金所登陆纽交所上市。目前平安16家下属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其中3家上市公司,10家金融类公司在沪设分支机构。上海地区员工及业务人员11万人。

28年,上海见证了平安集团从单一保险业务到综合金融集团再到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的战略变迁,驻沪多家专业子公司高速成长,纷纷位列行业翘楚:平安养老险成长为国内最大、亚洲最佳养老险机构;平安资管位列国内第二大保险资管公司;平安好医生作为互联网医疗版图首个落地成果已成功赴港上市;金融壹账通作为集团对外金融科技的重要输出口登陆纽交所,并成长为全国领先的金融科技服务云平台。

“未来,平安将继续紧随上海发展步伐,发力‘金融 科技’‘金融 生态’战略,为建设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添砖加瓦。”平安相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除了见证老牌金融机构的蜕变,随着近些年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飞速发展,在上海浦东也诞生了如支付宝这样的金融科技独角兽,推动了移动支付、理财、消费信贷、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服务的繁荣,在全球掀起了普惠金融风潮。上海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吸引支付宝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落户,并且大力度建设金融科技中心,能够提升上海在全球的金融产业发展和城市竞争力。

“目前,阿里巴巴经济体在上海设有四大总部 三中心,成为上海全球金融科创中心建设的中坚力量。蚂蚁金服将发挥区块链、移动支付、信用体系、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来。”蚂蚁集团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的金融科技,是以服务持牌金融机构为主,持牌金融机构会是未来金融科技的主体。上海和浦东的优势在于有很多的金融基础设施,有很多的持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场景。

“浦东还有张江科学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都有很好的人才储备,这些新的创新成果、创新技术的出现,最先运用的都可能是金融行业,这对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是非常好的支撑。”刘斌称。

此外,刘斌还透露,上海已经成立了智能投研技术联盟,“就是希望把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资管中心的建设结合起来。在这方面,上海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包括金融基础设施,交易所科技怎么去做;包括期货公司、信托公司,这块的金融科技相对比较弱一点,未来也是比较大的发展方向”。

【后记】

而今迈步从头越

金融,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重要基因。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区,金融市场体系完备、中外金融机构集聚,是金融发展环境最友好的城市之一。

如今,浦东已集聚了13家重要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类金融机构达到1101家,外资法人银行、外资保险法人公司占到全国的四成多,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公募基金占全国约三成。

三十周年,迈步从头越。下个三十年的浦东,必将会把开发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继续书写中国发展的新传奇。

上一篇新闻

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沃尔玛、亚马逊、国家电网前三

下一篇新闻

又一神作!缦合·北京900平样板间焕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