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为武汉建设新一线城市贡献“车都力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武汉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

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武汉开发区正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

面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该区正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巩固发展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更高水平推进创新创业,深化改革开放,积蓄发展动能。

“开发区发展形势催人奋进、肩负使命光荣、工作任务艰巨。”1月4日,新年的第4天,该区1600余名干部职工齐聚后官湖绿道,举行“徒步嘉年华”的同时,也吹响了新年奋斗的冲锋号。

现场发出号召:“2020年,让我们迈开双脚,挥洒汗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勇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建设实力强、生态美、人民富的大车都接续奋斗!”

“我们将保持转型升级的定力不动摇,发扬筹备军运所体现出的拼搏、奋斗、担当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贡献‘车都’力量。”武汉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支柱产业

东风云峰预计年底可试生产

助推武汉汽车产业向5000亿迈进

2019年12月30日,在这一年的倒数第二天,东风本田下线第80万辆整车。这是一辆崭新的白色CR-V,披戴大红花,与同批次车型一起,驶向发车站点,不久后,将交付到车主手中。

在全球汽车市场持续负增长的背景下,这家湖北产值最大的单体工业企业,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预计全年产值可达1350亿元,创历史新高。

12月15日,2019东风风神·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大会,东风风神奕炫赛车犹如一阵红色旋风,横扫CTCC两回合冠军,豪取大满贯。

不只在赛场上,在市场上,这款新面市的量产车型也在节节迈进。上市仅3个月,销量近3万辆。全年,东风乘用车产量预计可超过7.7万辆,跑赢大市。

汽车及零部件是武汉第一大产业,产业量级达到3000亿元左右,前不久,武汉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尽快打造1-2个5000亿级新兴支柱产业。业内人士认为,汽车是有希望突破5000亿的产业之一。

武汉开发区是全市汽车工业主要承载地,2019年实现汽车产业产值2255亿元,整车产销95.2万辆,约占全市四分之三。

这里有东风本田、神龙、东风雷诺、东风乘用车四大乘用车企业。其中,东风本田逆市增长,表现尤其突出,为稳住全市工业底盘作出贡献,被誉为“中流砥柱”。落户武汉开发区16年来,东风本田已累计产销汽车达到500万辆。

“2020年,我们将稳固四大整车企业生产,加快东风云峰、吉利路特斯两大在建项目推进步伐,加速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完善汽车产业链。”武汉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已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尽管当前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处于波动状态,但从中长期来看仍是微增长态势,”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尤峥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格局正面临“大调整”阶段,能源革命、智能革命、互联革命以及汽车技术本身的变革,都将推动汽车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应对挑战,2020年,武汉开发区将促进东风本田扩大产能,冲击百万产量,支持神龙实施“元”计划,重回健康发展轨道,促进东风乘用车、东风雷诺提升市场占有率,力争稳中有进。

除巩固现有支柱企业外,该区还将加快东风云峰、吉利路特斯项目建设,加强优质配套项目引进。据悉,东风云峰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实现试生产。

在“下一代汽车”方面,该区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园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一批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研发、检测、制造企业入驻,抢占下一代汽车发展制高点,并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东风新能源产业园、东风高端电动车、雄韬氢能源电池产业园、众氢等项目建设。(康鹏张敏)

国家战略

新建28公里5G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

开通自动驾驶公交示范运营线

“2020年,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将进一步扩容,新建第二批28公里5G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示范区内增加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场景,并计划开通从沌口到军山的自动驾驶公交示范运营线路。”日前,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是武汉四大国家级基地之一,2016年落户武汉开发区,是武汉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2019年9月22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等企业获得武汉市交通部门颁发的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在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一期全长28公里,基于5G技术V2X车路协同系统全覆盖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物流车等多种车型自动驾驶场景同时开放,目前已吸引国内外40多家汽车企业进驻,自动驾驶生态日益成形。

近年来,一系列国家级战略密集聚焦武汉开发区,包括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国家检验检测集聚区、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国家一类水运口岸等。“中国车都”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进入换挡加速的关键期,武汉开发区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快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019年9月22日,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武汉园区揭牌。揭牌仪式上,签约了SGS武汉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达安武汉检测中心项目、北测集团武汉检测中心项目等10家检验检测机构。

从获批到揭牌,不到1年时间,武汉园区已经吸引了30多家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和项目相继落户。

武汉开发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园区正在积极筹建检验检测产业联盟,聚集整合检验检测行业和产业相关资源,以联盟为平台,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形成检验检测整体性竞争优势。

下一步,武汉园区还将组建建设运营公司,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引入一批高端检验检测机构,加快推进武汉园区“一心一带”建设,让检验检测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推动武汉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

(张智 张敏 阎勇 刘林畅)

新兴产业

氢能汽车商业化走在国内前列

构建多产业支撑发展新格局

加氢一次仅需3-5分钟,最长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整车清洁环保,排放物只有水。

1月5日,武汉开发区,全国首批氢燃料电池通勤客车交付:10台氢燃料电池通勤车,其中,11米客车8台、8.5米客车2台,主要承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老校区区间通勤。这意味着,我国氢能汽车产业向商业化再迈进一步。

这批氢燃料电池客车,由开发区本土创新企业——众宇动力提供核心部件燃料电池发动机,由厦门金旅制造整车。

从外表看,氢燃料电池大巴与普通大巴没有太大区别,打开后舱盖,可以看见:柴油发动机换成了氢能燃料电池,车底行李舱内,并排固定着4个氢气罐。

众宇动力首席技术官李骁介绍,这一燃料电池发动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本较低,集成度高。“不但具有节能环保、运行安静等电动车的全部优点,同时补充燃料又非常快。”

他介绍,在国内,包括武汉在内,有多个城市已有氢能公交车在运行,但通勤车还没有先例。“通勤车是要上高速公路的,速度更快,对于功率的需求,与公交车不一样。”

武汉开发区是全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示范区之一,近年来,扶持并培育了众宇、雄韬等一批具有燃料电池自主核心竞争力的本土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并于2018年率先发布了湖北省内首个加氢站审批建设管理办法。

截至目前,该区已形成燃料电池公交示范运营线3条,已建成加氢站2座,在建加氢站1座,氢能汽车产业链和应用,位居全市前列。

未来,该区还将继续努力健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协同机制,科学规划布局氢能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瞄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力争打造高质量、高水准的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区。

以氢能燃料电池为代表,当前,武汉开发区正全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机器人之都”“智能家居之都”“通用航空之都”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大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力争在汽车支柱产业之外,再造一个“千亿产业”,构建多产业支撑的发展新格局。(康鹏张敏)

两业融合

服务业助推产业升级、产城融合

今年将举办国际航空运动联合会年会

2019年12月,一封来自美国的电子邮件发到武汉,发件人是著名的特斯拉公司。

这家公司要为刚刚发布的Cybertruck(赛博皮卡)建设工厂,向全球知名机构发去招标邀约。位于武汉的东风设计院,便是其中之一。

东风设计院是我国汽车产能建设的“国家队”之一。近10年,我国汽车产能从1000万辆增长至4000万辆,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由东风设计院承担。此前,东风设计院也参与过特斯拉上海工厂的设计、建造。

在武汉,由东风设计院建成和在建的主机、零部件工厂多达10余家,包括神龙一二三厂、东风本田、东风雷诺、东风云峰等。

作为一家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当前,东风设计院将重点转向了新能源汽车,以及现有工厂的智能化改造等领域。

该院在开发区打造的武汉瑞明发动机铸造工厂,已经彻底实现工业4.0,成为高度自动化的黑灯工厂。

“过去,传统的铸造条件艰苦、条件恶劣,也不利于工人健康,而现在,可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开发区的这一项目,在中国发动机铸造领域具有引导作用。”东风设计院总经理张群表示。

以发展工业起家,服务业一直是武汉开发区的“短板”。当前,随着产城融合不断推进,开发区服务产业迅速发展,2019年服务业增幅达到10%。

每天,有3万人靠“东风出行”网约车出门,这个2019年4月刚刚发布的品牌,在全国58个城市都取得了网约车经营牌照。在未来两年里,东风出行运营车辆将达到50万台。

通过VR望远镜,可以360度观赏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手指滑动,就能旋转拉动显示屏上的图片到自己满意的位置;坐在沙发上轻点茶几,一个小型数字图书馆就呈现在眼前……

12月6日,2019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上,由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华中智谷企业“军团”带来的高科技场景化产品集体亮相。

中芬智谷(武汉)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康阳介绍,这一数字场景科技平台,由中芬智谷领衔策划,带领园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联合研发。

……

在武汉开发区,一批有影响力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品牌正在成长。2020年,该区将依托制造业基础,进一步壮大服务业规模。

体育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今年,武汉开发区将举办第六届羽毛球亚锦赛、第三届汽车摩托车运动大会、2020年国际航空运动联合会年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康鹏张敏)

创新创业

新型研发机构加速聚集落地

全年将引入2万名以上大学毕业生

“落户不到半年,我们引入的智能微胶囊、等离子体智能装备、二维原子晶体纳米材料等项目,已与华为海思、森马集团、联桥集团、泰晶科技、中科大等10余个产业、行业领军企业、顶级科研院所形成实质性合作。”日前,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负责人介绍。

今年9月22日,这家新型研发机构才落户武汉开发区,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武汉市共建。不到半年,已产生诸多成果。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来,武汉开发区强力推进人才强区、创新创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创新核心竞争力。

2019年7月5日,该区召开全区人才大会,一口气推出“人才、三创、产业”三大新政,以人才支撑创新,以创新服务产业,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不到半年的时间,中科武汉先进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武汉国际创新研究院、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武汉智能控制工业技术研究院、EV100动力电池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与武汉开发区重点产业息息相关的新型研发平台纷纷落地,联想星云、华普亿方、海创云等孵化器在开发区投入运营。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纳米纤维和纳米技术中心主任西拉姆·拉马克里西纳(Seeram Ramakrishna)等一批顶尖科学家项目被引入。

他研发的智能微胶囊材料,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中试,产量从克级拓展到了吨级,并实现了稳定的生产,三个月内实现了300多万的销售,应用到了中国多家下游企业,填补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一些空白,相关技术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捷福装备是一家从事智能机器人焊接设备的企业,今年,该公司准备对地铁集成式障碍物及脱轨检测系统进行重点攻关,经过多方寻觅,终于物色到了一名法籍华人专家张明宇博士,准备引进到公司进行全职科研攻关。但张博士对回国后的工作生活环境,还是存在一些疑虑。

巧的是,武汉开发区此时正在开展人才计划申报宣讲,并对重点企业进行逐一辅导。与以往人才申报不同,这次申报的产业领军人才采用企业举荐制。对于入选的产业领军人才,将授予“武汉黄鹤英才(产业领军人才)”荣誉证书,并给予50万元一次性资金资助,以及股权投资、团队支持、发展激励以及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

在权衡之后,张博士下定决心回国,来到武汉,全职加入捷福装备。

“今年的人才计划申报简直是神助攻,有了好的政策,专家很快就下定决心和我们签约了。”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长胡凌燕特别高兴。

2020年,武汉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做大做强太子湖创谷、华中智谷等现有创新平台,引进国内外专业孵化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投机制,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创新生态。

此外,还将协助企业引进产业领军人才。该区计划,2020年吸纳2万名以上大学生到开发区创业就业,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000家以上。(康鹏刘斌 张敏)

营商环境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下更大决心优化营商环境

“我担任总经理的这一年,没有接待过一次政府检查,全部由具体经办部门对接。”日前,东风格特拉克总经理夏晓川为武汉开发区政务服务点赞:感觉不到的服务,就是最好的服务,不给企业设限,让企业集中精力做好生产经营。

平时尽量不打扰,有事时立即上门服务。2019年以来,武汉开发区按照“园区吹哨、部门报到,企业按铃、干部上门”的工作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缺工400人左右,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2019年12月中上旬,美的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给武汉开发区人力资源局打来电话。

2019年,武汉开发区家电行业逆市增长,一直保持产销两旺的趋势,家电行业基本全年都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临近年底,招工难问题仅靠企业自身招工平台无法解决。

企业的需求迫在眉睫。该区人力资源局就业部门立刻行动,召开用工协调会,组织校企对接合作,并依托公共招聘平台和大型民营职业中介机构,为缺工企业举办招聘会。

在较短时间内,美的武汉公司已招到长期工近200人,临时用工200余人,基本缓解了缺工难问题。2019年,美的武汉工厂空调产量达到780万套,达到历史峰值,有力支撑了武汉工业经济增长。

“中国城乡把总部放在武汉,就是看中了武汉开发区一流的营商环境。”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仲说,尤其是行政审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审批模式,大大节省了项目审批时间。“令人感动的是,园区主要负责人只要一个电话就上门服务,即使再忙也会抽出吃饭时间边吃边交流,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

2020年,武汉开发区下更大决心,优化营商环境。该区将推进“四办”改革持续深化,整合全区数据资源,尽快实现“一网通办”,持续针对商事登记、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减税降费和水电气报装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进一步降低企业登记、交易、税收、用能等成本。

此外,该区还将进一步健全帮办、代办服务体系,优化窗口设置,简化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材料,最大限度地缩短审批时限,并持续开展“情景式”主题服务。强化“互联网+审批”“互联网+监管”。

(邓志鹏 康鹏 张敏 刘小虎)

城市建设

2020年投入280亿城建资金

打造沌口—纱帽20分钟交通圈

启动“左岸大道”建设

“扎钢筋、拼模板、打混凝土……每天,我们现场有200多名员工,正分两班日夜推进施工。”1月2日,武汉开发区军纱大道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施工方——中交二航局军纱大道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廖兴锋介绍。

这一项目起于军山官莲湖东路,跨越通顺河,通往汉南。在廖兴锋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施工进度图,完成的部分,被涂成黑色。整张进度图,已基本全部涂黑。

“预计到今年3月,军纱大道项目就可以竣工通车。到时候,从沌口、军山到汉南纱帽,就可以走一条更短的路。”廖兴锋介绍。

以军纱大道为代表,目前,在武汉开发区,一批重要城建项目正在加速推进。2020年,武汉开发区将投资280亿元,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汉南居民最为关心的地铁16号线,目前已经进入施工高潮,预计2021年将可通车,届时,汉南将进入“地铁时代”,与主城区时空距离大大缩短。

2020年,武汉开发区将实施纱帽—沌口快速通道建设,打造20分钟交通圈。完成军纱大道、檀军公路等道路建设,推进金河北路、汉洪高速下穿通道建设,启动左岸大道、龙灵山周边配套道路等建设。

江城大道,车都建发公司副总经理于辉的桌上,堆着一大叠文件,作为开发区项目代建平台,多个项目的统筹工作,在这里同时推进。“春节过后,我们就将启动纱帽—沌口快速通道建设。”于辉介绍。

这一项目,对武汉开发区来说至关重要,开发区的“两核”——沌口、纱帽之间,一直缺乏快速通道,只能通过汉洪高速和其他普通市政道路相连,两地之间驾车,至少需要40分钟左右,这影响了区域一体化和产业导入。

即将启动建设的纱帽—沌口快速通道,将在全力二路新建一座双向四车道的高架,与东风大道高架相连结,并通过改善龙灵山周边基础设施配套,提高通行效率。

“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拉近沌口、纱帽之间的距离,并改善智慧生态城的投资、旅游环境。”于辉介绍。

武汉开发区位于长江左岸最上游,坐拥70多公里长江岸线,“沿江发展”是开发区近年来提出的重要战略。然而,在武汉开发区,却缺乏一条纵贯全区的沿江大道,大部分区域连道路都没有,军山、汉南与主城区连接,主要依赖汉洪高速。

今年,汉南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左岸大道建设。根据规划,左岸大道(经开汉南段)北起三环线,南至邓南港区,全线沿临江一线走向,全长约50公里,投资约122亿,将分期实施。

“建成后,左岸大道将连接沌口港、军山港、纱帽港、邓南港、汉南通用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不但将成为开发区的交通动脉,也将成为城市空间拓展、功能提升的主轴。”于辉表示。

(康鹏 欧曼 张敏)

环境治理

持续推进26个湖泊治理

2020年基本消灭劣五类还居民一汪清水

“饮马渡水春色漫,芦荻梢梢夏尽苒。秋熟连阡车载香,冬暖栖林闻鸟唤。”1月4日,后官湖畔,武汉开发区1600余名干部职工迈开脚步,举行“迎新年徒步嘉年华”。

目前,后官湖绿道武汉开发区段已经基本建成,周边市民休闲、亲水有了好去处。

该绿道位于后官湖南岸,湖岸线长约7公里,采用国内一流标准建设,主线长约5公里,宽6米。沿线结合水环境治理和湖岸线生态景观修复,打造了枫桥夜泊、花海寻香、栖丘踏青、临湖望漪、荷满拾径、阡陌顷田、幽林闻鸟、小桥流水八大景点,还实现了全程5G覆盖。

武汉开发区环境优美,山水资源丰富,长江、东荆河、通顺河、马影河等16条河流穿城而过,流程达136公里,每日川流不息;三角湖、太子湖、万家湖、汤湖等26个湖泊星罗棋布。

2019年,武汉开发区投入19.4亿元,对26个湖泊进行水环境整治。目前,劣V类湖泊同比减少76%。4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年100%达标。万家湖、汤山渠、纱帽河、泥湖河通过中央、省、市污染水体整治验收。

万家湖位于沌口,长江之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生活、生产污水排入湖中,致使万家湖水质逐年恶化,垃圾成山,恶臭扑鼻。

2018年10月起,武汉开发区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万家湖进行综合整治。目前,截污、清淤、生态修复工程已经完成施工。经过20多年的污染,万家湖淤泥中,重金属等指标严重超标,为此,施工方从湖中挖走了1米多深的底泥,并种上了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建设方还对超过8公里湖岸线进行了整治,整新规划、整理,并建设了绿道、观景平台、足球场、篮球场等。

如今,漫步在万家湖畔,绿道、驿站、游乐场,一应俱全。湖上,睡莲花开,偶尔可以看见白鹭飞来。“每天晚上,都有居民在湖边跳舞。”周边居民罗学跃表示,许多搬走的居民又搬了回来。

2020年,武汉开发区将组织实施“四水共治”项目72个,完成年度投资36亿元。持续推进26个湖泊综合治理工程。确保2020年全区保护湖泊、重点河流基本消灭劣V类水体。

此外,该区还将推进“绿满车都、花满车都”建设,启动坛山半岛公园、建成马影河城区绿道,打造一批郊野公园、湖泊公园、湿地公园、口袋公园和四季花海。

(康鹏 张敏)

上一篇新闻

塑料袋未来六大可食用替代品,其中印度的最好吃

下一篇新闻

坑完美军 再坑盟友?美媒连曝F-35多项致命缺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