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巨人的陨落:英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对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冲击格外巨大。

根据智库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 CEBR)的数据来看,自英国政府上月采取更加严格的“封锁”措施以来,英国经济产出下降了31.3%,这意味着英国每天的经济损失将达到24亿英镑。

70多年来,英国始终危机不断——先是击败德国入侵,然后是破产、大英帝国的解体,最后又成了重新塑造世界的移民中心。政治和经济变迁贯穿了整个故事,每一届政治领导人都认为自己将把英国导向正途,但每一次,英国人民都会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曾经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今日之英国的?

BBC历史纪录片《现代英国史》原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英国全景,想寻找日不落帝国衰落的起点,我们要跟随这本书回到1945年的英国。

1945-1950:日不落帝国的衰落

人们将1945—1950年的工党政府视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府之一。它改变了英国的医疗和福利体系,将经济的某些部门国有化,并成功地经受住了一系列严重的外部震荡。但此时的英国已无法匹敌美国那无与伦比、遍布全球的军力。大英帝国正处于垂死的衰弱状态,世界地位急剧下降。

有些荣耀的确是理所应当。然而,如果它的目标原本是建立一个具有不同价值观、由不同的人掌控的不列颠社会主义联合体,也就是说发动一场社会革命,那么工党失败了。

艾德礼政府的工作并未导致英国的阶级体系发生重大改变。许多左翼人士以为,基于“左派可以与左派对话”这一可疑的原则,工党政府与莫斯科的关系会好起来。但与他们的热情期待相反,英国与华盛顿方面的联系依旧紧密。工党本希望保持英国的自由与独立,在大西洋对岸的“资本主义庞然大物”与占领了半个欧洲的“共产主义庞然大物”之间独自前行。但在艾德礼治下,英国变得依赖于美国了。

巨人的陨落:英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


克莱门特·理查·艾德礼

英国无法匹敌美国那无与伦比、遍布全球的军力,其象征正是英国参与研制但并不被允许分享的原子弹。大英帝国正处于垂死的衰弱状态,这意味着其世界地位将急剧下降。艾德礼认识到这一点的时间比多数同事都早得多。

英国惊讶地注视着一个披着19世纪那宏伟而陈旧的帝国主义外衣的新世界。美国人正忙于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进入因对手战败或筋疲力尽而清空的一个个市场。苏联也正忙于扩张自己的政治帝国,偶尔还会发动更具戏剧性的对抗。与这些新兴帝国相比,一位性格温和、有着过时的浮夸风格的国王,几艘战舰,再加上为数不多的几位穿着宽松短裤的殖民地总督,看上去实在是无足轻重。

从 1945年至今,英国面临的困境是易于表述却无法解决的。如果你是一名次要伙伴,在防务体系、情报收集以及各种条约等诸多方面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巨人捆绑在了一起,又怎么可能保持独立与尊严呢?

有时候,英国的确能对华盛顿方面产生影响,尤其是美国与工党政府就创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展开的会谈,或是海湾战争期间撒切尔敦促老布什不要动摇的言辞。但在其他时候,英国对美国的依赖令人难堪,严重的例如苏伊士危机的惨败,轻微的例如美国拒绝与英国分享关于伊拉克的情报评估,尽管原始情报是英方特工收集并传达给美国的。一方面,美国是多国联盟的领袖;另一方面,美国也有着自己的国家利益,与盟国的利益可能产生冲突。于是,摩擦在所难免,反美情绪不时地在外交部内和白厅里发作。不过,反美情绪只是英国建制的“秘密罪行”。

在公开场合,历任外交大臣和外交官员都一再保证英国要“发挥超出自身分量的作用”,强调丘吉尔所尊崇的“特殊关系”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这意味着与五角大楼及中央情报局分享情报,使两国的核战略紧密关联,允许美国在英国领土上部署大规模军事基地,将英军基地租借给美国,以及向美国总统做出更接近于受薪顾问而非独立盟友的姿态。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还有另一个理由迫使英国变得依赖于美国:这个国家已经破产了。

艾德礼几乎没有时间思考此事。在新政府组建仅仅两周之后,英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虚弱便暴露无遗。1945年 8 月 14日, 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 8 天之后、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 5 天之后,日本投降了。一周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越过大西洋,在一张纸上匆匆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就此终止了战时与英国及其他国家达成的《租借法案》。签订于1941 年的《租借法案》使得美国政府可以向同德国及日本作战的国家借出、卖出、租出或送出这些国家认为自己需要的任何物资。英国是最大的受惠国,其500亿美元的战争总开销中有超过300亿来源于此。

巨人的陨落:英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


战后伦敦街景 Ernst Haas 摄

英国对这一巨型救援管道的依赖不仅仅体现在战斗方面,约五分之一的食物也来自美国。当美国突然切断这条管道,并为尚在使用中的一切呈上一笔账单时,英国无疑遭受了沉重一击。杜鲁门只是在严格地遵照美国法律行事,没有向盟国发出警告便终止了《租借法案》,似乎也并未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

艾德礼的新政府立刻受到了影响。英国仅存的美元不足以喂养整个国家,也没有任何可能迅速挣得资金。经济已然破碎,出口仅为战前的约五分之一,非军事进口则高达1938年的5倍。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此时英国已经衰落成了“在美国麾下战斗的卫星国,其性命仰赖于美国的补助”。

此外,全面战争还摧毁了令英国在此前100年得以兴旺、强盛的经济基础。“二战”期间美国在慷慨解囊,但英国在这场共同斗争中所耗费的能量要大得多。英国的战斗目标在于阻止德国获胜,而倘若德国获胜,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也将受到威胁。研究战时经济的官方历史学家在战后的黑暗岁月里写下的话,充分地流露出了这种情绪:“在这场据说是以同盟国‘同舟共济’精神为指导的战争中,英国做出了格外巨大的牺牲,以至于国民经济的存续都受到了威胁。

巨人的陨落:英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

二战中被德国空军轰炸后的伦敦

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表示,签署终结《租借法案》的文件令他得到了教训:“我一定得知道自己签署的文件究竟是关于什么的。”然而,此举在英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却在许多方面都有利于美国的利益。当时,欢庆胜利的场景还留在人们的脑海里,英国电影业正源源不断地拍摄爱国主义影片。在许多人看来,对未来感到悲观未免太过反常,近乎道德上的叛国。毕竟,借用工党1945年的竞选宣言来说,这是一个“其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发明了雷达、喷气动力,发现了青霉素,建造了桑葚号可

移动人工港”的国度,是一个其帝国的大部分都幸存下来了的国度,是一个占领着德国与意大利领土的国度,是一个其领导人与新兴超级大国领袖并立、似乎将要塑造世界的国度。

但历史学家巴尼特对时局做出了一针见血的总结:“二战”之后, 英国人“有着战胜者的心态,但所处的物质环境更接近于战败者”。在白厅内占据上风的正是这种想法:毕竟,他们对数据一清二楚。1945年8月,经济学家凯恩斯告诉艾德礼:“国家几乎破产了,根本不存在能够让人们心怀希望的经济基础。”

巨人的陨落:英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艾德礼立刻派凯恩斯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前往华盛顿寻求帮助。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在英国现代史中的地位,与未来数十年将要进行的几场小型战争同样重要。凯恩斯也许并非出任“乞丐”这一角色的适当人选。他对自己的说服力太过乐观了,甚至到了惊人自负的程度,这一特征在布卢姆斯伯里知识分子圈内可不是无人知晓的。

启程时,他向艾德礼保证,自信能够从美国人那里要到一份60亿美元的免费厚礼,这一金额占到了美联储剩余资金的大部分。但抵达华盛顿之后,他立即遭遇了保守银行家的坚定拒绝。民意也不站在他这一边:60% 的人都反对为英国提供贷款,更别提免费送礼了。凯恩斯用机智、富有道德感、偶带嘲讽意味的论据作为回应,他的话虽然令人为之目眩,但也惹恼了美国的谈判者。一位美国银行家反驳称:“他太有才华了,以至于无法说服我们美国人⋯⋯有多少人信任他?有多少人会接受他的推销之词?一个都没有。”

伦敦对于能够从美国那里得到些什么,有着完全不切实际的预期。艾德礼内阁拒绝了美国此前提出的报价,徒劳地坚持要求获得更优厚的待遇。问题的核心在于,美国人既不相信大英帝国的财政状况真的如此糟糕,对此也并不太在乎。华盛顿的权势人物也许对刚刚结束的这场共同斗争还怀有感情,但一旦涉及将要建立的新帝国和新世界,就一点也不感情用事了。博弈的双方并不对等。

每当英国人拒绝美国的报价,下一份报价总是会变得更糟。此次谈判是导致凯恩斯于次年上半年去世的重要因素。最终,他所希望的60亿美元馈赠或无息贷款缩水成了一笔为期50年、金额为37.5亿美元、利率为 2% 的贷款。此外,美国人还要求,在贷款生效后的一年之内,英镑必须可与美元自由兑换,从而拆掉了伦敦的这堵传统防护墙。再加上伦敦方面对华盛顿方面主宰的国际金融新体系表示赞同,英国已被牢牢地置于美国的经济掌控之下。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还将稳步进军世界各地的前英国市场。对于英国而言,就如同敦刻尔克和新加坡的陷落一样,这是又一个残酷的决断时刻。这笔贷款直到2006 年,布莱尔已经入主唐宁街10号许久,才最终偿清。

英国战后史的某些内容就此敲定。在新的金融体系下,未来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在艾德礼、艾登、麦克米伦和卡拉汉统治期间,它们也的确如期而至。考虑到英国经济的弱势,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意味着新一轮的“抛售英镑”:全世界都在出售英镑,尤其是美国,由此导致通货膨胀、投资锐减。但英国既未充分意识到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也未意识到其导致的不可避免的长期后果。此时,英国政府本可诚恳地告诉人们,本国的实际处境究竟多么糟糕。

然而,尽管凯恩斯在华盛顿遭到粗暴对待,稍后英国提出的核合作主张同样遭到粗暴拒绝,艾德礼及其阁员却将对英国实际弱势地位的忧虑隐藏了起来。经历了战火洗礼且深感自豪的他们,装出了一副乐观的神情。通常最为亲美的英国报刊《经济学人》则反驳称:“我们不会被强迫着表示自己喜欢这一方案。我们当下的需求直接源自这一事实:我们开战更早,作战时间最久,战斗得最激烈。”然而,经历了过去数年间的一系列灾难性事件之后,议员们已经没有能量表示愤怒或是展开辩论了。

巨人的陨落:英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


二战中功勋卓著的“皇家方舟”号航母

一项行动立刻展开。战争结束数月后,皇家海军那独特的声响发生了变化。伴随着重击和火花,一艘艘大型船只被摧毁了。到了1946年,当苏联人开始建造一支比“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规模更大的水上及潜艇舰队时,英国人已经从海军名录上画去 了 840 艘战舰的名字,另外 727 艘战舰的建造工作也戛然而止。

英国的最后一艘战列舰前卫号在克莱德建造完毕。没有赶上“二战”的她幸存下来,载着国王和未来的伊丽莎白女王前往南非,完成了一次不太成功的激励英联邦之旅。随后,她成为一艘教练舰,直到被拖走和报废。

美国海军已经证明,航空母舰是现代全球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英国只负担得起少数几艘规模较小的航母。于是,英国把一艘航母免费租借给了法国,直到对方有能力支付费用;还有一艘租借给荷兰,另两艘被以半价移交给了澳大利亚。有着糟糕名字的可怖号航母最终也未能建造完成,这个庞然大物静静地停靠在格拉斯哥不远处的盖尔湖里。有些较小的船只被划为“后备舰队”,先用网包裹起来,再进行喷塑和电解,防止船底生锈。

英国仿佛展开了一项规模巨大的粉碎行动,静悄悄地谋杀了自己的海军。没有人注意到,也没有人在意。“二战”即将结束时,共有 88 万人在皇家海军服役;两年之后,近 70 万人已经离开。

海军将领展开了反击。“如果想保住国际地位,就必须保住海军力量。”海军部说道。但工党政府不为所动。艾德礼强有力地指出,在公海上,英美不再是对手了,也不可能再维持庞大的舰队。

随着海军部被并入国防部,其长达336年的历史还是终结了。1964年3月 31 日,女王省下了一笔薪水:她成了自己的海军大臣。海军部的历史学家竭尽所能地表达出了这一机构的悲痛之情:

没有哪个政府部门像海军部这样,存活了如此长时间,经历了如此多的起伏与沧桑。在许多伟大的政府部门刚刚诞生时,海军部便已经很古老了……君主与王朝、政治家与大臣来来往往,战争与革命的浪潮不断冲刷,海军部时常因此发生改变,但从未消失。它经历了这一切,并幸存下来;它进行过抗争,坚守自己的本色;它被搁置一旁,渐渐变得陌生,直至最后时刻。

自从不列颠成为一个单一国家以来,海军就一直占据着英国身份的核心位置。上述举动是无情清算该机构过程中的最后一击。

皇家海军的军事技术落后,且无力维系整个帝国。她的时代已经告终。

人们无从知晓,若不是美国终止《租借法案》引发严重经济危机,情况会是如何。两年之后,工党政府不将时局严峻程度告知全国人民的做法显得更加可取了。此时,华盛顿方面终于意识到苏式共产主义有可能扩张至破产且士气低落的西欧国家,于是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提供了慷慨的援助。英国获得了最大的份额,眼下的危机得到了缓解。马歇尔计划帮助整个欧洲重新振作了起来。如今,它依然被铭记为华盛顿方面“最不卑鄙的举动”。

关于英国经济能够通过出口重回正轨的乐观情绪又回来了。国民有着强有力的动力,以牺牲国内消费为代价来促进出口。由于许多工业化国家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世界急需各种商品。因此,就连为过时的英国轿车和不合身的英国服装寻找出口市场,也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政客依旧改不了“谈及现状时不说实话”这个令人难堪的习惯。历任英国首相都认为国家的弱点就如同个人缺陷,是可以掩藏起来的。

*本文相关信息选自《BBC现代英国史》,删改较多,更更多精彩内容请查阅原著,如有疑问,请私信知趣分子头条号,欢迎底下评论留言。

上一篇新闻

每当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就看看这7部电影

下一篇新闻

科普台风一词的由来,台风的命名竟由日本负责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