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4日 星期二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在过去,桥梁的交通功能无疑是最突出的。桥上走过的人大多步履匆匆,他们在意的是桥对面的目的地,而并非桥梁本身。但随着越来越多“网红桥”的出现,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桥本身也可以是目的地。停留在桥上,拍照、赏景,甚至举办各种活动,桥梁融入了日常的景观和生活中。前不久,一场时尚大秀在位于成都麓湖的龙骨桥上举办,我们传统认知中的桥,摇身一变成了“时尚秀场”。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位于成都城南天府新区,占地8300余亩的“麓湖生态城”有着纵横交错的珊瑚状水系,这也意味着桥梁在整个生态城系统规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龙骨桥就是麓湖生态城最早规划建设的一批桥之一,也是极具标志性的一座。流畅回旋的造型,蛇形般蜿蜒的骨架,凌驾于浩渺烟波之上,让人一眼就被其深深吸引。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龙骨桥的设计是由麓湖研发团队和新加坡建筑师骆文义(Look Boon Gee)共同完成的,在当时,这种中外合作的案例还比较少见。促成合作的原因是,麓湖生态城总建筑师杨亚平对新加坡的桥梁系统特别着迷,“中国以前的桥大多更注重功能性,而忽略了设计感。”这种着迷让杨亚平关注到了骆文义,后者是新加坡2009年“年度总统设计奖”获得者,所设计的亚历山大拱桥(Alexandra Arch)在新加坡也极富盛名。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两人桥梁设计的理念一拍即合,骆文义说:“一个标志性桥梁的设计,必须具有超越时间和文化的品质。特别是桥梁和环境与当地文化的共鸣。”杨亚平也深以为然,双方很快开始合作。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但要造一座标志性桥梁并非易事,龙骨桥的概念设计就几经更迭,团队曾试图运用玻璃质感的透明材料,在人行桥上形成类似树藤的包裹感,甚至还考虑过草船借箭的概念,利用无数细长晶体作为桥梁的装饰,并在夜间施以炫丽的灯光效果。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更符合麓湖景观协调性与生态理念的设计方案,采用人车分流但相互呼应的桥梁体系,车行桥简洁流畅保证通行速度;人行桥则极具艺术的韵律感,通过一个回旋,为行人提供更多观景角度,更丰富了人与湖面亲密度互动的感受。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桥身用木质材料的整体包裹,则如同巨龙的骨骼,在贴合生态概念的同时,更带给它独特的艺术感觉。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桥梁的人行道及自行车道的转折角度和坡度是精心设计过的,因为麓湖研发团队希望骑自行车的人可以不用下车就顺畅通过。建筑材质则运用了木材、复合金属等不同材料,延伸出来的顶部骨架,增加了桥身的多变性,也为行人提供了可遮雨蔽阳的临时休息区。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这些独具人文关怀的设计使龙骨桥在具有交通功能的同时,还能成为一个适合步行及骑行的观景通道。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桥梁结构上,多个支撑点的交叉倾斜设计,分散了桥身的压力和拉力,避免了点与点之间的集中受力,确保了桥体的坚固与安全,也让桥身显得更加轻盈。旋转楼梯与桥身相连,可以从桥上直达湖心小岛。桥梁借此与周边地形、景观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与生态亲密互动的天然纽带。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龙骨桥车行桥部分的设计则相对简洁明了,更强调功能性的实现。在其侧面留出一条观景平台,供游人停车欣赏湖岛美景。人行桥与车型桥间相互分离又紧密互动。

龙骨桥:不是一座没有故事的“网红桥”

在当时,龙骨桥无疑是一座极具创新价值的桥梁,从设计团队的组成,到个性十足的外观和设计理念,龙骨桥不仅实现了为麓湖生态城的水城生态赋能,也为整个生态城的桥梁系统打下了基础。未来,更多极富个性的桥梁将在这里诞生。“图文来自一筑一事,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想了解更多‘美学与生活、建筑与空间’,欢迎关注。”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政府宣布一系列举措以提振当地股市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创投生态也要掘金非洲,出海非洲正当时?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