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升级 让更多人老有所养
社区养老更完善,老人们一起在食堂用餐。
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升级,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图为北湖安居社区城市养老服务中心。
闲暇时间跳跳舞,老有所乐更幸福。
养老问题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截至2018年底,我市60岁以上人口达129.18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的16.76%,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2018年5月,我市被确定为中央财政第三批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获得3124万元试点资金支持。如何让更多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南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探索。
社区养老更完善,老人有了幸福的“第二个家”;老人不出户,智慧平台将养老服务送到家……目前,我市广大老年人正从“有保障”向“更幸福”迈进,养老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逐步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互联网+”为手段、医养结合为特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更完善 2020年将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家住荣和山水美地小区的刘阿姨从去年开始便多了一个好去处——凤岭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退休了,在这里可以和姐妹们聊聊天、做理疗、跳跳操,挺好的。”刘阿姨说。
凤岭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原来的凤岭北社区活动中心改造升级而成,设置有餐厅、老年活动室、日间休息室、医疗康复室等功能室,以及舞蹈室、乒乓球室等娱乐室。凤岭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站站长农秀珍介绍,该中心的特色是“以机构养老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针对社区老人的服务需求可提供上门护理、保健等服务;推出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形成了一代帮一代的互助养老良性循环。
目前,我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逐渐完善。从2013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投入400万至1500万元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连续多年把南宁市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和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对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新建,建立和完善了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截至2018年底,我市已建设11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23个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目标。
今年,南宁市制定出台《南宁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我市还积极借鉴新加坡和苏州市“邻里中心”模式,在市区内规划建设50个威宁·邻家广场,每个广场内都设置面积1500平方米的场所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经落实了9个项目的建设用地,建成1个。
养老更智慧 足不出户多种服务“打包上门”
“医生您好,近期腿和皮肤有点小瘙痒,不知是否和我患有糖尿病有关,请问如何缓解呢?”
“有可能有关,建议您先适当使用润肤霜减轻症状”……
近期,家住观澜溪谷小区的刘大爷来到通福社区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远程问诊系统向医生进行健康咨询,刘大爷说:“我要咨询用药药量、健康知识等方面的问题不用再到大医院挂号,在社区里就能远程和医生沟通交流,非常方便。”
南宁市通福社区城市养老服务中心是南宁市智慧养老社区示范点。该中心依托南宁太和自在城养老服务以及颐养自在通的信息化支撑,构建起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享受到智慧养老的便捷服务。
今年3月,南宁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正式运行,涵盖了养老服务监管平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养老机构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居家服务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
“就像点外卖一样,老人有需求,只需打一个电话向平台反馈,我们就会通过调度中心快速派工派单,就近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该平台运营公司安康通控股有限公司南宁平台主管葛敬芬说。
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智慧化的养老服务让老人的幸福指数逐步提升。目前,根据《南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南宁市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向五类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提供每人每年600至12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运营方按照《特殊困难老人基本服务清单》,能为城市五类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照护服务,让更多老人享受到“互联网+养老”的智慧化服务。
养老更专业 “家门口”有了幸福“托老所”
每天11点多,家住北湖安居社区的颜阿姨都会准时前往社区内的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食堂”吃午饭。“这里菜品营养健康,价格也便宜,吃完饭还可以在中心的棋牌室玩玩牌、和朋友聊聊天,很惬意。”颜阿姨说。
北湖安居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1077人。北湖安居社区城市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以来,开设了日间托养和全托养老护理服务,为社区内的失能老人、半失能老年人以及无人照顾的老人等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等日托和全托养老服务,让老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
90岁的杨奶奶是首批入住中心、享受全托服务的老人。在工作人员的关怀和开导下,她心态越来越好、身体也越来越硬朗,中心就像她的第二个家一样。
该中心负责人何霞辉告诉记者,中心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引入南宁某养老院承接运营,拥有专业的管理和服务团队,可根据老人身体状况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打造“家门口”的“托老所”,让社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近两年,南宁市进一步降低“公建民营”门槛,引进有实力的养老服务组织开展连锁运营;支持有实力的养老机构成立社区服务部,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8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6个城市养老服务中心相继投入社会化运营。今年,我市还出台了《南宁市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补贴实施办法》,将对符合条件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给予政策补贴和支持,扶持培育一批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的步伐,满足有需求的老年人在家或社区享受养老服务的愿望,使南宁成为“幸福养老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