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彭水是我市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颗镶嵌于武陵山中的明珠,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

苗食、苗绣、苗艺、苗歌、苗舞、苗医、苗药、苗寨、苗城……悠远灿烂的苗族文化在彭水传承至今,凝聚成以“九苗”为代表的特色文化载体,赋予了这座城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当前的彭水,将生态旅游业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第一支柱”,立足“九苗”文章,围绕建设民族地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重要的生态康养和休闲运动基地、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三大定位,高水平打造“世界苗乡·养心彭水”。

道道苗食快朵颐

彭水两江交汇,水运发达,南来北往,八方汇聚。厚重的历史文化交融,奠定了彭水美食发展的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苗家美食。

众多彭水美食,以太子豆花(鸡豆花)最负盛名。它以优质母鸡的肉、蛋、油、汤制成。传为唐太子李承乾丫环所创,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吃鸡不见鸡,吃豆不见豆”道出了人们品尝后的感慨。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苗食长桌宴


近年来,彭水积极传承美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成功包装出“晶丝苕粉”等一批叫得响的地理商标品牌,畅销世界各地。

2019年发布的《苗乡菜谱》,收录了郁山三香、嘟卷子、心肺米粉、无忌烧白、郁山擀酥、苦荞粑蘸蜂蜜等100余道苗乡美食。

针针苗绣传真情

今年3月,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市级“非遗”技艺传承人李绍玉,将一幅耗时2年制作,长达9米,绣了上百万针的苗绣精品带到了北京“两会”会场。这幅苗绣将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用针线完美还原。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苗绣


苗绣是苗族的传统手工艺术。彭水苗绣以做工精细、工艺考究著称。通常以色彩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单色绣以青线为主绣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制,手法相对复杂,多以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2016年,彭水苗绣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而今,在以李绍玉为代表的一大批传承人的大力推广下,彭水绣娘规模已超过万人。出自她们之手的精美苗绣,成为彭水极富特色的伴手礼。

精巧苗艺夺天工

7月5日,蚩尤九黎城里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庹俊鹖手中的喷枪喷出蓝色的火焰,坚硬的银块逐渐变红变软。在熟稔的捶打、淬火、修整之下,很快成为了一副精美的手镯。

苗族人心灵手巧,许多独特的苗艺传承至今。作为市级“非遗”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的庹俊鹖,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近年来,彭水高度重视苗艺的保护传承,对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利用,让独特的苗艺薪火相传,绽放光芒。

去年底,市文化旅游委组织开展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调整工作,彭水35项“非遗”技艺上榜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今年6月,市文化旅游委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彭水又有18人榜上有名。

声声苗歌唱千年

彭水积极普及苗歌苗舞,做足“世界苗乡”文化内涵,营造全民唱苗歌跳苗舞的氛围,3月12日,彭水县文化旅游委邀请全国著名作曲家杨军、作词家和诗人余合智走进彭水,会同地方音乐舞蹈工作者走进基层采风,挖掘原生态的苗歌苗舞,打造更多的苗族舞蹈和苗族音乐。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唱苗歌


鞍子镇是彭水苗族同胞聚居数量最多的地方,也是苗族民歌的发源地,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苗族民歌和苗寨文化。古老的鞍子苗歌没有成文的歌词,靠口口相传流传千年,曲风高亢嘹亮,从屋中刺绣到田间劳动,“走哪里唱哪里,见什么唱什么”。

“鞍子苗歌”2007年入选市级首批“非遗”名录,“苗族民歌”2014年跻身第四批国家级“非遗”。

不歇苗舞“踩花山”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北宋诗人黄庭坚在彭水观看民间歌舞盛况后,留下了这样的诗词。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苗舞


苗族人能歌善舞。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踩花山”节,彭水的苗族同胞总会身着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并进行玩狮、射弩、踢毽子、爬花杆等活动。

近年来,彭水不断挖掘整理民族舞蹈,举办民族民间舞蹈大赛,让苗族音乐舞蹈等得到很好的传承。彭水通过多年的挖掘、整理、提炼,编排出一套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苗族风情舞《踩花山》。

“万人同唱娇阿依,万人共舞踩花山”的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目前已连续举办了10届,成为一张亮丽的地方文化名片。

妙手苗医济苍生

历史上,天灾人祸导致苗族人频繁迁徙。所到之处,基本都是植被丰富、蛇虫出没的瘴疠之乡。坚韧的苗族人尝百草、驱百毒、战疾患,经过无数先人的经验积淀,形成了独有的草药使用经验。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苗医苗药


市场化、商品化,是彭水保护传承苗医苗药,提升苗族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之一。彭水依托彭水苗药研究院,在蚩尤九黎城建立了苗医苗药体验馆,迈出了苗医苗药市场化、商品化的第一步。

医药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的累积。苗医强调“一方一病”,苗药药理与众不同。苗医苗药的很多知识技能,常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习惯之中。当前,彭水苗药研究院正致力于研究、编制苗医药教程,并联合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苗医药课。苗医“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壁垒由此破冰。

道地苗药出深山

在彭水工业园区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以苗药为主料的“苗山五清茶”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包装下线。开发这款产品的彭水苗药研究院和彭水俊苗山民族医药产业有限公司,于2020年在彭水成立。投资彭水,投资方正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

彭水地处武陵山区,是重庆7个森林资源大县之一,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具有物种丰富、特有属种多、区系起源古老等特点。

据彭水县志记载,彭水有140余科1579种植物,全县天然野生中药材面积在10万亩以上。其中,以禾本科、蔷薇科、唇形科、菊科、伞形科、十字花科、兰科、毛茛科、蓼科、百合科、小檗科植物为主。经整理鉴定,已知入药的有1150多种,可谓武陵山区的天然药库。

古老苗寨焕新颜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鞍子镇罗家坨苗寨


有500多年历史的鞍子镇罗家坨村,是我市最大且保存较为完好的家族苗寨,2012年获评首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依山而建的苗寨以木质吊脚楼为主体,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万足镇廖家村,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位于该村瓦厂坝的周家寨子,是一座经历了200多年风雨的古老建筑群。目前寨子居住着以苗族、周姓为主的70多户300余名居民。大量木质青瓦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呈阶梯型分布,保存完好,远观近看,各有韵致。

在彭水,和罗家坨一样极富特色的苗寨还有很多。近年来,彭水有效整合资金资源,对诸多古老苗寨进行保护开发。全县打造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8个,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

巍巍苗城傲武陵

上古时代,苗族先祖蚩尤率九黎部落逐鹿中原,不断向西南迁徙,大部进入渝、鄂、湘、黔交界的武陵山区。摩围山下,乌江之滨,一座以“蚩尤九黎”命名的宏伟城池傲然屹立。城中齐列的号角苗鼓,而今发出铿锵的时代之音。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九黎城


蚩尤九黎城景区总占地面积430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由旅游核心区、旅游服务区和休闲娱乐区3个部分组成,有单体景观建筑40余处。其中的核心建筑九黎宫高99米呈11开间,寓意“九九归一”。全部建筑均为榫卯结构搭建,因地制宜、依山造势,退山而居。

这座集苗族文化、苗族建筑、游客接待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继承并延续着苗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是彭水自然风光与苗族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体,已经成为展示和传承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彭水居住着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32个少数民族,其生态禀赋优越,文化历史厚重。如何立足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是摆在彭水人面前的最新时代命题。

新一届彭水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做优文旅精品、农特产品、健康食品“三品”,积极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加快构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支撑、生态旅游业为纽带的生态产业体系。

文旅精品

- 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步移景异” -

彭水依托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突出“品牌引领、活动助推,全域建设、彭水特色”思路,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旅游+”发展战略,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加快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雨后的彭水县城美不胜收


阿依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融山、水、林、泉、峡于一体,集雄、奇、险、秀、幽于一身,河水清幽而景色绝美,泛舟江上恰似置身于美妙仙境。

在这里,阿依河天梯是全户外观光高度亚洲第一的电梯,是游客体验阿依河惊险奇绝的必到之景;在这里,可以游览峡谷听音、竹筏放歌、碧潭戏水、浪遏飞舟、情定苗寨、青龙天梯、青龙洞和青龙谷等项目。徒步穿行,可观奇花异草,古藤老树;荡舟江上,可享激流险滩,惊涛碧浪。

规划面积为10 平方公里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蚩尤九黎城,是重庆首个以苗文化为主的旅游景区,由40余处单体景观建筑构成,是集历史、文化与休闲为一体的景区,是渝东南地区旅游廊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建筑群。其主要景观有九道门、九黎宫、蚩尤大殿、盘瓠大殿、苗王府、百戏楼、妈妈阁、三苗长廊、演武场、九黎街、九黎神柱、九黎秘境、辛女洞等。其中九道门、九黎宫、九黎神柱创造了3项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

以蚩尤九黎城为节点,上可攀巍巍摩围,下可游悠悠乌江。

“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在彭水期间,浸润在摩围山色中写下的诗句。

摩围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称为“悬在云端的氧吧”,平均海拔1500米,是重庆市新兴的养生度假旅游景区。作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森林康养基地、重庆市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实践基地的摩围山,每个季节有不一样的美,如画如卷、惬意安宁。摩围山森林覆盖率达91%,常年平均气温14.9℃,实为“中国森林氧吧”,是避暑纳凉胜地。

乌江画廊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千里乌江,百里画廊”。 乌江彭水段纳郁江、诸佛江、阿依河诸水,岸成犀牛、马峰、庞公三峡,山造摩围雄姿、犀牛望月、黄岩绝壁、河门锁江景观,雄关漫道,美不胜收。“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游人泛舟乌江,置身百里画廊,感受高山突兀雄奇、峡谷险峻奇异、江水波光摇曳,壮美与柔情在此交融,激情与恬静在此碰撞,移步换景,让人流连忘返。

彭水文旅资源富集,资源单体800余个,囊括了旅游资源的六大类型。今年,彭水新近推出红色文化游、苗乡养心游、民俗风情游、人文历史游、山水风光游、乡村体验游、养心避暑游、夜景休闲游8条旅游线路。苗寨、乡村旅游点星罗棋布,“一节一赛”、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家喻户晓,“世界苗乡”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魅力更大,“养心彭水”的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大幅提升,连续4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苗乡养心古镇游上榜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农特产品

- 特色引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彭水大山大水,气候温润,空气质量绝佳,是优质农作物、农产品的理想产地。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彭水紧扣“特”字做文章,农特产品享誉八方,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彭水以建设“中华薯业强县”为目标,红薯种植面积达30万亩,其中高淀粉红薯订单面积6万亩以上。全县发展红薯种植核心基地乡镇16个,种植大户43家,亩均产量1966公斤。现有红薯生产加工主体30家,年加工红薯15.8万吨,主要产品为淀粉、粉丝、苕块、方便粉丝,实现全产业链产值6亿元以上。

畜牧业是彭水的传统优势产业。彭水的畜牧业以生猪养殖为龙头,全县有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78个,今年预计出栏生猪将达60万头。上半年,全县出栏生猪30.6万头、肉牛1.4万头、羊5.4万头、家禽99.7万羽,出栏数同比分别增加13.1%、12.8%、6.4%、0.9%。同时,白鹅深加工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投产。去年出栏商品兔4.4万余只,到2025年底将建成1万只规模的种兔场。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净菜加工厂工人在加工土豆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彭水便立足花的品种多,蜜源丰富的资源禀赋发展中蜂养殖。当前,彭水正积极抓好“善感—桑柘”“万足—长生”“汉葭—高谷”“润溪—绍庆”4条成熟蜜示范带建设,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户”的转型新路。全县发展蜂农户9100余户,建成中蜂养殖规模示范场51个,发展三方共建标识的蜂箱1000余个,所产优质蜂蜜畅销市场。

彭水大力发展经果林,广泛推广“绿色有机+生态循环”模式,提倡采用农家肥,不用或尽量少用农药、除草剂、化肥。全县种植脆李、桃、西瓜、葡萄、草莓等5万亩。同时,在高速路口、景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打造高品质果园8个。

彭水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当前正结合苗医苗药发展加强中药材种植。全县以中药材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培育、示范带建设为载体,努力推进10万亩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设完善系统化的苗药苗乡康养旅游产业链,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产品附加值。

彭水大山大水,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全县种植高山优质蔬菜24万亩,打造露地蔬菜基地10余个,在县城周边乡镇建设保供基地5个,优质蔬菜畅销主城和成都、武汉等地。

健康食品

- 依托绿水青山打造健康美食 -

依托优势的资源禀赋和优质农特产品,彭水致力将一产“接二连三”。绿水青山中,一系列健康产品犹如百花般竞相绽放。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工人在查看产品喷码


彭水长寿村的“不老泉水”活性很强。彭水引进企业对长寿村优质泉水进行开发,其主打产品“不老泉水”,是目前全国唯一采用易拉罐包装终端加热灭菌的高端饮用水。历经8年发展,“不老泉水”行销世界,年产值高达5亿元。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晶丝苕粉


彭水晶丝苕粉有400多年历史。彭水着眼市场需求,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产业链条。发展晶丝苕粉生产加工主体28家,生产作坊200余家,年加工苕粉2.5万吨,产品远销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港澳等地。

彭水宏绿食品有限公司目前拥有自动化及半自动化3条生产线,粉丝生产线、方便食品生产线、罐头生产线。主要生产方便粉丝、自热火锅、重庆酸辣粉、自热米饭、软包装蔬菜罐头、肉类罐头、食用菌深加工等产品,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各大商超、便利店、旅游景点、学校、铁路站点等。

擀酥饼是从清代流传至今的传统名食。彭水加强对擀酥饼制作技艺的保护开发和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的彭水游子能重温家乡味,把这份绿色健康的食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火棘果富含多种健康元素,在彭水多有分布。重庆火吉健康产业在彭水投资兴业,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进行食品开发,产品涵盖保健饮料、浓缩果汁、纤维粉等。彭水将打造更大规模的火棘果基地,助力“一听饮”畅销全球。

重庆日报特刊聚焦彭水:“九苗”归一兴苗乡 “三品”合璧强产业

保家镇白茶基地


彭水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叶品类百花齐放,包括白茶、红茶、老荫茶、蒲公英茶等。特别是从浙江安吉引种的白茶,多项主要理化指标优于原产地,目前已种植白茶1号、黄金芽、金香玉、龙井等高端优质品种白茶5000亩,成功打造出苗望“养心”茶品牌。

彭水作为“中华蜜蜂之乡”,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中蜂扩繁场、标准化场、示范基地建设及良种引进、科技支撑、技术培训给予补助。通过产业支持、示范带动,开发出以五倍子为主的特色中蜂蜜,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彭水瞄准当地优势的农产品资源,招引企业建成乌江画廊农产品集散中心。新近建成的净菜加工厂,总投资250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20亩。20条果蔬加工生产线全面投产后,将实现日产能300吨,预计年产值1.6亿元。

彭水是全国油茶基地重点县之一,自然条件优越。用彭水油茶果提炼的茶油具有抗氧化能力,能够降血压、降血脂和抑制动脉硬化,营养价值可与橄榄油媲美。目前,全县种植油茶18万亩,产品远销湘、赣、粤、黔等地。黔中道紫苏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彭水大力开发紫苏系列产品,获得国家地理商标,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企业相继推出的苏麻擀酥饼、苏麻面条、紫苏酱菜、紫苏配方油等高附加值产品享誉国内外。

上一篇新闻

打造文旅新形象 重庆旅游集团亮相“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

下一篇新闻

恰同学少年初赛收官 四小VS五小VS十小火热PK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