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全球戏迷问鼎黄龙 助力杭州越剧文化圈打造

2018-11-22 15:3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陆遥

全球戏迷问鼎黄龙 助力杭州越剧文化圈打造

11月22日,杭州黄龙洞景区热闹不已,来自新加坡、厄瓜多尔和我国山东等十几个省份的越剧戏迷登台飙戏,角逐首届空中越剧大舞台邀请赛决赛奖项。

“我先接触的是歌仔戏,后来在网上看了越剧版的《梅龙镇》后就深深迷上了。”新加坡选手许素珍带来了越剧选段《十八相送》,有了这样的交流平台,让她们感受到各地越剧爱好者的热诚,也对自己的学艺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通过百乐萌APP大赛专区的网络展演,一路斩获人气,并经全部由国家一级演员和梅花奖获得者在内的顶尖越剧评委的苛刻评选,才站到了决赛舞台上。

越剧活力深藏全球民间

本次比赛由杭州市老年文化交流促进会和杭州等地的全国各地越剧研究会等群体组织发起,是由民间兴趣团体响应发扬传统文化号召、将杭州打造为全球越剧文化圈的一次自发性活动。

据主办单位介绍,杭州市民间团体发起后,得到了全球各地越研会的积极响应,最终征集到了近200名演员参赛。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在决赛前已经收割了互联网流量,单个参赛视频的播放量最高达到了70多万。

我们常常说“高手在民间”,越剧也有很多这样民间高手,但是正因为“在民间”,往往很难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空中越剧大舞台”改变了这一切。

参赛者李霞来自山东淄博,越剧一直是这位54岁的美龄族琐碎生活中的白月光,但并无露面机会。然而这次的网络参赛,没有华丽装扮,没有丰富动作,单单是清唱,李霞的视频也受到网友的热烈欢迎和肯定。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认为,戏曲要振兴,必须要走向民间、回到民间。来自民间的热气,才能蒸腾出更美好的未来,越剧艺术也必须要回应来自民间的期待和互联网的冲击,让传统戏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对生活有所提高的美学。”梅花奖得主陈雪萍说,小舞台蕴藏大天地,大天地也是小舞台。线上线下的互动,打通了越剧的传统与未来的界限。

小演员装着大未来主办单位收获的一大惊喜是来自小演员们的参赛,这让传统文化最为头疼的代际传承问题得到了部分解答。

在总数200多个参赛曲目中,有约1/4来自小演员。他们虽然表演水平参差不齐,但一招一式,皆代表着越剧艺术的未来。

8岁的汤易子是活脱脱一个越剧迷,她妈妈说她“连续唱两个小时都不觉累”。这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第一次选角色就选了小生。她参赛时提交的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回十八》被网友夸赞“扮相太俊了!”

曾任杭州市艺校副校长的陈秋月认为,艺术院校当然是培养专业演员的平台,但如果没有民间爱好者作为基础,无论人才队伍的培养还是戏曲市场的培育都会断层。可喜的是,大量小演员的出现,说明越剧作为传统文化虽然也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但未来仍然是可期待的。

打造越剧核心圈需要合力

全球戏迷问鼎黄龙 助力杭州越剧文化圈打造

首届 “空中越剧大舞台”邀请赛是在越剧新时代新发展背景下,基于响应杭州市“大力推动传统工艺和地方戏曲振兴”的要求前提下举办的。

据主办单位介绍,本次越剧比赛,借助移动互联网传播手段和平台,打破区域和舞台空间限制,力争将杭州打造成为全球越剧文化核心圈,让古老的越剧文化也能收割互联网流量,成为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即“借用一张网(移动互联网),利用两条线(线上线下),打造一个圈(越剧文化圈)”。同时,互联网平台既能保证长时间的、广泛的参与度,又能控制线下剧场演出的人数和场次,花钱少、安全有保障,属于新时代的新做法。

杭州市老促会理事长阮建利表示,杭州市在打造越剧核心文化圈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努力在艺术的创新发展上着力,另方面也需要在民间基础上下功夫,今年是打个基础,明年将继续举办,争取一年举办一届,通过“空中越剧大舞台”,在互联网上和线下群众文化圈里拓展爱好者范围,将越剧融入生活美学,营造生机勃勃的文化氛围,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戏曲面临的断代威胁。

上一篇新闻

最近闲得发慌的飞机们都在哪儿“度假”?

下一篇新闻

美食人气王“南京大牌档”火遍全国,好吃到排队2小时也值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