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最富”省会城市到底是谁?
一、南京市(人均GDP:15.91万元)
经济数据: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817.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经济总量列23个GDP超万亿元城市第十位,这也是南京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GDP十强。4.6%的增幅,在2020年全国万亿元城市中位列第五,超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超23个万亿元城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超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2020年全年,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3.03亿元,比上年增长0.9%,增速位列全省首位。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606元。南京首次突破6万元教育现代化水平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
优势产业:南京拥有汽车、钢铁、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是全国第一个“中国软件名城”,涉软从业人员82万人,重点涉软企业5300家,涉软上市企业120家。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产业规模位居江苏省第一,全国前列。
南京建有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南京)中心、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等8个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载体,拥有15个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位列全国第4位。拥有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大学等20多所从事生物医药教学的院校,基础人才输出数量居于全国之首。
南京在整车制造环节,依托中车浦镇等龙头企业,全市整车制造能够跻身全国前三。南京市已基本形成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整车制造,电池及电动附件生产、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汽车空调等核心零部件行业初具规模,产业规模全省第一。
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在国家政策扶植等方面,其实算是全国内比较好的,南京作为江苏的“千年老二”,一直在战略定位和经济转型,现在南京在从传统经济往IT,第三方产业转型,目前依然处于起跑阶段。南京不可比拟的突出优势是重点学校非常多,这是江苏第一大经济体苏州、全国最富地级市(人均GDP)的无锡等地无法比拟的,因为南京拥有大把大把的年轻人这个重要生产力。
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60606元
二、杭州市(人均GDP:13.49万元)
经济数据:2020年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06亿元,全国排名第八。杭州数字经济赋能发展。全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35.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26.6%。杭州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内容和机器人产业分别增长14.7%、12.9%、12.7%和12.3%。
杭州正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的电子商务(1933亿元)、云计算与大数据(1389亿元)、数字内容(3113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3441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1090亿元)等相关产业增加值规模均超千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最新评选的2021年中国最具经济潜力城市排名,杭州名列榜首。2020年,杭州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一;2020年,杭州有39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17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2020年,杭州服务外包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杭州自古繁华,历来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美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广为流传,经百年奋斗,杭州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城市前列,世界城市排名进入第二方阵。杭州曾经获得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全球会议目的地百强城市、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新时代数字治理标杆城市等系列殊荣,城市实力显著增强。杭州拥有“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美誉。杭州拥有国家级企业孵化器41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拥有独角兽企业37家,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值得一提的是,杭州曾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人均GDP仅89元,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水平,2020年为13.7万元(按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最新划分标准,已迈过高收入经济体门槛,达到富裕国家水平,与葡萄牙、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接近。杭州各类社会保险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2020年杭州财政总收入385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93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副省级城市第2位(仅次于深圳)。
杭州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显著提升。比如2016年成功举办G20杭州峰会,并成为2022年亚运会举办城市。2020年,杭州拥有世界500强企业4家;入选全球会议目的地百强城市,居全球第74位、亚太第17位、中国大陆第3位;在最新GaWC世界城市网络评价中处于第二方阵(Beta城市)。
优势产业:杭州城市大的战略性定位是旅游与科技。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1316亿元,增长36.6%,连续七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达9.29%,已成为杭州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
杭州作为先发地区,杭州民营经济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领跑全省、领先全国。杭州市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打造“1+6”产业集群,打造一大万亿信息产业集群和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健康产业、时尚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六大千亿产业集群。从各产业增加值数据来看,信息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最大。从各产业增速来看,信息经济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增速靠前。未来,杭州信息经济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将更加凸显。因此,杭州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产业应继续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杭州的高等教育相对南京是一个突出的短板,但杭州有一个很牛的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浙江大学杰出校友曾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清华北大。
杭州人均可支配收入:61879元
三、广州市(人均GDP:13.4万元)
经济数据:2020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19.11亿元。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全年经济增速保持大致稳定,经济总量达到11.59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广州经济总量首次超越香港。
2020年,全市互联网软件业超亿元企业共486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71.11亿元,占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业营业收入的85.4%。2020年,网易、唯品会、华多、多益、荔支、汇量、趣丸等7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家企业,海格、北明、广电运通、佳都、酷狗等5家企业入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入选企业数量均位列全国城市前列。广州工业互联网生态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工业互联网资源居全省第一。
2020年末,广州市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为15.5%,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2020年末,广州地区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3800亿元,居全国各试验区和全省第一;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超700亿元,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国各试验区第一;广州碳交所的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72亿吨,排名全国第一。
广州曾在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评价榜单中,广州开发区在全国219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综合考评排名第二,科技创新首次排名全国第一。广州是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2019年结果显示,广州和北京并列第一。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指出,广州排名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体育产业2020年在全国排名首位。广州市的游戏上市公司达到14家,占广州市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比重约为1/3。目前,广州市游戏产业规模排名全省第二,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春节假期,广州旅游接待总人数及旅游业总收入仅次于成都,均居全国第二位。
优势产业:广州将构建“3+5+5”梯次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五大新兴优势产业。广州现有前三大支柱性产业为:汽车制造、电子及石化,其中广州汽车产业规模国内领先。整车产量规模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一。广州已经形成了以广汽集团,广汽丰田,广汽本田,花都东风日产,以及上万家上游汽车配件厂为核心的完整汽车产业链。
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省会,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广州是整个珠三角连接其他省份的枢纽。广州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全国第一。空运方面,广州的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第三大机场;铁路方面,广州有全国最大的高铁站广州南站,以及广州东站,火车站,和广州北站;海运方面,广州有黄埔港,南沙港。,广州在物流运输上的强势地位将越来越明显。
广州是全球快消品全重地。是全球日化饮料外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最早的落脚地,比如宝洁,高露洁,安利,玛氏,益力多,欧莱雅等都是从广州走向全国的。从而也带动了广州大量从事快速消费品生产的企业,其中有广州立白,合生元,等。因此快消品行业也作为广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63289元
四、武汉市(人均GDP:12.66万元)
经济数据:2020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去年武汉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十,达到15616.1亿元,今年武汉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10%。武汉市是中部地区的经济龙头!“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特别是从2017年第三季度到2019年底,连续10个季度经济增速领跑四大板块。2020年,中部地区以占全国10.7%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25.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22%的地区生产总值。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8.3%,全国领先;武汉正加快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成为武汉提升城市产业能级的重要“变量”和“增量”之一。
武汉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400家左右,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生物农业和健康服务五大领域。武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型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央企已把武汉作为第二总部城市。武汉作为建设发展中的中心城市,武汉成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城市名片。
武汉地理位置独一无二。武汉和郑州同样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但武汉是中国经济和人口的中心,京广大动脉和长江经济带在武汉交叉。武汉人才丰富,武汉除了每年的100多万在校大学生,还有河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湖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充足人力资源。武汉基础实力雄厚 武汉和上海天津一样是老牌工商城市,产业结构完整,产品门类齐全。东南西北都有超级城市,而武汉市是中部必须崛起一个强大支撑点。武汉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其置居中,中国绝大部分大城市都在以武汉为中心,半径为1000公里的圆圈内。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促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独特优势。未来二十年,交通运输产业将进一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优势产业:武汉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为: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产业总营业收入曾经突破了5000亿元。而商贸、建筑、软件服务和物流等也是行业增加值比较突出的行业。比如武汉东风汽车是国内第二大汽车生产商,位列世界500强的第65位。包括上汽通用、吉利控股等知名车企的项目也入驻武汉。武汉已经形成了由德尔福、法雷奥、霍尼韦尔和万向等中外厂商组成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
早在1992年,武汉首条光纤光缆生产线在长飞光纤正式投产。值得一提的是,武汉的长飞光纤已创造了光纤领域的多个世界第一。武汉的烽火通信是武汉在光电子行业的代表性企业。烽火通信是国内光通信技术的龙头,在光传输设备、承载网等领域占据领先优势,未来将在我国的5G建设中大展拳脚。
武汉拥有著名的本土医药企业包括:流通领域的龙头九州通,及“健民”和“龙牡”两大品牌的健民集团,老字号药企马应龙和医药及生物技术研发企业人福医药等等。武汉还培育了明德生物、海特生物等一批新型高科技公司。武汉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1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包括美国辉瑞、德国拜耳、国药控股、华大基因和药明康德等等。科技部数据显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综合实力曾高居全国第三位。在商贸领域,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曾经闻名全国,
武汉钢铁公司是武汉钢铁业的主体,武钢是全国最重要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是钢铁产品中的精品生产基地,已成为武汉的支柱产业。可以说,钢铁业是当前武汉最具优势的产业。
武汉曾经被誉为“中国车都”,汽车产业连续7年保持武汉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克林曾经表示,武汉国际车展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一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武汉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和生物医药等四个产业集群入选,数量与上海市并列第一。武汉激光产品曾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50%以上,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华工科技的光纤激光器、紫光激光器技术国内领先;楚天激光的激光焊接、激光美容技术国内第一;锐科生产的光纤激光器打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武汉人均可支配收入:44815元
五、福州市(人均GDP:12.09万元)
经济数据:2020年我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03.89亿元,《2020年福建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评价报告》,结果显示,福建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达74.58,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超过45%。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的光电产业取得6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制定出台扶持LED(发光二极管)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福建省促进LED和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年-2010年),第一个获批将厦门列为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第一个获批将厦门火炬高新区列为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第一个进行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认定,第一个大规模实施半导体照明夜景工程,第一个制定《普通照明用LED灯具》地方标准填补国内空白。福建的福晶科技是全球领先的非线性光学晶体与激光晶体元器件制造商,产品80%以上出口国外。
早在2019年福建省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近1200亿元,茶叶产量、单产、茶树良种推广率、全产业链产值、出口额增速等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福建省还是中国石材产业第一大省,也是世界石材贸易的焦点。几十年来,福建省石材贸易和石材加工产业,产量、出口量均为全国第一
最重要的成就是,据国家环保最新统计,福建森林覆盖率为66.80%,连续40年位列全国第一,同时福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
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福建省曾是中国海洋文明的重要地域,宋元以来就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历史上有悠久的海外谋生经商传统,故现今是中国著名侨乡,海外福建籍华人华侨一千多万,占全球华人华侨的三分之一,东南亚很多国家的首富都是福建人,福建人在欧美的强影响力也是非常大。
福州拥有很多全国之最,比如是中国国内最早试用电灯的地方、中国最早拥有市内电话等近代化设施、中国最早培养飞机、潜艇制造及驾管人才的专业学校、拥有中国最早飞机制造厂、中国最早使用电报通讯、福州是中国最早拥有电报通讯的城市、中国最早开办民用电报业务的城市、中国最早使用自动无线寻呼系统、中国最早建立计算机行业的城市、拥有中国最多的国家级佛教重点寺院等等。
优势产业:福州物产丰富,素有“福海宝地”之誉。粮食以水稻为主,一年三熟,福州有六大支柱产业: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石油化工、能源等六大产业累计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石油化工产业累计比增达43.2%。
福州人均可支配收入:40464元
六、长沙市(人均GDP:12.08万元)
经济数据:202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142.52亿元,经济总值首次突破1.2万亿,经济稳定恢复向好态势突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好于预期,但GDP总量不及青岛(12400.56亿元)、无锡(12370.48亿元),因此,在全国各大城市排名第15位,介于无锡和郑州之间,在中部地区仍属于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英国BP石油、保诚集团,日本7-11、永旺,荷兰皇家壳牌,法国威立雅,德国大陆,新加坡益海嘉里等世界500强纷至沓来长沙,另外爱奇艺科技、扬子江药业、中百集团、欣旺达、高力控股集团等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开花结果。
世界计算机大会永久落户长沙。长沙圣湘生物持续保持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月度出口量第一的位置。长沙的便利店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三。
长沙已成长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巨人,被誉为全球“工程机械之都”。许多国家的城市都重视发展工程机械产业,但长沙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比如202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发布。全球唯一拥有4家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全球第一依然是长沙。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已拥有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202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约占中国的27.5%、全球的7.2%。值得一提的是,长沙7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居中部第一;长沙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全国第一。
优势产业:长沙享誉世界的“工程机械之都”。湖南省的工程机械主营业务收入达1660.6亿元、曾占全国总量的26%。挖掘机、混凝土机械产销量居世界首位,建筑起重机、桩工机械、掘进机等产品产量居国内第一。其成就离不开以中联、三一、山河智能、铁建重工为代表的贡献。另外湖南省五个主要产业:1)文化产业:湖南文化产业创造了一种“湖南文化现象”,“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享誉全国:湖南卫视收视率始终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湖南出版是中国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湖南《体坛周报》曾占据全国体育类报纸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 同时,湖南文化产业百花齐放,广电、出版、报业、动漫、演出、娱乐等已形成优势,数字媒体、电视购物、手机报、网络等新兴业态悄然崛起,创造了红网、湖南在线、华声在线、星辰在线、女性在线、金鹰网等有影响的品牌。2)电子信息产业:全省光伏产业从无到有高速跃进,产业链全线拉通,形成了200兆瓦生产能力,千兆瓦规划正加紧实施,投资20亿元的硅材料、LED芯片制造完成了产业布局;神经传导手机项目异军突起;软件产业居中部地区首位;3)高新技术产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529.86亿元,实现增加值1098.84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2%。长株潭地区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和洼地效应明显。4)汽车产业:全省汽车形成了以“长株潭”为核心,衡阳、邵阳、常德、永州相呼应的格局。 3市企业数占全省的52.8%,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63.7%;5)物流产业:物流业规模快速扩张。综合运输体系初具规模。内河通航里程达11968公里,居全国第3位。长沙金霞现代物流园被列为全国物流示范基地。
长沙市人均可支配收入:51478元
七、济南市(人均GDP:11.02万元)
经济数据:2020年全年济南市生产总值为10140.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重点支柱行业增势非常良好,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77.9%,医药制造业增长31.3%,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增长20.3%,黑色金属延压加工业增长8%。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长6.1%,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4.2%。济南市的“四大支柱”产业总规模突破万亿;建成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服务器生产基地、400系不锈钢生产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酚醛树脂生产基地。
济南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不在少数的第一,比如世界泉水最多城市,世界第一部汉字传呼机,中国最大的长途汽车站,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中国第一个商标广告,中国第一台国产超级计算机,中国最长城市道路经十路,亚洲最大的单体环形建筑齐鲁软件园。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中国阿胶之乡。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成为国内首个量子产业领域的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济南将打造世界级量子信息科学中心。济南的新旧动能转换辐射带动技术国内领先,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覆盖率全国领先。
济南依托浪潮集团、拥有“中国算谷”美誉。服务器产销量全球领先,超级计算机处于国内第一梯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总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济南的创新平台、优秀产品等10项关键指标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荣获全球智慧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奖,连续三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济南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对获评“中国绿色仓库”有扶持资金的城市。在《2020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中,济南数据开放工作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获得“数开成荫”奖,继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中国改革热度第三方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济南市改革热度指数75.99,排名位于全国前列;连续2个季度稳居山东省内首位。济南还一举跻身全国省会城市经济十强榜单,位列全国第8位。
优势产业:济南优势产业主要有: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油化工、机械装备、食品药品、金融业、现代物流、文化体育产业、旅游等。尤其到2022年,济南做大做强做优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群,规模总量达到万亿级。济南的大中型企业集团有:山东电力集团、济南钢铁集团、齐鲁石化、山东鲁能集团 、华电国际电力、浪潮集团等
济南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6元
八、合肥市(人均GDP:10.72万元)
经济数据:2020年经济十强省会分别是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长沙、郑州、济南、合肥和西安。这十城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均超万亿元。合肥市优势特色产业明显。集成电路产业复合增长率国内领先。合肥同时拥有存储、驱动芯片2个方向12条生产线,获批“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已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的城市,尤其是DRAM存储芯片填补国内空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砂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合肥形成以TFT-LCD为主导,OLED加快发展壮大,微显示、Micro/Mini LED、激光显示等跟踪布局的产业格局,新型显示器件产业规模国内领先,液晶显示屏出货面积全球领先。合肥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形成“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产业链,中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合肥拥有的“中国声谷”今年底有望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入园企业1000户的“双千目标”。
合肥的家用电器四大件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集成电路产业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光伏产业和应用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主要光伏产品总产量26GW,光伏控制、逆变设备出货量居世界第一。
合肥诞生了全球首台光量子计算机、第一款效率超过99%的商业化逆变器、最大吨位双动充液拉深液压机,研发出国内首款人工智能色选机、首辆正向设计5人座A0级电动轿车、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等。
合肥市拥有54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大企业实现企业技术中心全覆盖;拥有8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合肥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墨子传信、悟空探秘、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合肥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尤其是“米字型”高铁网、“一环八射多联”高速路网基本形成。、合肥多次荣膺中国最爱阅读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定位,写入了国务院2016年对合肥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合肥还是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优势产业:合肥市优势产业主要在制造加工业。已经形成了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化工及新型建材三大支柱产业。早在2008年,合肥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62.31%,拉动全市工业增幅16.7%。 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汽车及工程机械占26.2%,家用电器占18.1%,化工及新型建材占17.9%。另外在汽车及机械工程领域,合肥拥有JAC瑞风商务车、安凯客车、昌河微型车、合力叉车、日立挖掘机等等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企业,特别是家用电器领域,拥有美菱冰箱、荣事达洗衣机这两大著名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尤其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液晶面板产业,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智能语音、人工智能产业,以及集成电路产业享誉全国。联想旗下的联宝科技(合肥),是联想全球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
合肥人均可支配收入:41619元
九、郑州市(人均GDP:9.53万元)
经济数据:2020年,郑州市经济总量达到12003.04亿元,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经济总量与2013年相比翻了近一番。从经济总量比重来看,河南经济正副中心郑州和洛阳两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GDP近三成,而郑州GDP占全省GDP比重约21.8%。郑州以1260.1万人的常住人口数量,跃居全国城市第十位、中部地区第一。
郑州是中原城市群的龙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曾=表示,中原经济区要成为未来支撑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就必须充分发挥郑州的中心城市作用,把郑州做大、做强、做高、做精、做美,同时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构建一个大郑州都市区,使之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龙头和核心地区 。郑州目前具备六大优势,包括区域地位突出、交通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优良、经济基础较好和人力资源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富士康科技园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手机组装工厂,全球一半的苹果手机产自郑州,平均1分钟组装350部手机,每天产量约50万部。富士康在郑州的三个厂区员工总数超过25万人,高峰时期接近30万,加上配套企业和产业链条上的对应人员,给郑州带来的人口增量至少在百万以上。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立成为全国唯一也是第一个航空港经济区,在国务院的推动下成为国家级战略,致力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发展空港经济,增强河南与世界的联系,郑州亦借机打造中国版航空之都孟斐斯。
2016年,国家又将郑州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把郑州的定位提高到国家城市的最高层次。郑州位于中原大地,中国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京广线陇海线穿城而过,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郑州火车站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网,
优势产业:郑州的工业发达,尤其以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等行业闻名全国。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雄厚工业基础,郑州这几年发展是突飞猛进,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郑州工业以7大主导产业为主,分别为: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铝及铝精深加工、食品制造、家具和品牌服装制造。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这7大主导产业占据了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9%。
郑州的物流业产值有望达到千亿级别,成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陆港城市和国家现代物流中心。航空物流园区、新郑华南物流园、中原家居物流园、中牟汽车物流园、荥阳大宗物资及农副产品综合物流园。在汽车产业:拥有宇通,郑州日产,海马;在电子产业领域:以富士康为首的电子产业,拉动了本地电子产业的规模提升和产业升级。在商贸领域:郑州火车站银基商贸城,万博小商品市场,郑州小商品市场,女裤批发基地,都是可以辐射中原和全国的专业市场。
在食品制造领域,拥有速冻行业的三全,思念,云鹤等,另外港区的大枣产业,郑州郊区的大小食品厂,面粉厂,诸如神象,金苑,鑫苑油脂,天方,调味品厂,食品添加剂厂等都是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郑州人均可支配收入:37275元
十、南昌市(人均GDP:9.18万元)
经济数据:南昌是江西省省会,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GDP)连续多年稳居省内榜首,对江西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是省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南昌作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一直比较强劲,地区生产总值(GDP)屡创新高,并在中部六省各市中位居第五,经济总量距离突破6000亿关口越来越近。南昌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5745.51亿元。江西省拥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9%,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质达标率为100%。
南昌是我国打响VR产业发展第一枪的地方,早在2018年南昌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VR大会。著名的华为、阿里、HTC、微软、高通、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一大批行业龙头纷纷在昌设立区域总部及生产基地,欧菲光、泰豪、联创电子、科骏等一批优秀本土企业加速成长,180多家企业落户南昌。尤其是一大批创新的平台在南昌加速落地,VR创新中心、体验中心、展示中心、云中心“四大中心”和VR资本平台、教育平台、标准平台、交易平台“四大平台”全面优化升级。
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南昌拥有江铃汽车集团的领头作用,先后与美国福特、日本五十铃、重庆长安结成战略合资合作伙伴,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200多家。南昌的高档客车和新能源客车异军突起,畅销欧美等国际市场。南昌的新型产业发展示范区,特别是大力开发LED新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十城万盏”试点城市。
国务院确定南昌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后,南昌已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400多家,吸引了微软、IBM、贝塔斯曼欧唯特等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抢滩落户,被业界誉为世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南昌模式”。 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成为南昌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全市已有3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南昌拥有很多全国之最,比如新四军军部也是全国最早在南昌成立发起组织的。全国内河最长最早专用铁络大桥-赣江大桥。全国最长内河跨江隧道,亚洲最大最长南昌大学校门。中国第一驾飞机在南昌320厂生产,尤其是c919大型客机40%部件在洪航产出。世界最大LED照明弹幕——绿地双子楼,成功打破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3.24万平方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目前“世界最大led照明幕墙”等等。
优势产业:南昌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光伏、大飞机及零部件、软件和服务外包、生物和新医药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为主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不到江西全省的13%,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24%、23%;GDP、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运行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GDP增速连续18个月领跑中部省会城市。
南昌除了食品、纺织服装、材料制造等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外,电子信息和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装备一起,已列入南昌四大战略性新型支柱产业。
南昌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