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感受天津生态城的绿色与智慧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杨飒 陈建强 刘茜 光明网记者 贾艳如

俯瞰整个中新天津生态城,一片绿色的土地仿佛伸展着科技的翅膀在腾飞。这是从滩涂、盐碱地到一座城兴起的故事。13年前种下的小树苗,如今已发展成能为居民提供一片绿荫的排排绿树;13年前的荒凉之地,如今已变成能为居民智慧生活提供便利的一片热土。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中新天津生态城泛智能科技产业占比达到60%。在“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下,一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生态之城,正变得更智慧、更高效、更精细。

荒滩上崛起的绿色家园

5年前,李女士一家搬到生态城居住,她切身感受到了生态城的变化:“我们刚搬过来时居民比较少,现在这边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好之后,居民入住率越来越高了。尤其我还特意比较过,下雨后生态城的排水是非常快的,对出行的影响已经达到最小。”

2016年中新天津生态城获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通过健全排水防涝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监测管理平台、打造样板项目等方式,搭建起一整套完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体系。如今,“海绵城市”在生态城已经成型,可以做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生态城居民切实享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福利。李女士说,生态城“暴雨不看海”是让居民们非常自豪的一点,前段时间多次在她的朋友圈刷屏。

行走在围绕生态城静湖的人行道上,微风习习,看远处水鸟从苇荡中飞起美丽如画。作为生态城中最大的景观湖,静湖曾被化工污水污染近40年,近3平方公里的面积主要承接天津市大多数化工厂和周边区域的生活和工业废水。面对这一巨大的污水库,天津生态城斥资10亿元治理,同时加快深挖造岛和景观建设,提升内部水系的有序循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打造生态城水生态系统的核心。仅用3年时间,这个污水库就变成了风景优美的观景湖泊,是生态城居民和游客的“打卡胜地”。

谁曾想到,当初由1/3污染水面、1/3废弃盐田、1/3盐碱荒地组成的不毛之地,如今到处绿意盎然。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建设之初就秉持着“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理念,以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为基础,形成了总体规划引领、可再生能源、综合交通、给水等多类专项规划并行的完整规划体系。

生态城让李女士赞不绝口的还有垃圾分类的实施。“我经常带着小孩在家里进行垃圾分类,把分类好的旧衣物和旧书拿到固定投放点,接着把积分兑换成消费金额,到城里的超市消费。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了解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还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零用钱,收获消费的自主权。一举多得,我觉得特别好。”在生态城,垃圾经居民投放后,以每秒25米的速度顺管道被抽至中央收集站,无害化处理率100%。

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局运营中心主管王亮介绍,在今年的“6·18”电商大促期间,生态城城市大脑根据城内可回收垃圾数据的激增,科学制订了垃圾清运排班计划,精准解决了垃圾清运问题,既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又降低了城市管理运营成本。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正大力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最终形成具有生态城特色的循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高科技赋予城市大脑

“我想看一下中新生态城的交通状况。”控制员话音刚落,在生态城城市大脑运营中心的屏幕上,路口实时配时方案、人口热力分析、信号灯数据等信息就已经出现。“我想看一下中新大道和和旭路的交口”,屏幕上立即出现了路口的人车实时画面……这是生态城城市大脑运营中心的语音控制调度系统,通过实时、全面、多维度的数据调取汇聚,让这座城市可感可见。

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载体。王亮介绍,生态城城市大脑运营中心由三级平台组成,采取分级联动的运营模式。即:一级平台为运营中心,负责联动指挥各二级平台,分析城市各领域数据间的耦合关系,开展应急指挥调度,考核二级平台运行状况;二级平台由各职能部门运行管理,负责本领域的城市智慧化治理,整合分析本领域城市数据,指挥相应三级平台;三级平台以各专业公司为主体,是城市的数据基础。作为城市运行的“中枢神经”,生态城城市大脑通过三级平台间的数据共享和联动,逐步实现多脑并行、各司其职,集数据赋能、智慧赋能、标准约束、安全保障于一体。

生态城城市大脑建设秉承着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原则,将智慧城市产品分为了若干个具体的智慧模块,在“城市能源管理”模块,可以看到水气热等能源管线监测反映出的城市专业领域运行状态;在“城市部件管理”,小到井盖、路灯、消防栓等城市部件以及公厕、电梯等城市生活服务元素都可以监测到它们的实时状态……通过城市CIM三维数字空间,把实时的城市状态以数据化形式呈现,就镜像出生态城的真实场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智慧城市建设当然是要能够解决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在智慧交通模块里可以呈现生态城内道路的实时运行状态,那么遇到拥堵情况该怎么解决呢?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滨海大队副大队长王庆海解释道:“通过视频监控等物联网监测设备,交通大脑实时收集路段的车速、车流、车相和排队长度等信息,通过大脑的人工智能算法,给出信号灯的优化配置方案,实时调整信号灯,从原来的车看灯通行到现在灯看车放行,这一变化使生态城的交通拥堵情况得到了极大缓解,平均车速提升了12%,拥堵时长缩短了13%,早高峰实现了提前30分钟消散。”

“智慧交通大脑还有一个本领,就是可以指挥应急车辆快速出行。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消防队员可以通过手机向智慧交通大脑发送紧急出行,交通大脑可确保应急车辆一路畅通。在以往一个实例中,消防车就将到达事发地点的行驶时间由原先的四分半钟缩短到两分半钟,这多出来的两分钟可能就是挽救生命的时间。”王庆海补充道。

作为城市的一级平台管理,智慧城市大脑可以对二三级平台进行联动跟踪。“比如智慧电梯系统把整个生态城281部智慧电梯全部连接到运营中心,在中心可以直接查看某一个小区里某一部电梯的实时状态,包括电梯运行状态的安全检测信息。”王亮说,“城市大脑不仅是政府治理的工具,还正成为提升居民智慧体验的重要手段。”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这是城市大脑赋能的智慧化、精细化城市治理新时代。

智能小区里的智能生活

清晨,从睡梦中醒来,卧室和客厅的窗帘根据口令已自动打开。伴随着阳光照入房间,田华开始在厨房里忙碌,“放一首歌”,连接手机音乐应用的智能家居管家便开始播放美妙的轻音乐,一天的生活就此开启。

今年6月,田华拿到了吉宝·季景峰阁智慧小区新家的钥匙,“吸引我购房的就是智慧小区这个亮点,住进来之后发现确实很方便,为此我还在这附近找了工作。”田华说,“有一次家里马桶没有水,直接通过智能音箱语音系统报修,不到半小时物业就电话联系我,一会儿就来师傅处理这个问题,很快速地就做出了反馈。”

吉宝置业天津项目总经理王浩介绍,智能音箱搭载生态城管家App是智慧小区的特色之一。当天菜价查询、煤水电气一键报修、联系社区医生获取慢性病管理信息,这些日常生活需求,只要语音告诉智能音箱,就能享受快捷的服务。智能家居管家则是通过AI语音控制系统提供自动化家居服务,比如自动开关窗帘电灯、智能烟雾报警以及独居老人的智能照看管理。

像这样的智慧应用场景在小区里还有很多。按照“小区整体、小区内部、居民家中”三个范畴,季景峰阁智慧小区搭建了30个智慧应用场景,为社区生活开启“智能模式”。作为智慧小区的首批住户,徐强对小区内的智慧应用感到非常惊喜。在小区大门安装的智慧人车管理系统会启动AI人车识别功能,“前几个月一直在装修,我每次出入不用带门禁卡,特别方便。不需要网络、不需要注册,戴着口罩也能自动识别,准确率非常高。”徐强说。小区出入口还安装了无接触测温通道,可以自动检测体温,一旦发现疑似发热人员,会立即报警并记录相关数据。

“我孩子特别喜欢智能跑道,以前他去健身房,现在在小区里就可以跟着跑道边的显示屏做运动,上面的排名也能激发他。”田华所说的跑道是小区里一条长200米的红色智慧跑道。当居民在这条跑道上运动时,沿途的摄像头能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记录居民的运动数据,并通过热量消耗、运动速度等数据分析,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指导。“这些智慧应用给小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我们住在这个小区里面非常安心,也很舒心。”徐强说。

智慧小区不仅要为居民提供智慧服务,提升居民的体验感和幸福感,更是致力于为社区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找到解决方案。在智慧小区这样解决“高空抛物”问题:生态城在智慧小区的楼宇下方安装了从下往上仰拍的高清探头,一旦有高空抛物行为,可准确追根溯源。小区的智慧运行系统会将数据实时回传至生态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城市大脑将接收到的情况立即反馈至执法部门,从而高效处理高空抛物问题,实现城市大脑与智慧小区的实时联动,为小区的智慧化管理提供技术方案。

从搬到智慧小区之后,田华越来越满意现在的生活,她常傍晚带着孩子出去散步,“看看生态城,绿色、环保、智能,真是个好地方。”田华说。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1日02版)

上一篇新闻

多元化与攻坚战:光子工作室群将如何打造“光子宇宙”?

下一篇新闻

最长17个小时!南昌这些地方要停电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