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 星期一

香港年轻建筑师这样回应香港发展

原标题:从“眠舍”到“壹屋计划”,香港年轻建筑师这样回应香港发展

近日,由香港设计中心设立的DFA香港青年设计才俊奖颁发。其中三位获奖者,廖醇祖、萧敏以及梅诗华,作为年轻的建筑师,面对香港这座城市的密集以及闲置空间等问题,他们用各自的方式给出了回应。

“密集”是香港在繁华之外给人最深的印象之一。铁丝包围的笼房、将普通住宅单位切割而形成的房以及只能让人躺卧的“棺材房”隐藏在城市的街角巷尾。这样的现状引起了廖醇祖的反思,相比许多建筑师思考如何创造舒适的空间,廖醇祖直接将眼光放在了生活的必需品——“床”上。

香港年轻建筑师这样回应香港发展

香港的房

廖醇祖在香港出生长大,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之后回到了这座他从小生活的城市。身为一个建筑师,廖醇祖希望用所学的知识来回应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2017年,在一项名为“梦想城市”的比赛中,面对问题“如何规划100公顷、居住10万人口的理想新市镇”以及“如何使用香港被遗忘的空间”,廖醇祖和另外四人所组成的队伍“佰佮”提出了通过依山而建的梯田来发展土地的计划,这一计划最终获得了最优秀作品奖。

香港年轻建筑师这样回应香港发展

廖醇祖

“梯田计划”只是一个理想规划。在此之后,廖醇祖创办了空间营造有限公司,他和团队设计了“眠舍”,为人们提供智能床SLPer,其中的独立电脑可根据个人需要和睡眠层次调控床内环境。SLPer 运输和组装简易,可用于酒店、机场、办公室甚至是家中。

香港年轻建筑师这样回应香港发展

眠舍

事实上,像眠舍这样的概念并不新鲜。早在1970年代末,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就设计了第一家胶囊酒店。在廖醇祖看来,胶囊酒店的流行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及都市化压力,胶囊酒店其实是一种有效的空间分工。廖俊祖表示,“人睡觉确实不需要很大的空间。而当城市的各种功能已叫人眼花缭乱的时候,所谓的家,可能和‘睡觉的地方’没有两样。”

逼仄的住屋让廖醇祖这样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探索如何在有限的居住空间内让人获得更体面的生活,并试图寻找城市中生活的本质,而另一方面,建筑师梅诗华则将目光投射到香港城市的闲置空间上,通过活化闲置空间来使社区保持活力。2017年,梅诗华发起了“壹屋计划”,邀请香港本地的“吉铺”(即闲置店铺)提供临时空间,让有需要的团体使用,并根据不同主题对吉铺进行改造。“‘壹屋计划’相当于一个社区吉铺配对平台,利用灵活设计和活动策划,把适合的社区团体带到吉铺,利用吉铺推动社区生活实验。”梅诗华表示。如今,壹屋计划已经在深水埗和湾仔举行过,接下来将会去往荃湾、西环等地。

香港年轻建筑师这样回应香港发展

梅诗华

廖醇祖本科学的是媒体艺术专业,而他的公司“空间营造”的另一位创办人葛立忻则是电子和电脑工程师。对于廖醇祖而言,跨媒介是他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各种媒介的交点则在于体验,“美学当然重要,但我觉得更有意义的设计是实现让人经历过后难忘、甚至感动的体验。”廖醇祖说道,“不管媒体是电子屏幕,或是程序逻辑,或是印刷,或是影音,或是空间,或是文字,或是四目相投的刹那,这些都是体验的一部分,都被我视为设计的元素。”

香港年轻建筑师这样回应香港发展

萧敏

跨媒介同样也是建筑师萧敏所关注的,她把表演和空间设计化作她的舞台,不断演绎各种概念和实践。在剑桥大学就读建筑及城市设计专业研究生期间,萧敏回到香港,与香港中文大学、作家、剧场导演及艺术家共同举办了一个跨媒介项目“异质沙城”。“这个项目将香港作家潘国灵的小说《写托邦与消失咒》与城市中的弱空间作对照,把北角区的一系列城市空间以小说场景重新解读。展览空间把特定的、富有相似特质的城市空间浓缩到一个地方,与不同艺术家的画及雕塑作品并置。”萧敏介绍道,在“异质沙域”中,文学风景呈现为纸团、布阵、临时的竹棚工地,表演、录像和空间结合,将小说转化为剧场演出。对萧敏来说,这个展览阐述了她对于城市空间的理解,“城市是故事和展演的场所或容器,而这些事件及偶发艺术又为空间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为城市空间累积记忆。”

香港年轻建筑师这样回应香港发展

异质沙城

萧敏表示,小说与城市空间有共同的主题,“小说也是在批判城市以更新为名的破坏及同化过程。”在展览前期,萧敏收集了不少真实的“城市间隙”,“比如北角的汽车渡轮码头、死寂的商场、天桥和后巷这些空间。”萧敏形容北角是新旧交集的地方,有很多规划失效的有趣空间。

香港年轻建筑师这样回应香港发展

异质沙城

萧敏把城市中因为规划等问题而被人遗忘的空间编入了小说的场景,让更多的人发掘并进入一些原本看不见或习以为常的地方,而梅诗华则通过“壹屋计划”以及其他活动,通过较小尺度的改造,使失落的空间重新拥有人气。“我们相信,把活动带到不同空间可以增加大家对空间的想像。”梅诗华表示,他们曾尝试利用一轮改装三轮车,把旧衣活动、小朋友工作坊、下棋、吃午饭等带到街角,让平日没有人用的街角变成聚脚的地方,也尝试过在新加坡把波波池带到户外停车位,让大家可以在停车位玩乐。

香港年轻建筑师这样回应香港发展

壹屋计划

无论是廖醇祖的“眠舍”、萧敏的“异质沙城”,还是梅诗华的“壹屋计划”,这些年轻的建筑师都试图用各自的方式和媒介回应香港这座城市的问题,并关注建筑在建设或改造后社区的变化。“如今整个建筑潮流都在重新着眼人文地景和社区问题,而我认为建筑从社区参与到建设、落成的整个实践过程与最终的建筑物同样重要。”萧敏表示。她以2015年获得透纳奖的建筑团队Assemble为例,让他们获奖的是利物浦 Granby街区的改造,在这个项目中,他们把艺术以及社区中的空置房屋结合,活化衰落中的小区,此外,他们还曾将伦敦一个废弃油站改装成临时电影院。在萧敏等年轻的建筑师看来,面对空间的衰落,这些小尺度的设计通过不同领域人们的参与合作,能够为社区乃至城市带来客观的改变。

香港年轻建筑师这样回应香港发展

Assemble为Granby街区一处房屋设计的改造方案

上一篇新闻

震惊!海南不禁黄赌是假,新加坡不禁却是真的

下一篇新闻

JOJO中的替身们(八)开始迫害波波——恶魔(内有部分剧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