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不少靠养兔发家的“兔儿爷”、“兔儿王”,那大多指饲养家兔。能够把野兔逮来养起,并且让其繁衍生息的不多。河南省社旗县唐庄乡的胡保聚算是其中一人。
胡保聚是名副其实的野兔王。他今年六十挂零,身体瘦长,精神矍铄。按说儿子去新加坡当了船员,女儿也已经出嫁了,他老两口该“挽着胡子喝米汤”享几年清福了,可是他不,他要在晚年再做一件大事。
十里八乡谁不知道老胡长着一双“兔儿眼”,他从小就爱打兔子,站在广袤大地上拿眼逡巡,他马上就知道老兔在哪里趴着,小兔在哪儿跑着。年轻时他如果三天不打兔子,头上硬是能急出个包来。每天出去,回来时枪杆子上挂十个八个野兔不算稀奇。后来国家收缴猎枪,他就织网逮兔子。
蛇有蛇穴兔有兔道,老胡就知道兔子要往哪里跑。他在野兔必经之处架起十米长短的尼龙网,那网眼刚好塞进一个野兔的头,身子就过不去了。架好了网,他就开始吆喝着撵,野兔受惊拼命逃窜,它们听从老胡的指挥,都往那网上撞去,被老胡来个生擒。那时,老胡打兔子网兔子一天能卖个几百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渐渐地,野兔越逮越少,老胡网的野兔不舍得卖了,他把它们圈养在家里,家里养有四五十只野兔。他说,他不能看不见野兔,每天跟野兔说说话,心里畅快。
去年春上,省农机局住村工作队来到他们村。有一天工作队队长找到他,给他说:“小养不如大养,干脆建一个野兔场,您看如何?”
老胡当然是求之不得。他以前想过这事,但是一不懂技术,二没有资金。队长就领着老胡到郑州畜牧局找专家请教,又拉着他到登封市野兔养殖场参观学习。回来后,在住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乡里批给他42亩地让他建野兔场,农行给他贷款30万,购得种兔2000余只,一下子建成了迄今豫西南第二大仿自然生态野兔养殖场。
从此,老胡就一门心思扑在了兔场里。种牧草,引良种,搞防疫,收活兔。在省畜牧局专家的指导下,老胡掌握了全套饲养管理技术。野兔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到两年的时间野兔就发展到6000多只。野兔肉以其纯天然无污染,质嫩味美,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每年销售野兔二千余只获利十万余元。
乡亲们见养野兔效益可观,纷纷找老胡请教。老胡总是有求必应,热心地讲经验传技术。他常说:“是共产党帮助我养野兔发了家,我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如今,全乡小规模养殖野兔的农户已有100多家。
现如今,唐庄乡大人小孩都知道胡保聚是个“野兔王”,他索性在野兔场建了房子,领着老伴把家也安在那里。夫妻俩虽然都是花甲老人,但是他们人老心不老,每天跟这些野兔为伴,他们觉得越活越年轻!
(原创首发,头条定制。版权所有,剽窃必究。码字不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