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张天福:对福鼎白茶的调查研究

福鼎白茶中以银针最为名贵,此茶除一般饮用外尚有药用价值。白茶茶性清凉,能退热、降火,可用于治疗麻疹。海外华侨重视此茶,喜好饮用。福鼎白茶主销香港(占80%~90%)地区,其次为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欧洲的一些国家。

60年代初,白茶输出量约占福建省对外出口茶叶的10%。每吨银针价值15500美元,特级白牡丹4300美元,特级贡眉2900美元,寿眉900美元。每年可换回约20万美元的外汇,这在当时福建农产品中也是一项创汇的主要品种。

张天福:对福鼎白茶的调查研究

张天福先生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并没有过多地去考虑自己在这个社会运动中的得失,他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对茶的研究上,他注意到福建省四大茶类之一的白茶成为特种的外销茶类。

在对此茶的研究中发现,历史上有关白茶的资料缺乏系统的记载。由于外销市场需要日增,如何在技术上提高白茶品质已成为当时的一个重要任务。他决定深入探索,将白茶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

张天福:对福鼎白茶的调查研究

由于福建省白茶的主要产区在闽东地区,因此在闽东的地方志与民间保存了一些文献资料。他在考察产地,查阅文献并访问当地老茶农后得出结论:白茶的历史较其他茶类为短,约始自100多年前,首先出现在福建省的福鼎。

当时,银针多采自菜茶茶树。约在1857年福鼎发现大白茶, 1885年当地茶农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大白;对采自菜茶的称土针或小白。政和县在1880年发现大白茶, 1889年开始制银针, 1922年开始制造白牡丹。白茶制造的历史首先由福鼎开始,以后通过建阳水吉,再传到政和。在品种上是先有银针,后有白牡丹、寿眉。

张天福:对福鼎白茶的调查研究

此外,张天福还考察了白茶贸易的历史,提出在清光绪十六年(1881年)已有银针外销,自1910年起在功夫茶畅销欧美后,白茶也随之进入欧美地区。

1912~1916年为白茶贸易的全盛时期。当时福鼎、政和两个县,每年各出产1000余担白茶,每担价格达200~260两白银(合352~416银元)。

1917~1921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白茶出口贸易一落千丈,因此改制白毛猴、莲心、白牡丹等品种。到1934年起白茶出口销路又逐渐好转。20世纪50年代的20多年中白茶贸易一直稳定,无太大的变化。

张天福:对福鼎白茶的调查研究

白茶原只有福建省制造,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1953年,广东也少量制造供内销,台湾已开始大量仿制竞销。在这一时期,张天福对白茶茶树品种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发现在闽东地区能用于制造白茶的茶树品种有:


(1)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县太姥山。据传说,距今100多年前(约1857年),由柏柳乡竹头村陈焕把此茶移种繁殖开来。又一说是柏柳翁溪村张吓钦发现的,并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由周开陈从后进乡移植传播到黄岗乡。

(2)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高仓头山,据传说,在清光绪五年(1880年)由铁山人魏年老将此茶树移回家中种植,后因墙倒,无意压条数十株,逐渐繁殖推广。

(3)水仙:原产于建阳县水吉大湖岩叉山。据传说,在清道光年间,由苏某将此茶树移植于西乾家前,后用压条法繁殖推广。

(4)菜茶:菜茶栽培历史约有1000余年,由于长期用种子繁殖与自然变异的结果,性状混杂,后以武夷菜茶为代表。

上一篇新闻

南方医黄泳教授针推班毕业寄语——更新至2017级

下一篇新闻

赵薇近期正式宣布国籍,称嘴皮子都磨破了,现在粉丝都无话可说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