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因她的画而远涉重洋,名扬天下
在当今国内的国画界,牡丹题材画家为数不少。而只要提起牡丹画,就会提起一个传奇似的人物——王绣。
很多人说是“王绣现象”,王绣因画洛阳牡丹而名扬天下,洛阳牡丹因王绣的画而远涉重洋,为宣传古都洛阳宣传洛阳牡丹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王绣:1942年5月出生,山东潍县人。中国著名画家、新牡丹画派创始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文化部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其美术作品由国家文化部选送泰国国王行宫“淡浮院”陈列并收藏;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印度、新加坡、法国等国家元首。部分作品被故宫博物院、钓鱼台国宾馆、首都新机场、中央军委大楼、日本、韩国等博物馆陈列并收藏。
出版有《洛阳汉代彩画》、《牡丹雅韵—王绣牡丹绘画精品》、《中国牡丹画技法大全》、《牡丹画教程》、《国色丹青》、《翰墨天香》、《国香》、《洛阳文物精粹》、《洛阳博物馆建馆四十年纪念文集》、《洛阳博物馆建馆50年论文集》、《洛阳博物馆五十年》等画册。并应邀出访国外举办展览和讲学。
王绣女士,1969年参加工作到洛阳,是当时洛阳为数不多的也是第一个科班出身的美术专业大学生。到洛阳后,先是在龙门石窟作画工,几年后又调到洛阳博物馆工作。洛阳博物馆与洛阳市最集中的牡丹观赏园——王城公园近在咫尺。
王绣得以与众多的牡丹花毗邻而居,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与牡丹朝夕相处,春观其嫩芽吐蕊,花开锦绣,群芳争艳露无限生机,迎风承露、雨雪相侵的各种细微变化;夏日里花退残红,枝繁叶茂又是别样风情;秋冬之季,观其枝干形态由润渐枯……年复一年,写生、揣摩、思索,终有所悟!
“我觉得凡是在艺术方面有所成就的艺术家,那一定是有着非常深厚的生活基础。就我个人来说,如果当初没有到洛阳来工作,没有见到牡丹,那么今天我也就不会取得这些成绩。”王绣这样看待自己之所以会在牡丹绘画上有所成就的原因。
从1970年开始画牡丹,王绣凭借着自己在学校打下的绘画功底,再加上不断地进行写生创作,渐渐抓住了牡丹的神韵与风姿。1985年,在当地市领导和单位领导的鼓励与支持下,王绣将首次“个人牡丹画专题展”办在了自己工作的洛阳博物馆,当时恰逢第三届牡丹花会。
作为洛阳当地艺术家首次在洛阳举办的牡丹专题画展,王绣的画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60幅牡丹主题画作被收藏者抢购一空,其中多为日本人。
王绣她师法自然,借鉴古人,术兼中西,以中为体,西学为用,以传统水墨小写意笔法入手,揉入油画、水粉和水彩画的色彩明暗技巧,对牡丹画的创作进行了大胆的改进,用色明艳、热烈、大胆、层次分明,所画牡丹艳而不俗、雍容富贵之气跃然,见者莫不赞叹。
所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行家见其水墨功力,群众赏其富贵瑰丽,其堂皇喜庆、高贵典雅之态展现无遗。从而使牡丹题材画作品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开一派画风之先,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EN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