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羽因何受到儒释道三教和官方的推崇成为关帝、武圣、财神爷?

“关羽”为何受到儒释道三教的推崇?

对于关羽,我们并不陌生。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是十分熟悉的。就目前汉传佛教寺庙里伽蓝殿内供奉的就是关羽,在香港、广东地区生意人都供奉关羽为财神,另外很多地方都有关帝庙。关羽为什么被中国儒释道三教都遵崇呢?

关羽在孔子创造的儒教里面被誉为“仁、义、礼、智、信”的践行者和化身;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里被尊奉为北极中天紫薇大帝,掌管天地经纬,同时也被炎黄子孙尊奉为武财神;在佛教里被尊奉为佛教龙天护法中的伽蓝菩萨之一。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被潘璋部擒获,被杀于临沮。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关羽如何被儒教尊奉?

由于关羽的品行与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契合,广大民众在精神上迫切需要他,所以同时被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接纳。

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更是极力神化关公,塑造出了一个“浩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澈古今”的道德榜样。神化后的关公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地位显赫,集忠、义、仁、勇等优秀质量于一身,成为万世道德楷模:

【忠】关公为人忠,尤其是忠君。《三国志•关羽传》载:刘备与关公“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刘备)周旋,不避艰险。”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关公、张飞战败失散,为保皇嫂,关公暂时投降。曹操费尽心机,拜关公为前将军、汉寿亭侯,礼之甚厚。但关公却表明“吾极知曹公待吾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最后尽封曹操所赐之物,千里走单骑,护着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回归刘备,并最终为刘备“断首捐躯”,表现出他坚贞不二的忠君思想。

【义】关公与友信,待人以义。义使他桃园三结义以后,对刘备义不负心,重旧主,轻新恩,辞别曹操,跋山涉水去投刘备。义又使他报答曹操知遇之恩,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并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不忘旧情。义还使他战黄忠时,折服黄忠,且在其失利时,予以“义释”。

【仁】关公处世以仁,为人宽宏。在许昌,曹操送他许多金帛美女,并封官加爵,然而关公丝毫不为所动。辞别曹操时,封金挂印一身清白,不贪官高禄厚。关公一生体恤百姓,关心士卒,礼贤下士,常怀一颗仁慈之心。

【勇】关公勇迈绝伦,智勇双全。“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杀文丑”表现出他万人无敌的勇武。战徐州,镇荆州,气吞吴魏。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关公的神威真非凡人所及,匹马斩颜良,河北将士俱丧胆。单刀会鲁肃,江东豪杰尽惊心。刮骨疗毒时,割灸饮酒言笑自若。他威震华夏的赫赫气势,致使曹操决计迁都以避其锐。实乃神威贯古今,不愧为“万世人极”。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关公以他的美德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被后世奉为“仁义礼智信”的化身,逐步走上神坛,成为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并尊的唯一之人。历史上先后有16位帝王为关羽谕旨加封,随着封建帝王从侯至圣的加封,朝廷达官,黎民百姓,无不以神灵膜拜,景仰日深,把关公奉为神,形成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关公崇拜存在的现象,民间为关公建庙,称为关庙、武庙,遍布世界各地,关公成为最受崇拜的神灵。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关羽如何被道教尊奉?

道教是参与关公造神运动最为积极、对神话关公发挥作用最大的宗教,在抬高关公的地位、促进皇家崇奉与普及民间崇拜方面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关公去世后不久的一段时期内,道教就认为他是天界北极紫微宫的朱衣神,尊称他为“翊汉天尊”。

宋元时期,道教迅速发展,社会影响空前巨大。北宋初,太祖、太宗、真宗诸帝秉承了周世宗“灭佛兴道”的余绪,转而向道教寻求庇佑皇权的神灵法宝。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义勇武安王”篇记载:“‘盐池自古生盐,收办宣课。自去岁以来,盐池减水,有亏课程。此系灾变,敢不闻奏。’帝遣使持诏至解州城隍庙祈祷焉。使夜梦一神告曰:‘吾城隍也,盐之患乃蚩尤也。往昔蚩尤与轩辕帝争战,帝杀之于此地盐池之侧,至今尚有近(遗)迹。近闻朝廷创立圣祖殿,蚩尤大怒,攻竭盐池之水。’飒然而觉,得此报应,回奏于帝。帝与群臣议之。王钦若奏曰:‘地神见报,当投祭以祷之。’帝遣吕夷简持诏就盐池祷之。祭毕,是夜梦一神人戎服金甲持剑,怒而言曰:‘吾乃蚩尤神也。奉上帝命来此盐池,于民有功,以国有益。今朝廷崇以轩辕,立庙于天下,吾乃一世之仇也。此上不平,故竭盐池水,朝廷若能除毁轩辕之殿,吾令盐池如故。若不从,竭绝盐池,五谷不收,又使西戎为边境之患。’言讫而去。夷简飒然而觉,(将)其梦中之事回奏于帝。帝亦梦之。王钦若奏曰:‘蚩尤乃邪神也。陛下可遣使信州龙虎山诏张天师,可收复此怪。’帝从之,乃遣使召天师至阙下。帝曰:‘昨因立圣祖轩辕殿致蚩尤怒,涸绝盐池之水,即今之患,召卿断之。’天师奏曰:‘臣举一将最英勇者,蜀关将军也。臣当召之,可讨蚩尤,必成其功。’言讫,师召关将军至矣,现行于帝前。帝云:‘蚩尤竟绝盐池之水。’将军奏曰:‘陛下圣命,敢不从之!臣乞会五岳四渎名山大川所有阴兵,尽往解州,讨此妖鬼。若臣与蚩尤对战,必待七日,方剿除得。伏愿陛下先令解州管内户民,三百里内,尽闭户不出;三百里外,尽示告行人,勿得往来,待七日之期,必成其功,然后开门如往。恐触犯神鬼,多致死亡。’帝从之。关将军乃受命而退。遂下诏,解州居民悉知。忽一日,大风阴暗,白昼如夜,阴云四起,雷奔电走,似有铁马金戈之声,闻空中叫噪。如此五日,方且云收雾散,天晴日朗,盐池水如故,皆关将军力也。其护国祚民如此。”

关公“解池斩蚩尤”的传说使道教更受皇家的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赐修关圣庙,宋徽宗于1104年(崇宁三年),封关公为“崇宁真君”等。

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万历皇帝朱翊钧应解州崇宁宫道士张通源之请,赐解州关帝庙曰“英烈”。至今,山西解州关帝庙内东西两厢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道教宫观。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张通源又奏请将关公晋封为“帝”。万历皇帝遂赐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在正阳门关帝庙举行了为期3天的盛大醮典。仪典上,还请全真道士周庀真等设坛供安,镇静方隅,肃静中外。

经谶、善书进一步提高了关公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关公从此成为“管天地人三才之柄,掌儒释道三教之权,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叠幽丰,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职”(清咸丰《武帝明圣经·圣帝宝诰》)的道教最高神祗。民间影响巨大的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在关公的神光闪耀下,作了辅配。善书、经谶的广泛传播也进一步推进了关公崇拜的民间化、世俗化和普及化。

关羽如何被佛教尊奉?

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儒家思想及道教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渐渐趋于融合,逐步演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在南北朝时逐渐进入兴盛阶段,普及至民间,它融合中国本土多种信仰,形成了浸透着中国文化的中国佛教。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中这样叙述:却说关公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普净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尘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己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马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据《佛祖统纪•智者传》载: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颇,“到荆州,欲创精舍。一日,见关羽神灵告之,愿建寺护持佛法。七日后,师出定,见栋宇焕丽,师领众入室,昼夜演法。一日,神白师:‘弟子获闻出世间法,念求受戒,永为菩提之本。’师即授以五戒,成为佛教的伽蓝护法神。”智者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把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塑像供奉,使关公成为中国本土佛教神明。

就这样,在中国的佛寺中,常以关公为伽蓝菩萨。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道德人物化身关公,又化身为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同是佛教大护法,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蓝菩萨关公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官方信仰推崇

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请参考下表:

中国国家图书馆内的善本部珍藏着一部迄今发现最早的由西方出版的《世界地图册中国新图》,公元1655年,欧洲传教士马丁·马荻尼绘制了一套世界地图,这套地图有个明显的特征,每个国家的地图册上都绘有这个国家代表人物的画像,在其中的中国地图上,欧洲传教士绘制的就是中华武圣——关公。

统管儒道释三教的关圣大帝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在生前的官职是亭侯,是汉代最低一级的爵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其传记在正史《三国志》中不过九百多字,得到的评价也并不算高,然而在他身死后,却步步高升压倒群雄,逐渐成为统管儒、道、释三教,人、鬼、神三界的关圣大帝,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奇迹。

在中国名目繁多的各种本土神祇中,唯有关公信仰圆融了佛、道、儒三教,并覆盖了社会全部阶层,成为传统伦理道德最大的价值符号。

隋朝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

关羽身后的发迹,起源于隋朝。

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也就是关公身死三百多年以后,佛教天台宗的开山之祖,智顗大师来到荆州北部的玉泉山。为了使当时的人们更容易接受佛教这种外来宗教,他将关公点化,皈依佛门。智顗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把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与韦驮菩萨同是佛教大护法,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蓝菩萨关公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宋朝成为义勇武安王

宋徽宗崇宁二年,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用符召请关公杀死了解州盐池里的蛟怪,保护了盐池,于是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由于盐池是宋朝的经济命脉之一,所以关公无形中便成了大宋的经济保护神和财神。此后,关公庙大肆兴起,它的灵验程度也更加广泛传播。甚至传说关公能在各种水旱灾前显灵,旱时降雨,霪雨时祈出太阳。因为这些与老百姓的民生相关,也与朝廷的国运相关,所以到了宋徽宗大观年间,又追封其为武安王,庙号义勇。

宋朝末年,宋徽宗以自己的年号作为封号,以道教的真君作为神职,敕封关公为崇宁真君。然而来自北方的金国军队已兵临城下。北宋朝廷急需一位忠勇的军人榜样作为军神以激励将士勇猛作战。在首都汴梁失守之前,宋徽宗连续三次追封关公。最后一次的封号是义勇武安王,这个王的职位超越了他过去所有的封号。

明代成为中华武圣

到了明代,中国人对关公的崇拜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个时侯《三国演义》已经成书并流传于民间。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关公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威望愈发日益攀升,明朝政府也开始了新一轮加封高潮。万历年间的三次加封,使关公晋升帝位。

《三国演义》已将关公塑造成仁、义、礼、智、信美好品德的完美化身,他因此成为宣扬儒家伦理观念的最佳人选。朝廷加封关公,并不仅仅是顺应民意,也不是关公真的具有什么超凡神力,而是他确实能作为教化百姓的榜样。明朝末年,关公成为武圣,同文圣孔子受世人膜拜。

清代成为财神爷和商人的祖师爷

明清时山西商人富甲天下。晋商们纵横天下,总是把家乡的英雄关公,作为出门在外的保护神。遍布全国的山陕会馆或山西会馆,是他们在外经商的办事处,里面必不可少的建筑就是关庙。因为游走天下闯荡江湖也需要彼此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因此,晋商们就经常仿照“桃园结义”结成异姓兄弟联盟,这也使关公忠诚和义气的美德广为流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晋商富甲天下,其他生意人也纷纷仿效,关公也就成了公认的财神了。

关公除了能够满足保佑平安的愿望外,更具有精神上的凝聚力——商人们游走天下闯荡江湖,需要彼此相互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因此,他们喜欢仿照桃园结义结成异姓兄弟,而关公的忠诚和义气,更成为他们倡导的美德。

商人供奉关公,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倡导诚信守义的职业道德,曾有乾隆时代商人们共同制定的行规保存在石碑上,其中对于欺骗顾客的行为处罚最为严厉,而处罚方式却又十分有趣,那就是罚戏。被判定有欺诈行为的商人,要出钱请戏班来演出,关庙对面就是戏台。

这种处罚,也成为商人们讨好顾客的高招,演出吸引来人群顾客,会馆也就成了一个大集市。晋商的足迹遍布中国,所到之处至少都有一所会馆、一座关庙、一个戏台,将这种义中取利的从商理念传播开来。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更使各地商人相信,关羽,是一位能够保佑财源广进的财富之神。所以后来,市井百业争相供奉关公为本行的开山祖师和保护神。

传播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最佳榜样

关公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深受爱戴,不但在佛教和道教里,身居高位,而且更是传播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最佳榜样。

明末清初,《三国演义》成为了满洲人的政治和军事教科书,关公的作用,在清朝发挥到了极至,甚至被奉为财神,乃至最终至神至圣,万世人极。

清代之前,与关公同为武圣的岳飞地位也很高,岳王庙遍布全国,深受老百姓尊崇与爱戴。众所周知,岳飞抗击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满族人的祖先。因此,在清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对岳飞很不感冒,有关岳飞的《说岳全传》等小说被全面禁毁。满清统治者为了打压岳飞在民间的影响,全力拔高关公形象,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识。

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从清朝中期开始,历任皇帝都对关公推崇倍至。乾隆三十三年,关公被赐封号“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十个字。 此后,一百多年间,历代皇帝屡次加封,光绪五年最后一次加封时,他的封号繁杂而冗长,有二十六个字之多:“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栩赞宣德关圣大帝”。

在清初《三国志演义》的评语中,关公已被崇誉为集儒雅、英灵、神威、义重于一身,“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了。

清末时,天下的关帝庙远远多于孔庙

清末时统计,全国记录在册的关帝庙不下几万座,远远多于孔庙的数量,而他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更是超过了孔子。一时间,“关公庙貌遍天下,五州无处不焚香。”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这幅清代关庙中的对联颇能概括关羽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巨大影响。

成为万世人极、超越国界的神祗

农人,祈求风调雨顺;商贾,祈求财运亨通;百工,祈求从业兴旺;官员,祈求升迁发达;军人,祈求旗开得胜;帝王,祈求江山永固。八方风雨汇一身,关羽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日本横滨关帝庙里供奉的关公

象征千秋忠义的关羽,最终被人们塑造成至神至圣,万世人极的神祗。关羽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中国大陆,在一切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崇拜关公的香火都十分兴旺。据不完全统计,仅台湾岛就有关帝宫庙千余座,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万多座关帝庙宇。关公文化精神财富不仅属中国独有,它是属于世界的,属于全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