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中概股治好了这届年轻人的「暴富梦」

中概股治好了这届年轻人的「暴富梦」

不确定的时代里,年轻人在股市沉浮,试图掌控自己的命运。


作者 | 柳鹏
编辑 | 郑玄

前几天,极客公园把「美股里沉浮的年轻人」这个话题扔到一个日常活跃的炒股微信群时,如同石沉大海。

过了许久,才有人冷不丁地冒了一句:「沉我懂,浮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道出了不少散户的心声,去年春节以来,「一沉到底」是众多美股小散最真实的写照。3 月 3 日到 3 月 15 日,九个交易日里,中概互联 ETF 跌超 25%,恒生科技指数跌超 30%。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百度等一众知名公司纷纷创下历史新低,直到 3 月 16 日之后,才陆续反弹。

我们和几位在美(港)股投资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风格各异,有的是「非常新」的菜鸟,有的持仓五六年。有人偏爱激进冒险,有人则是 old school 风格的拥趸……共同之处也许是,他们被这次动荡震惊了,却依然称自己心态很平静。

炒了 6 年美股的 Alex,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视角,也许可以用来理解这件事:人在极端冲击之下,会产生心理/生理学上的「战逃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有人战斗,有人逃离,更多的人什么也做不了。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两年内第三次爆仓,以后我可能再也不用杠杆了

大神 85 后创业者 互联网员工

两年三次爆仓

我今天看了一下,这是我在富途的 1967 天。在这五年多时间里,我一向是冒险主义者,有过大概三次的爆仓经历,又用了杠杆。

三月这一次中概股暴跌,各方面的数据都反映了它极端的一面,在这个极端里,我用了一点三倍的杠杆,迎来了炒股生涯第三次爆仓。

我在港股腾讯的仓位大概在六成,还有大概两成是中国儒意影业,也就是原来的恒腾。还有一些仓位是阿里、快手以及百度。百度跟快手「打新」时基本被套牢了,中国儒意本来在 2021 年过年的时候赚了挺多的,我就安心放着,结果腰斩,入手的时候十块,现在跌到两块。然后腾讯又是这样极端的情况,剧烈波动中仓位就失控了。

其实我是知道有黑天鹅,但我不知道黑天鹅是一群一群来的:比如我知道说有地缘风险、中美对抗背景这些,也知道市场的风险,但是我不知道像审计底稿、滴滴、反垄断、战争这些突发事件会一连串来。

我跟朋友说,嗨,都是纸面财富,又说哎呀我要省吃俭用了。其实感觉还好,心态没受太大影响,也不是第一次嘛。只是这一次之后,我会给自己一个提醒:绝不允许再爆,事不过三。

中概股治好了这届年轻人的「暴富梦」

至于前两次爆仓,也挺逗的。

2020 年 3 月份,美股破天荒三次熔断,那是我第一次爆仓。在此之前我港美股都的盈利情况都非常好。那一次我印象中损失比较大,当时重仓富途大概 70%,最后我被迫卖掉了一部分去平仓。

当时是真觉得不可思议,闻所未闻,为什么会有这么极端的三次熔断?然后更多的是很遗憾、很懊恼,为什么要被割肉,我其实是在九块多美金的时候就大量建仓买富途,然后到十四块左右的时候,被斩了大概 40%,后面富途也一直涨得很好。好在我的基石投资里富途一直保有,也算挽回了一部分损失。当然也反思,告诉自己投资要有纪律性,但还是不够警醒。

我当时还跟朋友开玩笑说,这辈子开始的短短三十几年真是不断见证历史,哪里晓得后面还有新的历史要刷新。

第二次是因为一个比较极端的策略。2020 年 7 月份我做空了跟谁学,大概是三十块的时候开始建仓做空跟谁学,加杠杆,后面不断加仓。因为我始终没有看明白这家公司,并且在一些基础的调研之后,我也不看好。结果,它最高时涨破了一百美元,然后我就爆仓了,割了大概是 50% 的仓位去平仓。不过后面我也是坚持下来了,所以最后整个教育行业爆雷的时候,我在跟谁学身上还是能赚到一些钱的,但已经不是什么大钱了。

这次我就明白,即便再相信自己的分析判断,也不能和趋势为敌,一个人是战胜不了华尔街的。哪怕最后证明你是对的,你也会付出惨淡代价,你看跟谁学最后不也跌回一两美元了,但当时市场情绪大家都看涨,可能还有大基金在背后做多,你有什么本钱对冲大势?即便 Bill Hwang 百亿美金体量的机构也会爆仓对吧,市场会给你狠狠的耳光。

回想起来还是因为我性格也比较激进,所谓的纪律性,我在第二次爆仓时也没有严格遵守。前面我说自己是乐观的冒险主义者,别人可能承受 20% 亏损就已经受不了但我的容忍度甚至能到 80%。但是,明明是可以止损的,从策略上就应该先平仓一部分,后续观望再进行仓位调整,可我就是「从一而终」遇到极端情况就爆仓了。

复盘时偶尔也会写一写自己的心得,就会觉得当时,唉……真就是为自己的傲慢买单。


早几年炒股太赚钱,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

往前追溯几年,则是另外一种相反的「风景」,市场向好的趋势非常明显,然后牛市个个是股神。

互联网中概股涨得都很不错,按时间加权的话我的复合收益率应该能到百分之三百,非常非常可观。再往前,2015 年可是 A 股牛市,我当时大概是 30 万人民币的本金,最高有 180 万左右,跌到 160 万我就全部清仓出来了,这笔钱成了我之后股市里的一些补充弹药。

一个特别戏剧性的事情是,就因为二级市场收益率太好了,以至于我错过了在广州(注:「大神」是广州人)买房上车的最好时机,直到 2017 年年底房价猛涨上来我才补了票。也算是亏了,当时看中的一个小区的房子,年初没买,到了年底价格基本就 double 了。

当然我也不是太 care,我不是一定要有房子才有安全感的人,反而比较喜欢新鲜感,这几年在我在河内生活过,在新加坡生活过,回到上海呆过两年,在广州也生活了很长时间,又来到了北京。

我本科是学经济的,2011 年毕业,做了两年的管理咨询研究,自 2013 年初进入互联网之后就一直都在这个行业,所谓的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都经历了。

当时正好是创业大潮,创业大街随便哪个咖啡馆都能遇到一堆创业者和投资人。我们当时做了一款陌生人社交软件,把陌陌当竞品,当然比较遗憾,拿了 A 轮融资后面就死掉了。不过这次创业经历让我对投资、期权啊等等有了认知,后来进入互联网大厂,等于是一边学习一边成长,总结一些自己的投资理念,慢慢也小范围的去买项目,玩模拟盘,逐渐成为茫茫股海中的一员。

我自己的策略就是价值投资加打游击战,我会有几只股票作为基石投资,在一个周期内基本不去动它,然后高成长股,也会追一些热点投机,比如新能源起来了,我也要去凑一下热闹。基本上仓位都是80%、90%,其实(股票)仓位太满这是不对的,比较激进。

我只买我看得懂的行业跟公司,然后会去做自己的投研分析,基本面的商业模式、用户数据,未来整个行业前景等等,然后结合自己的一些认知在数据基础上做一些分析判断。

有一只股票的操作真就是让我感觉蛮爽的:荔枝 fm,我在做空它的时候赚得盆满钵满。我在它他 7 块多美金建仓做空,10 块、14 块不断加仓,中间也有一些反弹,但是我坚持下来没有出,然后在它一块四美金的时候给卖了,大概回报十几万美金应该是有的。这一笔让我很爽的原因是不仅是挣了钱,而且还完全验证我之前对它的基本面分析。

另外一次很刺激,就是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价格把 TME(腾讯音乐)的股票卖掉,我幸运地在 30—32 美金股价高峰时抛售了大量 TME,帮我平掉之前的爆仓,回了挺一大波血。回过头一看,去年 Bill Hwang 爆仓的时候持有不少 TME,算是劫后余生了一把,惊心动魄。

中概股治好了这届年轻人的「暴富梦」


价值投资?本质还是要有够多的钱

我经常自己复盘,最好的时候没有觉得自己是股神,最坏的时候也没有心态爆炸。讲白了,我亏损了账面应该还有七位数人民币,哪怕全归零也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太大影响。

这些钱总体来说就是投资的钱,我是比较激进,我为自己的认知交学费,但我拎得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不会去押房子啊什么的,这是原则。同时我更坚信了自己对基本面的分析比较扎实,无论富途、腾讯音乐或者跟谁学,结果都证明了我的判断。

最近看了一个专业投资人的观点,很认同:短期肯定是乐观的,中期是悲观的,然后长期也是乐观的。

短期乐观在于股票已经跌了 70%、80%,甚至 90%,肯定会有一个短期反弹,这是正常的市场周期;中期还有很多潜在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我中期不太会再去买中概股,如果情况没有好转,可能会在未来合适的时机把中概股都处理掉;那长期所谓五年、十年,我觉得那中国还是一定会有一些好公司跑出来的。

以后可能也不会再用杠杆了,用期权来代替杠杆吧,我对杠杆的风险确实没有足够的认知。讲真的,如果前几年完全没有用杠杆,我现在应该也能赚很多。不用杠杆,腾讯跌到两百、一百我都不 care,账面盈余而已。但是你用了杠杆之后,极端情况下就是双重冲击,不是想躺平就能躺平的。

最后说回到价值投资这个事情。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迷信价值投资嘛,搞得都像巴菲特、段永平一样(段永平这次在腾讯也会损失挺多嘛)。但是,价值投资真的不是适合每一个人,尤其是散户,你看鼓吹价值投资的可能本来就是专业投资人,或者背后有大机构,他们的资金比我们这种散户要多很多。

投资的本质是钱,价值投资的本质是要有足够多的钱。就像段永平说的,有钱可以不断在低价的时候加仓。互联网记者不是都很喜欢写投资人穿越周期嘛,钱不够你是穿越不了周期的。


十年后,炒股版本的我肯定会更好

Evy 95 后海外互联网大厂员工

挣钱真容易,我太聪明了

去年二月份,我还觉得自己很聪明——开始炒股不久就涨了百分之五十,赚钱可真容易。很快,瀑布直下的时候我发现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看来,还是太年轻了,上涨的顶峰前进入,然后是漫长的下坡路。

我是一个非常新的新手,去年一二月份快手不是要上市吗,为了打新就急急忙开了户。结果,钱是成功转进去了,签却没中。我不太了解港股的大部分公司,索性就把账户里的钱都兑换成美元买美股,大概十几万人民币,本身自己在互联网工作,美股的科技公司我还是相对来说了解一些。

苹果、Facebook、腾讯、台积电等这几家基本面好,稳定性高,另外我重仓了比较了解的高成长股,比如游戏开发引擎工具 Unity,可能不是那么知名,但他们占游戏开发引擎市场百分之六七十的份额,营收也不错。

我经常看科技公司的报道,包括相关书籍,还有硅谷一些公司的创业经历,刚开始进股市的时候我就在看霍华德·马克思写的《投资最重要的事》,也看了巴菲特的一些投资理念,所以就比较倾向长期价值投资。

具体策略?严格来说其实是没有策略。我很少研究 K 线之类的,会看一下财报吧,买蔚来的时候会看一下财报,腾讯没看,众所周知是个好标的嘛,价位低的时候就买一点。买比亚迪是因为巴菲特买了,跟风。

一开始,我感觉有点像玩游戏,在模拟盘上低买高卖,有一种快感。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表现最好的投资者每年均值回归后的收益,也就是 10%——15% 之间。我当时是觉得怎么可能才这么少?那怎么赚钱?

所以那段时间非常急功近利,买别人推荐的 any stock,另外持仓的整体风险也比较高,因为重仓的都是成长股——本来其实也没有特别重,但后来买的中概股全跌没了,我就看着其他股票的仓位占比越来越高,现在已经超过了70%。

现在经过这一轮大跌,我发现 10%-15% 真的是一个长期总结下来规律,你不是超人,不可能超出这个区间太多。

我是亏了,但也变得更强了

朋友说中概那几天很惨,我当时没太注意。刚看了一下,亏损 47%,确实挺多,还真可能是我入市以来跌得最多的。

雾芯科技跌得最狠,我买的时候 20 多块,最高涨了是 20%——30%,结果电子烟政策出台之后,股价就跟瀑布一样,现在两块美金不到了。我之前卖了一些,还剩了一点,因为我很怕卖出之后,它的股价又回去了。

我其实挺想在逢低的时候买入,但是仓位实在太重了,也不知道后面还会不会继续跌,所以没操作。第二天股市就反弹了起来,我后悔了。

最近有一次比较惊险,当时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 APP 被封杀,其中一家当天跌了百分之八十九,我查了一下它在当地的营收,很少,应该影响不大,就抄底了,之后涨了不少。发财报之前,我又向业内朋友打听了一下大概数据,可能低于预期,我就就抛售了一些,财报发了之后,果然股价大跌,侥幸逃过一劫算是。

股市很多哲学其实跟人生非常的相似,你越是深入挖掘研究,你会发现其实它可以印证你人生中发生的很多事情,然后学会用长远目光来看待一些事情。

我看了一下自己写的心得,从投资中学到的是,一方面之前我经验少,比较浮躁没耐心,太过追求短期的收益;还有就是缺乏一个全局观,聚焦局部(公司基本面)而忽略了有一些宏观因素,比如国际、政治等宏观风险。

这几个道理不用炒股也能懂?我不觉得。你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别人的经验,但自己没有经历过的话——比如你没有经历过亏损比较多的情况,永远也体会不到这个市场的波动是什么样子的——可能就没有那么深刻的领悟。

中概股治好了这届年轻人的「暴富梦」


现在踩坑总比三四十岁后踩坑好

我朋友说我「稳如老狗」,因为我做事情很少犹豫不决。

但有时候确实会手痒控制不住,比如说涨得太多或者跌得太狠的时候会想要进行一些微操作,有时候会忍不住在一个不是很好的价位时买入,容易被加密货币等风险非常高的项目吸引……满足我的,可能就是那种快感。

之前我就是被想赚快钱这种心态蒙蔽了双眼,不够沉下心来,现在对市场有了敬畏之心,以后就不会那么草率了。我想以后自己会在心态上更成熟,加仓的时候保持耐心,不然等不到我心目中理想的价位。短线操作的时候控制自己的节奏,只能允许在某一家公司最多两家公司上做一些操作。

当然,如果我不去做这些尝试,也不会亏这么多钱,但我以后有可能还是会出现这种问题。就是这个坑迟早是会踩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早踩了这个坑,以后就大概明白哪些东西是不能碰的。

比起那些知名投资人,那种亏了八位数的,我觉得自己还好。把钱全放进去还能限制自己消费大手大脚,反正我是觉得,刚进入市场的时候是会亏一笔钱,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教训。

我可能在早期用相对大比例的钱,比如说我亏了百分之五六十,来获得这个教训,总比我三十多岁或者四十多岁,再做出一个错误的决策,然后再亏了几十万要好得多。越早开始做这件事情,你经历这个市场的时间越长,你的决策能力越能得到锻炼。至于钱,以后迟早会赚回来的。

总之,我觉得自己太年轻了,然后进入市场的时间太短了。很少有人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做很正确的决定。但十年之后,炒股版本的我一定比不炒股的版本的我厉害,过得更好,我有信心。


躺平真的很重要

文泽 34 岁 媒体人

一天浮亏 40 多万

3 月 14 日那次中概股大跌,好多人说什么血雨腥风,我也亏了六七万美金吧,换算成人民币 40 多万,虽然有点出乎意料,但我内心已经泛不起什么波澜——跌「麻」了,我也躺平了。

其实早在去年二月份开始,中概股基本就一路在跌,我大部分亏损都发生在这一年多里。

我印象很深,二月份美债持续走高引发整个美股暴跌,那一个晚上我亏了 30 万元,当时一瞬间是心疼,同时也有一点得意忘形,觉得没关系,之前也有第二天又涨回来的情况,这次也没什么不同。

之后又连着跌了几天,我开始有点担心,再接着跌,账户已经大幅缩水了,一下子十几万美元没有了,又变成了另一种心态——不甘心。我想就干脆拿着呗,毕竟大家都说美股过去十年一直在涨。但我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买的主要是中概股,面临的政策、市场环境和美国公司有很大的不一样,它只是在美国上市而已。

结果显而易见,再也没回去过,那就是一个顶点。回头想想,其实当时雪球已经有人在发出警告了,但你依然会被那种赚钱效应迷惑。

中间其实还有一波急跌,应该是去年秋天,我当时有一些动摇,直接清仓了。本来不炒了,当时想买房子,后来就跟媳妇商量一下,她问我长期看呢,我说长期看好,大概五年十年没问题,还是一种很好的增值方式。她说那就放那吧,反正用不着,后来我们买房子也没有用这个钱。

清仓没几天,又重新进去,你让我现在选的话,我肯定不进了对吧。我改了一下策略,谷歌亚马逊这些还是很稳的,就把大的仓位都买到了美国公司,英伟达、特斯拉、微软都买了一些,占了大概 70%。中概股也没有放弃,用剩下份额配置,主要还是抱有那么一丝希望,一是感觉公司确实不错,在这个价位上也很低估,带有一种抄底的心态吧;另外我认为一旦就是中美关系缓和政策变动,打压估值因素就消失掉了,这些股票股价还会涨起来的。

可还是一直跌,一直到今年 3 月出现这一波大跌之后金融委开会(3 月 16 日国务院金融委开会研究当前形势,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以后才出现一个明显的反弹,即便如此相比顶峰我还是亏了百分之六十。

到现在为止,我在腾讯身上亏得最多,十几万港币。账户最多的时候我有 30 多万美元,清仓的时候还剩了 22 万左右,重新进去之后又是一路跌,前段时间只剩七万多美元,3 月中旬之后稍微涨了点,现在手里还有大约 12 万美元。

经过这一年了,我的心理建设已经做得很好,看淡了很多,就是提醒自己无所谓了,反正第一到现在还是盈利的,第二哪怕亏了,就是再跌再跌回二三十万(人民币),也就等于坐了个过山车而已嘛,也没什么损失,所以我就躺平吧。

中概股治好了这届年轻人的「暴富梦」


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账户

我 2016 年开始买 A 股,经常在雪球上浏览市场资讯和一些讨论。2020 年初疫情,美股雪崩后美联储救市,应该是从三、四月份开始反弹。我预测这是一个明显的机会,刚好当时有一笔钱也用不到,六七月份就和朋友一起进去了。我拿了大概四万美金,他占了少量一部分,到第二年二月,一直都在挣钱,收益好几倍。

我买股票比较看重公司管理水平现代化,如果管理层有造假历史,喜欢开炮吹牛,我是一概不考虑的。我自己在媒体嘛,对很多公司的高层有一些深入的了解,也经常关注他们的采访报道。

中概股当时持仓是贝壳,然后是富途,贝壳是主要仓位,占了我大概百分之六七十的仓位。港股里腾讯我也买了,还买了一些京东。我当时的策略是,不了解的公司不碰,能看得到他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我就去买。

挣得最多的还是贝壳,刚上市我就买了,然后它涨到了七十多美金,我在高点清仓了一部分,后来它开始回落到五十多,后来贝壳管理层出了特别大的变动(贝壳创始人左辉去世),我判断是个很大的风险,就全清了。如果我现在拿着,可能我的账户也早就没剩几毛钱了,也是很惊险。

第二是富途,也是进得比较早,印象中我第一次买的时候 40 多美元,后来跌到 30 多美元,我认为前景很好又加仓了,可能也是运气好,没多久它就开始狂涨,两个月翻到了 200 美元,赚了不少。后来也在 180 美元左右的时候把大部分清仓了。

其实大涨也就那半年多,主旋律是之后的跌。去年二月份美股拉低,本土公司特别是那些大型科技公司,像谷歌、微软很快又起来了,很稳。但中概股没有这样的好运气,那波跌了以后,叠加了国内的政策、中美冲突的背景,一波接一波把中概股按下去:基本上稍一抬头一个下跌,稍一抬头一个下跌,持续一年了,拉一下 K 线就都能看到,即便保持比较好的,像腾讯、京东也腰斩百分之五十,拼多多、贝壳这些都跌了百分之八九十了。

刚开始赚钱的时候,我会把很多精力放在上面,每天晚上盯两个小时盘再睡觉,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就先看看自己股票跌了还是涨了,心情也会因此波动。现在不会再出现这样的状况了,困了我就睡。前段时间一度跌到账户只有七万多美元,我也没有很担心,甚至还加了一点仓。反正这笔钱现在也用不到,放个五年十年的,就是以后再说呗。

但总体来说到现在没有亏吧,相比入市的资金,即便我现在相比最高点跌了 60%,还是赚了三倍。

正确的炒股操作,是反人性的

股市里是没有「绝世武功」的,我自己的感悟是,股市操作是逆人性的:大部分人都是涨时愿意进,跌时疯狂逃,正确的操作应该反过来。但这个决策是违反你的本性的,操作起来会非常非常难受。

每天赚钱的时候你会觉得炒股好简单,好像点谁谁就涨,巴菲特也就一年百分之二十,也太弱了吧,我一年都赚六七倍。经历过这样一轮大动荡之后,你会理解就是就为什么巴菲特特别牛,还是那句老话:挣得多的人遍地都是,但是活得久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你会对这个事情有敬畏之心,投资时会更谨慎,仓位更分散。说实话现在中概股有反弹,但我还是不太放心,如果接下来没有进一步利好的话,我会再把中概股的仓位再降低一点。

另外一个就是你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比如我一直很控制杠杆率,最高的杠杆不超过百分之三四十。加杠杆,特别在赚钱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戒心在一点点消失掉,钱是白来的。一睁眼账户多了十万,再一睁眼账户多了二十万,你感觉哎你上班干啥呀?再过几个月财务自由了呀。

我认识周围有人,说涨那么高加一倍没关系,只要不腰斩账户就是安全的。但实际上你看中概股那么多大型公司,不只是腰斩啊,百分之八十都跌没了,对吧?你很难想象,但是他真的就发生了。我去年还在雪球看到很过一个极端案例,一个人就因为杠杆,从盈利三千多万到一毛钱不剩。

再说一个很重要的体会,不要拿自己重要的钱去投,你的心态会异化,你的操作会走形的。我会首先保证家里必要开销、每个人重要的保险等,这些都配置齐了富余下来的钱才会拿去买股票。股票账户里的数字再高,只要没到变现那一天,都是纸面财富。


赌场永远开门,不用一晚押完注

Alex 上海 90 后 互联网相关行业工作

互联网人中少见的「老派」投资者

国内的人成为美股投资者,大致有三种契机:

第一种,A 股大动荡,或者说人民币货币动荡(这个契机近年来越来越少),就有人谈资产优化配置的问题,落下来基本上高端一点就是国外买房,低端点的买股;

第二种是重要的中概股公司上市了,带动很多人成为股东,比如他的员工、投资人和他们的周围的朋友家人;

第三种,重要的头部非中国公司暴涨,最典型的是苹果,吸引越来越多人成为投资者。

哦,可能还有第四种:早几年币圈的造富运动。

根据这几种契机,近五年来入场美股投资者,你也大概能分出三代,他们有着不同的心态:最早资产配置型的,可能在意整体的平衡而不是阶段性涨跌;中间第二代这一批是大头,绝大部分是互联网从业者,对中国中国互联网有强大信心;2019 年之后入场的,交易属性多一些,我来赚钱,至于是在腾讯身上赚还是苹果身上赚,不那么重要。难听点说就没有信仰,说好听点就没有执念。这里不是褒贬,是客观存在。

你再过头看看另一条线:从 2016 年到 2020 年,特别是 2018 年,中概股加速在美上市,大体是上升趋势,当然中间也有波折,可能两年三年一次,结果基本都是积极回升,所以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把仓位压在中国互联网上,包括欧美投资人。

一个以信心为主的群体(不论是信仰还是投机)碰上一条不断攀升的的曲线,造就了过去几年极高的一致性预期:中国互联网不仅在改变中国,还在改变全世界,只有短期困难,没有长远问题。而当剧烈波动来临时,短时间内大家是无法消化的。

我应该会贡献一个特别不一样的样本。

我在 2015 年、2016 年就开始投资美股了,最直接契机就是做一些资产分散配置。我算是偏 old school 一些,一直以来都会持有一些可能新一代投资人根本就不会看的东西,比如说稳定分红的游戏,包括我还差几年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十年股东了。我的配置也不太会频繁变动,调仓非常缓慢,中概股占比并不大。因为很多公司我也看不懂它的价值。当然,我本身在互联网,真真假假都会听到一些业内消息,肯定有机会主动避开一些名字。

从结果来论的话,虽然我说自己分散投资,长期持有,看起来很 old school,实际赚得最多的还是来自几笔非常冒险的期权投资。但持有体验上最好的,还是是伯克希尔——它不会是那种一觉醒来发现估值刷了五倍的公司,也不太会是那种连续跌一年然后腰斩再腰斩的公司——你真的不用担心它。

诸公日哭夜哭,能哭死董卓否

当然,今年这次冲击或许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如果往上追,原因很多了,宏观和局部,长期和短期,全都混在了一起。

我知道是有很多朋友 3 月 10 日那天把「信仰仓」都斩仓掉了,就是那些信誓旦旦说我要传给下一代的股票。当然也有一些同行艺高人胆大选择做空,但这种操作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做出来,但实际上很难,真的很难,然后他们在之后几天短暂的反弹里也损失惨淡。

如果用宏观分析角度来看,这种属于系统局的东西,说实话可能很难逃掉。因为那一刻是没办法思考的,就是你在赌场里是很难正常面思考的,干脆就别去想了。类似的事情,其实在美国已经预演过一次了,比如 GameStop 散户轧空事件。之前大家还是隔岸观火,谁也没想到这些事情其实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人在巨大的冲击之下就会引发「战逃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你要么迎战要么逃亡,要么吓傻了,既不战也不逃。

像我这种,本质上并不在意涨跌的,配置的意图会多一些,更多追求的是大类之间的平衡。虽然跌了,但我配置的目的还在,我依然实现了资产分散,保证了整个盘子的稳定,心态上就不会去计算短期内的得失。

所以那几天我比较平静了,开盘看了一下情况,知道宏观趋势很惨就够了。然后,该玩游戏玩游戏,该睡觉睡觉,没有非常强烈的波动。不夸张地说,我近一年来第一次打开持仓,可能就是大概十五分钟前,就看了一眼大概情况,还行,比我想得要好,稍微回来一点。

那些进入时间比较短的,第三代投资者吧,他们也会发现,更自由的交易不一定是保护他们的,好多人觉得小池塘扑腾没意思,我要去汪洋里玩,结果发现汪洋不是跟你闹着玩的。

最痛苦的可能是第二代投资者,就是互联网信仰者,在这个行业付出过青春也取得过荣光,这一次身心俱疲,钱亏了成就感也没了,可能行业也快没了,大部分人会选择躺平。

躺平也分主动和被动。主动躺,就是我知道在跌,也知道跌得很厉害,仔细权衡了之后发现最好的结果就是不操作,这是个策略;第二类就是我无法思考,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我并不是认为躺平是最好的选择,但我没有别的选择。还是那句老话嘛,诸公日哭夜哭,能哭死董卓否?

这个赌场每天都开门,玩大玩小都随意,不是所有的赌注要一天下完。美国资本市场运行了将近200 年,指望揣着三瓜两枣和加在一起也不超过五年的投资经验,跑到人家桌上每把都开皇家同花顺,明显不是个正常的想法。

闪电劈下来的日子,未来肯定还会发生

我知道这次动荡之后,很多人都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和动摇,其实也很正常,我也是相关行业从业者,也有这样的迷思时刻: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投资人记得一个产品叫「升级基金套利」,2015 年它是一个很热门的品种,我当时仔细研究了交易的策略、规定,还有包括品种的构成,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它下跌,那么我持有的分级 A 会获得更多的收益,大盘跌得越凶,当天我的收入会更高,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买入了分级 A,结果当天连分级 A 都跌停了。我真的是在最后交易的那几个小时里,一直不停问我自己,是不是算错了,是不是哪里没有算到……直到第四天开盘,账面浮盈超过 40%,但哪怕在那一刻,你都会怀疑自己。

其实大可不必,股市评价体系是单一直接的,就是市场的表现。很多人对互联网的所谓信仰,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市场反馈,这其实应该叫股价的信仰。包括在两年前、三年前,大家对投资教育的狂热,大家会觉得说我投资是对的,然后才会衍生出一些解读,比如说我促进了教育民主化等,其实都不是关键。还有一点不要忘了,股市如同钟摆,上下起伏才是常态,而且他会一直这样下去。

好就好在赌徒是没有长信的,跌三天大家会绝望,涨三天大家就会狂热。

所以最后说一个很感性的故事吧,姑且算作结尾:有一次加菲猫走失了,然后误打误撞被一家宠物店收养,在宠物店里吃得好住得也好,生活都不错。但它的主人老姜(John)一直没来找它,它也一直没有找到老姜,本来日子就过下去。

直到有一天圣诞节,老姜走进了一家宠物店,老板上前询问需要买宠物吗,他看见了加菲猫,意外之喜,二话不说就把加菲猫带回去了,然后重新过了一个圣诞节。本来是很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情,但故事的最后,加菲猫回过头来对着镜头说,作为一只聪明的猫,我绝对不会问老姜为什么那天要去宠物店。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因为像这样闪电劈下来的日子,未来肯定还会发生,关键是之后怎么办。所以就不要问那天为什么你进了宠物店,而是想想看你离开的时候,手里有什么东西。


注:应当事人要求,文中大神、Alex、Evy、文泽均为化名。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上一篇新闻

如何带心爱的宠物出境和回国?符合新规要求可免隔离直接回国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机场不愧是花园机场,到达马代velassaru岛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