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1日 星期六

“数字经济第一城”缘何发力制造业

“杭州要不要制造业?”

“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杭州经济的顶梁柱。制造业发展得好,杭州经济就会根深叶茂;制造业不景气,杭州经济就会步履艰难。”

近日,一场杭州市委、市政府四套班子参加的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上,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杭州要补齐制造业短板。

头顶“数字经济第一城”光环的杭州,为何在此时重提制造、重视制造?对于产业结构为“三二一”的中心城市而言,发展制造业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杭州的思考与领悟。

尴尬

制造业增速放缓成杭州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短板

看着8英寸大硅片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杭州一家半导体公司负责人的心踏实了。再过几个月,12英寸的大硅片也将进入量产阶段,一切渐入佳境。

回想起数年前,为了项目落地,他和团队几乎访遍杭州各个县(市、区)。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内,这个制造项目在杭州无处可落。

硅片的窘境,映射出杭州制造业面临的尴尬。在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杭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曾无奈感慨:制造业项目在杭州很难落地。

那么,杭州市的制造业发展现状究竟如何?“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上,杭州市委负责人用一组组数据,立体展现了当下杭州制造业的方位和处境。

标兵渐远,追兵赶超。2018年,杭州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05亿元,仅为深圳的37%、广州的55%。2010年,杭州市工业增加值比成都、武汉高出500亿元左右。到2018年,这一数据已比成都、武汉分别少了1500亿元和900亿元左右,8年时间被赶超了2000亿元和1400亿元,杭州市生产总值也随之被两地赶超。紧随其后的南京,2010年时生产总值与杭州相差近1000亿元,而去年仅相差不到700亿元,靠的正是工业增加值的赶超,其工业增加值从与杭州相差500亿元,已追赶到仅相差100亿元。

总量不足,增速放缓。“制造业增速放缓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短板。”杭州市委负责人在大会上直言不讳。数据显示,最近5年,杭州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9%、5.4%、5.6%、7.0%和6.3%,除2014年外均低于生产总值增速。2018年全市制造业36个门类中,14个出现负增长。今年以来,杭州市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有4个月跌破“荣枯线”。

投资下滑,后劲乏力。杭州市的工业投资规模从2014年的913亿元减少到2018年的566亿元,投资增速从2014年增长0.3%转为2018年下降11.3%,今年上半年继续下降9.5%。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18.4%一路缩小到9.6%。近5年全市计划总投资规模超50亿元的工业项目仅5个,相比于武汉、南京等动辄数百亿的工业大项目,规模差距较大。

资源供给,明显不足。近10年来,杭州主城区公开出让住宅用地21566亩,出让工业用地仅8478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特别是近3年,杭州市住宅用地出让6175亩,而工业用地出让仅为1455亩,不到前者的1/4。

“忆往昔,杭州的轻工业曾是那么兴旺,空调厂、电扇厂、自行车厂、电表厂、杭丝联、浙麻、杭一棉、杭二棉、新华造纸厂、杭州食品厂等轻工业各门类工厂几乎都有,而且业绩都不凡,在全国亦小有名气,但这些年几乎都看不到、听不到了。”大会现场,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在发言中不无感伤地回忆。

昔日,制造业在杭州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如今,制造业成为制约杭州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企业家感伤的背后,是更多人的困惑与纠结:杭州要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杭州还要不要发展制造业?制造业资产重、回报慢,还有环保、土地等各种限制,像杭州这样的中心城市如果还把制造业放在重要位置,会不会阻碍杭州的发展?

庆幸的是,杭州及时捕捉到了这些发展中的困惑,并予以强有力的回应——动员大会当天,杭州发布了“新制造业计划”,表明态度:即使到了后工业化阶段和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仍然要继续发展,服务业和数字经济比重上升是随着制造业发展而自然演进的,不是因为制造业衰退而造成的。

“杭州作为一座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决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杭州市委负责人明确表示。

决心

让制造业企业在杭州有舞台、有地位、有奔头

一旦制造业出现衰退,其他所有产业都将难以持续,这是经济发展的铁律。看清了这一点,坚决打赢制造业的翻身仗,这一次,杭州真的下了决心。

当前,杭州市制定的《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制造业计划”),已完成公开意见征求,将在广泛吸纳市民和企业家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发布。

“新制造业计划”对涉及支持制造业的27个产业政策文件进行了系统梳理、优化整合,既吸收了已有政策中含金量较高的条款,又对部分实施效果好的条款作了加强,让政策更聚焦、更精准、更有力。同时,对以往政策涉及的86个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整合,每年将安排50亿元用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瞄准制造业企业土地供应不足的现实,杭州“新制造业计划”中强化了土地保障。土地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这些年来,杭州许多制造业企业和项目之所以外流,一个重要原因是拿不到土地、找不到空间。在这次大会上杭州市提出,每年新出让的工业用地占年度出让土地的比例不低于30%,每年盘活的低效用地优先支持制造业发展。同时,更要控制工业地价,按照不高于长三角同类城市标准实行动态管控,尽可能降低制造业企业用地成本。

同时,鼓励制造业企业走创新驱动之路,“对经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市本级财政分别给予1亿元和1500万元资助。”此外,还有诸如人才、金融等多方面的实招、硬招。

为了与制造企业心连心,此次杭州市还从各部门选派出得力之人作为“政府事务代表”,直接对接企业、服务企业。

“2002年,‘工业立市’让我对杭州满怀期望;2019年,‘新制造业计划’再次令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市绽放明日之光。”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满怀感情地说。

再提制造,重新燃起的不仅仅是经济观察者的希望,更是给杭州的制造业企业家们吃下定心丸。

制造业企业是坚守制造的核心,让制造业企业在杭州有舞台、有地位、有奔头,杭州制造业才有劲头。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深感振奋:“制造业不仅是城市的基础,更是经济的脊梁,杭州提出打造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是积极的、正确的发展路径。” 他还说,“杭州发布‘新制造业计划’,让我们有更强信心修炼内功,继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努力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巨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仇建平则表示,制造业是国家强大的根本;制造业强大,国家才能强大。“杭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提出了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战略,近期又出台了很多有利于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给我们制造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同样大受鼓舞的宗庆后甚至振臂高呼:“让我们杭州的企业有钱的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实现专业化协作,发展1~2个高新技术的核心产业,为杭州的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为自己的家乡发展作出新贡献!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名副其实的杭州人!”

考验

地方政府对发展制造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发展传统制造业很寂寞,这些年很多企业纷纷转型热门行业,赚快钱,我们坚持下来了,做好了主业。”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蒋毅,说出了很多制造企业的心声。

“板凳需坐十年冷”,这是制造业企业的真实写照。因此,对发展制造业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是地方政府必做的一道选择题。

梳理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历程,有学者曾发现,发达国家二产比重一般在较高水平上保持20年以上,浙江二产比重在50%的高水平保持了19年。或许因为所处发展时代不同,有后发优势的因素,但是打牢制造业基础这个过程不可轻松逾越,是不争的事实。

大家熟知的新加坡,除了旅游业发达,它的制造业实力也不容小觑。尽管地域小,发展制造业看似先天不足,但新加坡一直致力于发展制造业。久久为功,如今的新加坡,制造业占GDP比重为25%,并形成了电子、化工、生物医疗等几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如世界上10%的芯片在新加坡组装或测试,世界排名前十的药物中60%在新加坡生产。因为制造业的厚实基础,使新加坡迎头赶上,迅速崛起。

事实证明,往往制造业根基深厚,增长后劲更足,抵御风险能力也更强。而国家、区域、城市之间,实力比拼的关键就在于制造业。

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当今世界,无论是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还是英国的“现代工业战略”、日本的“再兴战略”,发达国家都把制造业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也纷纷加大制造业发展力度,开展前瞻性布局,争夺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现在导向转变了,从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实体经济,实施意见中很多政策,跟我们的发展吻合,比如质量奖、税收、人才等各个方面,我们都能获得。”蒋毅说。

对于杭州而言,要发展制造业毋庸置疑。不过,在当前的发展基点上,杭州要发展怎样的制造业,这个答题必须得答好。

杭州的答案是:“新制造业计划”,要推进制造业全面优化升级,实现新旧融合、动能接续;是实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个引擎一起转”,为杭州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支撑。

选对了方向,踏稳了步伐,制造业没有过时,而且永远不会过时。我们期待,已经插上数字经济翅膀的杭州,会有一副更过硬的制造业“身板”。

上一篇新闻

你不可不知道的新加坡春节

下一篇新闻

加码跨境电商 大龙网参与国际贸易区块链项目SilkChain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