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国内外城市不断来“取经”,为何学习深圳成为潮流

国内外城市不断来“取经”,为何学习深圳成为潮流

之特区40 见圳成长

1980年,人们在蛇口工业区竖起“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标语牌,意欲学习香港模式的时候,从没想过在40年后,“学深圳,赶深圳”的标语牌也会在其他城市竖起,学习深圳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

如今,深圳成为国内其他城市学习追赶的对象,深圳的发展模式甚至输出到国外。“谁是下一个深圳”“国际上谁在造深圳”的话题定期都要被拿出来热炒,这背后既是对深圳的肯定,亦是对深圳寄予更高的厚望,希望她成为影响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全球顶级城市。

国内外城市不断来“取经”,为何学习深圳成为潮流

腾讯滨海大厦。腾讯是深圳高新科技发展的一道缩影,高新科技产业这些年一路稳步增长。南方日报供图

国内外城市不断来“取经”,为何学习深圳成为潮流

南山区高起点建设深圳湾CBD,争当粤港澳大湾区总部经济中心。这是南山后海中心区。南方日报供图

全面对标学习的“深圳粉丝”们

谁是下一个深圳?青岛、东莞、苏州还是武汉?

国内的城市,渴望成为下一个深圳,渴望成为下一个奇迹。每当有城市崛起,总要被拿来与深圳相比较,还有更多城市是主动来学习深圳的发展经验,学习代表对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以及经济运行原则和运行方式的这种模式,从而找到成功的密码。

近些年来,最渴望成为“下一个深圳”的国内城市,要首推青岛。2019年5月,青岛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抵达深圳。2019年8月,青岛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专题培训正式开班,同年4月15日,青岛第三批150名干部抵达深圳,开启100天体悟实训。今年8月12日,青岛市第四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又再次集结准备赴深。

一批批干部来深学习,背后是青岛下的决心,学营商环境,学产业规划,学科技创新,用青岛官员的话说,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体悟深圳城市发展背后的内在逻辑”。同时,青岛还将市南区对标深圳市福田区,市北区对标深圳市罗湖区,城阳区和即墨区对标深圳市南山区,崂山区对标深圳市龙华区……可以说是从内到外,从规划到肌理全方位学习。

从经济产量上来看,是青岛把目光对准深圳的外在原因,另外同样是滨海城市,青岛在构建产业体系上和深圳有类似的地方。而分析内在原因,要和近些年山东省努力追赶广东、江苏的步伐,以及青岛需要突破自身天花板有一定关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也指出:“青岛要做山东这个高地中的高地,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同样是副省级城市,对标深圳的青岛,看上去像是深圳的“头号粉丝”,来寻找“偶像”的城市内生动力,从“深圳经验”中获得转型升级的机遇钥匙。相应的,深圳也并没有让青岛失望,不仅倾囊相授政府管理经验,而且民间已有不少项目计划到青岛投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学习和对标,也快速帮助城市找到自身定位,有“样板”更容易找到方向。

目标“下一个深圳”,谁主沉浮?

除了青岛,近些年被讨论最多的“下一个深圳”,当属近邻东莞。

东莞一直以来也被看作是深圳“后花园”,承接产业溢出的同时,也承担着一部分建人才房、吸纳深圳住房者的需求。2018年10月,深圳市国资委直属企业人才安居集团,就在东莞拍下了一块3.9万平方米的商住地,用来修建深圳人才安置房。

东莞对标深圳的优势,主要是来源于地缘优势,可以快速承接产业溢出,让制造业迅速崛起。作为国际制造名城,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制造重镇,东莞今年上半年GDP为4361.28亿元,位列全省第4位,全国第19名,在多年的深莞合作滋养下,已经有了自身的实力。

而另一边,在长江三角洲的苏州,追赶深圳一直是多年以来的目标。数据显示,2010年,苏州、深圳的GDP分别为9000亿元、9500亿元,差距缩小到相差500亿元,GDP差距的一度持续缩小让苏州对于追赶深圳有了信心。到了2019年,深圳的GDP逼近2.7万亿,苏州则为1.9万亿,追赶模式依旧在持续。

从成长模式上来说,两座城市都在1992年以后迎来爆发式增长,苏州因工业园区的特殊管理方式而吸引外商投资,在园区管理中又获得技术外溢,而深圳近些年在高新科技发展的转型上颇为可圈可点,成为了国内其他城市的学习样本。

在“立志成为下一个深圳”的命题下,杭州、武汉、成都、南京等城市也是榜上有名。去年,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曾带队来深圳考察学习时指出,深圳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成长成为具有中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长为先行示范区,来到这座令人敬重的城市来举办萧山(深圳)未来产业合作的恳谈会,一方面是向这座伟大的城市致敬,另外一方面是探讨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无论是对于想要崛起的三、四线城市来说,还是想要进一步追赶的一、二线城市,深圳近些年来在营商环境方面的“放低身段”和对于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独到眼光”,都是深圳发展模式的化身,是值得再三来考察学习的内因。

来自国外的点赞——“沸腾的城市”

国内的城市忙着“学深圳 赶深圳”,国外的城市也纷纷来到深圳“取经”,可以看到尤其是近五六年来,国外城市来深取经的频率变得越来越密集。

2017年,时任日本内阁副大臣的越智隆雄访问深圳后感叹道:“硅谷的3个月,是深圳的两个星期。深圳是一座‘沸腾的城市’。”2018年2月,日本《现代周刊》副主编近藤大介考察深圳后撰文称,深圳已经拥有从“一维”到“三维”的全方位产品,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深圳已经超越硅谷。

与此同时,日本前经济产业副大臣山际大志郎曾在东京公开发表演讲时评价称,中国的深圳已经以超越美国硅谷的势头,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创新根据地,并建议日本要想着如何与中国合作。

和日本政要来深时感受相同,来自英国、美国、法国等地的记者来到深圳时,也为深圳的高新科技点赞,呼吁更多的人来深“开眼界”,并推崇加强与深圳之间的合作。法国欧洲第一电台记者就曾撰文称,欧洲人低估了深圳的发展,很多人还以为华为是中国唯一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希望他们赶紧来中国“开开眼界”吧,因为深圳在几年里已经成为生产电子产品的“王者之城”。

有的“取经”是关注高新科技,有的“取经”则是关注深圳的成长历史。

2015年,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到深圳“取经”时说,深圳的成长印证了中国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中不断面对的挑战与机遇,敢于创新、前瞻眼光为深圳赢得了巨大的全球市场。“作为新兴经济体代表的金砖国家,正在取代欧洲,成为南非最重要的国际伙伴,而中国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

这一趟被西里尔·拉马福萨称做是“深圳之行让我满脑子都是好主意”,城市崛起的密码藏在每个角落里,需要一一发掘。而“取经”的背后则是更多产业上的合作,带来双赢的局面,这不仅是因为深圳有实力,更是因为深圳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迫切

把眼光放回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上,这些地方更加旗帜鲜明地打出要学习“深圳模式”的口号,他们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2015年刊发了题为《不那么特别》一文,指出全球四分之三的国家拥有至少一个经济特区,全世界现有大约4300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拥趸可说出若干成功典范,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它建立于1980年,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

该文引起了震动,不少国家在看到深圳的成功经验后,都觉得应该把这种经济特区的模式复制回去。非洲的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官员均曾公开表示,中国深圳特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对非洲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希望在中国的指引下建成“非洲的深圳”。坦桑尼亚总理平达曾表示,“深圳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我们备受鼓舞,充满信心。期待不久的将来,坦桑尼亚可以将巴加莫约等经济特区建设得像深圳一样成功”。

早在2008年2月,柬埔寨便引入“深圳模式”,动工建设西哈努克经济特区。在“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间互联互通的进程加速。中国2014年6月正式将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霍尔果斯建成一个城市,这一荒芜的地区因为巨大的投资成为迅速发展的新城市,被称为“新深圳”。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和区域,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其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初级阶段,他们急需寻找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而在寻找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时,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目光集中到了中国的发展经验上,深圳更是迅速地成为这些国家特别关注的对象。

在此基础上,深圳已在多个非洲国家帮助规划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包括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刚果(布)、巴基斯坦、科特迪瓦、科威特、阿联酋、白俄罗斯、南太平洋岛国等多个亚非欧国家规划经济特区和产业园区。

近年来深圳为何成为学习的榜样?

站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思考,为什么近年来深圳的发展模式再次走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凸显,这是深圳发展模式的底色。

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很少有城市能够像深圳这样,能在短短40年间,从一个边陲农业县变成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可以说,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综合来看,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全球产业转移的天时,也有毗邻香港的地利,更有政策利好和大刀阔斧改革的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下,深圳成为培育民企的热土,而这些聚集的企业走向国际的同时,也让深圳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地位逐步上升。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深圳的发展路径近年来被重视、剖析、学习、对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是一种有未来的模式。目前,深圳已构建起“四个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即全市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之一。

而深圳高新科技发展也是一路稳步增长,党的十九大以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2018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3871.71亿元。2019年,由电子与信息行业、生物、医药行业、先进制造行业、新能源行业、新材料行业,以及其他高技术行业构成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迭创新高,达26277.98亿元,同比增长10.0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230.85亿元,增长11.3%。这些未来产业的雏形初显,且充满后劲。

深圳未来发展还将继续升级

特区成立40年,深圳要向前走,深圳的发展也要有更新升级模式。

2019年8月18日,深圳再次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成全球标杆城市。

这份光荣使命的重点不光在“先行示范”上,还在“全球标杆城市”上。这是继上海之后,第二个承载国家意志参与角逐全球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根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规划,深圳“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到2050年,深圳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梦想不可谓不大,但是放在深圳面前,好像再大的梦想都有实现的可能性。40年前对于深圳的所有“异想天开”设想,如今都早已超额完成,只要敢想这座城市就能圆梦。

一方面是大胆的设想,另一方面是奋起的直追。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深圳看向了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旧金山、东京、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在营商环境上,要对标香港、纽约、旧金山;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上学习新加坡、上海;在国际化方面要学习北京等城市。

可以预见的是,在迈向全球化的道路上,深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深圳的传奇还将继续书写。

采写:南都记者 傅静怡

上一篇新闻

霸榜 GitHub 热门第一多日后,Colossal-AI 正式版发布

下一篇新闻

《房》22,人都是太天真了,做媒的不全是摸着良心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