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作者:王猛

统筹、编辑:李强强、罗提


1963年冬,周恩来总理陪外宾看戏,看出了问题:戏中汉朝人身着唐朝衣服。

这种穿越,老外自然看不出来,但在总理心中留下了疙瘩。他通过文化部找到沈从文,希望写一本书对中国服饰正本清源。

这位以《边城》闻名的作家当时已弃笔考古长达15年,中国古代服饰是他的重点研究对象。

穿越动乱岁月,历经种种曲折,文字25万、图像700幅,上起殷商、下迄明清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于1981年正式出版,再现了中国3000多年的各朝服饰制度和服饰工艺。

时年,沈从文79岁。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1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初版封面。

中国外交部买了20本,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天皇等国际贵宾,彰显华夏衣冠,以偿总理夙愿。

虽然该书最终得以付梓,但其影响长期局限于高层与专业领域。

在沈从文看来,汉服的生命力在普罗大众,它是普通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历史,不应作为出土文物般存在。

1988年,沈从文与世长辞,临终遗憾是:中国人不穿中国衣。

他一定不会想到,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传统服饰逐渐兴起,很快形成颇具规模的汉服热。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我国汉服已购用户规模为1800万人,潜在用户规模达4.15亿人。

他们大多是95后Z世代。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些后浪们将把汉服推向如和服、韩服一样的日常服饰。

成都是业界公认的「汉服第一城」。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时不时能见到长衣飘飘的汉服男女。

2006年,中国第一家汉服实体店「重回汉唐」在成都文殊坊开业,到2020年成都涌现出104汉服专卖店,数量为全国之最。

在互联网上,成都的汉服商家更多。据淘宝创业分享会2020年8月数据:淘宝上有4万多从事汉服产业的成都年轻人,相比去年多出整整1万人,增速全国第一。

日前,雨前顾问采访了重回汉唐联合创始人绿珠儿(吕晓玮),2018年她根据淘宝消费数据率先对媒体喊出「成都汉服第一城」,两年后,她告诉雨前顾问:

成都的汉服第一城面临的挑战很大。

历时月余,雨前顾问深入调研汉服品牌、成衣代工厂、汉服卖场和汉服行业组织,多方了解汉服产业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后,得出一个结论:

成都是汉服消费第一城,未必是汉服产业第一城。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成都,成华区高地中心。


原定1小时的采访,已进行了3个小时。


绿珠儿身上的汉服很考究,明制竖领大襟长衫用的是织纱面料,暗纹是梅兰竹菊四君子。


她向雨前顾问透露,合肥头部汉服品牌「花朝记」、「池夏」等,还有一些总部位于南京的汉服企业,纷纷准备到杭州落户。


杭州吸引这些企业的原因,就藏在绿珠儿身穿的这身汉服中——衣服的面料,来自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这是汉服产业里公开的秘密。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重回汉唐联合创始人绿珠儿。摄影师:雨前顾问李萱


杭州到绍兴车程不到一小时,而成都和绍兴隔了1900公里。

不止重回汉唐,全国的汉服面料基本都来自浙江。即使纺织业发达的广州,胚布和印染也以浙江为主。

绍兴柯桥是国内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拥有包括原料、纺机、面料、家纺、服装等在内的纺织全产业链,以及全球规模最大、产品最为齐全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在汉服产业链中具有极强的号召力。

面料缺口,导致成都汉服企业的供应链难以周全。

更让绿珠儿头疼的是,因为产业链成熟度低,很多衣服缺乏成品布料,需要定制定染。

绿珠儿解释说:「比如说我们指定染PANTONE 12-0619 TPG Dusty Yellow

,工厂染出来的面料可能会有色差,就要靠快递来沟通。而且,汉服面料的花纹和颜色搭配比较复杂,要多次反复印染和确认,时间成本非常高。」

她曾寄希望于成都本地纺织企业,却无奈发现大多数成都企业技术积累严重不足,产业链整体成熟度也低,很难从面料、印染技术上突破。

2020年9月份,成都金牛区池上锦汉服产业街区引进了FDC面料图书馆,致力于解决面料问题。

但要解决成都本地面料供应缺失的痛点,还远远不够。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除了面料,杭州还有另一张王牌,是汉服品牌企业的命脉。

互联网零售是汉服的生命线。网络渠道销量占汉服整体销售额的七成左右。

阿里巴巴在杭州,掌握了汉服企业的大部分流量。全中国半数以上汉服,都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台销售。这位大佬给点阳光,汉服企业就能灿烂,人人都想近水楼台先得月。

而且,杭州还有流水线培养网红的能力。

四川绵阳的李子柒火遍全球,引来YouTube上无数老外点赞,但李子柒背后的操盘手是一家杭州公司。

流水线制造网红,意味着更多的低价流量。而流量很大程度决定了汉服企业的销售额。

直播电商,是所有汉服企业都不想错过的风口。

在雨前顾问采访过程中,绿珠儿全程都没耽误视频直播销售她的汉服。

她妆容整齐,身着明制长衫绣花比甲马面裙,在镜头面前驾轻就熟地喊:「为了上新的时候,给大家更好的服务福利,我们准备抽一个5折的机会。小伙伴们只需要在屏幕输入‘着我汉家衣裳’,就有机会被我们选中哦!」

上千人的直播,礼物飞刷,弹幕四起,气氛非常热烈。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直播中的绿珠儿和助手。摄影师:雨前顾问李萱

尽管很卖力的在推动重回汉唐直播带货,但这位成都汉服的代表人物也承认,自己和杭州汉服企业「十三余」的掌门人——小豆蔻有不小差距。

小豆蔻是重庆人。选择杭州创业的原因,还是因为流量。

她不仅是老板,还是汉服领域的头部网红。站在她背后的是杭州,是高效配置的供应链,和便宜且易获得的流量。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2018年,十三余淘宝销售额落后重回汉唐1000多万元,但2019年就反超了8000多万元。十三余取得这个成绩,除了供应链和流量因素,杭州宽松的融资环境也是关键。

2020年10月,十三余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绿珠儿向雨前顾问吐槽说:「成都投资界对我们太不敏感了。我们已经和北京、上海、江苏、长沙和西安的投资机构谈了好几次,进展顺利,但我们与成都本地投资机构始终谈不拢。」

四川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委会执行会长墨璃,近年来在成都孵化了多家汉服初创企业。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四川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委会执行会长墨璃。摄影师:雨前顾问李萱

墨璃向雨前顾问表示,成都本地资本进入汉服产业的思路是亲自操刀,砸钱挖团队、规模化量产。但汉服创业有一定专业性,与资本短平快的商业模式有很大差异。

「这就造成掌握资本的人不懂产品,长期处于调整定位、策划阶段,无法做出样衣,而那些资深汉服创业者,了解衣服的形制,懂材料和成本,却没有资本支撑来扩大规模,结果被浙江企业抢了市场。」

与成都相比,杭州更适合做大型汉服活动。

宽窄巷子、文殊坊、锦里等成都市区内有汉服文化氛围的场地,举办1000人以上活动都有较大压力。杭州有顶峰人流量达到100万的西湖景区,周围还有乌镇、西塘这样的大型场景。

绿珠儿说:「汉服产业非常需要活动来提升影响力,但这需要城市级的组织。成都市内做大型活动很受限制,商圈联动、景区联动、媒体联动……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来协调。」

雨前顾问认为,汉服行业已从初期的企业竞争,升级为产业链竞争,甚至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城市竞争。

产业快速发展,格局瞬息万变,稍不留神就会被淘汰。在采访过程中,多数成都本土汉服企业表示,杭州不是去不去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去的问题。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企业吃紧的同时,成都纺织产业的产能,也成为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这已成为成都汉服品牌的普遍难题。

与重回汉唐的多款式快消模式相比,专注爆款的成都汉服品牌「兰若庭」的产能问题更突出。

兰若庭2020年5月出品的宋制汉服「此间春色」,上线10分钟卖出25万套,29分钟卖出40万套,日销量55万套。

由于粉丝下单速度太快,制作工期也随之延长,到货时可能早已不是春季,「此间春色」也被迫变成了「此间秋色」、「此间冬色」,甚至「明年春色」。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宋制汉服「此间春色」。图片来源:兰若庭

在「此间春色」之前,兰若庭2019年的「太平有象」也被疯抢。粉丝们等不到正品,给了黄牛生意机会,穿过、洗过的二手汉服,在闲鱼上的成交价居然比新品还贵100元,被汉服同袍称为「嗨价」。

兰若庭被逼得到全国各地寻找规模化产能,依然供不应求,交货时间一拖再拖。

而成都的汉服品牌,可不止重回汉唐和兰若庭。

据墨璃介绍,成都年产值300万元以上的汉服原创品牌企业,至少已有20多个。

雨前顾问对比了2018和2019年淘宝的汉服销售数据发现,榜单上排名前十汉服品牌的销售额,基本都在一年之内至少翻了三倍以上。

这种恐怖的成长速度,让成都汉服头部品牌重回汉唐、钟灵记和兰若庭的规模迅速过亿元,也让大量中小汉服品牌的销量暴涨。

成都的产能吃不消了。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在我们的认知里,中国像服装这样成熟的制造业产能具有充分弹性,只要有市场,产能就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跟上。

成都的问题出在哪里?

雨前顾问探访了重回汉唐位于新都区斑竹园镇的一家代工厂,在工厂的三楼见到了满脸笑容的老板胡慧。谈及重回汉唐和汉服,她脸上的笑容更灿烂。

然而,这是我们在斑竹园镇调研遇到的唯一一个有笑容的老板。

在这家不足110平米的厂房内,拥挤着20多年纪在四五十岁的工人,仅有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坐在角落里剪裁布料。

令人意外的是,在后来的调研中,他成了我们在斑竹园镇纺织工厂遇到的唯一一个年轻工人。

2019年5月,胡慧接到了重回汉唐第一个订单——200件汉服。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重回汉唐位于新都区斑竹园镇的汉服代工厂。摄影师:雨前顾问王猛

多年的经验让她敏锐意识到,重回汉唐的订单潜藏着巨大的机会。胡慧每天待在生产线跟重回汉唐的驻厂跟单员沟通,研究角领、对襟、织金等工艺。

一个月后,重回汉唐的首笔订单圆满交付。

很快,她的工厂得到重回汉唐每月3000~5000件汉服订单。

为了满足重回汉唐的质量要求,她贷款更新了大半设备。

磨合了半年左右,她的工厂汉服生产工艺逐渐成熟。

到2019年底,工厂月均产量已爬上30000件,巅峰时期超40000件。过去十多年,工厂月均产量约3000件,巅峰时期也仅有10000件左右。

不到一年,工厂面积翻倍、员工人数翻倍,稳定月产量更是翻了近10倍。

但胡慧仅仅是享受到汉服产业崛起红利的幸运者。多数小型纺织厂,很难符合汉服品牌主的订制需求。

在2019年以前,没有规模化的汉服产业有批量小、个性化需求高的特点,品牌汉服企业也愿意把订单分发给中小微企业,形成共生关系。

但现在,汉服产业已到了规模化生产前夜。在成都培育一家月产能4万件的工厂非常困难,但在外贸起家的沿海地区,工厂月产量可以轻松达到10万件。

尽管成都的头部汉服品牌通过培育代工厂扩大了产能,但代工厂老板往往缺乏管理大型工厂的经验,很难推动产能爬坡。

多培育几个代工厂,能化解产能难题吗?

为了摸清成都汉服代工产业的情况,我们加大了新都、郫都等区县中小微代工企业的调研范围。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斑竹园镇被一条公路分成了两边。

在老旧厂房集中的一边,放眼望去,整个片区显得破败而沉寂。

雨前顾问分析师走访了数栋厂房后发现,这里不但制衣厂聚集,还有不少玩具厂、皮包厂、鞋厂也混杂其间。

它们的场地大多不足50平米,员工不到10人,年龄基本40岁以上。

与沿海自动化、智能化的纺织企业相比,这些企业简单又原始,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

与其说是工厂,不如说是作坊。

一位老板介绍说:「我们的衣服剪裁都在离成都几百公里的富顺老家,因为农村闲散劳动力多,价格比成都便宜。」

他们的衣服做好后,以30多元钱每件的价格,卖到越南和缅甸。刨去人工,房租、物流和关税,每件衣服的利润寥寥无几。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斑竹园镇剪线头的老板夫妻。图片来源:雨前顾问王猛

郫都区安靖镇纺织企业创始人王明新(化名)也证实了这一点。他的工厂有60多个员工,月产量20000多套,今年全靠几个老客户校服订单撑着。隔壁好几家20人左右的工厂已经倒闭。

自从早年做品牌服饰亏几十万后,他再也没有想过往上下游发展。现在手里有稳定的工装、校服订单,也不大愿意在技术含量更高的汉服上折腾。

这是成都小微型纺织企业的一个侧面。

改革开放后,离国际市场更近的沿海地区得到大量外贸订单,产业快速升级,让成都纺织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许多小型企业只能依赖本地的校服和工装客户为生。

这样的生态,很难转化为汉服产能和高质量品控。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成都汉服代工厂的对手,除了沿海做外贸的工厂,还有做演出服起家、号称占汉服的三分之一天下的山东菏泽曹县。

商业演出服里,本身就有廉价汉服。

在山东曹县,一件汉服的打版、剪裁、缝纫,再到打包和发货可以「一条龙」完成。

绿珠儿曾在一次高校汉文化活动上,发现现场学生都穿着廉价山寨汉服。这些汉服材料很差,只需要35元一件,远低于品牌汉服价格。因为很多演出服是一次性消耗品,低质低价反而是竞争力。

这类产品,原本是山东曹县的市场。汉服出圈后,曹县开始做汉服。

据中国菏泽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份,曹县原创汉服加工企业约600多家,开发的汉服种类有2000多种,从事汉服生产及上下游相关企业约有2000多家。2019年全县汉服电商销售额近19亿元。

如果仅从汉服产值规模上看,曹县已超过成都。但曹县缺少头部品牌,整体质量和品控较差。这种汉服工业基础,和几年前的成都很相似。

曹县汉服厂家很少自己招聘设计师,而是在微博上花钱购买版式。被问及如何避免同质化时,一位村民笃定地表示:不可能做重啊,你稍微改一下图样,它就是件新的衣服。

除了购买版式,曹县的山寨品牌汉服也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绿珠儿说:「以前山寨很笨,仿制了衣服,还用我们的图片宣传,经过举报后就会被下架。现在山寨厂会先买衣服,再用自己的模特拍照,举报也没用。用完了衣服,他们还会用平台的7天无理由退货退回来。」

此外,山寨仿制不需要在100个原创款式中淘出10个爆款。他们只针对被市场验证过的品牌爆款进行仿制,价格还便宜。

根据淘宝平台规则,单品销量高,店铺的动销率和各种数据好看,就会有流量扶持。于是当人们搜索汉服时,模仿爆款的山寨汉服往往都在前面,一些用心设计的中小汉服品牌反而因为价格高而成为阳春白雪。

虽然曹县的汉服品牌还很弱小,短时间无法和成都相比,但两者在工厂端的差距并不大。随着产业升级,将来也会对成都的汉服品牌形成挤压。

而且,曹县产业匮乏,很多村民年收入不足4500元,当地政府有很大动力去推动汉服产业。

曹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惠民,亲自到网络平台为曹县汉服带货,吸引超过160万网友围观,半小时内便售出汉服3000余件。

汉服的蛋糕这么大,浙江杭州和山东曹县都在分食,成都的「汉服第一城」还保得住么?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2003年11月22日,郑州电力工人王乐天穿着自己一针一线缝起来的汉服走在闹市街头,引来围观群众议论纷纷:

「快看,日本人来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张从兴在网上看到郑州街头这一幕,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历史瞬间。流淌着华夏血脉的他在《汉服重现街头》的报道开篇按捺不住兴奋:

在中国汉族男子日常生活中绝迹了300多年的汉族服装,重现神州街头。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联合早报对王乐天的报道。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汉服运动早已不是王乐天一个人在战斗。但遍寻国内能够如日常衣服一样融入生活中的城市,唯有成都。

位于锦江区香槟广场的汉服一条街,是成都汉服流通环节的重要节点。经理吴蓉霞对此深有感触,2019年香槟广场举办汉服活动,有很多西安同袍专程赶过来参加。

一位西安同袍告诉吴蓉霞,西安是汉唐文化中心,但汉服还是新奇玩意儿,人们只是在大唐不夜城这样的特定场合穿,是一种仪式和形式。

成都让她震惊的是,这里的同袍可以穿着汉服坐地铁、逛街和吃火锅,而周围的人早已见惯不惊。即使特别腼腆的人,在成都穿汉服也没有压力。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穿汉服吃火锅。图片来源:四川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委会

成都的汉服日常使用率全国最高,这是吴蓉霞认为成都成为汉服第一城的最大优势。

使用率高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场,才有产业。

目前已有30多家汉服店入驻的香槟广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汉服一条街。杭州、西安和郑州等地,规模不及它一半。

这里不仅有成都本地的重回汉唐、兰若庭和钟灵记等品牌,还吸引了如梦霓裳、池夏、花朝记和织羽集这些外地品牌。

雨前顾问在香槟广场调研时,碰到一个「服龄」两年、身着钟灵记汉服「明制千金笑」的00后同袍,她向我们展示了一份汉服购买清单:

花朝记青山入梦258元,夜阑霜雪穷奇199元,忘川秋水云中鹤480元……

仔细算下来,她200~300元的汉服有30多件,400元以上的也有6件,总价10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配饰。

我们调研的十多位汉服同袍,购买汉服花费最少的也有2351元,最多的达到40000多元。

吴蓉霞透露,2019年香槟广场汉服及相关业态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

与线上店相比,线下实体店除了销售,更是宣传、展示、交流的窗口。

信息茧房导致网络大数据只推送用户感兴趣或搜索过的内容,实体店才能让汉服更容易破圈。无数没有看过、穿过汉服的人,得以在店里看到、了解和体验汉服。

雨前顾问认为,成都完善的线上线下汉服流通、销售体系,目前仍是全国第一。网络流量是跨地域的,而线下流量更具城市属性,能真正体现城市在汉服产业中的竞争力。

作为中原避风港,成都自古以来接纳各朝各代、五湖四海的外来人口,古已形成多元包容的文化基因。

雨前顾问认为,这种包容性,让成都人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接纳汉服,从而使成都产生了全国最多的汉服同袍、最高的汉服使用频率以及全国最大的汉服消费市场。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庞大的消费者基数,不仅繁荣市场,还如同星火燎原般培养出一个又一个怀着满腔热忱、投身到汉服产业中的创业者。

墨璃放弃年薪丰厚的商业地产运营工作,零工资进入四川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委会,头也不回地扎进汉服产业。

绿珠儿创业之初明知全成都汉服同袍不足30个,还坚持开汉服实体店。连续亏损三年,耗尽全部积蓄,借的钱也花光了,支撑下来全靠一腔热诚。

成都大三学生张静雯创立兰若庭时,买了一台小型家用缝纫机,在寝室做样衣。她一个人做客服、发货、弄样衣,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1、2点,早晨5、6点起床,完全是为爱发电。

支撑她们的,是近乎信仰的汉服文化使命感。

成都不光是一座现代消费城市,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三千年成都,从来不曾更换过城址,历朝历代的繁荣与影响力都很稳定,这连长安都无法比拟。

正是基于这种稳定性,在成都这片土地上,形成了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副中心,秦汉魂魄、魏晋风流、唐宋文采、明清精巧……都能在成都身上看到影子。

于是,中华文明时间的连续性与空间的包容性,在成都这座城市得到了交汇。

这使得成都人既能出于一种文化自觉的本真审美,自然地穿着汉服出没于大街小巷,又能出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涌现出佼佼者从消费者变为创业者,把握汉服产业的高端环节。

很多成都汉服品牌创始人自己就是设计师,对中国的服饰文化烂熟于胸。

其他城市是文化塑造设计师,而在成都是设计师选择文化。

如果你在北京长大,很难不被明清文化影响。如果你生活在西安,汉唐文化时时刻刻浸润你。

成都的设计师可以到锦里武侯祠寻找三国的传奇,到杜甫草堂聆听唐朝的回音,到青羊宫和青城山感受道家文化……

文化人喜欢扎堆。设计师只有经常碰撞思想火花,才有创作的灵感。墨璃透露,一些山东、湖北和山西的商家,已经把设计团队转到成都。

这种氛围优势,让成都的汉服设计不断推陈出新,在产业链上游始终保持极强的竞争力。

成都的汉服商家还可以和更多消费者直接接触,及时调整自己的款式。汉服设计师培养周期较长,行业专业知识壁垒较高,这同样也是汉服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与上述因素相比,资本在汉服产业反而不占主导力量。

从产业维度看,传统制造业如家电、钢铁、汽车等需要资本提升规模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资本进行前期投入。而汉服是个性化文化产业,只要有足够多消费者高频使用、带来现金流,就会出现更多墨璃、绿珠儿和张静雯这样的创业者。

墨璃说:「汉服是个性化的创意产业,每个品牌都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和理念。比如山涧专注做真丝做复原款,明华堂只做明制,重回汉唐做汉服界的优衣库。这不是靠砸钱能砸出来的。」

雨前顾问认为,按照微笑曲线理论,成都占据了利润最丰厚的研发设计和品牌市场。而与成都汉服企业缺钱缺产能相比,其他缺乏汉服消费文化的城市才更头疼。

采访绿珠儿后没多久,成都市政府通过了关于文殊坊汉文化主题街区的建设计划,绿珠儿对成都汉服第一城更有信心。

成都「汉服第一城」的头衔,目前依旧无可撼动。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制造业微笑曲线图;图片来源:网络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2001年10月21日,APEC峰会在上海科技馆举行,各国元首身着唐装合影,掀起民族服装回归的第一波高潮,但在服装界依然存在「伪唐装」的争议:

小马褂一样的唐装,一个寿字纹的装饰,不符华夏衣冠大气的审美。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2001年APEC:身着蓝色唐装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左)和美国总统布什(右)。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到了2014年11月10日,APEC峰会再次由中国主办,「新中装」闪亮登台,形制更加简洁,更加贴近历史上的汉服。

男领导人为「立领、对开襟、连肩袖,提花万字纹宋锦面料、饰海水江崖纹」上衣;女领导人为「立领、对襟、连肩袖,双宫缎面料、饰海水江崖纹」外套;女配偶为「开襟、连肩袖外套,内搭立领旗袍裙」。

APEC峰会服饰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真正的汉服回归。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2014年APEC峰会男领导人服装(左)女领导人服装(右)。图片来源:人民网

我们已被西方服饰文明引导太久。

谈100万大生意,西装革履是标配;结婚嫁人娶媳妇,白色婚纱是浪漫;十几年寒窗苦读,学士服是最后的告别。我们已经习惯于,在人生的每个重要时刻和场合,都身着西装、礼服。

其实,西装和礼服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的身体线条。

西方人的身体很有轮廓感,肩是平的,女性锁骨很立体;而中国人的身体线条则很柔和,肩膀略有下垂,女性锁骨更加平滑。

这也是很多中国西装和礼服品牌常常邀请外模拍照的原因。

如果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穿西装礼服,受肩膀、锁骨和身材所限,很容易处于下风。

西装是西方人千百年来根据民族身材特征不断完善的产物,汉服对于中国人同样也是如此。

西服刚毅,汉服飘逸。

从夏商周到明朝的几千年,中国人寻找体现自己美丽的裁剪和装饰方法,都集中在汉服上。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洛神赋图卷(局部)东晋顾恺之 (故宫博物院藏宋摹本)。

汉服穿在中国人身上的美,是超越国界的。

北京有一个外交活动,绿珠儿的朋友带了几十套汉服过去展示,瞬间惊艳了3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他们的夫人和孩子们都争抢着穿汉服到舞台展示,活动结束后仍然舍不得脱,仍然穿着汉服在花园拍照。

「他们没有做妆容,肤色和线条也不太搭配,甚至裙子都短了一截,但是他们就觉得好看。」绿珠儿说。

老外的狂热让绿珠儿感到吃惊。

重回汉唐有几个阿根廷铁粉,喜欢孔子和老子,天天穿汉服,还留起了头发。中国人穿汉服有时为了方便,不太讲究鞋子的搭配,而这些老外铁粉反而非常讲究,一定要搭配上古制的布鞋。

在绿珠儿看来,汉服不是因为文化审美的落后被历史淘汰的,而是因为清朝剃发易服政治军事的原因被迫失去了传承。汉服内在的生命力并没有消亡,一旦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复兴。

正如古希腊罗马文明的中断,不是因为被更先进的文明取代了,而是因为宗教的原因被埋于尘埃,流散于阿拉伯。当黑死病动摇了宗教天堂,人们重新回归现世生活,古希腊罗马文明就在文艺复兴大放异彩,并孕育出了现代科学。

雨前顾问认为,汉服的回归是「中国版文艺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汉服产业最大的趋势。

传统文化与消费优势,无疑让成都成为最贴近这个趋势的市场。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日本的和服,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同样作为传统服饰,日本和服未曾经历断代,至今仍然使用率很高。身着和服看樱花的日本女性,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据市场调研机构Statista和YanoResearchInstitute等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服装类消费规模约为人民币1200亿元,和服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雨前顾问据此测算,和服约占日本服饰市场12.5%。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出具的《2019 年中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衣着类商品消费支出18733 亿元。而据绿珠儿测算,品牌和山寨汉服加一起约80亿元,这个数据占比不足1%。

参考日本和服的占比,将来汉服市场有望达到衣着类商品消费支出的12%左右,即2300亿元,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而且,汉服消费还在不断升级。

墨璃告诉雨前顾问,汉服消费正在向高端化发展。几年前每件售价一万多元的「明华堂」还是汉服爱好者的天花板,但现在市场已经能接受更高端的「河颂」和「桦仪芸裳」。今后,市场有望出现使用蜀锦、云锦等顶级材料制成的更高端的汉服产品。

采访中,墨璃现场出示了一套博物馆藏品级翟衣,价格为47500元。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翟衣。图片来源:河颂

她认为,未来几万元、十几万元一套的汉服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大都市。

「以后不只是中国人穿汉服,外国人也会穿。」绿珠儿信心满满。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互联网时代的大众传播,为汉服提供了裂变式销售的可能。

影视剧、游戏中汉服出镜率相当高而且讲究,以国风、古风为主题的歌曲、影视、线下活动已经使汉服出圈影响到大众。

就算没有穿过汉服,大多数消费者也看过或听过《大秦赋》、《清平乐》和《延禧攻略》以秦、宋、清为背景的影视剧。「服(装)化(妆)道(具)」极致还原所在的朝代,不会闹出戏曲中汉朝人穿唐朝衣的笑话。

《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琉璃》等玄幻电视剧,虽然没有具体朝代,但深具汉服的飘逸神韵,多以历史上最美的魏晋形制打底。《王者荣耀》等游戏也在汉服设计上殚精竭虑。取材影视游戏的联名款汉服隐隐成为一大品类。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琉璃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影视游戏的受众数以亿万计,潜移默化的功效惊人。

而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崛起,为汉服的大众化提供了更适宜的土壤和水分。抖音、微博、B站等视觉化社交媒体的审美启蒙,让汉服进入大众视野。

不好意思穿着汉服逛街,总能在短视频上走个秀。

在抖音上,搜索汉服等相关主题,播放量也已经超过500亿,在百度贴吧,用户量也从2011年的3万飙涨到了100万;在B站,2019年带「国风爱好者」标签的人数有8347万人,其中83%年纪在24岁以下。

阿里和虎牙分别于2019年7月份、12月份上线了古桃、花夏App,两款App均瞄准汉服用户,为该群体搭建沟通交流社区。

有关汉服的衍生产业覆盖到了音乐、旅游、摄影、文创等诸多领域。

成都已出现越来越多的古风密室逃脱和剧本杀,以及古风乐队。

成都汉服模特、KOL、网红也颇具规模。今年11.22成都汉服节,到场40多位本土模特和网红,整体粉丝量过4000万。据墨璃介绍,10月18日湖北神农架首届汉服文化旅游节的古风乐队和旅游形象代言人,是从成都请的。

成都「梓摄影」专拍汉服模特,以复兴中国式的美与优雅为己任,生意爆棚,拍摄需要提前两个月预约。

古老的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最现代的形式获得新生。

雨前特稿:成都,汉服凶猛

当年周恩来找人研究服饰,并非看戏心血来潮。他在国际交往中深感我国的衣着混乱,丝绸之路的源头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服饰语言,这与文明古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而沈从文自1948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座考古「富矿」,日本学者在这方面占了先机,让他更加发愤图强。

周恩来和沈从文,都希望通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本书,让世界看见中国本来的衣带冠帽,领略原汁原味的中国审美。

正是这种信念,支撑沈从文在动乱岁月中最黑暗的日子也没有放弃。「不管怎么说搞出来,对年轻人以后会有用的」。沈从文的预见今日成真。

从一本书,到一群人,再到一个产业,漫漫长空,闪闪星河,博大精深的中国服饰文化就这样越过中国边界,飞向更远的地方。

而成都,会是浩瀚星河中最亮的星吗?


——正文完——

关于支持成都汉服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作者:秦琴


(一)政企联动,立足场景推动需求释放

打造“一城两节多场景”。支持具备发展条件的区域建设汉服城,筹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华服日、汉服节,打造城市级汉服主题网红打卡地、汉服主题公园等多场景;鼓励文旅资源丰富的区(市)县或产业功能区组织乡射礼、冠礼等大型汉服主题活动,释放汉服消费活力。加强日常场景营造。在地铁站、民宿、餐厅、步行街等区域打造古风消费场景与汉服体验场景,倡导汉服日常化穿着。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研究出台支持网红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鼓励本地网红培育机构做大做强,为汉服产业线上消费提供流量保障。


(二)产业升级,围绕生态推动供给创新

推动汉服供应链升级。完善汉服原料供应链,加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破解汉服面料、印染等卡脖子难题,补足成都在汉服面料、印染等环节短板瓶颈。支持纺织企业技术改造。增强纺织企业智能化水平,通过数字孪生、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提升汉服产能和品控能力。打造新型产业载体。打造产业楼宇、高品质科创空间等作为汉服产业发展新载体,围绕汉服设计、研发、营销、物流等领域,培育和引进上下游企业,以新载体新模式发展新产业。


(三)跨界发展,依托汉服推动文化融合

强化产业融合。鼓励汉服产业与书法、国学、音乐、国画等其他传统文化相融合,加强汉服产业在传统文化中的根植性,引导汉服由服装产业向文化产业升级。促进跨界发展。支持汉服产业与游戏、动漫等本地优势产业融合,将汉服元素与数字文创产业相结合,将数字技术嵌入汉服产业,通过“汉服+IP+数字技术”模式赋能汉服产业提振升级。增强文化自信。鼓励举办汉服交流论坛、编写汉服主题专著、拍摄汉服主题纪录片等,突出汉服产业的文化属性,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上一篇新闻

获奖欣赏丨为了寻找你,我搬进鸟的眼睛,经常盯着路过的风

下一篇新闻

各国网友热议: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裔吗?回答很专业 颠覆认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