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小升初这场硬仗,我连夜找出6个国家的“变态”考题,瞬间不慌了
图片来源:unsplash
*本文经“阅读第一”授权转载,ID:Readfirst
每年的3月、4月都是小升初的择校关键期,父母的焦虑情绪尤为凸显,平时再佛系的爸妈都未能幸免。
如今的学校对孩子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的考察,越来越全面化,甚至这场升学“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了家长身上。去年幼升小面谈那段时间,有一所上海的民办小学就给等候孩子的家长出了大“难题”:
虽然不久之后市教委就随即对学校做出了相关的处理意见,但不得不承认如今择校的门槛真是越来越高了,对家长的智力水平尚且提出如此高的要求,更别提出给孩子的考题了。
刷题大法不管用了嘛?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爱刷题的习惯由来已久。然而多刷题、甚至刷难题真的是提升成绩的不二法门吗?或许,从近几年中国队在国际比赛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长期以来,中国选手在国际数学竞赛中的实力有目共睹,就如中国乒乓球队一样,逢战必胜。可近几年的国际大赛,却鲜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正如中国队奥数教练沈老师说的,我们仍停留在原先的培训模式上,一味刷难题。相比于美国队的选拔机制和创新型训练方式,我们没有与时俱进。
而对于小升初这样的升学战来说,在笔试面试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家长们都希望尽可能地为孩子备好“子弹”,能多刷点历年真题,多听点第一手面试经,都是好的。
刷题也要有国际化思维!
其实,不止在中国,国外也有小升初的考试。不过,他们的考题会更加有趣、考验孩子的能力也更加全面。尤其是想要尝试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家庭,不妨来看看这些别出心裁的考题和他们背后隐藏的教育理念,或许对备考小升初也有帮助!
德国
德国的“小升初”没有一锤定音的毕业考试。那么德国人是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学校推荐和录取的呢?
原来,德国的“小升初”主要参照学生三、四年级的成绩单。从三年级开始,成绩单的发放变成了一学期一张,评分的主要依据是平时的课堂表现,比如提问和发言、家庭作业、做报告情况和学期中的测验成绩。
一般来说,三门主课(即德语、数学和常识)的成绩在良好以上,就有资格获得上重点中学的推荐。这里,就以德国小学生的数学题为例,看看升学的门槛有多高!
德国小学生做的数学题——哪怕是听起来就会觉得枯燥的“奥数题”,都能被趣味填充。毕竟题目中“会过生日的袋鼠”和“小矮人”等形象,可比小明和小红更能留住孩子的探索心。
德国的奥数题更侧重于逻辑的推理分析,鼓励学生用推导的方式找到答案。
这种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
孩子在小学时,其实就已经开始可以对事物有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了。
他们能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已经可以从单个个体发展到彼此关系的理解了。
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
德国奥数题
小矮人学校有两间教室,左边的教室有16个小矮人,课间休息的时候有3个小矮人去了右边的教室,这时两间教室小矮人人数相等。请问右边教室曾经有多少个小矮人?
袋鼠做公车回家需要33分钟,走路需要45分钟,下一趟车18分钟后才来,于是袋鼠走路回家。请问袋鼠(走路会比坐车)提前几分钟到家呢
袋鼠3月30日周四过生日,袋鼠邀请他的朋友4月5日生日聚会,请问这一天是周几?
可以看到德国从孩子二年级开始,就已经非常看重孩子逻辑的培养了!
美国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教育强国,不过由于联邦政府对各州的政策不强硬规定,各州制定教育方案更加自由和灵活。几乎每个州都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了独特方案,但各自侧重点不同。
作为全美教育水平排名常年位居第一的马萨诸塞州,拥有哈佛和MIT等名校。在该州的中小学生受教育水平综合考试的题目中,可以看出表格、坐标等图表题的分析能力成为了考察学生的重点。
图表类的题目让数据有了意义。能分析出图表题背后隐藏的每个数据关系,找到不同的分析角度,成了学生们需要拥有的能力。
通过图文的转换,能培养孩子的重组思维能力。运用接近,相似,对照,因果等联想的思维方式,把一些零散、孤立的信息重新建立起联系。
同时,图表题型也让学生们感到耳目一新:
马萨诸塞州受教育平综合考试
在佛罗里达州,考题的侧重点则和马萨诸塞州异曲同工——即培养学生用图像思维找到解题思路和答案。
很多情况下,刚开始学习的孩子对抽象的数字是很不敏感的。换一种方式提高孩子对数字的感受力迫在眉睫。那么趣味的图像自然就成了首选。
在佛罗里达州的中小学生受教育水平综合考试中,让小孩子颇为头疼的分数概念,变成了有趣的图形。原本复杂的题目换了一种呈现方式,想得到答案只需要会数数就行了。
熟悉了这种类型的转化,孩子们的化繁为简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提升了:
佛罗里达州受教育水平综合考试
与之相似的还有明尼苏达州,对几何的解析与运用就是它考察学生的重中之重。
过去有一种论调说“学了几何知识,但几乎一辈子用不到”,但事实上,学生适合开始学习几何的年纪往往是大脑发育的一个分水岭,而几何的一个重要的解题思路就是“从已知推未知”,通过对公理的合理运用,孩子们推导出结论的能力最终得以转化成为逻辑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几何是趣味与效果兼具的良方。
其次,几何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形象,通过对图形的把握,可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这种能力非常重要,能够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几何的模型和解题思路一般都比较多,能顺利掌握几何知识的孩子,ta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整体分析能力就能够更上一层楼。
因此,在明尼苏达州的初中数学联盟试题里,几何题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明尼苏达州数学联盟考题
相比之下,新泽西州统考的题目中则是侧重于数学的基础——运算能力。
不言自明,运算能力的确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毕竟,以上提到的解题思路都是要通过计算来落实的。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和计算能力相挂钩。
数学无非是我们运用的一种工具,如果不具备最基础的运算能力,孩子们就只能是工具的使用者,而很难成为工具的发明者、创造者。
因此,新泽西州统考题目的侧重点反而是返璞归真,选择了数学的根基——运算能力:
新泽西州统考题
法国
如果你有看过法国电影《将来的事》,一定会感叹为什么法国人能够随时随地讨论哲学,并且毫无违和感呢?
但只要你稍稍了解一下法国的高考你就会明白——和我们语数外是必考科目不同,哲学是法国高考生的必考项目。
学生被给到2、3个话题,要花整整四个小时去创作。
与中国教育里对哲学问题的浅尝辄止不同,法国设置哲学为必考题,让考生去思辨一些人生、社会、政治等本质问题。
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面对这样的问题,法国学生比我们的孩子提前感受到了内心的波澜壮阔。
这样的哲学氛围在法国考试中的哲学题里可见一斑:
法国哲学题
Respecter tout vivant est-ce un devoir moral?
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
Suis-je ce que mon passé a fait de moi ?
我是由我过去经历所塑造的吗?解释文本
Explication d'un texte extrait de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d'Alexis de Tocqueville
对法国政治哲学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的一段文本作出解读。
La conscience de l’individu n’est-elle que le reflet de la société à laquelle il appartient?
个人意识只是对个人所属社会的反映?
L’artiste donne-t-il quelque chose à comprendre?
艺术家在作品中要给出什么东西让人理解吗?
日本
看过《考试之神》和《武士老师》的家长应该对日本私立学校的“小升初”考试有一定的了解。
剧中,小广爸爸提议不能落后于其他的考生,因此把每天的起床时间定为每天凌晨的4:30分。晚上睡觉的时间是12点。但是他们为什么要那么拼呢?
因为日本“小升初”的考题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数学题几乎是奥数范畴内的。
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几何图形的计算与比例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巧妙的方式得到答案的思维能力,英语能力也在考察范围内,要求也不低,要进优质的私立中学,对小孩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为升入理想学校,日本小学生从四年级、最晚不迟于五年级开始补习,在补习班学习学校没有教授过的内容。由于竞争激烈,近年甚至出现了针对1至3年级小学生的小升初补习班。
如此高要求的考试究竟有什么样的题目呢,大家也不妨给孩子们做一下参考:
日本小升初考题
如图116中图a所示,在它的周线上,P点从A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顺着箭头的方向沿周线前进一周,这时,把A、B、P三点连接起来得出的三角形ABP的面积与时间的关系,如果列成图象来表示,就成为图b的样子。
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求图a中AB边的长;
求适合图b中A的数;
求图a的面积;
求适合图b中B的数。
图115所示的三角形A′B′C′,是把三角形ABC的AB边延长2倍、BC边延长3倍、CA边延长4倍得到的,求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的面积比。
新加坡
在新加坡,无论是普通考生还是通过“直接收生计划”(类似于中国的“自主招生”)被录取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一个叫做“小六会考”的考试,且成绩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才可入学。换句话说,小六会考成绩是“硬道理”。
新加坡中学与中国不同,对应不同层次的发展方向,民间因此有小学升初中会考(小六会考)“一考定终身”之说。其中的激烈程度不言自明。
小六会考一般考四门,分别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汉语、马来语或淡米尔语任选一门,再加上数学和科学。也正因为小六会考的重要,而当地小学一般只有半天正式的课程,补习就成了家常便饭。
新加坡小六会考
英国
亚洲人民对“鸡娃”已经习以为常,万万没想到在海的另一边,英国小升初的激烈程度也不容小觑。
英国公立初中分两种:普通公立学校和“文法学校”。“文法学校”相当于我们说的“重点中学”,比普通公立初中少得多,但教育质量更高,并且也是免费。
要想进入“文法学校,就得参加所在区的统一考试。最后,由文法学校按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排名,择优录取。英国小升初的激烈竞争也就在于此。
因为英国小学毕业生多为11岁的孩子,因此升入初中的文法学校考试也被称为“11+”考试。这种考试以难度大而闻名,考试科目一般包括数学、英语、文字推理和图形逻辑等。
想在这项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试题连成年人都要费点脑子。比如“5个孩子年龄为15岁、14岁、13岁、13岁和12岁,哈立德比雨果大2岁,杰克比阿姆里特小2岁,山姆比雨果大,问哪两人同岁?”“请将Scarf(围巾)中的一个字母移至Rail(铁轨)当中,形成两个新词”等。
英国11+考试
是不是和开头考家长的题目有点类似呢!
英国各地“11+考试”的形式和及格线均有不同。在竞争最激烈的肯特郡,考试由词汇推理、非词汇推理和数学3部分组成。只有答对全部420题中的360道题,才有资格入读文法学校。若想进入最顶尖的学校,则要取得更好的成绩。
看完这些国家的小升初考题,我不禁想到了这些年特别有话题热度的一个全球性测试——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它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开始,PISA增加了全球素养这一指标,指的是青少年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
我想,这或许才是更加接近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吧。
也正如文中各个教育强国对学生能力的考察都各有侧重点,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汲取其中的精髓,在长时间积累下,国际化的思维方式自然也不在话下。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阅读第一”,作者贝贝。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