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来,记者带你探访一回遵义机场
12月25日,随着乘坐航班GS7678从厦门抵达遵义的旅客苏先生的到来,遵义新舟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大关,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跨入中型机场行列的支线机场。
至此,该机场从2012年通航初期的2个航点,增长到如今的50个航点,开通了50条航线,通达51个国内、国际及地区城市。
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香港、泰国、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只要你想去,随时动身。
成绩来之不易。
塔台指挥的坚守
塔台
“地面静风,跑道18,可以落地。”登上遵义新舟机场塔台,记者看到两个工作人员忙碌在一堆机器前,一个负责与各航班的联络,一个负责与各部门的沟通,并不时注意着窗外场上的动态。
据介绍,塔台主要负责距离机场30公里以内(由于调配,塔台实际指挥范围会扩大到55公里)、3600米以下区域飞机航行的指挥,包括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航向等,准确控制航班到达时间。塔台指挥需高速反应和决策,因为空中飞机一分钟可以飞15公里,即使着陆的最后阶段,一分钟可以飞6-7公里,这就要求管制指挥指令必须明确精准,具备多种调配预案,第一时间给出正确指令。
机场航务管理部主管谢实洪告诉记者,按规定,飞机落地时间误差不得超过1分钟,这就需要塔台指挥飞机控制速度和航向等,有时候甚至是在半空盘旋等待,确保各航班之间时间不冲突、起降有序。
“这是CMS 98 报文管理系统,这是ADS-B显示器,这是VAISALA系统……”谢实洪指着工作人员面前那一排机器向记者介绍,有气象信息数据系统、自动相关监视系统、通讯系统等。而这些机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主要还得工作人员凭借专业知识作判断。
吞吐量增加、航班增加,机场工作量自然也跟着增加了,而且是成几何过倍数递增。据塔台工作人员回忆,以前一天也就16架次左右,早上七点半上班,下午五点左右就下班了。而现在一天最高达72架次,塔台工作人员轮班上阵,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通常要晚上十一二点才下班。如果遇上特殊情况航班延误,得工作到大半夜。谢实洪则面临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机场目前只有2人具有指挥国际航班的资质,他是其中之一,同时又是部门主管,回家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他说,近半年以来仅仅回过五六次。
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合影
航线开发的奔波
“经常都在出差,一年三四十次,一次三四天。”航线开发部唐晨曦说,每开通一条航线,都需要经历至少2个月的对接和审批过程,要和航空公司洽谈,要报国家民航局批准,此外,由于遵义新舟机场是军民共用机场,还需报军方同意。
为进一步提升遵义市对外开放水平,促进遵义旅游发展,自通航以来,遵义新舟机场便积极对接协调各航空公司、国家民航管理局等开发航线。截至目前,已开通50条航线,通达51个国内、国际及地区城市。
2014年8月,遵义市启动了遵义新舟机场航空口岸申建工作,并获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批准。2015年国际临时口岸开放以来,先后开通了遵义直飞香港、韩国仁川、泰国曼谷、泰国芭提雅、越南岘港、越南顺化的定期包机航班。
随着航线的不断开通,旅客吞吐量连续突破新量级。实现年旅客吞吐量30万,历时1年,提前7年实现近期规划目标;2016年突破百万人次大关,率先在全省支线机场中实现了100万目标;而收获150万仅用时1年,2017年旅客吞吐量为156万人次,增幅已连续5年领跑全省各支线机场。
“遵义与北上广深商务往来很频繁。”唐晨曦说,下一步,将会继续围绕北上广深这几条线路和千万级机场、各旅游目的地等抓好航线开发工作。
飞行安全的守护
飞机维修
夜鹰、小云雀、啄木鸟、八哥……走进飞行区管理部,记者被墙上一幅幅满是飞鸟的图画吸引。飞行区管理部部长助理刘力元告诉记者,驱鸟,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
有关数据表明,一只体重为1.8公斤的鸟与时速为550公里的飞机相撞,将产生25吨的冲击力,飞机相当于遭到了一枚炮弹的袭击。
为了避免飞鸟事故,飞行区管理部不间断的进行巡视驱鸟工作,利用场区内的煤气炮、高空驱鸟弹、猎枪、安装防鸟网、喷洒驱鸟剂和农药、等手段进行驱鸟。同时,引进生态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名,专职负责遵义机场周边生态环境调研和评估工作,收集辨识鸟类,为选取最佳割草、灭虫和驱鸟时机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切断鸟类食物链。
“但是鸟击事件还是偶有发生。”刘力元说,2018年,遵义机场发生责任区内鸟击航空器事件5起,好在均未造成飞机损坏,且较上年呈减少趋势。
如果遇上下雪或凝冻天气,飞行区管理部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除冰。
此外,跑道修补、净空保护、飞机维修、围界排查、消防等等,一系列涉及安全的工作,无一不是精而又精、细而又细。
质量安全部部长熊鹰说,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确保飞行安全是机场的头等大事。遵义新舟机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作为机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通航以来,未发生一起事故症候及其他不安全事件,已连续实现6个航空安全年,成功打造“平安机场”典范。(记者 任弘)
消防设施设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