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哈萨克斯坦建国不足30年,为何却逼近发达国家?

文章来源:卫疆

哈萨克斯坦建国不足30年,为何却逼近发达国家?

哈萨克斯坦全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土面积2724900平方公里,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国土面积大国,世界第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人口约为18204499,位于全球第63位,其主体民族为哈萨克族,此外也有俄罗斯、乌兹别克、乌克兰、白俄罗斯、德意志、鞑靼、维吾尔、高丽、塔吉克等民族,官方语言为哈萨克语,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需要注意的是:哈萨克斯坦并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但在前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的原加盟共和国中的确是发展相对较好的。

哈萨克斯坦建国不足30年,为何却逼近发达国家?

我们不妨拿哈萨克和乌克兰进行对比:

独立之初的乌克兰和哈萨克分别是独联体内的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论起来乌克兰还相对占优。

如今两国独立过去27年后再回头来看两国在这27年里取得的成绩:乌克兰陷于北约和俄罗斯的东西地缘之争,国内亲西方派别和亲俄派别水火不容,最终导致了克里米亚入俄和乌东战事的爆发,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同样处于大国博弈风口浪尖的多民族的哈萨克不仅国内政治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DP8838美元),同时也成为了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之锚和中亚地区事实上的领导者。

哈萨克斯坦建国不足30年,为何却逼近发达国家?

其实我们翻开中亚地图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哈萨克的地缘格局其实并不理想,早在哈萨克民族形成之前这片地域就屡屡沦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

公元前五百多年,这里是波斯帝国和马萨格泰人博弈之地,后来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来到此处;

公元前后,这里是汉朝和匈奴博弈之地;

公元8世纪,这里是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博弈之地;

12世纪,这里是西辽和塞尔柱帝国博弈之地;

13世纪,这里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

17~18世纪,这里是清帝国、准噶尔汗国和沙皇俄国三方博弈之地;

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开始向邻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渗透扩张,尽管哈萨克是中亚五国中最北面的国家,离阿富汗尚有相当的距离,但也没能躲过西方势力渗透扩张的步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仍在哈萨克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哈萨克又形成了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博弈。

然而就是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求生的哈萨克不仅顽强生存了下来,更是顽强捍卫着国家的独立性——哈萨克没沦为任何域外势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势力之间左右逢源。

哈萨克斯坦建国不足30年,为何却逼近发达国家?

事实上席卷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的颜色革命也曾蔓延到哈萨克,然而哈萨克却没被颠覆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亲西方国家,而在颜色革命流产后哈萨克也没因此而与西方势力结怨,而是继续坚持在俄罗斯和西方以及其他各路势力之间的平衡外交。作为身处大国博弈漩涡的哈萨克坚持这种平衡外交其实对自己最为有利,问题在于:乌克兰也千方百计试图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维持平衡外交,然而却落了一个左右不是人的尴尬处境哈萨克为什么就能实行这种平衡外交呢?

1991年12月8日作为前苏联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会晤,签署了一项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将停止其存在”。同年12月12日哈萨克斯坦等五个中亚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会晤并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作为“平等的创始国”参加独联体。

这时的哈萨克领导人是1991年12月1日以98%的得票率当选的哈萨克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他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的传奇人物:早在1984年他就成为了前苏联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哈萨克独立后他连续四次当选哈萨克总统,至今仍在其位,如果从1984年算起他已实际执掌这个国家30多年,然而无论在哈萨克国内或是国外却没任何人指责他是独裁者,事实上他参与的四次总统竞选中有三次都是以90%以上的高支持率当选。2010年他被哈萨克总理、两院议长和执政党联名推举为哈萨克的“民族领袖”。《纽约时报》称其为哈萨克“国父”。哈萨克国内的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纷纷用他的姓氏命名,而努尔苏丹成为了哈萨克男孩的普遍用名。而这位哈萨克传奇领袖有一个极其推崇的政治人物就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而李光耀那种在大国之间实行平衡外交的理念也深为纳扎尔巴耶夫继承,因此他也被誉为哈萨克的“李光耀”。

纳扎尔巴耶夫对哈萨克国情也极其清醒深刻的认识,他对哈萨克的优势和问题所在都无比洞悉:位于亚欧大陆中心的哈萨克的地缘格局尽管有沦为大国博弈场所的风险,但也能使哈萨克成为沟通亚欧各国的桥梁,与此同时哈萨克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在这其中石油、煤炭、铜、铅锌、黄金、钨、铀、铬等矿藏资源均位于世界前十,尤其是钨矿储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铀和铬则位居世界第二。哈萨克独特的地缘格局和丰富的资源物资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使其成为各国竞相拉拢的对象。然而各路外部势力的纷至沓来也对哈萨克构成了有形无形的压力,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实行平衡外交成为了哈萨克的立国之本:哈萨克同中、俄两国都有相当漫长的边界线,同中、俄两大邻国的关系对哈萨克显得极其重要。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俄罗斯在哈萨克境内保持着相对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哈萨克国内有占总人口21%的俄罗斯族,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那么哈萨克就可能爆发像乌克兰一样的国内民族冲突。哈萨克的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但在日常生活中俄语同哈语并用,纳扎尔巴耶夫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为国人做出表率——他每次演讲都是先说哈语然后用俄语再说一遍。在哈萨克街头哈、俄双语的标识牌和广告随处可见,哈萨克的各大电视频道也广泛使用双语。在处理同国内俄罗斯族的关系的同时纳扎尔巴耶夫并没刻意排挤俄罗斯在哈萨克遗留的势力存在,而是积极同其他国家加强外交联系以维持哈萨克国家外交的独立性:哈萨克积极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以此加强同中国以及沿线国家的外交联系。

二战时期苏联将远东地区的20万朝鲜族迁移到哈萨克,形成了今天的中亚高丽民族。苏联解体后韩国政府通过中亚高丽族加强同哈萨克的外交联系,而哈萨克方面也积极加强同韩国的外交关系:在2010年和2011年哈、韩两国元首互访并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合作协议。韩国豆腐、泡菜同中国的北京烤鸭都成为了哈萨克国内东方菜的典型代表。哈萨克面对欧美势力在中亚的扩张既保持高度警惕,却又不一味加以排斥:2005年哈萨克斯坦大选时哈萨克斯坦反对派在欧美势力支持下试图搞黄色革命,一时间身穿黄衣的反对派充斥大街小巷。在这样的局面下哈萨克当局既没强力镇压,也没放任自流,而是主动出击——把自己的竞选标志也全部换成黄色,黄旗、黄围巾、黄衣服都用上了。如果反对派也穿黄色出去,民众还以为他们在支持大选。哈萨克政府还通过维持秩序,控制所有室内场馆,通过在电视上不断宣传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颜色革命”后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政客们的明争暗斗等,使老百姓看到这些宣传资料后不赞成”颜色革命”,发展到后来连反对派自己也不赞成“颜色革命”了。

尽管哈萨克实行左右逢源的平衡外交,不过由于俄罗斯在哈萨克国内历史遗留的巨大影响力,以至于迄今为止俄罗斯依然是哈萨克外交最重要的对象国:1994年5月哈萨克与俄罗斯签署军事合作条约,是两国具有了盟国性质。在重大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哈萨克屡屡同俄罗斯保持高度一致,在保持同俄罗斯的传统关系的同时稳步加强同中、韩等东亚国家以及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哈萨克极其重视自己的国家主权独立性——比如在欧亚经济联盟问题上哈萨克旗帜鲜明地反对将该组织政治化的建议,强烈要求将一体化保持在经济领域。除因历史问题遗留在哈萨克境内的少部分俄军外,哈萨克境内没其他外国军事基地。哈萨克也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倡议发起亚信会议、世界与传统宗教领袖大会。

哈萨克斯坦建国不足30年,为何却逼近发达国家?

尽管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在1991年才独立的新兴国家,但哈萨克国内的历史教科书可不会只将自己的历史追溯到1991年,而是一定会追溯到历史上哈萨克先民的辉煌。普京曾在访问哈萨克时盛赞纳扎尔巴耶夫“做了一件独一无二的事——在从不曾有过国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国家”一向同俄罗斯保持较为紧密的外交关系的纳扎尔巴耶夫的回答是“哈萨克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我该送您一本历史教科书。”在沙俄时代和苏联时代因为历史原因导致哈萨克的民族历史记忆长期受到压制,独立后的哈萨克积极致力于通过对民族历史记忆的唤醒塑造民族自信。但在强调自身民族历史的同时哈萨克对在中西亚一些国家存在的泛伊斯兰注意和泛突厥主义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哈萨克尽管承认自己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系民族,但绝不会鼓吹泛伊斯兰注意和泛突厥主义,因为这势必会激起哈萨克同邻国关系的紧张。

哈萨克斯坦建国不足30年,为何却逼近发达国家?

哈萨克独立之初的首都是中亚的历史文化名城阿拉木图,1997年哈萨克将首都迁到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心位置而略偏北的阿斯塔纳。哈萨里迁都主要是出于民族原因和经济原因:阿斯塔纳及其以北地区为哈萨克境内的俄罗斯族聚居地,对中央的向心力不强;同时哈萨克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阿斯塔纳在定都之前原名阿克莫拉——在哈语中的意思就是白色坟墓,由此可见当地的荒凉。建都阿斯塔纳后阿斯塔纳市政府免费拨出大片土地给世界各国的设计师,只给他们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修建最能体现本国特色的建筑,哈萨克试图以此将汇聚世界各国特色的建筑全部集中到自己的新首都,将其打造成为“万国之都”。

事实上阿斯塔纳的整体城市设计方案出自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之手。截至1998年初全市的住房面积达490万平方米,其中87%是私有住房;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7平方米。市内有18家医院和29所门诊部,有2所医科学校和1所医学院培训医务人员。1999年阿斯塔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城市”2010年1月阿斯塔纳举办了欧安组织峰会,2017年举办了世博会。至此阿斯塔纳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就成为比肩撒马尔罕、塔什干、阿拉木图等中亚地区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定都阿斯塔纳后当地人口由原来的30万迅速增加到60万,随着迁移来的哈萨克族和当地俄罗斯族的融合大大加强了哈萨克北部地区对中央的向心力,同时哈萨克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明显提升。

上一篇新闻

兔链晚报|食品供应链融合区块链技术来优化管理

下一篇新闻

20个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海洋帝国: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丨21读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