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 星期六

自觉当好“洋东道主” 义乌这群“洋雷锋”必须赞!

2018-03-05 16:11 | 浙中新报

自觉当好“洋东道主” 义乌这群“洋雷锋”必须赞!

走在义乌的大街小巷,你随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国际化气息:异国风情街上,肤色各异的外国人穿梭在人群中;商铺的广告牌上不仅有中文,还有英文、阿拉伯文和韩文等多种语言……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常驻外商在1.5万名以上,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义乌经商、生活多年,热心城市建设,投身各种公益活动,俨然成了“新义乌人”。如今,“当好洋东道主”似乎已成为越来越多“新义乌人”的心声。

【一个人】

阿马尔:热心传播中国文化的“洋”雷锋

“我是3月1日回的义乌,就等着明天上班坐诊了。”昨天,记者联系上刚回义乌不久的外国友人阿马尔。

阿马尔来自也门,和家人定居义乌已有五年。他是位超级学霸,语言学习能力相当了得。去年,阿马尔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取得了博士学位,并于今年成为义乌稠州医院一名脑科医生。1月初,义乌稠州医院开设外宾门诊,就由阿马尔负责。“一些外国朋友因为语言不通,没法跟医生描述清楚自己的病情,我做的就是沟通的桥梁。”不过,阿马尔说,让他高兴的是,不只是外国朋友,中国朋友也认可他的实力,愿意到他这里问诊。

2015年12月,阿马尔被义乌市商务局世界商人之家推选为丝路文化俱乐部CEO。

“当时多了这个头衔后,我感觉自己的责任更大了,因为我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做一个好心人,做好一座传递丝路文化精神的桥梁。”工作之余,阿马尔不忘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传递义乌正能量。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和福利院的孩子共进午餐,为倡导绿色环保骑行,宣传并带头组织献血……大家都喜欢称他为“洋”雷锋。阿马尔经常自豪地说自己“一半是中国制造”,不应该叫“洋”雷锋。“不管在哪个国家,雷锋都是偶像,能帮助别人,我很快乐。”

来到义乌,阿马尔觉得最大的幸运莫过于认识了一帮国际好友,享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阿马尔说,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对他影响深远,愿意为进一步推动阿中文化交流架设桥梁。所以,在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同时,他还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主动当起中文老师,时不时地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实用的中文对话、有趣的成语故事等。“我的两个儿子都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他们每天都看中国的动画片,学唱中国歌曲。相比阿拉伯食物,他们更爱吃中国的饺子,爱吃中国的白米饭,希望他们今后也能掌握汉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为增进阿中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一群人】

旭日公益俱乐部:做好公益“领头雁”

在义乌,像阿马尔一般热心公益的“洋”雷锋还有很多。在此,就不得不提到世界商人之家旭日公益俱乐部了。这个特别的公益团队囊括来自约旦、伊拉克、土耳其、韩国、印度、马来西亚、苏丹、叙利亚、新加坡、伊朗、马里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洋雷锋”。

自2015年成立以来,旭日公益俱乐部自筹资金,在金华地区举办各类公益活动150余场,捐赠物品总价超过80万元,直接受益2600余人。并在义乌连续三年举办7·15“爱心献血、公益相伴”中外商人大型无偿献血活动,共有2000余人在活动中参加了无偿献血,还将7月15日设为“义乌世界商人献血日”。

2017年6月,在旭日公益俱乐部推动下,第二届7·15“爱心献血、公益相伴”世界商人大型无偿献血活动拉开大幕,共有1200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超过20万毫升,是义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加外商最多、影响力最广的无偿献血活动。7月15日当天,义乌世界商人之家倡议将每年7月15日设立为“义乌世界商人献血日”。“无偿献血传递的是一份小小的爱心,承托起的却是他人生命的希望。”旭日公益俱乐部CEO郭集福说。

2017年,旭日公益俱乐部举行了“看望低保户、献爱心活动”系列活动,一共举办了69场。趁着周六,旭日公益俱乐部的“领头雁”来到苏溪、大陈、上溪、赤岸等地,为那里的低保户送上食用油、大米、袜子、打底裤等。全年用于低保户的资金达到近16万元。今年,“看望低保户、献爱心活动”系列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

2017年10月18日,为了拍摄公益微电影《这里是义乌》,旭日公益俱乐部的“领头雁”专程去非洲布隆迪取景,真实记录非洲的状况,反映义乌人、新义乌人为中非友谊作出的贡献。这是他们拍摄的第三部公益微电影,前两部分别为《我的心愿》和《洪荒之力》。郭集福说,他们希望通过公益电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当中来。

另外,记者了解到,郭集福还设计了一枚美丽的徽章,每次活动,参与者均佩戴印有活动内容、时间的徽章,作为传播美丽的“种子”。谁参加活动多,得到的徽章就多。

郭集福说,“我的‘旭日公益俱乐部’CEO任期三年,计划每月开展一次活动。三年后,每人最多可以获得36枚由我设计的美丽徽章。”

据了解,目前,在义乌,定期参加公益活动的外商有200多人,来自30多个国家。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定期参加公益活动的外商达上千人,且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记者手记】

做新时代的雷锋

雷锋这个名字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个文化道德符号,这个符号不但活在中国人当中,也活在许多外国人当中。更重要的是,雷锋这个文化概念随着时代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精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参与公益活动时非常踊跃的“洋雷锋”,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却显得非常低调,有的还反复表示最好别提及自己,并称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新义乌人该做的事。这种谦虚、做好事不愿留名的状态不正是雷锋的本质吗?

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把义乌当作第二故乡,扎根于此,对义乌的感情也可见一斑。像郭集福,到义乌15年来,平均每年只回去20天,已连续10多年在义乌过春节。

义乌是一座国际商贸城市,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参与到义乌的公益活动,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义乌,也有助于将雷锋精神传到世界各地,营造文明和谐的国际商贸环境,助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原标题《“不管在哪个国家,雷锋都是偶像,能帮助别人,我很快乐” 义乌这群“洋雷锋”必须赞! 》,原作者夏斌婷。编辑楼菲莉)

上一篇新闻

高峰论坛 : 融通世界 梦想与共

下一篇新闻

马航MH17航班空难调查结果出炉 俄罗斯提出质疑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