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疫情防控为何高效?新加坡医疗体制一览
防疫阻击使新加坡又一次上了头条。
从疫情爆发初期的“佛系”动作引起纷纷讨论,言之是否会重演武汉老路,到防控取得初步成效、单日出现零新增,再到出现新一轮输入性高潮后采取更严厉的边境限制措施和更周到的社会防护,新加坡步步走的扎实。看似考试复习不多却仍泰然的优等生,引来世界关注。
截至3月19日12时,新加坡累计报告感染345例,零死亡,总出院人数124。其中,2月23日,单日零新增。 近日以来,新增呈现的较快增长趋势以欧美输入性案例为主,这也与新加坡作为开放港口的国家定位有关。
一 新加坡疫情防控为何高效?
1) 政府反应迅速,信息发布透明公开。
从疫情在中国爆发起,新加坡就密切关注著疫情发展。1月31日,宣布暂停对对持有中国护照旅客的签证发放,同时从中国回新加坡的本地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工作准证和居住证的持有者需要14天的在家隔离期,工作单位也相应地给予这些员工14天的居家带薪假(LOA);之后不断调整措施,升级至强制居家通知(Stay-Home Notice),从大陆回返新加坡的人群必须14天内时刻停留家中;到今日为止,除中国外,过去14天去过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旅客将不准入境,从东盟国家、日本、瑞士、英国的入境者需要自我隔离14天,发布会上多个部长也强烈建议本地居民延后非必要的出国行程。
同时,政府也通过卫生部网站、官方WhatsApp消息订阅和权威媒体每日公布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及具体情况(性别、年龄、身份、国籍、旅行史和密切接触史等)、及时辟谣;还在报章、电视、户外等一切空间发布健康指南,号召居民不要恐慌,勤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卫生部网站的每日通知更新 2) 具备远见卓识,防控未雨绸缪
罗马远不是一日建成的。新加坡的精英治理使得政府颇有远见和忧患意识:在2003年的非典中受到重创后,新加坡就开始筹建国家传染病中心(National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简称NCID)。经过15年的筹备,2018年12月,有着111年历史的原传染病中心CDC完成历史使命,所有设施搬入新的NCID大楼。NCID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多层重要作用,可谓新加坡的“火神山”。(《从SARS到新冠病毒,在新加坡从来没有什么佛系》)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
新加坡政府在社会治理上也呈现出相同的智慧。在之前遭到恐怖主义势力威胁的时期,政府就做好了全部准备,那句国防语中的“Not if, but when”(不是万一,而是何时),意译之下正是“时刻准备着”,叩击着警钟和心弦。
国防宣传海报 3) 预警机制及时,医疗资源集中
如同上文提到的,新加坡不仅依据疫情发展随时升级措施,事实上,早在1月初,几家医院即开始提示一线临床医生询问旅游史、及时上报、筛查、隔离;2月8日起,NCID所在的陈笃生医院,所有肺炎病人,无论是否有旅游史、接触史,全部收入NCID;自3月5日开始,所有入境新加坡时出现发烧或呼吸道症状的人需采集鼻咽拭子样本,接受新冠病毒检测。
2月8日起,新加坡的疾病应对级别(CORSCON)调高为橙色。橙色预警意味着疫情已出现社区感染的迹象,不仅入境限制、隔离监控愈发严格,各家医院也采取了细化的分流措施以降低疑似病例进入院区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社区医疗层面,应急防疫体系启动,全岛884家指定的公共卫生防范全科诊所PHCS(Public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加入响应机制,张文宏主任所说的“武当”800诊所即从此出(《新加坡800武当门诊是怎么来的?》)。这些诊所依照严格依照流程对可疑病例进行基本筛查和判断,共享医疗信息。经由PHPC转去国家传染病中心的案例,都作为重点怀疑对象进行了核酸测试,以防漏网之鱼出现。从诊治流程、到工作区域结构、到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再到财务补贴和药物优先权,政府都给了这些诊所详细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在总理发表的讲话中,也提到新加坡将做好准备面对病例激增,让严重病例优先住院,轻症者诊所就诊或在家休息,医院也空出病房时刻准备,将医疗资源的效率最大化。
4) 追踪手段先进,隔离措施执行到位
从1月底起,新加坡在机场、陆路、海路关卡都设了专人专岗进行体温筛查,符合疑似病例定义的都会从关卡直接送去国家传染病中心进行病毒检测。入境时,不仅需要填写健康声明表格和提供旅行史、密切接触史,还需要提供在新的住址以便卫生部相关官员联系和随时抽查。
在病例追踪上,新加坡动用了刑侦力量,通过电话记录、打车软件等对确诊病例的行迹进行详细调查(《我在新加坡打病毒》之鉴证实录》)。因此本地几大感染群都及时得到了确认和预警;而对于没有遵守居家隔离或谎报旅行史者,也采取了如起诉、解雇、取消绿卡等严厉措施。
新加坡联合早报相关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几大感染群和新增病例总结
二 新加坡医疗体制一览
事实上,新加坡在此次防控中的突出表现,并非无本之末,其医疗体制优势早就开始凸显,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更加广泛地得到了承认。
2014年彭博社发布的医疗体系排名中,新加坡全球位列第一;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的“世界健康报告中”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三;新加坡是全球拥有最安全血液供应服务的国家之一。
所有这些,都是以整个医疗体系的机制健全、投入得当、运转高效以及其作为国民支柱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
1) 医疗开支及全民健保
从医疗开支来说,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新加坡全年医疗预算支出只占全国GDP的2%-3%(新加坡2020财政预算案数据),低于中国的6%-7%,更远远低于美国的16%-18%,而人均寿命达到74周岁,远超除日本外的其他国家,新加坡医疗体系的高效可见一斑。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曾自豪地总结道,“在确保人人都享有必要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我们不曾大量耗费资源,也没有让病人等待时间过长。”
国家为国民提供为基本及强制医疗保障,简称3M。3M指的是“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终身健保计划”(Medishield Life)和“保健基金计划"(Medifund)。在雇主为员工所上的公积金中,保健储蓄用于专门支付个人或家庭的医疗费用的户头;“终身健保计划”则是国民用保健储蓄户头的存款投保,确保他们有能力支付重病治疗和长期住院的高昂费用;“保健基金”则专门服务于无力支付医疗费的贫困国民,由政府每往保健基金里拨款,基金收入会被拨到各个公立医院,无法自行承担住院费用的国民可以申请使用医疗基金。
在具体到每个人的支付中,政府也细化到了方方面面:
在公立医院,政府对于公民和永久居民给予一定补贴,在不同等级病房的选择上,级别越低补贴越多。A级(单人间)没有补贴(但可以用公积金支付一部分);B级(二人间和四人间)和C级病房补贴,C级补贴最高。
相比而言,因为没有补贴,私立医院没有像公立那样资源紧张、人满为患,但是费用也较为昂贵,虽可以用一定限度的公积金(Medisave)报销,但是总体账单仍然高出公立。
一般去私立医院进行诊疗的患者往往有商业保险支付(即综合健保计划,又称IP,可以保障到私立医院的各级病房以及公立医院的B1级别病房费用以上),而上文所述的强制性保障Medisave的储蓄额可以报销公立医院B2级别以下病房费用,可谓各级机构各司其职、各种保险对号入座,效率可见一斑。
在此次疫情中,政府开始负担确诊病例的所有费用;在大量出现输入性病例之后,为保证医疗资源不被滥用并依照国民优先的原则,外籍确诊病例需自行支付费用,有效集中了医疗资源。
2) 医疗分级制度
新加坡采取的是医疗分级制度,即以社区医疗为基础,综合医院为支撑、专科医院为补充的金字塔形结构。
其中,社区医疗提供基本保健、门诊治疗、妇幼免疫、转诊服务等,包括全岛随处可见的全科诊所(GP Clinic)、区域性政府综合诊所(Polyclinic)和社区医院(CommunityHospital)。
社区医疗体系中,全岛共1700多家诊所中超过八成服务是由私人诊所和医生提供的,余下为政府公立诊所(全岛共21家),经由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去综合医院的患者,将得到政府补助,反映为账单金额的扣减,以此有效地分诊分流,缓解了综合性医院的压力。
新加坡全国Polyclinic图
上文已述,此次抗疫中,基层诊所发挥了重要作用。即时、高效的响应机制和有效的防范追踪,也可看出这些诊所平日修炼的内功。事实上,全科诊所在 “最近一公里”就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上文所述,诊所覆蓋全岛,居民区更加密集,而且私立的诊所比重很大,承担了巨大的责任。
政府给出的疫情期间PHPC诊所就诊指导
新加坡社区医院作为医疗体系的中间架构,亦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加坡社区医院是做什么的?》)。一般轻症如感冒发烧,在上文所提到的诸多诊所可得到医治,难以解决的则被转诊至综合性医院,而社区医院承接着从大医院治疗后需恢复及综合护理的患者病例。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患者术后从医院转入社区医院,能够接受到密切监测护理、康复治疗、甚至临终关怀服务。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除了受到家庭科培训后“出科”的主治、顾问医生(相当于主任医师)之外,更有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医疗社工(Medical Social Worker)等协助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政府也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病人在社区医院康复,从而避免过分挤占综合医院的医疗资源,使得社会资源充分整合和优化。
新加坡的综合医院可谓在金字塔顶端,诊治接最为疑难和复杂的病例,提供从急诊、到专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系列服务。全岛现有公立医院8家,包括妇幼医院1家和精神病医院1家,其承接着全国80%的大病手术和治疗(恰好与私立诊所承接80%的日常门诊量遥相呼应)。综合性医院,类似于国内“三甲”的分级概念。其中,新加坡中央医院(SingaporeGeneral Hospital)是新加坡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公立医院,以其医疗可负担程度和卓越的教学功能获得美国权威杂志《新闻周刊》数据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第三的排名;此外,公立还有新加坡陈笃生医院(TanTock Seng Hospital)、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National UniversityHospital)、新加坡邱德拔医院(Khoo Teck Puat Hospital)、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Changi General Hospital)和竹脚妇幼医院(KK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Institute ofMental Health)等。
此外,还有坐落于各大综合性医院中的6间全国性的专科中心,涵盖关于癌症、心血管、眼科、皮肤科、神经科及牙科的医疗服务,如国家癌症中心(NationalCancer Center Singapore)、国家心血管中心(National Heart CentreSingapore)和国家口腔科中心(National Dental Centre of Singapore)坐落于中央医院、国家神经科中心(Neuroscience Institute Singapore)和国家皮肤中心附属于陈笃生医院等。
新加坡全国公立医院图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医疗“黄金标准”的国际联合委员会品质认证(JCI认证),在新加坡已有13家医院和医疗机构中得到认可,占获得认证的亚洲医疗机构的三分之一。JCI的评定标准从以为患者提供的服务(包括患者安全、患者治疗、医疗持续性、患者家属教育等)、医疗机构管理标准(包括感染防控、设施安全、人员资格、综合管理)等368个标准予以仔细衡量,受到认证的医院可谓代表了全球医疗机构的最高水平。从1997年起,全球至今有1005家医疗机构获得认证(截止2016年中国有90家)。
另外,通过 JCI 认证以后医院可以获得国际医疗保险赔付,即符合条件的外籍患者可享受一定的国际医疗保险,大大帮助了医院提高全球化程度和知名度。
新加坡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都有上榜,可见新加坡国家层面医疗的整体综合水平。除了公立以上的医院都得到JCI认证之外,私立的得到认证的有百汇医疗旗下的两家伊丽莎白医院(Mount Elizabeth Orchard; Mount Elizabeth Novena)、鹰阁医院(Gleneagles Hospital)、莱佛士医疗旗下的莱佛士医院(Raffles Hospital)、以及非营利性医院安微尼亚山医院(Mount Alvernia)等。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
伊丽莎白乌节路医院
鹰阁医院
关于新加坡公立和私立医院的比较和分野,相对客观来说可以归结为几点:
A. 支付制度不同
上文所述,政府对公立医院给予一定补贴,在不同等级病房的选择上,级别越低补贴越多;私立医院费用可用公积金Medisave户头和商业保险支付;而对外籍人士,两种医院费用差别不大。
B. 预约制度不同
在新加坡的公立医院,要看专家门诊必须通过诊所转诊,预约周期比较长;相对来说,私立医院的专家预约较为容易,不强求推荐信(从全科诊所转去私立专科的情况也大有人在)。当然,顶级知名专家的门诊不好预约,在私立的也一样。
C. 医生与医院的关系不同
在公立医院(当地称为Government Hospital/ Restructured Hospital),医生的以雇员形式受聘于卫生部控股(Ministry of Health Holdings)或医院本身,这与国内大部分医院相同。
而在部分私立医院,专科的专家们并非雇员,而是合作关系:主任职称的专家们在公立医院执业多年后,跳槽至私立,将诊所设在医院内,医院收取诊所租金。在同一个患者的诊治中,如果有住院手术情况,医生向患者收取问诊费、手术费,医院则收取住院费、耗材、手术室使用等相关费用。典型代表就是百汇医疗(ParkwayHealth),旗下的伊丽莎白医院、鹰阁医院都居于亚太前列,还有40多个全科诊所遍布全岛;莱佛士医疗则有莱佛士医院、莱佛士全科诊所、莱佛士牙科诊所等。
是否很晕?上几张小编吐血整理的图片,整个医疗体系中公私立机构的几大门派归属马上清晰:
新加坡医疗保健集团
(公立系统)
国立健保集团
(公立系统)
国立大学医学组织
(公立系统)
新加坡百汇医疗示意图
(私立系统)
新加坡本地大型连锁诊所集团示意图
(私立系统)
此外,医疗人才的培养途径、国家层面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行为监管等多个方面,在此不一一赘述,未来有机会适时继续阐述。
三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新加坡作为自由外贸港,对经济全球化的依赖程度高,金融、投资、服务等是其支柱产业,平等、开放是其最重要的原则。如同评论说的一样,“没有封城的资本”。时至今日,新加坡在疫情的重击下,也尽一切可能对抗其对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如施行业务连续性计划 (BusinessContinuity Planning,缩写为BCP),采取人员分组轮流进入办公室和在家办公、尽量运用远程会议等办法,维持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
作为东南亚甚至全亚太的精英治理典范,新加坡的医疗体制可谓他山之石。前瞻性、高效性,造就了一贯的优等生。而此次在席卷世界的疫情中,希望新加坡能够与以往的成绩一致,临危不乱、平稳从容地保护社会,交付每一份答卷。
狮城医见编辑组2020年3月20日 参考文献来源:
疫情情况更新:https://www.moh.gov.sg/covid-19
新加坡医疗卫生支出:https://www.moh.gov.sg/resources-statistics/singapore-health-facts/government-health-expenditure-and-healthcare-financing)
新加坡财政预算案:https://www.singaporebudget.gov.sg/budget_2020
狮城医见公益导诊正在进行中
关于狮城医见
请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