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2019年的某日夜晚,东京涉谷站,日本社员的下班高峰。巨大的通勤人流穿梭其间,却不见排队、拥挤与等候,一切井然有序。


这里是汇集了9条线路的东京巨型TOD,是东京最具活力的商业中心之一。


TOD是地铁换乘站?是,但并不准确。它是一座隐藏在地下的城堡,又连通地上,甚至空中。你可以在这里出发,同样可以在这里稍坐片刻,就餐、休憩、会友、工作、居住......一个够格的TOD,都能实现。


日前,《成都购房指南》笔者前往东京一睹TOD真容。注意了,都9021年了,还不懂TOD的成都人,都该看看这篇。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1

东京TOD:城市竖向生长


此前,相信各位读者都在各大平台上多少阅览过TOD的名词解释: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轨道交通、巴士站点为中心,在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半径内建立集工作、商业、教育、文化、居住等于一体的城区。


通俗来讲,就是公共交通无缝接驳各类生活配套,从而提升土地利用率、缓解拥堵,同时更体现“繁华”城市场景。而将这种模式做到极致的东京,则为笔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东京地铁线路图


“没有在地铁里‘迷失’过的外国人,就不足以称自己到过东京。”换乘线路多、部分铁路私营化、地下地上交通并行、站内功能强大......这是许多旅游度假平台上,中国游客对东京交通路网的印象关键词。


据笔者生活在东京的友人介绍,东京的士价格昂贵,私家车出行拥堵,80%以上的人群会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由此东京也演进成为了世界知名的交通帝国。


TOD,则是东京这一庞大交通帝国的最典型写照。


以笔者本次重点调(you)研(wan)的涉谷站&新宿站为例,我们一起来见识下真正的TOD。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涉谷是与新宿、池袋并列为东京三大副都心,是东京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在涉谷、新宿发展TOD是设置副都心之初便实施的规划方案,这一方案的正确性也在东京日后的发展中得以验证。

据悉,涉谷站是东京通往首都圈东南郊区的重要转运点,可实现9条路线换乘。


而这一点,也正是TOD的核心作用所在。即通过涉谷站的向外延伸,缓解涉谷本身的扩张压力。拿成都举个例子,假如未来的新川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身土地无法承载庞大的商业以及居住需求,便可发挥TOD的作用,将发展动力输送至区域外、线路内的郊区,协同带动发展的同时,也保障了新川片区自身的经济效益。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深入内部,笔者本人实地探访时发现,涉谷站地上地下建立起了一个4层的步行空间系统,由地铁车站、地面、连廊、空中连廊构成,各处都有指示标。


这些连廊又有什么作用?除了换乘其他路线(要知道,东京地铁存在私营路线,需要重新出站、购票。),空中连廊的作用即是帮助你不出站便可到达公司、商场等地。同样地,连廊中也不乏便利店等小型商业场所。(把每一寸空间用到极致,就是东京TOD最后的倔强。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同时,涉谷站地下设置有自行车交通以及地下停车场,这同样是东京地铁“大站”中的标配,包含银座、新宿等站在内的站点均有设置,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东京地铁内商业


众所周知,涉谷站周边以商业广场众多,笔者数得出名字的就有八公口广场、涉谷Hikarie、涉谷Mark City、涉谷东急百货等。


另外,著名的“涉谷之光”也是其中一元,其从地下2-3层开始接驳地铁配套餐饮商业,中间楼层囊括所有休闲会议功能,另可通过10层的空中客厅可到达18-34层的办公空间。


笔者亲测,从涉谷站副都心线出,想要到达著名的“八公像”,需要从地下5层,经过众多线路的入口跟随指示标一路进发,在站内至少就要走上千米。值得一提的是,站内每隔几百米都会发现例如“休憩站”、“母婴室”之类的公共服务场所,地下空间的浪费率几乎为0。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世界闻名的东京涉谷十字路口也得益于TOD所输送来的人群,据统计,每年约有8000万人次从这里经过,这也使得这里成为了东京旅行打卡圣地。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繁华的涉谷区域,商业与住宅却有着明确、严谨的的分界线。在繁华的涉谷商业区内是不设置住宅区的,但步行1千米、2千米外,却是另外一番场景——安静的居住区,与涉谷商业隔绝。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据笔者友人介绍,涉谷区也因为高度集中的商业繁荣,房价在东京也是位居前三的,并且从涉谷TOD发展8年以来,几乎翻了三番。


另外有个题外话,是日本房屋持有成本与交易税、遗产税非常高,且已实现租售同权,所以日本人大多不会选择投资房产。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同理,同属于三大副都心之一的新宿站也由着TOD的模式发展,与几公里之外的涉谷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其客流强度居世界第一,拥有超200个出入口。


(插楼,正是因为出入口繁多,其利用每一寸空间做配套接驳,几乎每一个出口都能隐藏着日式料理小店!这也是其高度集约化的体现。)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新宿站轨道线路停靠站台指引示意图


从上图我们便可看到,从刷卡出站开始,乘客的角色便开始转换,日本人通过对乘客行为的研究,在各处设置“合适”的商业与公建配套,这也就完美规避了地下商业因业态错位而导致的空间浪费。可见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也是TOD的精髓所在,只是这一点相当“考手艺”。


相比涉谷站,新宿站周边的建设饱和度更高。西新宿的摩天大楼群、南新宿的商业区以及东新宿的歌舞伎町,统统可通过新宿站地下无缝连接。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此外,新宿站除了在站区范围内有效整合了多条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的同时,更是东京通往镰仓、富士山等地的必经之地。


据传,近年来有不少国人会到东京郊县购房,其选择“直达新宿”的指标非常高,这印证了一定程度上,新宿因其便捷的交通与繁华程度,已经成为了东京的代名词之一。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虽然纷繁复杂,但在东京几日后,笔者便也能够完全摸清日本地铁线路走向,也感知到了这种地下+地上+空中的叠加式便利与乐趣。


同时,通过对涉谷以及新宿站点的浅显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

1、目前国内拿TOD做宣传的地产项目不在少数,但TOD绝不是一个地铁站上盖一个商业体,或是写字楼住宅那么简单。TOD是地下与地上有效联动后形成的庞大集群,它的精髓是集约空间内的多功能复合;

2、TOD是一个开放平台,也可形成自身闭环,TOD自身开发过后,收益又能很好地回到站内。它是一个良性、可持续的开发模式;

3、一个良好的TOD可有效带动区域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它最初和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将土地高度利用,使得人口短时间内聚合又疏散,这是城市高度密集化之后的必由之路。

故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成都目前在做的TOD规划与建设工作,从长远角度来看是极具“野心”的动作。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2


成都TOD:建设再提速


今年1月,随着成都首个TOD地块——陆肖站的成功出让,TOD再度成为市民间议论的热门话题。也是从这一次开始,大家开始逐渐了解TOD的真正内涵。


实际上,在2018年,成都市就曾发布第一批TOD项目设计招标公告,陆肖站在列。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根据成都高新报道,陆肖站和东寺站两个站点的城市设计已经确定,而陆肖站也定于春节后开工!

以陆肖站的基本规划为例,我们可以一起来看其与东京TOD有何相似之处。

位置:成都高新区中和片区

面积:占地面积1640亩

定位:以轨道交通引领、以公园社区为特色的城市中央活力区,力求打造成为轨道交通引领发展的产城典范、公园城市生活场景的示范社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融合区和智慧宜居的新活力社区引领区。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效果图 ▲


→ 轨道交通为导向,规划5条地铁线路


根据城市设计,未来陆肖站将打造客流为导向的高品质开发及城市布局,增加人流汇集能力。

打造富有节奏的天际线


结合站点等级,陆肖站项目片区还将通过建筑高度控制,沿中柏大道、中和一线形成富有节奏的天际线。围绕地铁站形成高层簇群,标志性建筑控制在180-210米,TOD核心聚集有望形成高新城市新地标。


站城一体,使TOD促进城市发展活力


陆肖站将推进高度复合的功能植入及文化设施导入,创造城市的魅力与繁华。在设计图上可以看到,项目将结合人流情况,设置公共文化区、高端商务办公区、活力办公区、核心商业商务区、领事馆配套酒店商务区、高品质住宅区等,满足各方面的城市需求。


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利用下沉广场、地下通道等,陆肖站将建立互联互通的地下公共步行空间体系,实现地下全连通。同时连通存量建筑,预留规划建筑通道,提升轨道交通效率。地上空间则利用跨路建筑、空中连廊等设施将商业、商务等建筑相连,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


交通系统进一步优化


除了在路网设计上将进一步加密、增强与周边的连通性,该片区还将对公共交通进行细致整合,同时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建立“轨道+公交+慢行”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 多场景设计,推进人城境业和谐统一

“公园里建社区,社区里建园林”


将TOD项目作为落实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重要抓手,陆肖站的设计中提出了“公园里建社区,社区里建园林”的概念。通过串联城市公园,建立多层次的“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的公园体系。结合站点,项目片区还将加密绿道体系,预计增加绿道5.9公里,构建层次分明的慢行系统。


优化城市公园生态景观


通过生态开敞空间的尺度营造,围绕TOD核心区形成“聚合-开敞”的空间体系,为TOD核心簇群提供观赏空间。结合下沉庭院、屋顶第五立面等空间,将着力开展绿化工作,形成绿意满满的生态场所。


“智慧商务、城市乐活、城市交际”


由于陆肖站项目周边人群多为新经济产业人群,围绕他们的需求,TOD项目构建“智慧商务、城市乐活、城市交际”三大功能板块,打造高效换乘、创新创业、宜居生活、品质消费、全时活力、健康运动六大场景,让TOD融入城市片区,实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同时,商业与住宅分离,也是陆肖站的一大特点。

(信息来源:成都高新)


看过陆肖站上述从地下到地上的规划,大家是不是感觉有点“眼熟”?


下沉广场、空中连廊、轨道交通+慢行、商业商务连通......东京新宿、涉谷TOD的标配啊!但值得期待的还有绿道体系融入成都TOD,天际线上盖TOD等,都是独具成都公园城市特色的小细节与新理念。


笔者飞赴东京,从巨型“地下之城”看TOD的“成都路径”


可以得见,成都TOD与东京涉谷以及新宿两大TOD的理念不尽相同,规划设计也遵循地下无限延展、地上动线活络的原则,同时考虑成都自身地理条件、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与市民出行习惯,不得不说,这才是成都够资格的、完整的TOD。


结语

上世纪90年代初,基于对“大城市病”的深刻反思和城市治理方法的总结,美国学者彼得·卡尔索尔普所提出的“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开发策略”被学术界认同,在日本、新加坡的一些城市得到推广应用,成为解决现代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


据统计,2018年,成都的城镇化率达到70.6%,被定义为中国最强新一线城市,与此同时,不可忽略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也在要求着我们寻找城市发展更好的解决方案。


9年前,成都地铁1号线的开通,开启了成都人地下便利出行的新纪元;也许9年后,TOD将为成都人的出行方式带来不可估量的改变,成为成都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章由《成都购房指南》团队原创,请勿擅自转载、复制、抄袭。若需转载,请联系后台编辑,授权方可进行转载,违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篇新闻

2017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单,中国上榜的只有这两个地方!

下一篇新闻

佩里的“黑船”两度杀入日本,为何都选择了绕远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