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1日 星期五

“欧洲才不会为了救美国而同中国作战”

美国“反对战争”网站8月9日发表题为《无处可去的海军舰队:欧洲不会为了救美国而同中国作战》的文章,作者系美国凯托学会高级研究员道格拉斯·班多,文章称,欧洲人似乎更感兴趣的是“刷存在感”,而不是对抗中国。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求助于欧洲帮助遏制中国。然而,指望对自卫都不感兴趣的国家与中国较量,充其量只是一种渺茫的希望。

习惯将防务交给美国

北约成员国拒绝以武力对付俄罗斯。大多数欧洲国家均未达到北约国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防务开支标准。地理位置最接近莫斯科的国家最有可能达到2%的标准,但如果它们真的担心受到攻击,就会拿出超过2%GDP的钱来进行防御,目的是让征服的代价过高。

然而,几乎没有欧洲人想象俄罗斯会发动袭击。他们都希望美国能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增加军费开支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平息美国对其出手太少的批评。美国显然愿意永远为欧洲人提供掩护,这阻碍了后者采取更多行动。

以前是特朗普施压,如今是拜登政府正在推动欧洲援助美国对付中国。

“欧洲才不会为了救美国而同中国作战”

7月25日,马来西亚海军护卫舰护送“女王”号航母通过马六甲海峡。(英国国防部网站)

不想真正与中国对抗

然而,夸夸其谈是廉价的。华盛顿希望得到军事支持,但这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要求。如前所述,欧洲国家倾向于把自己防务的棘手任务交由美国处理。如果它们不想对抗俄罗斯来保护自己,那么它们与中国较量以保护其他国家的可能性有多大?

此外,许多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塞尔维亚和意大利是两个显著的例子,而德国对中国资金的喜爱更是举世皆知。

然而上周,在一场激烈的内部辩论后,德国“巴伐利亚”号护卫舰起航驶往亚洲。它有一长串港口访问清单,包括澳大利亚、新加坡、关岛和日本。更具争议的是,该舰将进入南海有争议水域,并停靠越南港口。据柏林说,此次航行的目的是促进所谓“航行自由”和“开放社会”,显然是间接针对中国的。

德国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托尔斯滕·本纳说,此行对(德国)国防部长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来说是“一个小奇迹和大成就”。

尽管柏林大张旗鼓地把“巴伐利亚”号派往亚洲以支持华盛顿更咄咄逼人的海军演习,但它要求中国允许它对上海进行友好访问。这或许反映出德国外长是社会民主党人的事实,该党倾向于和平。

可惜,中国人对此并不感兴趣。北京要求获得有关此次航行目的的更多信息,并敦促德国政府“切实遵守国际法”。

美国向柏林施压,要求其促成“一体化威慑”,设想对中国动用经济和其他形式的力量。这要求柏林愿意牺牲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无论如何,德国海军陆战队——更不用说德国空军或陆军了——最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行动的可能性非常小。

德国并不是唯一以太平洋大国自居的国家。今年早些时候,法国曾派遣一艘核潜艇穿越南海。法国国防部长弗洛朗丝·帕利解释说,这次航行“凸显了我们的法国海军长时间、远距离部署的能力,与我们的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战略伙伴进行联系的能力”。

中国不会感到惧怕

然而,派遣一艘潜艇的能力并不意味着愿意在与中国的战斗中使用法国海军资产,更不用说令北京由于害怕而变得俯首帖耳。

更重要的是,传统海上强国英国最近向该地区派出了由“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领导的航母战斗群,尽管没有挑战北京广泛的领土声索。伦敦还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与日本举行联合海军演习。

中国似乎对这种做法感到恼火而不是害怕。实际上,欧洲人似乎更感兴趣的是“刷存在感”,而不是对抗中国。

如果欧洲人不愿接手自己的防务,他们不大可能为了美国的利益与中国开战。

来源: 参考消息

上一篇新闻

死于博弈的银色之翼,国泰航空客机1954年海南岛误击事件再探

下一篇新闻

开放合作 互惠共享——国际社会热切期待2021年服贸会举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