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9日 星期日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正式投产,本来我想单独做一期视频,给大家科普一下。

但是我觉得单纯的科普白鹤滩有多牛,眼界太过狭隘,我更希望给大家讲讲白鹤滩水电站背后的故事-西部大开发。

说起西部大开发,其实很多人没注意到,西部大开发很多政策和新工程都开始进入新阶段。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白鹤滩水电站

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比如再往前在5月26日,国家发布了一则重磅文件(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剑指“东数西算”工程,全文超过4千余字,详细说明了将东西部串联起来,建立全国数据中心以及全算力枢纽,这也意味着中国数据利用将迎来大变革。

“东数西算”关心的人很少,在网上几乎没有什么热度,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它的背后竟然还隐含着一个更大的战略:西部大开发!

如果我们把“东数西算”的东西颠倒一下,变成了“西算东数”,这样,大家是不是

就觉得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极为相似?

其实,“西算东数”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一样,都是为了打破画地为牢和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而诞生的。而西电东送与西气东输都是西部大开发的四大工程,其中另外两项是南水北调与青藏铁路。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西部大开发四大成果

如果我们再往前深挖一点,2020年5月国家出台西部大开发万字指导意见,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战略本重磅出炉!西部下个十年该如何走,答案全藏在这里!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说到西部大开发时,很多人都喜欢用横空出世来形容,因为这样比较热血,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

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发是紧密相连的,两者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探索

而中国对于西部开发的探索持续了三次,西部大开发战略正是第三次大规模的探索史。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西部工业开发不是只有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吗?为什么是三次呢?。

今天就来说下,这项被众人遗忘的工业探索史。另外视频版本已发,大家可以点击观看【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年,改变中国格局

西部开发不止是西部大开发

第一阶段发生在新中国刚成立时。

当时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建立工业体系,后来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西部建设了很多大型的轻重工业!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在这时期成长起来的企业非常多,项目成果高达156项。像我们现在都耳熟能详的鞍钢、武钢、包钢等著名钢铁企业就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还有抚顺铝厂、白银有色金属、云南锡业等金属企业,这边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五计划”建设成果遍布中西部以及东北区域,涉及到钢铁、机械、煤炭、石油等基础行业,奠定了中西部乃至整个中国工业的基础。

到了1964年,中国西进战略更加明显!由于国际环境复杂,中国面临了很大的国防压力,当时中国70%的工业都位于东北以及沿海地区,

考虑到最坏的情况,所以实行东西均衡发展的战略。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中国在第三个五年规划后,将精力主要放在以国防为主的工业建设上,此时的西部是作为战备大后方来发展的,是最后的保障。

原本东西均衡发展的工业计划,也开始转向中西部,几乎集齐了全国之力来搞著名的“三线建设”。

三线指的将中国从东部到内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就位于“三线处”,而三线建设就是在西南西北等地建设重工业以及国防工业体系,其中著名的大庆油田以及816核工厂就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

中西部工业也因此得到了质的提升,这是第二次西部开发!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到了1999年,由于国际环境改变,中国在实行一段时间的改革开放后,才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就是说西部大开发其实是在前两次探索的基础上,才慢慢诞生的。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西部开发的第三次探索。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不是横空出世,而是中国艰难探索的原因,西部开发远远不止于西部大开发战略。

为什么这么说?

实际上,当今中国模式很多都是具有开拓性的 ,是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借鉴的,每一个重大战略或工程,都是我们一点点去尝试,然后不断试错,改进、总结,最后才能引导中国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点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上的表现也同样如此,它也是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西部大开发,从来不是横空出世

第一次探索就是东部发展到什么程度时,才开始以西部发展为重?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这点曾经困扰中国很久的西部大开发,被正式提出来时是1999年,中国改革开放却是1978年,中间间隔了二十年,这20年中国在干吗?

答案是在探索一场前所未来的道路,一场关乎中国民族未来的试验,这场试验开端于上世纪80年代,

当时,距离新中国成立了已经过去了40年,在这40年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一直在扶持西部以及重工业,希望东西部能够均衡发展,但是东西部的工业基础不同,地理环境也不同,巨额的投入,换来的收益成果却非常有限。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甚至东西部的差距依然在拉大,扶持了40年,中西部的年GDP增长率比东部还是低了1 个百分点。

这是地理限制和工业基础不足导致的,并非人力就能轻易改变,但是不能轻易改变,就意味着原来的道路不好走,甚至是 走不通了,所有人都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必须得做出调整了,但是怎么改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正是这个时候,邓公排除众议,提出“两个大局”战略,第一个大局:优先发展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的东部,西部要以大局为重,第二个大局:先富带动后富,全力发展西部,东部要以大局为重。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说白了就是:第一个大局要因地制宜搞发展,以前那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不适合当下的发展需求,第二个大局是不抛弃任何一个中国人!

自此奠定了中国未来百的年发展大计,改革开放正式铺开,一场注定让全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自此开始。以东部为大局,将中国工业发展推向正确的道路!

1979年,中国成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出口特区”,正式开启开放的热潮,1980 年将“出口特区”进一步改为经济特区,作为改革的排头兵,四个特区被赋予各种优惠政策以及自主发展的权利。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有了政策的支持,各路的资本、企业、资源全都涌向了特区,特区也因此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渔村深圳一跃成为中国一线城市。

1980年,深圳GDP仅为2.7亿元,人均只有800多元,但是到了2020年,深圳GDP高达27670亿元,人均GDP突破20万元,GDP增长了1000倍,发展速度之快,堪称世界奇迹。

当时还因此诞生了“深圳速度”这个名词。而以深圳为典型代表的东部城市,也不遑多让,

1978 年,整个东部人均 GDP仅 为 465元,到了2000年,人均GDP涨到12125元,增长了30倍左右。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东部大局的成效显著,也证明了中国这条路是对的,但是新问题也来了:东部富裕了,可东西部差距也越拉越大了,到了1995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总量的59%,远超中西部,东西部人均GDP差距超过2倍!

在这一期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当于东部一条腿在拖着整个中国走。

更重要的是,比起数据,血淋淋的现状更刺痛着中国,由于经济差距,中西部地区只有40%的人口,但贫困人数却占据了全国的60%,许多村落乃至城镇都十去九空,西部发展究竟什么时候开始?

先富带动后富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怎么带,什么时候带?却值得深思!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西部大开发首战:时机

西部大开发启动的时机非常重要,如果干预得过早,势必会影响正在茁壮成长的东部工业,影响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如果干预过晚,又会导致西部无法跟上东部的脚步。

对于此时的中国而言,东部是中国工业未来十年的基业,而西部则是中国经济未来百年的希望,到底该如何取舍,谁也不知道。

这就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一次探索:寻找最佳时机。

时机把握地得好,才能兼顾东西部,所以即便形势再严峻,也不能一下子步伐迈得太大。中国选择的方式是在探索中寻找机会:先尽早干预,避免错过时机,然后将引导幅度慢慢由小到大,以免扰乱东部工业的发展。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因此在1992年,中国领导人就提出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这种简单的引导收效自然很小。1995年,中国再次升级西进政策,指明政府应在财政、基础设施、项目上给予西部支持,相当于给西部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但经过数次的探索后,发现这些效果都不好,终于在1999年,中国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1999年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最佳时机吗?其实谁也不知道,但是在这些年,中国工业发展已经迈入新时代,各种毛病非常多,东部工业发展的快,但是科技含量不高,就像得了“膨胀病”一样,外强中干!而东北重工业发展已经开始跟不上脚步,陷入“萧条病”中,西部则是被越拉越大,堕入“落后病”里,而中部则不上不下,什么病都有。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中国急需一个重大的变革,来治好这些“毛病”,这个变革会不会就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最佳时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理。

所以第一个探索到了这时,才被解决。

西部大开发次战:策略

既然时机解决了,那么第二个探索:如何先富带动后富呢?

其实西部的发展问题,早在两个大局时就已经被反复讨论过了,后来逐渐形成一种叫梯度推移的理论布局。

这个布局将中国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梯度经济带,说人话就是产业链转移,东部淘汰的产能迁移到中部去发展,中部淘汰的产业移到西部去发展,形成一个梯形发展模型,等到全部产业落地全国,中国也将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工业乃中国立国之本,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全的工业链,这种方法不但能让西部承接淘汰的产能,还能倒逼东部进行产业升级,可谓一举多得。

3月份时,我做了一次中欧班列科普,获得了200多万的播放量,其中很多人问我,东北没有扶持政策吗?也有人问我中部怎么办?这些地区都被国家忽略了吗?

其实并没有,国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地方,在1999年中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其实还同时进行了其他几个战略,而这些战略一直被我们普通人忽略。

它们就是:东北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及东部转型战略,专家称之为:区域政策!再直白一点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升级。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在这些区域中,东部依然起到带头作用,扛着艰难的任务往前冲,但是也要兼顾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只是东部过于突出,与它相对应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就被很多人当做主要战略。

这就是很多人说的:西部大开发,不止于西部,而是一个全国性产业链大布局。

2000 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西部大开发1.0版本正式出炉,目标直指基础建设,争取在5-10年内,改变西部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说白了这就是在补课。

西部能否承接东部的产业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成败的关键。而西部的交通则是承接产业链的关键。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西部要想复制东部的奇迹,基建就成了最先选择,所以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建设开始了。

西部没钱修建怎么办?国家给!东部是时候回馈西部了;

西部交通不便怎么办?那就建,于是青藏铁路、兰渝铁路等数条高速铁路先后投产。

西部电力不够怎么办?那就建水电站,于是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等水利工程也拔地而起。

西部大开发仅仅5年,中国在西部涉及重的大工程就达到了70多个,西部大开发前期,只要是缺什么,国家就大力支持什么,教育、医疗、生态、总共投入了近万亿元。十一五过后,西部大开发又加快了脚步,总投入数万亿元,而这些努力全都只有一个目的:补课,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西部严重的落后面貌。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只有东西部均衡发展,中国才是那个令人敬仰的中国,国家才是那个永远昌盛的国家。西部也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阶段:

从1999年开始,西部GDP每年增长超过11.7%,到了2008年时,生产总值高达5.82万亿,增长超过3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白鹤滩水电站

西部大开困局:地理牢笼枷锁

很遗憾并没有,2009年时,距离第一次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过了10年时间,西部地区的 GDP 总量达到 了6.7万亿元( 66973亿元),但是东部地区却已经超过20 万亿元(209735亿元),东西差距扩大到 14万亿元(142761亿元)。

差距越拉越大,“落后病”依旧没治好,因为西部的基础实在太差,地理劣势过于明显。

在我国的规划里,中国将一直作为世界工业中心的存在,西部应该是承接东部淘汰的产业链,西部发展起来之后,淘汰的产业链才能向海外转移。按照这个思路,只需要给中国充足的时间来,就能完成一次大变轨!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2009年各省GDP

但是我们低估了全球产业链对于交通与人力成本的依赖,也低估了产业链的耐心,全球产业链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规模产业转移,都是因为成本。

第一次发生是在二战后,美国产业升级,依托海运低廉的成本优势,将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至人力成本较低的日德、产业链由单一国家向多个国家开始转变;第二次发生是在70年代,日德制造业完成产业升级后,也将落后的产能向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四小龙转移,产业链变得更加分散。

第三次发生在8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同样将淘汰的 产能转移至世界上其他更落后的国家,比如中国东部沿海,所以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名号。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到了此时,你会发现产业转移的2(口误)个核心问题:一是产业链转移都是围绕制造业成本来进行转移的,不管是日德还是亚洲四小龙,或者是中国东部,都是离不开人力成本低、海运低的原故。

所以这一规律也称为海权秩序。

由于西部离海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部只听闻产业,却见不到产业链,什么意思?就是说企业看着有优惠,过来蹭一下政策,但是产业链却迟迟带不过来,

二是产业链开始由单一国家,变成为全球性分工,而欧美日韩占据着高端位置,其他只能在后面跟着喝汤,又称产业链秩序。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三星工厂

这两个问题将中国推向了尴尬的位置,中国工业大而不强,东部将人力成本推上去了,但是产业链却没有完成升级,高端产业不足,低端产业价格优势丧失,成了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这就是典型的“膨胀病”;

而西部在准备承接产业链时,也遇到了成本问题,由于远离港口,陆运的运输成本高,加上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连国内企业都不愿意去西部,更别说外国企业了,没有产业进来,承接产业链就成了一纸空谈。

而更艰难的还在后面,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寻找下一个产业转移地了,印度、越南都为了承接中国产能做好了准备,印度甚至直接喊出:取代中国,成为下个世界工厂的口号,国内外的企业闻着味就过去了,不仅是低端制造业,连高端的产业都开始转移出中国了。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即使有些原材料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转移,也会在中国加工后,再运往印度或者越南进行产品组装,相当于中国成了原材料供应国。

尤其到了2012年后,产业链转移明显加快,不仅组装厂外移,甚至连一些原材料产业也开始外移,也就是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东部需要尽快完成转型,西部也要加快产业链承接,中国工业体系一下子面临内焦外困的地步!

东部如何快速转型,西部如何打破地域牢笼,就成了接下来要面对的现实。

西部大开发决心:打破牢笼

所以这也就是第三次探索:如何打破地域牢笼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这个问题,早在第一次西部大开发里就已经在探索了,当时除了基础建设外,还有一项重要政策被大家忽略,那就是合理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

所以就有了“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这些足以打破地域限制的伟大工程。

很多人眼里这些工程不都是牺牲某个区域,成就另外一个区域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种想法的格局实在太小,我们来看看中国的资源分布,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中国地域辽阔,但资源分布不理想,南涝北旱、东部缺电、西部缺水!

对于东部来说,缺电少气是事实,但是对于西部来说,缺少产业支柱也是事实,国家支持西部基础建设,就相当于在给西部输血,但是一个良性的产业,不能一直依靠东部源源不断的喂养,这样东部心里不平衡,西部也会丧失发展的动力。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所以产业往往只能一边扶持,一边还要催着往前走,,而这两个工程既满足了自身对于电力、油气的需要,也可以实现一部分产业的自我造血,再说白点,就和两个大局战略一样,都是因地制宜发展!

这就是可以初步打破地域牢笼的格局,如果再想不通,那么想想看还有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开头的西算东数,都是如此,利用地理优势,将东西、南北结合在一起发展,这才叫区域政策。

但是仅仅只是这样够吗?

根本不够!我上面就说了,这些只是在补课,只能磨平基础设施的劣势,以及打破资源的枷锁,但是交通和人力成本依然无法磨平。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那么有办法吗?

西部大开发智慧:扭转格局

当然有的!中国人一直信奉: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次也不例外,既然外迁的产业链是因为人力成本的差距,那么我就从产业的源头想办法!

在以往的全球供应链中,一般是全球的零部件运来中国进行组装,然后再销往各个国家。

这中间会产生2次交通费用,以及人力成本。当东部工业饱和后,由于国内的人力成本上升,

一部分产业链就会被迫迁移到印度和越南,而不是西部。

那么我只要将产业链,全部移到西部,零部件也直接在西部生产,不就可以减少一次交通费用,这样不就抵消一部分成本差距了吗?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除了抵消一部分成本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减少零部件中间流通的时间,而时间就意味着产能,提高了产能又可以抵消一部分的成本,差距又被缩小了。

这种优势被称为产业集群效应,一家大型企业周边必然会集合一大群的零部件供应商,相当于1+N模式,这样不就扭转地理格局了吗?

那么这种方法可行吗?

当然可行,重庆、成都等中西城市就是产业集群的最佳受益者。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西部大开发模式:抱团取暖

以重庆为例,它是老牌的重工业城市,也是早期西部开发的受益者,在“三线建设中”,重庆的汽车工业得到了发展,改革开放后,重庆也在转型中围绕汽车产业搭建产业集群!

到了2010年后,重庆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到了2020年,重庆搭建了1+10+1000汽车战略模式,也就是组建了以长安汽车1个品牌为核心,以及10家整车汽车厂商,100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的产业集群。

所以在产业链的发展上,重庆是有底气这样做的!

中西部实行产业集群效应虽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行业,但在部分产业中却可以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优势!不过鞋服制造,大宗货物等这类依靠薄利多销的产品,自然就不适用。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但是一些对于时效性要求很高,产能稀缺的产业却非常适合,比如水果、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化妆品等高利润产品。

比如2009年,重庆就在电子产业上复制了汽车产业集群模式,引进了惠普等知名品牌,然后再引进了著名的电子代工厂:富士康,一个笔记本产业集群正式开始。

这一模式与国家的战略不谋而合!

2010年,中国发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其中除了继续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外,其他是我主要目标里就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建设,这些产业体系是指诸多的产业基地(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也就是产业链集群模式!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2010年,重庆又引进了世界500强代工工厂广达电脑,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但是产业有了,运输方式呢?

一个合格的政府,不仅要解决产业的引进问题,也要解决产品的运输困扰,也就是货运模式,这样才是一个良性的经济发展与模式!

于是新一轮的尝试也开始了,正是这个尝试开启了中国货运模式新的传奇!

通常的货运方式是海运,但是从西部运往世界各地,还需要从内地运往东部沿海,再运到其他国家,这样做不仅使运费增多,连产业群节省的时效也白白浪费了,相当于没有任何优势。

所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而飞机同样不行,不仅运量低,而且费用贵,满足不了大规模的货运需求!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既然海运和空运都不合适,那么纯陆运呢?答案是完全可行,因为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就已经走过了。

在以往的全球产业链中,贸易格局一直是以欧美为主,所以海运是主要的交通方式。但是抛开美国来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却是亚欧大陆,占据着全球75%的人口,以及60%的消费市场,

不管是欧洲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还是中国生产的产品销往欧洲,只要中欧能在陆运上获得衔接,就可以打破以往海运时效慢的困局,一举改变原有贸易格局,而中欧的衔接处正是在中国的北部以及西部!

于是另外一项重大工程:中欧班列诞生了!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西部大开发血管:中欧班列是经济大动脉

2011年,中国第一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班列,从重庆出发,前往德国的杜伊斯堡,开创了中国货运新的神话。

以现在的眼光看,中欧班列的货运速度是海运的3倍,但是价格只有空运的五分之一,正好实现了差异化运输,可以运载附加值以及时效要求都很高的产品,完美契合了部分产业。

中欧班列刚开通的时候,被质疑是面子工程,中国顶着巨大的压力亏本运行,越亏本,越发车!

说起来这又是一个充满坎坷的探索,我在3月份时就做过这个视频了,喜欢的话可以移步去观看一下。这边不多介绍了,我们来说下这对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虽然中欧班列亏本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也将欧亚大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中国西部的产品运出去了,产业集群效应就越来越好,欧洲的货物进来了,中欧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一个原本地理劣势的格局,就这么被盘活了。

在整个“十三五”期间,重庆不断发展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8%,重庆在整个改革开放期间,经济发展紧紧咬住了东部的城市,至今排在全国第4名。

与重庆产业集群类似的还有内蒙古稀土产业园、成都电子产业园等数个产业聚集地,中国西部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前飞奔。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除了西部外,中欧班列还连接了内蒙、新疆、黑龙江等多个中国边疆地区,甚至还延伸到了东部港口城市,一张硕大的经济带就这么徐徐铺开。

西部大开发格局:西部不止于西部

此时的西部已经不只是中国的西部,更是欧亚大陆的核心,而中欧班列就是欧亚大陆上的大血管。

第三次的探索一直持续到2020年,2020年,是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结束,也是第三个十年的开始!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但是这一年,却迎来了来了新冠疫情,新冠就像一只黑天鹅,引爆了世界,空运停滞,海运受阻,世界货运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全世界的贸易都备受打击,唯独中国,维持着世界制造业的效率,开足马力。

中欧班列因此迎来爆发,排队摇号、加班加点,中欧班列火得不能再火了,但更重要的是,2020年后,中国乃至世界已经走到了百年大变局的路口。

西部大开发也迎来了新时代,满眼望去,西部已经是处处生机!

2020年中国发布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未来十年,整个西进战略全都在里面。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如果说西部大开发1.0版本是中国东西部资源的融合,那么西部大开发2.0就是中欧产业与经济的融合,而3.0版本则是已经发展到欧亚全方位的融合,,什么是伟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

西部大开发新十年将从产业聚集发展到城市聚集,形成北部湾、成渝、关中经济区,以及兰新、兰青、成渝、南贵昆经济带!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探索依旧在继续!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特高压,就是要将西部新能源产业发挥到极致,将东西、南北资源融合得更加充分!

中国为什么要将城际高铁纳入新基建名单、?就是为了将重点城市周边,纳入2小时生活圈!将产业聚集效应拉伸到经济聚集效应!

中国西部大开发:布局20多年,改变中国格局

中国为什么要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就是要在新兴产业上,构建东西部同步融合!

探索是永不停息的,但每一次探索,都会在原本的劣势里弥补一分,在优势上增长一点,直到人定胜天!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PR就有资格申请新加坡政府“组屋”~“居者有其屋”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要大变样:36公里越岛连道、150公里环岛绿道联通各大公园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